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图书馆- 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看着两个女人就要红眼哭闹,白凡赶忙止住,“好了好了,我没说不救,但是犯法就要受刑,我跟陛下求情让用毒酒,等到咱们将‘尸首’接回来之后,我再用医术给解毒救活就行了,这样也算两全了。”

    这样说,两女才稍稍放心下来,李婉平心中想的是夫君到底是个君子,不会仗势欺人。

    而窦琼英却觉得夫君有些迂腐了,历来朝堂就没有绝对的纯洁光明,偏偏你这么自律有意义吗?如此一来朝堂老狐狸不都会以此算计我们?俗话说,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看着白凡一脸的自信,窦琼英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个事情日后慢慢劝导吧。

    三日之后,大唐刑部、大理寺、宗人府三司会审,公开审理大唐新罗公主金德曼灭门百济王的惊天血案。

    大理寺主官刘仁轨当众宣判,金德曼杀人事实成立,证据确凿,案犯供认不讳,依照大唐律杀人者抵命,因此判处死刑。

    而金德曼是大唐新罗公主,属于皇亲国戚,陛下开恩留其全尸特赐毒酒一壶准其自尽受刑,死后可依照公主之礼下葬。

    陪审官员,围观百姓听到这个结果瞬间哗然,不少百姓还都是金德曼的铁杆粉丝,当场就要站出来闹事,人家公主为父报仇怎么了?大唐几时还不许血债血偿了?

    同时金德曼出身峨眉派,乃是一个地道的武林门派,峨眉派之人也站出来争辩,说金德曼虽然是个公主,但投身峨眉就属于游侠绿林一脉,杀人犯案应依绿林规矩。

    这些全都被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魏征驳回,大唐律法大于天,绿林难道还敢凌驾于大唐律之上不成?

    不少百姓纷纷写下万言书给朝廷为金德曼求情,毕竟是大剧院这些年最出名的明星,一堆铁杆粉丝还是有的,朝廷也只是准其参加公主葬礼罢了。

    最后白凡站出来说要以友人的名义,代为承办新罗公主的葬礼,以全情谊。

    民众听完非常不解,你蓝田侯那么大的能耐,为什么不救人,反而去给人承办葬礼?这不是无情无义吗?还说什么全了情谊?

    不过很快狱中金德曼发声了,说感谢挚友蓝田侯,能有这个结果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于是就在双方倾情演绎下,长安百姓被强势灌了口普法鸡汤,蓝田侯那么大本事都以法为尊,普通百姓还有什么理由抗法走后门?

    半月之后天牢之中毒酒行刑,一个月后蓝田侯府内多了一名绝色女子,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除了蓝田侯府之人没人知道她的姓名,旁人问起只说叫白金氏,意思和明显了,出嫁随夫姓,从此姓白不姓金了。

    而天牢里面的金胜曼,姐姐服毒出狱,留下她白凡可没有再救,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至少要在牢中蹲上一年再说吧。

第七百八十七章 灭国大捷() 
大唐年节刚过,北地大捷就传到了长安城中,皇帝下令欢庆三日,娱乐城十日灯火不熄。

    高句丽半岛前后耗时四个月就被平灭,这是举世的功绩,前隋杨广三次攻伐未有正果,大唐四月功成,不得不说这是得天之眷,明显大唐气运非凡。

    高句丽国主高建文被押送到长安城中,一样被封为了富贵王爷,连他自己都觉得日后就是混吃等死没啥意义了,可是当杜构夫妇登门的时候,高建文才发现,自己已经是快要当外公的人了。

    虽然自己都快忘记这个女儿叫啥名字了,不过能在长安城富贵圈中立足,显然这就是自己日后养老的指望,从此这位悲催的高句丽王又一次找到了余生的意义。

    至于杜如晦结下一门高句丽亲事有没有人说闲话,连皇帝李二都赐下礼物祝贺,谁还敢再嚼舌根子?

    皇帝李二这时候仿若在梦中一样,回顾之前短短一年时间,大唐就已经立下不世之功,北扫草原,东灭半岛,大军过处所向披靡无人可挡,可以说如果再将西突厥灭了的话,大唐就能达到汉武帝的功业了。

    派出半岛治理属官安民理政之后,皇帝李二就召回了在外的三十万大军,李靖和侯君集等将全都回长安论功行赏。

    同时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李二颁布了最新的人事任免,提拔了一大批年轻文武,那些有意功成身退的老臣,都被安置在闲散职位之上,比如李靖、秦叔宝等,都是在朝中挂了闲职。

    不过大朝会封赏刚刚结束,找麻烦的就接踵而至,不是别人,正上博陵崔氏老族长以家族名义上告御状,状告大唐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

    这样的举动显然是当场给了皇帝李二一个嘴巴子,刚刚封赏完,你们就要我处罚?这是要我自己打脸吗?

    “博陵崔氏,尔等状告程将军所为何事?”李二阴沉着脸问的,崔氏是敲响皇宫鸣冤鼓告御状,显然是想要将事情闹大。

    “陛下,我博陵崔氏有一血脉分支流落高句丽,此次大战之前,对方主动提出认祖归宗,并且要给我方大军做破城内应。

    谁想到那程知节一路屠杀,竟然不分敌我尽数屠光我高句丽崔氏子弟,请陛下给我们做主。”

    话音刚落,不等军方之人分辨,博陵崔氏的兵部侍郎崔敦礼站出来说道:“陛下,大战之时杜相前往辽东大营宣旨,程知节将军当众将圣旨撕了个粉碎,此等目无君上大逆不道之举,请陛下明察。”

    你程知节气得七窍生烟,好你个崔敦礼,身为兵部侍郎,那就是军方之人,大家从战场回来都绝口不提,你今日竟然主动高密,这是要结仇啊。

    其实这根本不用想的,身为大家族子弟,在家族树敌的时候肯定是要站在家族一边的,帮助家族一举打倒敌人,这就是家族培养子弟的目的,而不是培养你们做和事佬的。

    原本崔氏族长所言将军屠杀一事,众人还觉得事情不大,程知节付出点代价就能过去,但是撕毁圣旨可就不同了,这是杀头之罪呀。

    李二脸色瞬间拉了下来,对着李靖喝问道:“可有此事?”

    李靖是大军主帅,这等大事竟然没有写在军报上?这就有欺君之嫌了。

    其实也不能怪李靖,本来大军计划好的,大军得胜班师回朝之后,立马跟皇帝求情的,大胜之下再大的罪则都能给免了。

    只是没想到时机不对,皇帝李二好大喜功,大军班师回朝正好是年节之后,赶上了大朝会时间,刚刚扎下部队就直接朝会封赏,这才有了李二大震怒,本来就被打脸心情不好,现在好了,程知节完的太过分了。

    不等李靖出言解释,杜如晦就第一个站了出来,作为宣旨之人,这时候似乎比李靖更有发言权,不过撕毁圣旨是众目睽睽之下,想要圆过去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吧。

    “启禀陛下,当日之事实在是另有隐情。

    臣带去了陛下的圣旨密信,宣旨完毕诸位将军纷纷不解,误会说陛下的君令是消耗战而不是兵战。

    众所周知,程知节将军当年在辽东等五城与高句丽鏖战数年,高句丽十数万大军偷袭我辽东五城,大唐将士死伤无数,这是程将军心头的一根刺,为了给死去的袍泽报仇,程将军已经好几年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了。

    一口气攒着要杀敌报仇,就等着这一天呢,听到陛下圣旨所言此次不用兵战,一时间心神失守,怒火攻心之下不慎将气撒在了圣旨上面。

    但是当陛下密信拿出之后,程将军就已经知错,原本要回朝跟陛下当面请罪的。

    可是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际,大帅惜才,念及程将军无心之失已经悔过,因此定下戴罪立功之罚,高句丽一战,程将军一分战功都不要,只愿随军出征为袍泽报仇。

    以上就是程将军误会损毁圣旨的全部经过,当时在场的所有将军都是明证。”

    杜如晦一席话,说的全场哑口无言,无论文武都为之心服口服,听在大家耳边,这丝毫不见为程知节辩护之言,这明明就是一个为了给袍泽报仇不顾一切的良将之为了。

    鸿胪寺副卿杜构不禁暗暗给父亲杜如晦伸一个大拇指,姜还是老的辣。

    而演技爆棚的程咬金已经泪流满面哽咽着拜倒,趴着地上泣不成声了,此时自己作为当事人不用出言,只用感情就能证明一切。

    李二听的感动,主动走下王座,亲手搀扶起程咬金,为之抹去眼泪,温声劝道:“知节,苦了你了。”

    “程将军撕毁圣旨之事就此而止,为袍泽报仇雪恨有错吗?朕的命都是袍泽给的,大丈夫立世若忘恩负义不知道报仇,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莫说是撕毁了一张圣旨,就算是当面指责与朕也不为过。

    知节无过有功,药师,军部记功薄何在?此等良将为何不赏?”

    李二的一番话直接让崔氏一家懵了,我们来时告状的,不是来看你夸赞心腹的。

第七百八十八章 崔氏之案() 
眼看着李靖递上去军功薄,皇帝要亲自加封赏给仇人,博陵崔氏众人怎么能忍?

    崔家族长上前一步行礼道:“陛下,程知节屠戮我崔氏子弟千余人,请陛下为我们伸冤做主。”

    嗯?

    被第二次打断好心情,李二明显甚是不悦,这博陵崔氏好不知趣,如此纠缠不休?

    无奈之下只好按下心中的怒意,李二问道:“你所说的高句丽分支血脉,可是去年冬天你们跟朝廷报备申请的那一族?这件事情朕有所耳闻。

    怎么?程将军忙着征战高句丽,莫非跟你崔氏有仇?去杀了他们全家不成?”

    崔敦礼答道:“陛下,根据我们的证据得出的结论,程将军不顾军令,擅自行动,一路横冲直撞见人就杀,不是跟我崔氏有仇,而是屠光了高句丽平壤城中所有的贵族。

    包括我们事先说好的内应崔氏一族,所以我等冤枉啊。”

    什么?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屠城?大唐的军队屠城?简直是罕见,太辣手了,许多人愤愤不平道,特别是朝中文臣儒士,最是见不得血光。

    程咬金身处在千夫所指的境地,却犹自浑然不觉,一副我没做错的臭脾气。

    李二稍微一想就全部明白了,暗中给程咬金点了个大大的赞,干的漂亮,这一招可是不留后患了。

    当初崔氏提出认祖归宗,同时愿意作为内应的时候,是跟皇帝报备过的,皇帝李二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一个异姓贵族嘛,投诚大唐就算是依附了博陵崔氏也不过是一个三流家族,能够作为破城内应减少伤亡也是个好事,于是很快就同意了。

    只是李二不知道前线形势,李靖不是抗旨行之,而是避免平壤全城投降才暗中让程知节下了辣手,才有了今天一案。

    “药师,可有此事?作为全军主帅,你是怎么带兵的?是你让程知节战场行动滥杀无辜?”李二喝问道。

    不等李靖开口,跟随崔族长前来的崔敦义就站出来了。

    “陛下,在下博陵崔氏崔敦义,一切不怪李大帅,当日是在下前往大营跟大帅报备族人之事,李大帅十分欣喜,当众允诺嘉奖,还通令全军各部不得滥杀。

    谁知道十天之后那程知节擅自行动,就大开了杀戒,我等赶到之时,已经是尸横遍野了。”

    这人也是个好演员,跟崔族长一起,好似悲伤族人惨死一样,当即哭拜下来。

    于是乎,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停在了程咬金身上。

    程咬金怒喝道:“不错,人是我杀的,怎么着吧?

    就算再来一次,我仍然要杀,若不是敬德和君集拉着我,整个平壤城别想有活口,我要他们给我辽东死去的六万兄弟偿命。”

    “知节住口,胡言个什么?”李靖轻喝道。

    随后李靖站出来对着李二一个拱手,朗声道:“陛下,此事也有隐情。

    事情涉及到程将军违抗军令擅自出兵,所以臣事后做了详细调查。

    程将军擅自出兵不假,不过他提前了三天出兵去平壤杀人报仇,跟我的传令兵错过了,所以就没有接到不准乱杀的军令,不知道城中有内应。

    他和尉迟将军擅自行动,臣已经在大营中依照军法处置过了。

    至于他在平壤杀人一事,当时念及他是为袍泽报仇心切,我们跟高句丽又是分属敌国,破城杀人虽然不妥,可这并不违反军法。”

    这干什么?崔敦义傻了,李靖老头你这是跟我玩仙人跳啊,当日你可不是这个表现,一副要杀了程知节的样子,今日怎么帮他辩护起来了?

    他可不知道,今日这一切其实都在李靖和杜如晦的掌控之中,二人因为程咬金舍命立功,早就约好帮他揽下黑锅了。

    李二听完恍然大悟一般,“哦,原来是这样的情况,如此就明白了,知节你这浑人,给袍泽报仇杀平民有用吗?真是糊涂,就算是屠城也于事无补,反而让百姓心生畏惧,当罚,罚俸一年自己反省。

    至于崔氏被误杀一事,战场上的事情,电光火石敌我难辨,朕是知道一些的,实在是气运不济,谁能想想到会出现这个情况,崔氏遇难,朕深感同情。

    这样吧,大唐军方行事偏差致人枉死,军部出钱赔偿这些人的丧葬费用,另外赔钱万贯作为补偿,我们不能寒了百姓之心。”

    李二一句话就将事情定了下来,李靖和程咬金连忙行礼谢罪。

    而博陵崔氏简直要骂娘了,一万贯就把我们打发了?当我们是乞讨来的吗?再说我们崔氏差钱吗?

    不过这些话他们可没人敢说,虽然这几年大唐富裕了,可是一万贯依然不是个小数目,高句丽崔氏被全灭,一个旁支而且还是死人,赔偿这些已经足够了诚意了,没人想因为这个再去触了皇帝的霉头,所以只能叹气接受。

    崔氏准备充足而来,却灰溜溜败兴而去,虽然此次没能惩治程咬金,不过双方梁子自此结下,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皇帝能够明面上给你遮掩,难道还会处处维护你不成?这是崔氏的想法。

    不过经此一事,程知节的名声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在军方一跃成为新的名将杀神,甚至已经超过了黑煞神尉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