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图书馆- 第4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寻求佛法大道吧。”

    这时候仿佛是事先已经商量好的一般,李二站出来拦住了就要发作的侯君集,对着玄奘朗声道:“你资敌攻唐本是死罪,但是念在你已经悔悟,特许你戴罪立功,眼下朝廷西面大敌不少,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日后帮大唐对抗西面敌人许你建功,功成之日就是你脱罪之日。”

    “多谢陛下,小僧愿意伏法认罪戴罪立功,昔日不明真相远走寻法,今日既然知道佛法本源就在中原祖地,自然不会再舍近求远错过机缘。”

    这时候许多老僧纷纷不解,怎么莫非这小子说的没错,佛本是道?佛法起源于中土道家?那我们都去修道好了,干什么要去剃度出家持戒呢?

    白凡随后对着场中所有人解释道:“其实佛道本同源,都是追寻人间至理的修行法门,大道三千,无论修佛还是修道,只要用心至诚终有所得,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

    大唐定下律法五十岁前不许出家修佛,只因为佛法的修习需要六根清净,修佛之人讲究上报四重恩:父母恩、国土恩、上师恩、众生恩,五十岁前了解了这些才算脱去红尘六根清净。

    所以并非律法对佛门苛刻,反倒是为了适应佛法,免得许多人借助佛法之名,行作恶逃避之事,那就是在抹黑佛道,也是在藐视国法了。”

    众人听到白凡的解释,纷纷点头称赞,的确是这个道理,出家人讲究断情绝欲父母妻儿都抛下,这有悖人伦,但是五十岁之后父母不在、儿孙成年,可谓是了无牵挂,愿意出家就出家吧。

    一场公开的佛道斗法大会,上演的最后输赢已经是其次了,重点是揭开了一段佛道辛密,也给世人多了个认识佛道的机会,不再会如这些年一样,对修佛之事人人喊打,反倒都能接受认可这件修行之事。

    玄奘等老僧也很是感激,原来之前是佛门狭隘了,认为白凡是为了道门而灭佛的,没想到这个人虽然是道门之人,却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灭佛,而且还能够兼容并包,之前扫除天下佛寺,从另一方面看,有可能还是破而后立,为佛门清理毒瘤了,毕竟经历过乱世而来的佛门,太过鱼龙混杂了。

    斗法之后,玄奘就被李二召到了宫中议政殿内,当着外人不好说什么,但是此时就君臣二人,李二摆明车马,就说自己看中了玄奘十几年西行西域和天竺,对沿途的路径和人文都非常熟悉,是一个优秀的行军带路人。

    如果他愿意在将来给大唐大军带路过去,那么就可以戴罪立功,如果不愿意,还是站在天竺一边,那不好意思,国法无情还是要杀。

    玄奘本想以善念劝李二放下屠刀的,可是李二这些年也不白过,对于自己盘算了多年的征战一统愿景很是有心得研究,说自己不过是要消除国界隔阂,从而效仿始皇帝一统天下消弭战争,乃是大善之举。

    还说一统之后天竺佛门也可以接受大唐佛道文化,对他们也有好处,至少不必故步自封了,其中玄奘法师应该就是佛法再传天竺的不二人选。

    一来二去的,玄奘还真的有些心动了,当即答应下来愿意支持大唐的军事行动,只是请求大唐皇帝陛下将来征战的时候少造杀孽。

    李二哪有不同意的,大唐是去统一地盘不是去烧杀抢掠,这些年早就有既定的经验了,除了当权者贵族,百姓一律安抚优待,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可能玄奘都没有意识到,到头来这个结果跟自己在牢中或者在戒日王大殿上推演的大相径庭,甚至是南辕北辙,自己打定主意来为了佛法而以身饲魔的,可是最后却被告知,魔头这里才是佛法本源之地,推翻了他的一切价值观,然后还让他做了西行毁灭天竺的先行官,这种事情对于之前的玄奘来说,肯定是生不如死的恶毒惩罚,也就是白凡所说的比杀人更可怕的刑罚。

    

第九百三十二章 倏忽十年() 
大唐历贞观二十三年,时光匆匆倏忽十年而过,而这十年里面,白凡越发的在朝中少见了,基本上都是窝在书院教书育人或者引领大唐工业和科技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这十年的招生,大唐终南书院早就够了一万的生源,白凡解锁了图书馆的第五层权限电子科技,从而使大唐有了进入电子时代的钥匙,不然的话,以大唐现在工业文明刚刚发展的境况,想要进入电子文明恐怕没有几十年上百年打磨是不行的。

    而跟历史上不同的是,大唐皇帝李二陛下,本来按照原有历史,他应该在这一年得病而死的,结束一个贞观时代,可是跟历史上不同,这个时空的李二陛下没有因为老年追求长生不老而过量服用丹药,甚至因为白凡的影响,还非常注重养生健康。

    加上有皇后长孙氏的长久陪伴,家庭和睦事业鼎盛的李二现如今的身体,再干二十年皇帝不在话下,也不知道如今已经三十出头的李承乾怎么看?他已经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子了。

    这十年里,大唐的实力十分稳健,没有过度的对外征战扩张,而是极力发展国内,百姓们的经济水平已经不仅仅是当年仙粮初至的时候,只能满足温饱,现在基本上家家吃饭都讲究细粮粗粮了,扶南那边发现的三季稻已经种遍了整个南方,所以基本上家家都吃细粮,粗粮什么的,都喂猪了。

    而军事实力大唐也没有忘记,之前在白凡的刻意控制下,大唐只是发展了火药和投掷用的手榴弹,并未打造太多的热武器,枪炮之类的更是一个没有,那是因为白凡不想再将大唐带入热武器时代,那样会引起国君无限制扩张的野心。

    就如同当年的二战时期,德国工业极度发达,闪击波兰的时候,波兰竟然用骑兵队伍去对敌德国坦克,这种事情反映了实力差距之外,更加能够德国的领导人感觉到野心膨胀,所以他们敢挑起整个世界大战不是没有道理的。

    白凡怕李二也有心世界大战,所以一直在控制着,因为他清楚的知道,战争不仅仅是打军事实力,也是打内耗,穷兵黩武没有好处,战争也不是一味杀戮掠夺,所以一直以来白凡都给大唐君臣灌输的思想是一边占领一边治理,图万世而不谋一时。

    可是终南书院的建立,热武器早晚会被人研究出来,十年间大唐毕业的弟子一批一批,军功产业早就是人们争相进入的一个行业,所以枪炮也已经发明出来投入军用了,只是产量还不太高,且严格保密,大唐也只是少数部队配备。

    因为李二也觉得,自己的军队冷兵器已经无敌天下了,热武器一旦放开了,这东西万一被坏人得去了,拿着埋伏弑君太过方便了,所以也没那么的热衷,更没有什么世界大战的想法,因为现在大唐人口才两千多万,自己的地盘广大,地广人稀疏于治理,过度扩张单单兵力恐怕都跟不上。

    所以这十年来,大唐也只是将西突厥向西赶出西域,赶到了原本波斯人的地盘,向南海陆并进,已经完全占领了整个天竺,无论是北方的戒日王朝,还是南方的遮娄其王朝,都被大唐打败收服。

    而这两个以宗教立国的王朝正在逐渐被中原文化冲击着,不再是人人信教阶级清晰了,许多底层民众甚至越来越拥护大唐的统治,其中在打破宗教信仰壁垒方面,玄奘法师是主力,是他做到了佛法的西传,让民众知道了,佛法不是信仰神佛,而是借助信仰明悟自身修行。

    而大唐的稳步前进,也让他的对手越发害怕了,被破迁徙到西边的西突厥已经跟西边强国阿拉伯帝国联合起来了,双方都害怕被大唐逐个攻破,所以联合起来共同抗唐。

    大唐朝廷内部,经过十年发展,许多年轻的新面孔取代了老一辈人,朝中杜如晦已经提前申请退休,去书院担任副院长了,李二首手下的老人,如今在朝的寥寥无几了。

    文臣也只有房玄龄、长孙无忌二人,还有程咬金、尉迟恭、李绩、侯君集四人年纪还算轻的武将一直跟随,其他的不是卧病在床就是申请退休赋闲。

    包括千古人镜的魏征,也因为身体原因,退位让贤,接替他的,正是被他派出去历练好几年的狄仁杰。

    而狄仁杰本来是要被白凡历练一年就进入朝堂任职的,可是期间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狄仁杰认为大唐律严重有缺,所以想要出头修改大唐律。

    此时的他还是魏征府上一个门生,所以被魏征教育了一番,大唐律才修改了没几年,不宜再次妄动,而且主管编修律法的是国舅长孙无忌,你一个娃娃就敢妄谈修改,换做你师父还差不多。

    狄仁杰当然知道师父不会轻易站出来了,这件事早就讲明了要留给一帮徒弟去办。

    魏征只留下了一句话:“想要修改大唐律,那就先要明白大唐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律法,空谈误国的事情大唐不需要。”

    只因为这一句话,狄仁杰就自愿深入大唐民间走访历练,足足八年时间,每到一处都会留下他断案如神的传说,而他也终于从书院的断案神童,成长为了大唐的第一神探。

    皇帝李二本来是不信的,可是魏征一力担保,加上八年来狄仁杰破获的案子不下百件,且其中不乏大案奇案,李二终于认可了这个终南书院弟子,承认自己当时在书院看走眼了。

    所以在魏征称病退休的时候,力排众议,将狄仁杰破格提了上来,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而狄仁杰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谏皇帝要求修改大唐律,这件事,也是平静了十年的大唐波澜再起的开端,因为早就平息的国舅跟蓝田侯之争,似乎因为蓝田侯的弟子再次被挑起了。

    

第九百三十三章 殿议律法() 
太极大殿上面,大唐半月一次的大朝会,新进刑部侍郎狄仁杰第一个出班开口了。

    “启禀陛下,臣狄仁杰有本要奏。

    多年来臣职司朝廷邢狱案件数百起,经过观察总结得出,大唐律其中有很多部分已经不适宜大唐百姓,甚至有些律条还在限制着百姓的生活发展,所以臣请命,依照当今大唐国情,修改大唐律条,使之得民心顺民意。”

    说着,狄仁杰伸手递上了一本奏折,内侍老高疾步下来接过,放在了李二的案头。

    按照规则来说,朝臣递奏折并非是直接可以递给皇帝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程序,先由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依次审批之后,选出其中需要皇帝做决断的奏折再往上递,即便是皇帝审批的折子,也需要发到中书省再次审议,如果不通过甚至有权利驳回皇帝的过分无理批示。

    大朝会上一般都是议论朝政大略这样的大事,很少有拿一个折子出来讨论,但也有例外,比如说狄仁杰这个做法,事实上属于越权了,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他要大家讨论的是修改律例的大事。

    狄仁杰的话音刚落,下面的朝臣就议论纷纷,这个年轻人刚刚上任就这么大一个动作,莫非他一个后辈,还想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成?

    李二心中也有疑问,但是面上并未表露出来,反而略带考校般的笑着问道:“怎么?我大唐律才修改实施了几年,就不合民情需要再次修改了?

    朕知道你多年来深入体察民情比较了解百姓民心,不妨举例一二,让大家都听一听。”

    说着话,李二就翻开了狄仁杰的奏折慢慢翻阅起来,嗯,字迹工整言语有法度,像是个法家士子的行文,不过却是有些激进了,他这个年纪倒是一股好锐气,嗯?还有理有据?这些事情,真的是大唐如今的现状吗?

    慢慢的李二笑容不在,改为一脸的严肃,众所周知,皇帝李二好武却不失仁义宽厚,对于百姓国事最是用心,不敢有一丝怠慢,所以百姓都会真心拥戴这个君主。

    “如今我们的大唐律乃是十几年前新修订的,新版的律法优点很多,减免了许多酷刑,而且多施仁政,所以百姓很是爱戴。

    但是这样的律法长久下来就出了问题,法不在刑而在公,但如果律法失去了刑罚之威慑,那么就会导致许多有犯罪之心的人越发胆大妄为,因为他们知道纵然自己涉案犯法也不过是轻轻罚过罢了。

    根据臣下这几年的统计,大唐近八年来大乱子大邢狱案件还算稳定,但是中型小型案件却一年比一年增多,甚至去年都比前年是翻倍式的增长。

    百姓因此而饱受疾苦。”

    “狄侍郎未免太过于危言耸听了吧,法贵爱民,我们的律法体现陛下合朝廷的一片仁心,百姓真心拥戴爱护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因此而受苦?狄侍郎职司国家邢狱,却将少数恶人作案祸害百姓,归为律法之祸,实在是滑稽,陛下,臣以为,狄侍郎这样的想法,恐怕不适合职司邢狱。”一名文官站出来反对道。

    不等李二发话,另一人跟着开口道:“往年刑狱过重的时候百姓才是怨声载道叫苦不迭,照你所说,酷法打压一切民众,恐怕是又走了秦国二世而亡的路子,你居心何在?”

    这时李二怒道:“混账,我大唐难道是二世而亡之朝?论证不诛心,狄仁杰虽然年幼,但却八年来探勘大唐,能说出这样的话语定然不是无因,尔等且让他把话说完。

    狄卿,你奏折中所说,当今律法有过松而不治犯罪的,也有过紧而苛刻百姓的,你倒是说一说,为何新法修订了不过十来年,同样是这批百姓,当年他们认可,如今却不再认可了?”

    狄仁杰朗声道:“十几年前大唐是什么形势和局面,想必诸位大臣都是前辈,比我更加切身体会,那时大唐刚刚稳定,可以说还没有走出穷弱的国情,百姓衣食尚且不足,有哪有心思分心他顾?遍地都是穷乡僻壤,你就是让人去犯罪,他又能去哪里作恶呢?

    可是现如今不同了,大唐越发富庶起来,家家户户余粮够吃两年,以前绸缎是富贵人家的专属,现在哪家如果没一身绸缎衣服出来上街恐怕都不好意思出家门。

    这证明大唐人人富庶家家有积财,而这也就给了懒人闲人犯罪的土壤,随便偷窃一家两家,就够自己吃喝不愁了,这种方式比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