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图书馆- 第4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很快跟着手下见到了这位当时红极长安的年轻高僧,如今再见已经是中年模样了。

    “本官民部尚书杜如晦,大师就是西去取经的玄奘法师?既然是佛门中人,少林五台都是好去处,像大师这样的大德高僧,恐怕这两处求都求不来的,为何要在长安独自立身呢?”

    “贫僧夙愿是将佛法传遍大唐,渡尽世间一切苦难,长安是大唐国都,应该是缘起之地,还望杜相行个方便。”

    杜如晦可不信佛,反而自从习武之后,常年习练太极功,越发对道家亲近,所以直接开口问道:“呵呵,想当年大唐也算是佛门一处圣地,大小佛寺不下百家,基本上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是佛门信徒,法师可知为何一夜之间佛门被从长安除名?佛门子弟成了过街老鼠,百姓心中昔日坚信不疑的佛法也从此被丢弃?

    今时今日,法师扬言又要在长安修建佛寺传播佛法,对此就没有丝毫顾忌吗?”

    玄奘脸色不显喜怒,平静的开口道:“世间修罗横出,对我佛门弟子不分黑白尽数杀戮,不过是我佛门的劫数罢了,此举早晚会有报应出现。

    至于贫僧建寺传法,本意不在传教而在导人向善渡人脱苦,救助世人不涉国法,不知道杜相所谓的顾忌是指什么?”

    好一个伶牙利嘴的和尚,杜如晦心道,如果大唐没有之前灭佛一事,恐怕今时今日你取经归来定会成为佛门栋梁红遍全国吧,可惜啊,你回来晚了。

    “法师多年在外恐怕早就对大唐之法陌生了,大唐几年前已经修改过律法,世人不许好吃懒做无端信教,有心向佛修心正己者也必须是年过五十之岁的老人才可出家当和尚,其余人等不得出家,但有违法,无论老幼尽数要被治罪的。

    当年新法刚刚颁布的时候,所有五十以下的和尚,全都被强制还俗退回原籍农耕。

    像法师这个年纪,按照大唐律是必须还俗的,如若不然就是违法了,如果我是你,我会立刻去投案自首,不然的话,你敢在大街上继续招摇过市,恐怕半日不到就会被大理寺带走了。”

    杜如晦的话仿佛一把利刃一样,直接插在玄奘心口,差点让他直喷老血,怎么会这样?大唐是谁出的这个馊主意?明面上是给佛门留下一线生机,实则是要将佛门连根斩断啊。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м。 无广告词

第九百二十五章 惨淡的少林寺() 
知道利害的玄奘不再跟杜如晦纠缠,立刻转身回头就要朝皇宫走去,可是李二已经没有心思在理会他了,派人传了一道特旨,玄奘法师修为精深,且多年在外修行,准许其未到年龄而先行剃度出家,不过五十岁前只能呆在少林寺修行不得下山行走。

    得到这个消息的玄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欣喜莫名,反而越发觉得前路昏暗对手太强,知道长安已经容不下自己了,只能暂时低头行事了,所以就带着人手行礼朝着少林寺走了过去。

    少室山下,小镇中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弯弯曲曲的青石山道上也是杂草丛生,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玄奘心中疑窦丛生,莫非少林寺如今也没人了吗?这一切的景象无不彰示着此地的衰败。

    当年也是来过少林的的,那个繁华景象,不说堪比闹市,也称得上是人来人往了,如今怎么成了这样的景象?难不成长安的皇帝和杜如晦骗我的?

    带着人马来到了少林寺古刹正门前面,上面的牌匾已经腐朽老旧,原先朱红的漆也快完全褪去了,玄奘亲自上去慢慢推开了少林寺的大门,一声悠长的吱呀声,立时在这座幽静的山间古刹传开了。

    “阿弥陀佛,何方高人上我少林?老衲有失远迎,还望见谅。”一声深远的佛号响起,同时一句话也从少林寺的大雄宝殿传来出来。

    “小僧玄奘,特来拜会少林寺诸位大师。”玄奘高声喊道。

    不多时,一名白须老僧走出大雄宝殿,来到了玄奘一行人的面前,“可是当你发愿要西去天竺求取我佛大乘佛经的玄奘法师?”

    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再也没有了之前那一声蕴含内力的佛号之威,看来是玄奘到访让这老僧激动了。

    “不错,正是贫僧,敢问这位大师法号?”

    “老衲少林现任方丈昙悲,恭喜法师取经归来,也许法师这次回来,我佛门就真的有救了,倘若再不出一个救难之人,恐怕不用等到人家灭佛,佛法就要在大唐断了传承。”老僧说的声泪俱下,甚是悲切。

    玄奘慌忙上去搀扶住,同时也问起了其中缘由。

    “哪里是朝廷无端发难?分明就是那蓝田侯一人而已,不然我佛门遍布各地信徒众多,就算皇帝都不敢直说灭佛。

    可是蓝田侯是个异端,他让无数奸细搜集各个佛寺污点,后来公布天下号召百姓都来讨伐。

    这才导致佛门一夜之间大厦崩塌,到了如此境地。

    我少林寺也被其强制手段断了根本,年轻的武僧都被征发去做了士兵,不习武的僧众也被律条要求还俗回家耕田。

    只留下一群五十岁之后的老弱自生自灭,师叔祖慧明禅师为了给少林寺争取一口元气,竟然在当年比武擂台上被人打成残废,后来终于不治身亡。

    这些年来我少林留下的同门师兄弟,走的走死的死,连方丈昙智师兄也郁郁而终,如今连同老衲在内,仅剩下五人了。”

    这……这,怎么会这样?玄奘懵了,这一句不能算是凋零了,简直就是凄惨,少林寺如此模样,料想那五台山恐怕强不到哪里去了,这么说现如今佛门在大唐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好好好,好一个蓝田侯,借助国家之名,行扬道灭佛之举,好一个假公济私大奸似忠啊,既然如此,我佛门定然不能就此罢休,非要跟你见个真章不可。

    方丈大师,小僧刚刚回来,还无处落脚,想要在少林寺挂单,同时我带回来了一批梵文佛经需要马上翻译出来,不知道可否行个方便?”

    昙悲大师一听,高兴还来不及呢,哪里会不愿意,“好,法师西行取得了真经,在佛门居功至伟,莫说挂单,就算将老衲这方丈之位连同少林一并传给你也是求之不得,诸位请随我来。”

    玄奘连连推辞,自己怎么能够鸠占鹊巢喧宾夺主?

    嘴上是这么说的,其实玄奘心思更大,区区少林而已,自己要做的是佛门首座,如同当年初代译经人鸠摩罗什一样,统御天下万僧,自然不能被一间禅寺束缚住手脚。

    不过玄奘这个美梦在第二天就被打破了,原因正是因为他翻译的佛经。

    “方丈,你可能够确定,这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小僧所翻译出的得意之作,跟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有很大的区别,贫僧在天竺十年里整日跟随大乘佛教弟子念诵的就是这个,在这大唐绝对不可能有人跟我的一样,因为这本来就是我自己翻译的。”玄奘惊呼道,因为刚刚昙悲大师偶然翻开看他翻译的经书,看到了这本心经,说在大唐已经出现过了。

    昙悲大师摇头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这本心经当时在长安无漏寺是蓝田侯白凡送给小徒弟灵真法师的见面礼,一式两份,一本是大乘佛教的原本,另一本是翻译版,这件事在佛门广为流传人尽皆知,而且经过无漏寺高僧证实,的确是真品,翻译过来的经文不过二百余字,老衲不会记错的,跟你的这个丝毫不差。”

    说到这里的时候,老和尚就不再说下去了,因为玄奘的脸已经白了,也不知道是气的还是惊的。

    反而让对面的昙悲方丈心中暗道,都说玄奘法师是高人,有大智慧,是佛门的未来,现在怎么看着不对劲啊,弄一本重复的经文谎称是自己翻译的,为了成名,连自己出家人的身份都不要了吗?莫非他是个骗子?

    玄奘气得咬牙切齿,蓝田侯手中怎么会有大乘佛经?连我也是在天竺历尽艰辛生活了十多年才积累这么点的,他们的佛经哪里来的?

    至于翻译的一模一样,玄奘本不愿相信,但是昙悲大师言辞凿凿不由得他不信,后来也只能归为是一个翻译大师跟自己见解相同了。

    “对了,当初蓝田侯收徒的时候说过,他手中有所以的大乘佛经,正是要由他的小弟子灵真法师学来传给大唐众生超脱苦难……”

    “不可能!”昙悲方丈还未说完,就被玄奘暴力打断了话语。

第九百二十六章 玄奘宣战() 
大乘佛经是何等的珍贵?自己深入天竺十年也不过接触学习了其中三分之一,蓝田侯一个外人,怎么敢夸下海口说自己有所有的大乘佛经?此时玄奘不单单是质疑了,甚至还有些愤怒,蓝田侯这是要用自己的弟子统辖佛门吗?

    “两百多年来,佛法东传才多少部?其中九成都是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连九牛一毛都不到,他一个道门弟子怎么会有大乘佛经?此事绝对是蓝田侯蒙骗世人的。”

    昙悲方丈摇头道:“不,这件事还不能这么早的下定论,当初师叔祖慧明禅师圆寂之前曾经道出了一段关于达摩祖师的辛密,此事到如今也只有老衲一人知晓了。

    慧明禅师是达摩祖师最小的衣钵弟子,他说,达摩祖师自西边天竺而来,一生除了弘扬佛法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目的,事关佛门的起源。”

    “众所周知,佛门乃是我佛自西方菩提树下顿悟成佛,然后传法世人创立了佛门,哪里有什么辛密?我在天竺呆了十年从未听闻。”玄奘坚定道。

    “但你别忘了,对于天竺佛国来说,你是个外人,而达摩祖师当年可是天竺有名的得道高僧,是得了佛法真传的。

    他之所以来中原,是因为佛门秘传有一句话,就是‘佛本是道’,所以当年他来这里也是为了了解调查道门,同时验证这句话的真实性,毕竟是佛祖传下的密闻,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玄奘呆住了,“这、这怎么可能?佛门教义思想跟道门几乎是背道而驰,佛门怎么会跟道门有关系?就算有,那也是相对立的关系,绝对不可能是衍生关系。”

    “呵呵,你不要这么极端。

    设想一下,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蓝田侯手中有全部大乘佛法的事情会不会也是真的,因为蓝田侯是道门钦定的道子,下一任道门掌教真人,他手中有道门全部传承也不奇怪。

    所以当初知道这件事之后,慧明师叔祖一直耿耿于怀,可惜直至圆寂都没能完成达摩祖师的心愿。”

    昙悲方丈的话让玄奘心头一动,自己修佛几十年,头一次有了这种不坚定的念头。

    随后心念一转,玄奘想到一个对策,冷笑的开口道:“好好好,好一个蓝田侯,既然他敢如此自大,那正好,我就下一封战书跟他论法一番,也让世人看一看,到底是佛法精深还是他们道法高明?正好也能揭开他伪善的面目还我佛门僧众一个清白。”

    看着这个年轻和尚一身战意和自信,昙悲方丈却没有多少喜色,因为玄奘常年在外不了解局势,但是天下人都知道,蓝田侯一生没有败绩,现在已经没人敢去挑战他了。

    但是昙悲方丈没有开口阻止玄奘,他知道自己也阻止不了,眼前之人一直被大家期待为佛门的希望,现在他回来了,是必须要为佛门做些什么的。

    一封来自少林寺的战书就这样被人送到了终南书院,说是佛门弟子玄奘邀约道门道子白凡一个月后于长安城中论法,一决高下见证佛道。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唐,现在不比以前的时候,如今有了电报,一则消息不要一天的时间基本上各个州道的大地方都能够知道了,所以江湖上一片哗然,百年不显的佛道之争又要再起了吗?

    终南书院内白凡看着这封挑战书不屑一笑,没想到天竺一战,竟然提前了十年将这个取经和尚召了回来。

    “这个玄奘是什么人?他有什么资格挑战贤弟?莫非是佛门以为贤弟功力尽失故意出头吗?那也应该是几年前出手才对呀,何必等到现在?”秦琼不解道。

    李靖在旁边提醒道:“叔宝你看清楚,人家说的是论法,不是比武,而且挑战的是道门道子,恐怕这个玄奘在佛门地位不低呀。”

    白凡笑道:“何止是不低,他可以说是现如今佛门最具风采的第一人了,贞观二年他发宏愿要向西去天竺佛门祖地拜佛求取真经,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看来是取经有成回来了,而且此人佛法造诣很深,这是有备而来的。”

    这时外面袁天罡和紫阳真人一同进来。

    “师弟,你的消息我们已经收到了,没想到这佛门还留了这么一手,这个玄奘来者不善,该如何应对你可有成算?”袁天罡开口道。

    “来时我跟二师弟三师弟商量过了,你对佛道经典恐怕了解不深,不如此次就让三师弟替你出战好了,玄奘出身佛门禅宗,是出了名的舌辩高手,跟他们打口水仗,就算你号称是大唐舌辩第一人也不占上风。”

    紫阳真人担忧道,还推荐让袁天罡出战。

    白凡笑道:“二位师兄不必如此惊慌,我早就知道有玄奘此人,而且也有应对之法,他不是要论法吗?我有个小弟子名叫灵真,也是出身佛门,一身佛法修为还不错,就由他代师出战就好了。”

    二人连连摆手劝道:“师弟,涉及到佛道再次大争,怎么能由一个娃娃出场?我们万万输不得呀。”

    “灵真可不是一般小孩子,他天生慧根,对佛法很是有灵性,而且小小年纪就修成了佛门他心通神通,我对他很有信心,说句实在的,这等佛道斗法的事,他出场比我更加合适。”

    暂且不说白凡这边众人是如何为此忙碌,就说玄奘的一封挑战书让他一天扬名大唐的同时,也给自己惹来了巨大的麻烦,这个麻烦不是别人,正是海军大将军侯君集,因为侯君集当时可是明明白白记得的,戒日王朝海军帕石卡尔说过,第一次夜袭大唐海军的馊主意,就是这个玄奘提议的。

    “来人,点起海军陆战队一万精锐,随本将去少林寺捉拿叛国投敌的和尚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