《永世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世帝唐-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殷清风转移话题说道:“若一切顺利,元日之前这桥就能完全通行了。”

    李世民不以为意的看了一眼那些官员,说道:“架设桥桩就这样被你轻松的解决了,那。。。桥面你又如何处理呢?”

    殷清风指着河面说道:“渭水的河面有九百米的宽度,下臣打算每三十米架设一座桥墩。等桥墩全部架设完毕,再在上面搭建同样是用水泥制成的板块,下臣称之为预制板。

    每个预制板三十米长、十米宽。

    等桥面也搭建完毕后,再在上面加筑护栏。

    至此,一座全水泥结构的桥梁就算修建完毕了。

    下臣考虑到十米的宽度或许会狭窄一些,所以下臣会让他们在旁边再建一座相同的桥。等两座桥开通后,殿下可命令南下的行人走西边而北上的行人走东面的桥。”

    殷清风心里说道:“对不起了马周马宾王,你的右侧通行的点子小爷先挪用了。”

    李世民搞不懂什么预制板,但殷清风信心满满的样子,他也就选择相信。他问道:“渭水宽且浅,水流又平和,若是在大江大河上也能同样进行?”

    这个问题李世民问得很关键。

    围船至所以要在船的中央砌上一个水泥块就是为了稳住中心,和压住船体而不受水流的影响。诚如李世民所言,这是在渭河上,围船和起重船能获得成功,若是换成水流湍急的河段,也能成功吗?总不能只有每年的枯水期才能建桥吧?

    再说了,像大江大河那样的河流,就算了枯水期,也不是一般的河流能比的,那又怎么办?

    所有人都在等着殷清风的答案。

第241章 大隐于市() 
之前,清风从来没想过他有一天要建一座桥,不管是最古老的还是最现代的。但桥梁的作用有时要大于宽阔平坦的道路,这就不得不逼迫他去拿出主意来。

    就拿刚才那个水泥槽来说,他最初的设想是直接浇筑一个水泥块,然后将水泥块落到河床上。好在他又考虑到了杠杆臂的承重问题,才在最后的设计中改成空心的水泥槽。

    对于李世民的问题他也曾想过好久。

    刚才的那种作业方式,只适合像渭河这样水流平缓,或者河道相对比较窄的河流,而像长江黄河那种河流就要换一种形式进行了。

    “以潼关外的大河上建桥为例。”

    殷清风直接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感到兴奋的话头。

    “如果能在那个位置架起一座桥梁,对于沟通关中和三晋、河北和山东的意义都非常重大。”

    李世民心说,“何止是意义重大啊。

    想当初,霍邑之战后,阿耶率军进至龙门时,为何只派了六千兵先行渡河,而后剩余的十几万大军又不得不耗时一个多月才全部渡过大河?没有桥梁啊

    “大河在潼关外向东转向,即使是枯水期也较渭水平时要湍急,想要在那里架桥,就不能再采用今日这种方式。”

    众人再次精神一震,殷清风就要说到重点了。

    “下臣的想法是:在风陵渡口以北挖掘一个环形的水渠,并在水渠上建桥。等水渠挖通且桥梁修建完毕,让人先在西侧沟渠开端处与大河对岸同时填土,彻底让河水改道,然后再将东侧处堵住。这样以来,大河的大拐弯处的河道就会露了出来。

    到那时,无论是在河床上灌制水泥桥墩还是清理河道上的淤泥都可以随便进行了。”

    “嗯这样也行?”

    李世民等人的脑海里同时在勾画着殷清风说的那些话。

    “貌似可行啊”

    没过多久,他们就同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李世民一把抓住殷清风的肩膀,急切的问道:“那是不是所有的河流都可以这样做?”

    殷清风肯定的说道:“只要这段水渠的宽度和深度较之一般灌溉用的水渠要宽一些、深一些,必然能达到下臣预期的那样。”

    李世民猛地双手一击,“太好了!这样不但能随意的构建桥梁,而且还解决了灌溉和洪涝的灾难!真是太好了!”

    说着,他对周围的工部的官员说道:“你们忝为工部的百官,可曾想到如此的办法?现在淮阳侯出此等妙计,你们可记住了?”

    被打脸的工部官员立刻向李世民行礼,“谨遵太子令。”然后又向殷清风行礼,“某等惭愧。”

    殷清风不愿意出这样的风头,偏偏李世民就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他有些犹豫,是谦虚的回礼还是傲慢的回礼。

    最后,他向这些人抱了下拳头,淡淡的说道:“偶有所得罢了。”

    李世民哈哈一笑,“走!随某回去设宴痛饮!”

    接任工部尚书职位的人叫杨师道,他是武士彟现在妻子的堂哥。

    隋杨作为短命王朝,虽然主枝基本覆灭,但至少没有伤及旁支。像杨师道的哥哥杨恭仁,此时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可以说权势相当大了。

    要说李杨两家还真是有意思。

    杨恭仁与杨师道是关西孔子杨震的十四世孙,而隋文帝杨坚也是杨震的十四世孙。所以,李渊跟着杨广这边论,应该称他哥俩为堂叔。但杨师道又是李渊第五个女儿长广公主的驸马。

    那,李世民咋称呼杨师道呢?既是姐夫,又是堂叔公。

    依此推理,李世民管武士彟叫什么?堂姑爷爷啊再继续往下推,李世民和殷清风是什么关系呢?侄子与姑父的关系啊

    哎这真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李世民虽然喊了一句在东宫设宴,但真正有资格参加的,只有杨师道这个工部尚书外加两个侍郎,以及殷清风。

    殷清风许久也没有回郧国公府了,他临走时让月眉带着人回去住下,同时帮他看一下西院的进展程度。

    他也想明白了。他现在住在梧桐山庄,看似远离长安,但在别人的眼中,梧桐山庄又何尝不是暗夜里的烛光?搬回城里住,虽然麻烦事很多,也不方便对山庄进行管理,但多少也符合大隐隐于市的概念。

    若是住在郧国公府也躲不过某些麻烦的话,他还可以住到升平坊或崇贤坊去。但,首先他还得先回到郧国公府去。

    不同于梧桐山庄和李世民的东宫,郧国公府的西院从设计之初就完全体现了殷清风对住宅的要求。

    首先改动的就是影壁墙。

    影壁是在院落大门里面或外面具有屏障作用的墙体。在北方,冬季风大天冷,如果将影壁设置在大门内或外就会起到了阻隔寒冷北风的长驱直入。

    影壁和屏风几乎在西周时期,一同出现在古代建筑中的。

    早期,影壁被称之为“树”,大约是为了体现有树立屏档的意思,那时的影壁已出现了在大门之内和大门之外两种形式,也就是所谓的“内屏”和“外屏”之别。

    在汉代的相关文献记载中多称影壁为“罘罳”,又叫“萧墙”和“照墙”。

    大约在唐代中后期,因为壁塑艺术的改进,独立的空间屏障墙开始使用影壁这一称呼。

    唐代以后,影壁被更为普遍地运用在了建筑之中。此时的影壁不是以设置与否来区分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是以影壁的建造规模,装饰的华丽程度为区分等级的标志。所以,大到官府、庙宇,小到客舍、民宅都设建有影壁。

    根据影壁与门的位置关系,可将影壁分为三类,即门内影壁、门外影壁以及门侧影壁。

    门外影壁是指设立在大门之外的影壁,一般在正对院落大门处。这种影壁通常建造在具有较大规模或等级的建筑群大门前方。正对大门或是和大门外左右建立的牌楼或建筑组成门前广场,从而增添了建筑群的气势。

    所以,修建门外影壁的一般是一些具有身份地位的官宦、王府和巨商。

    门内影壁是指设立在大门之内的影壁。这种影壁大多设立在皇家寝宫及住宅内院大门的里面。有的影壁的位置正对院落正门独立设置;有的建在东西厢房的山墙处。

    门侧影壁是设立在大门一侧或两侧的影壁。有形状为“八字形”的八字影壁,也有形状为一字形的一字影壁。这种影壁形式在装饰入口的同时,也彰显了主人的身份,渲染了入口的气氛。

    影壁的基本形制

    影壁由壁顶、壁身与基座三个部分构成。

    壁顶的形式丰富多样,其形式与传统建筑中的屋顶大致相同,有硬山式、悬山式、卷棚式、庑殿式等多种壁顶形式。

    壁身是影壁主体,它占据整个影壁的绝大部分,是影壁进行装饰的主要部位,有的采用简单净素的菱形砖或方形砖铺设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面;有的壁身四角雕花,中心设匾额;也有的采用具有传统文化内容或传统故事的吉祥图案来装饰。

    影壁基座一般采用砖砌,等级较高的影壁会做成须弥座,并施以雕饰,也有施二层须弥座的形式。

    影壁大多为一面整齐的墙体,但因其装饰精妙往往会成为入口空间的亮点;也有的则为打破统一建造成中间高两侧低的三段式结构,新颖而别致;有的更是形式别具一格,设计巧妙,将壁身挖空供人通过。形式不一,变化多样。

    殷清风设计的影壁没有太多的修饰。

    悬山式的壁顶以琉璃覆盖;雁翅式的影壁墙上刻着由殷识、殷羡、殷融父子三人定下的殷氏一族的家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三字居中、正心和修身位于左雁翅、齐家和治国位于右雁翅。

    殷清风不相信什么鬼的光头教,所以基座没有采用须弥座,而是简单的用蛇纹大理石砌成的。

    大理石一词,源于古希腊和古埃及。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古埃及、古希腊最早使用大理石这种材料,但中国人只钟爱木质作为建筑材料。

    中国的石艺起源很早,但更多是应用在城墙、石雕、石兽和佛窟上面。中国人使用大理石的历史更绝不会超过两百年甚至一百年。

    西院影壁基座上的蛇纹大理石,来自潼关东南的玉石峪。

    那里不但有大理石矿,周围还有金矿和银矿。

    如果说,某些治国理念殷清风还可以假托仙人传授,但李世民不可能相信仙人连哪里有什么矿藏也都一一指点给殷清风吧。他打算借着这次大理石矿的机会,将潼关的金银矿的位置点给李世民。

    现代的金融理念是,不管纸币是否已经取代了金属货币,但黄金还是衡量一个国家货币信誉度的标准。

    殷清风虽然还没有搞出纸币,但存折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相当于纸币了。这时的人们或许需要很久才能意识到信用货币与金属货币的区别,也或许在意识到这种区别后不会到银行去挤兑金属货币,但国库里多一些贵金属储备总是好事情。

    除了影壁,砖石的房屋、浴室、鹅卵石小路、土暖气和瓷砖地面墙面是必须有的之外,火炕和天棚这两样也提前体现在西院里。

    火炕这个词汇起源于两千年前。诗经小雅瓠叶云:“火炕曰炙”。意思是将物体放在火上烧炙。

    后来,人们通过实践,发明了“灶”。这种灶比炕小,由于它置火于地下,保温性很好,人或坐或睡于其上,舒坦异常。西汉苏武在天寒地冻的匈奴牧羊十九载,主要就是得益于这种“灶式”的火炕。

    现代意义上的火炕,来自于女真人建立金国之前。

    天棚最初的含义是指在户外用竹木席幔等搭起的棚,用以遮蔽风雨日光。

    现代意义上天棚或者天花板、天花吊顶,起源于近代的北方建筑里。北方冬季寒冷,人们在房梁的下方钉上一层凉席或粘上几层厚纸来压缩空气流动的空间,以减少热气的流失。

    殷清风打算今年的寒假提前结束,然后腾出时间来搬家。一旦他搬回城里住,他相信他在大唐这里的生活将会出现不小的改变。

    会出现哪些改变呢?

    他现在还不确定。

第242章 第二百四 十章:武府宴客() 
辞掉官职是进入永业集团的条件,这个条件武士彟没有犹豫太久就答应了。只有向殷清风表示出靠拢的姿态,他的侄子们才能成为中山王的同窗。

    有一件事他向殷清风说谎了………他不是武氏的族长。族长一直就是他的长兄,他只不过是代位行使族长的权利罢了。

    武氏未来的族长是武君雅,再之后就是武希玄了。只要武希玄以及他的三位叔叔能成功的获得了中山王的情谊,他这个工部尚书算不得什么。

    更何况,殷清风的野心是要配合李世民削弱那些关东的世家。就这一点,就值得他去搏一搏了。

    以前他还迷茫武氏的未来,但殷清风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所以,他一边积极配合殷清风的野心,一边培养族中子弟。等世家被削弱了,那些子弟也成长起来了。到那时,只要那四个子弟能有所作为,武氏就必定要崛起。

    在他看来,殷清风的确有很多世人难以比肩的想法,但他的弱点同样明显。查人不明、用人不明、做事想当然、政治幼稚等等等等。这对他来说是好事,只要他与许敬宗联手,永业集团就能被他所掌控。

    殷清风千不该万不该相信和重用许敬宗,更不应该让他和许敬宗有见面的机会。当初许敬宗登门拜访后没多久就隐晦的提出了某种建议,这建议正是他所需要的。

    他和许敬宗相约,在未来的十年内慢慢的将族人安插到永业集团的各个部门。即使殷清风将来成为帝婿,实际掌控集团的人也不会是殷清风,更不是单云英那个妇人。

    他已经将君雅带在身边培养,就等着适当的机会推荐给殷清风。等到他的次女与殷清风成亲,君雅就可以接替他的位置。

    到那时,再一脚踢开许敬宗,永业集团在暗中必然要改姓武氏了!到那时,元庆之死带来的耻辱便能得以偿还!

    所以,对殷清风极度不满的二兄和元爽必须要离开长安。他们借机回到祖地的任务,就是挑选可用之人再送到长安来。

    但事情出现了他不愿看到的变化,殷清风竟然在加盟会之前临时改了主意。不管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