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图书馆-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柴绍点头道,“不错,你们能够放下身段融入到百姓中去,而不是看不上受苦的百姓,为父很是欣慰,你们终究是我大唐的人才俊杰,不再是曾经的纨绔了!很好!”

    柴令武开口道,“我们在书院平常就是这么和人相处的呀,什么都是自己做,见了老人要行礼问好,见了孩子要相让照顾,师父说了,人与人之间只有年龄差距,不分是做什么的,外面的百姓就好像书院的花匠爷爷、厨娘大婶一样和蔼呢!”

    柴哲威也说道,“不错,在书院我们这样已经是习惯了,再让孩儿去呵斥指使他人,孩儿已经做不出来了!总是感觉非常的不好!很别扭!

    书院里,师父从没有要过一个仆人丫鬟,什么都是亲力亲为,可是孩儿感觉师父却是这世上最为逍遥的人!孩儿非常羡慕!”

    见到连自己的小儿子都能这样想这样做,柴绍完全服了,终南书院,单单凭此一事,就当为天下第一!

    “父亲,孩儿此来是为父亲解决困难的,城外流民如此聚集也不是个办法,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哦?你有办法?快快讲来!”

第一百五十四章 以工代赈 学子扬名() 
本以为自己的孩子能在书院摆脱纨绔身份就是极好的了,没想到还能解决问题,遇到困难还有对策,这真是让柴绍惊喜,毕竟自己孩子才十来岁,又不是二三十岁的谋士!

    “我们出发前,师父曾教导过,此次大灾不在防,而在救!

    因为在天地面前,人力就显得渺小了,现在我们还防不住此次大旱!

    所以只能事后补救,重点就在于筹措粮草救济灾民这里!

    师父说过,以往放粮赈灾的方法非常的愚笨,而且费力不讨好!

    有一种名叫‘以工代赈’的好办法,师父在书院曾仔细的讲过!

    就是官府不放粮食赈灾,改成让民众去做劳役的方式,每到饭点,官府给做工的百姓发放粮食,或者直接在工地做饭给大家!

    这样百姓们肯定可以接受,相比于无所事事等着饭点发粮食,百姓们更加愿意被积极调动起来找点事情做,这样可以避免人闲生是非!

    而且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养家糊口的粮食,相比于等着官府施舍,这里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此事还有个好处就是,百姓们做工了,比如修河道、修城池、开挖抗旱水利沟渠等等,这些往年都需要征发劳役来做的工作,此次借助灾民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不仅不用费力征发劳役,还能省下劳役的粮食呢!

    因为我们仅仅付出的是赈灾的粮食,和以工代赈的名义罢了!”

    柴绍听完大喜,“哈哈哈哈,果然是好主意!以工代赈?我怎么没有想到!很好,我现在就去安排人,然后还要将这个好主意上奏朝廷,让各地都用上此法!”

    柴令武开口道,“父亲,师父好像给每个师兄都交待了吧,应该每个地方都知道了这个办法!”

    柴绍却摇头,“不不,即便是每个地方都知道此法,也还是要上奏的,因为朝廷不知道我们有没有解决问题,我们地方还是要汇报的!”

    皇宫之中,李二正在和白凡相对小酌!

    “哈哈,小子,你是不是算计好了的,将弟子们都派出去,然后用出谋划策的办法令徒弟扬名?顺便打出你终南书院的名气?”

    白凡红着脸道,“陛下说的哪里话,凡只是将救灾之法,能教的全部交给了学生们,可不是凡藏私!

    当初办书院的时候,朝中除了好友之外,都是对在下的白眼,现在有机会,哼哼,不让他们惊掉下来一堆眼珠子怎么行?

    再说了,学子们此次外出一个个都没少做事,而且成绩都不错,陛下可不能因为一个猜测就抹杀了学子们的功绩啊!

    到时大难过后,还等着您封赏这群初出茅庐的小子呢!”

    李二把玩着酒杯笑道,“呵呵,放心吧!此次终南书院功劳不小,朕不会忘掉一人的!

    这帮小子遇到你这个师父也是幸运,不单单教授知识,连功劳都能安排!”

    虽然明知道各地都有了以工代赈的方法,但是李二还是下旨明令各方,这样可以避免有些地方官员怠工行事!

    朔方城中的李道宗,看着正在给自己城外修筑巨大羊毛交易市场的灾民,兴奋的哈哈大笑!

    一旁的段志玄笑着说道,“这个以工代赈的方法真好,以往怎么没人想到呢?原本我们还在发愁,这羊毛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已经很是缺人手来扩大规模了,现在好了,一场大灾,不仅不是灾难,反而帮了我们大忙了!”

    李道宗点头道,“是啊!老段你的儿子真不错,年级轻轻,已经能够现场指挥建造这么大的一个场地了!”

    段志玄摸着胡子满是谦虚道,“哪里,臭小子说,当初建设书院的时候,白先生身体力行的教导过,相比书院的规模,此次交易场所还是很简单的!

    嘿,道宗,你也别说我,你的两个儿子年仅十岁,就能跟着大人一起去教授民众打井、学习抽水了,见过你两个儿子的百姓,纷纷夸赞你儿子是神童呢!”

    “得得得,连你也这么调侃我?

    咱们两个别在这里互相吹捧儿子了,朔方乃是重地,大灾又乱,我们还是小心保密为上,万一羊毛生意有失,那就是罪过了!”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其他地方,比如在并州的李绩,也看着忙碌的儿子,不住的点头!

    云州的守将屈突寿正在给镇守洛阳的父亲屈突通写信呢,一个劲的夸赞儿子有能耐,比自己这个父亲强,还说回头要去书院好好感谢白先生!

    而同样是这个时间,在长安的文臣武将,孩子在书院念书的,逢人都在晒孩子!仿佛此次大灾,救灾的话题还没有孩子话题重要,此事弄得皇帝李二哭笑不得,一个个没有个正事,比拼这个有什么用?

    不过李二心下倒是放心的,群臣这个态度,朝野的气氛很好,再也没有往年遇到大灾的那种紧张和慌乱,大家现在虽然很忙,但是很有条理,看这个样子,此次大灾大唐应该不难渡过!很好!这都是白凡的功劳,那个应急预案绝对是个好东西!

    有人在为儿孙高兴欣慰,同时也有人为此不开心了!

    一场大灾,由于白凡的插手,似乎变得不是那么可怕了,同时终南书院学子们第一次亮相大唐,做出的成绩也是令世人羡慕的,一个个都是十来岁的年级,就能够为朝廷分忧了,皇帝还曾名言,这些孩子们,经过这次历练,足以下放为一县之主官了!

    这时候长安城中,宋国公府内有一人却快吃不下饭了!

    他就是宋国公萧瑀,当初秦王府一系都在往终南书院送学生,为的是给白凡撑场子,他萧瑀冲着李纲的名头也送孙子前去了!

    可是没想到那个什么院长白凡竟然让孙子在工地做苦力,这个不能忍,别人会对你个娃娃忍气吞声,老夫不行!于是萧瑀一怒之下,带着孙子回来了!

    事后听说就自己一人回来了,而且长安的一群纨绔经历过建设书院的苦难之后,改变了很多,萧瑀就有些后悔了!

    现在倒好,一年之后书院大灾之中试炼学生,竟然一鸣惊人,白凡这是一年时间又为大唐培养出了一百二十个程怀默这样的人才,谁人不眼红?

    偏偏自己当时错过了这个机会,让孙子丧失了一场机缘,想到此处,萧瑀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而他懂事的大孙子萧守业却开口劝道,“爷爷不必忧心,孙儿无缘终南书院就罢了,天下又不止那白凡一个名师,孩儿在国子监就学就好了,到时学有所成,定然要跟那终南书院比一比,为爷爷出口气的!”

    萧瑀苦笑,自己这个孙儿虽然也纨绔,但都是自己溺爱出来的,不过其本性和材质都没的说,那国子监孔颖达自己太熟悉了,一个死板的老家伙,自己能放心?说到教学,还是人家李纲夫子!

    现在又要加上一个白凡,后辈传承大事不能马虎,想到此处,萧瑀咬了咬牙,开口道,“孙儿无需如此,圣贤有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爷爷做错了去认错就是了,你的前程才最重要,若是能舍了爷爷这张面皮看着你在终南书院成才,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是你要答应爷爷,去了书院要争气,好好学习,学得一身本事出来才是!”

    萧守业跪下给萧瑀磕头,“孙儿谨记爷爷教诲,定然不会辜负爷爷的期望!”

    看到孙儿如此,萧瑀心中明白,这个孩子嘴上不说,但是心中还是非常向往终南书院的,他的一众发小都在那里,听说过得非常快乐,孩子哪有不羡慕的!

    打定主意的萧瑀,心下想到,必须找机会去拜会一下白凡了,负荆请罪也不惜!

第一百五十五章 蜀道天险 人命运粮() 
当年楚汉相争,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坐拥汉中之地,以巴蜀为粮仓,可以北定三秦,东出争霸!又用谋士张良之计,烧毁栈道麻痹项羽!

    后来刘邦复出争霸天下之时,又用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最后终于夺得了天下!

    用萧何的话说,就是巴蜀之地,坐拥天险,进可攻退可守!

    放在乱世是避祸的好地方,但是放在盛世,可苦了巴蜀子弟!

    巴蜀之地既然归大唐所有,但是交通极为不便,和外界极难互通有无!

    巴蜀人员不多,但产粮无数,就是苦于无法运出来,所以经济条件一直处于落后区域!

    此次北方大旱,白凡建议出一路大军,从巴蜀运粮出山,走汉中向北运出救灾!

    还拿出了当年诸葛武侯做的山地运粮神器——木牛流马!

    终南书院派往巴蜀协助运粮的有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秦怀道、李业诩、李业嗣六人!

    而派去江南的就是程怀默、长孙冲、丐帮葫芦娃几兄弟中年纪大的四个!

    为了加快筹粮运粮速度,巴蜀几人分成了三组,李承道和秦怀道,李承德和李业诩,李承训和李业嗣一组,分头购买运输!

    巴蜀主官一听,朝廷要跟巴蜀买粮救灾?

    有这等好事?

    从未听过呀,以往国家大灾,要么就是国家无力管,要么管也是下令筹集粮草,那就是自动交粮救灾,什么时候世道变了?国家救灾粮也会出钱买了?

    其实这都是白凡的主意,本来就是应急的救命粮草,本来就难以筹集征调,朝廷还想省钱?那怎么行?百姓的眼睛是最亮的,谁好谁坏大家都心里有数!

    你朝廷敢巧立名目夺取大家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没事,我可以少报告些存粮数目,到时无非就是少交一些罢了!

    如此恶性循环,朝廷永远筹不到粮食,大灾也别想渡过!

    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有了对外羊毛贸易,可以说基本上不缺钱,要是能够拿高于市价的钱财去买百姓的粮食,那意义就不一样了!

    那些存粮富裕的家庭,看到了利益,一般都会尽多的拿出存粮出来卖给朝廷,毕竟这样的收粮价格,多少年遇不到一次呢!

    如此就可以尽可能多的筹集到了粮草!

    之前说了,巴蜀是什么地方?基本上与外界隔绝贸易的山里,山里最多的就是粮食,但是那又如何?卖不出去呀,运不走!这就像是有座金山,看着它一年年变成了废品,所以其中心酸只有当事人才最为能理解!

    这次朝廷竟然派人下来收购粮食,而且还是有多少购买多少,所以听到这个消息的巴蜀主官惊喜的差点晕过去!

    立刻派人,无论山路有多险,山路有多远,十天之内,必须通知到那些存粮最为充足的地区,百年不遇的发财机会到了!

    几天不要,巴蜀沸腾了,既然朝廷来人,当是不假,大家只用按照文书所说,将粮食运到固定的收购处就行了!

    朝廷众人显然没有料到此次巴蜀竟然这么有收获,原本想着,能够收购得两成粮食就是意外了,可是谁成想,巴蜀简直就是大粮仓,按照当地主官粗略统计的数字来看,仅仅巴蜀一地,就能收购得满足此次北方受灾区五成的粮食需求!

    如此一来,就有个难题了,人手不足啊!至少还要多两倍的人手才行啊!

    看到朝廷特使犯难的皱眉头,巴蜀之地的主官以为生意要黄,吓得冷汗都下来了,赶忙上前询问为何!

    听到是为人手,瞬间忍不住大笑起来!

    “原来是为这个,巴蜀除了产粮食之外,还产响当当的汉子,朝廷能够大义派人来巴蜀购粮,虽为救灾,但却真正的是在帮扶巴蜀穷苦百姓!

    现在朝廷运粮缺少人手,没问题,本官这就跟百姓们说,想必知道这个情况之后,百姓们绝对会自愿无偿的帮助朝廷运粮!”

    李承道不解,“当真?”

    “特使有所不知啊!巴蜀人代代清苦,为了能将本地货物运出去给子孙换来富贵,甚至可以连命都不要了!但是四周这茫茫大山,却死死的将我们按在此处啊!

    这次朝廷给机会发财,还有秘密宝贝山地运粮,这是天大的好事,若是因为缺人手导致此事不成,您可以去问问百姓们答不答应?”

    听到巴蜀主官此话,李承道放心了,一边收粮,一边召集工匠按照木牛流马的图纸打造神器,并且承诺此神物以后就会留给巴蜀,造福百姓!

    半个月后,一车车粮食终于从巴蜀上路了,此次运粮,首先要从剑阁向北到汉中,然后从汉中翻过秦岭到达北方!

    一路基本上都是山路,所以此次运粮队伍很大,蜀地人民太过热情,最后连带运粮队、修车工匠队,等等差不多有五万的队伍!

    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李承道承诺,此次在巴蜀购粮运粮,将会一直持续半年时间,所以将会有源源不断的人从巴蜀往外运粮!

    用了一个月时间,终于历经艰险,将粮食运到了汉中,接下来翻过秦岭就是关中了!

    从汉中到关中,必须穿越秦岭,古人没有穿山机械,但是却智慧无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