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图书馆- 第3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我说了,我这个计策还有巨大的难题呢。”

    李二大笑道:“良策如此高明,还有什么难题可言?说出来,纵然些许瑕疵,在座可是全大唐的智囊,也为你堵上了。”

第七百五十六章 思想的难题() 
白凡苦笑一阵,世上哪有完美的谋略?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天道尚缺其一呢,不知道你们哪里来的自信?

    “按照这个诛心之战,不用动兵,只用秋收之后,在大唐跟高句丽边境,堆上个粮山,然后我们百姓天天大吃大喝就行了,只要高句丽有人眼馋,最后受不了饥饿所迫,就是源源不断的高句丽百姓归唐。

    可是如此一来,边境我们的二十万大军恐怕再也得不到战功了,没有战功就不能晋升,就没有赏赐富贵,这就是断人财路,事关几十万大军的军心,不可不慎。”

    白凡这么一提醒,李二瞬间就明白过来了,大唐重兵,庶民百姓想出头,从军往往是最快的途径,一场大战虽然死伤无数极尽凶险,可是一样有无数人翘首以盼。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试问谁人不贪恋富贵?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将想要青史留名,可不就靠着一次次大战吗?如今没了大战,估计从此武将再无用武之地,处理不好这个,是要出乱子的。

    即便不说将军,那些想要凭借一身武艺出人头地的普通士卒也在期盼战争,大唐如今基本上已经不缺吃喝了,那么温饱之后百姓就会有所追求,从军卫国,高官厚禄,可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如果没有仗打,靠什么光宗耀祖?

    这时房玄龄站起来说道:“简之此言差矣。

    大唐此次准备了三十万灭国大军,可是其中意图通过战争升官发财者有多少?恐怕不足十之一二吧。

    自古每次大战征兵皆是百姓疾苦,都是经历过乱世的百姓,没有人喜欢战争,因为战争就意味着伤亡,即便是上次高昌用轰天雷三万破十万,我们也伤亡上千人。

    可能千人队三万不足道哉,但是放在大唐国内,那就是上千个家庭,恐怕里面没有一个是富裕的,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穷困,谁会愿意当兵吃那卖命的军粮?

    所以如果真的能够不战而胜,那么三十万大军不会再有伤亡,国家就不会因为战争而多添悲剧,这是天大的好事。

    无论是从朝廷发展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百姓家庭的角度来看,有良策不用,为何还要去照顾些许少数人的野心呢?”

    房玄龄一席话,让不少文官纷纷点头称赞,到底是一国之相,眼光老到一语中的。

    大战一起若有死伤,单单那大笔的抚恤就是不少的开支,加上现在大唐士卒福利极大提高,一个家庭有阵亡者,其家中老人朝廷赡养,家中年幼子嗣也有朝廷出面抚养教育,可以说,这就是朝廷肩上的重担。

    能不战而胜,既能保持军队战斗力,还能减少朝廷开支负担,百姓家庭也得以圆满,皆大欢喜,试问哪个一国之相不愿意看到?

    李建成开口道:“说的不错,大战耗费巨大,损失士卒还要额外支出,一进一出的账头可是不小,不划算,太不划算。

    如果有不战而胜的法子,本王第一个支持。

    至于我们前线士卒的战心问题,户部出资,给大家加发三成军饷作为一路辛苦犒赏。”

    李二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心中给了对方一个白眼,大哥这时候大方了,以往说起战争军费问题,大哥立马化身铁公鸡,简直一毛不拔,比白凡这个天下第一巨富还精明,每每兄弟二人谈及军部粮草,都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恶战。

    杜如晦看着一时间没有说话的皇帝,其实心中知道李二陛下是不大愿意的,虽然这样好处多多,但是弊端也不是没有,在一个当世兵法大家眼中,一眼就能看穿。

    而大唐里面说到兵法,就算是军神李靖,恐怕也不得不对曾任秦王的天策上将李二说一句佩服,秦王打下半个大唐这句话可不是吹嘘出来的。

    不战而胜对于大唐灭高句丽的确是高论,而且是一击必胜的好谋算,可是对大唐来说可不一定,当然,是指长远的发展,因为李二陛下的目光可是十分深远。

    灭完高句丽还要灭西突厥、吐蕃、西域、等等,甚至估计在他有生之年还想往西一直动兵占领。

    未来战争无数,可没有那么多的不战而胜,所以在李二眼中,大唐对高句丽是必胜的一战,这就是一次绝佳的练兵时机,不仅可以在控制伤亡的情况下练出新兵的杀气,使之成为合格的老兵,还能提升大唐军队必胜的信心,为后来的战争赢得士气。

    所以,作为一个皇帝,李二可不会像一个武将那般考虑征战成名,也不会像一个文臣那般想着内部收支,皇帝第一想到的是对未来霸业的作用。

    杜如晦敢肯定,这一点蓝田侯白凡肯定也早就想到了,兴许这就是他只是沉思不愿点出的原因也说不定。

    议政殿内有文有武,现在点出了,面对文武群臣,如果皇帝选择了大战开局,虽然霸气恢弘,可是会遭到谏臣、士大夫等的阻挠,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军心,战场上损失的士卒、受伤的士卒会想,为何陛下要兴起杀伐?一点都不在乎我等的性命吗?

    所以此事被点破,恐怕皇帝已经不得不点头同意了。

    心中想为之做些什么的杜如晦上前一步开口道:“陛下,臣有一个两全之策,兴许可以调和个中矛盾。”

    李二眼前一亮,连忙催促道:“爱卿快说。”

    “既然简之的谋划是秋收之后我们在边境炫富,以此收拢高句丽百姓归唐。

    那就不一定非要用普通百姓刻意为之,直接用我们的二十万大军天天大吃大喝不就可以了,士卒也是百姓,我们的行军粮都顿顿有肉了,可见大唐的富裕。

    而且士卒行事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同时防止眼红的高句丽军队偷袭,也能怠慢对方的军心。

    这样的话,虽然我们的大军没有厮杀交战,可战功却一点不少,谁说吃喝诱民就不是战功了?只要完成了朝廷的既定灭国战略,那就是灭国大功。

    将军队分而化之,哪只军队吸引收拢的百姓多,那支军队战功就多,如此一来就是两全其美,也不用担心前线士卒思想问题了,虽然平分功劳有些少,可躺着坐等分钱,恐怕没人会有怨言吧。”

第七百五十七章 老杜出名了() 
杜如晦说完,群臣纷纷称赞,不愧是多智的杜相,两全其美的对策可是非常难得的。

    就连李二陛下也咧嘴笑了,杜如晦的对策很好,可不仅仅是解决了思想问题,连练兵问题都解决了,大唐二十万大军陈兵边境恐怕无人敢惹,但若是分而化之,想来高句丽人会忍不住动心吧,如此一来就要偷袭进攻,大唐军队自卫防守,一攻一守不就是厮杀练兵吗?

    而且若是下令以收拢百姓多寡记功,大唐军队之间必有争斗,不会厮杀争抢自己人的战利品,但是可以前往高句丽争抢,高句丽害怕百姓南逃归唐,肯定会百般阻拦,若是此时哪只大唐军队前来平乱开路的话,岂不是战利多多了。

    “好,好计策,就这么办。

    如此可谓是两全其美了,朕为能有诸位这帮国之智囊而深感幸运,大唐有诸卿,我们岂能不强盛?”

    李二豪情大放,直接下令皇宫摆宴,大宴群臣。

    就在宴会中间,一封来自幽州李靖的加急军报递在了李二面前。

    众人停下饮宴,纷纷关注,是何情况?竟然是幽州八百里加急军报?难道军情又有变化?

    李二快速打开一看,随后哈哈大笑道:“高句丽渊盖苏文小儿计穷矣!

    竟然卑鄙到以污蔑克明和元霸为由激励百姓战心,放出谣言,说大唐宰相杜如晦父子,会和大唐楚王李元霸一起,潜入高句丽王宫,劫走高句丽国小公主。

    如此大仇岂能不报,号召全国百姓踊跃参军,拿起手中武器,杀入大唐救回公主。

    呵呵,你们看,这厮还真是能编,说的绘声绘色的,跟真的一样。

    若说此事是老程这个浑货还罢了,毕竟那是个混世魔王,什么都干得出来,克明乃是当世有数的正人君子,岂会做这等掳人妇孺之事,连编故事都不能找个合适对象,枉朕以往还以为他渊盖苏文是个人物,真是无趣。”

    李二边喝酒边讲述密信内容,不在此处的程咬金无辜躺枪,旁边群臣纷纷大笑,此等蒙骗之举,纵然能够收得一时之效又有何用?早晚都会被拆穿的。

    可是全场有人没笑,那就是杜如晦父子,还有李元霸,他们三人可是当事人,清楚知道这是真的,本想及时禀报的,可是李元霸讲到一半,就跳跃到灭国对策了,还没来得及汇报呢就被拉来吃饭了,现在被拆穿了,要多尴尬有多尴尬,杜如晦脸色瞬间由红变黑,再由黑变涨红,真希望自己此时还在李靖军营没有回来。

    李元霸站了起来,为难的看着李二,杜构倒好,直接上前跪倒在李二身前,杜如晦出来行礼拜倒,“陛下,臣有罪。”

    额李二还想即兴赋诗一首呢,怎么突然场中画风变了?

    “克明,你们父子这是作甚?小杜爱卿为国遭劫,英勇无畏,克明你爱子心切亲往救之,此事可传为佳话矣,何罪之有?

    区区高句丽小儿污蔑之言,朕岂能黑白不分?起来,快些起来。

    又不是你们真的抢了人家的公主。”

    李元霸看着已经喝得差不多的二哥,捂着脸背地里已经笑的肚子疼了,二哥已经化身大唐第一毒舌了,事实真相全出自他的口中。

    “陛下,臣等有罪,我们的确劫了高句丽的公主,而且已经安置在臣家中了。”

    我

    白凡刚刚入口的一杯美酒被喷出老远,然后刚想大笑,就看到李二涨红的脸,只能憋着在桌子底下抖个不停了。

    老杜这一手,将皇帝的脸打的啪啪的,刚说你是正人君子,三秒钟不到,你立马就自毁形象,这是要搞事情啊。

    最重要的是,你竟然承认了,原来我教了你老杜一身好武艺,就被你用来干这个?好这一口?难道是你老树发新芽,准备纳个妾侍?还是异国风?高句丽公主?

    白凡一通脑补,这边群臣已经乱成一团了,没人相信杜如晦掳劫妇孺,都坚信是谣言,但是人家老杜现在承认了,供认不讳呀。

    所以全场顿时喷酒的,掉筷子的,打翻酒瓶的,凳子不稳摔在地上的,甚至有一桌连桌子都掀翻了(注:大唐宴会已经普及了八仙方桌),李二醒了醒神,追问道:“克明,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陛下,臣的确从高句丽王宫劫走一名公主。

    小儿杜构曾重伤身陷高句丽王宫一个月,期间得蒙一名高句丽公主搭救才得以平安等到我们援救,一个月间,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终身。

    因此,在救下小儿之后,我们顺手就将那公主也带走了,之前一直想要禀报而没有机会,请陛下恕罪。”

    杜如晦以最快的语速将事情经过说个大概,其余众人可以自行脑补,不过是一对年轻情侣相爱的短故事,脑补简直无压力。

    白凡心中无语,老杜这话说的,什么叫顺手带走?你以为你去市场抓小猪崽吗?人家顺手牵羊是盗物,你杜家父子倒好,顺手牵羊是‘偷人’。

    全场沉默了足足一分钟,随后李二一拍桌案,指着杜如晦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捂着肚子直不起腰,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也停不住,这让杜如晦越发觉得尴尬。

    良久之后,李二强忍着停下来说道:“爱卿此事办得妙极,就是朕亲自前往恐怕也绝对完不成此等创举,朕表示佩服,心服口服!”

    杜如晦:“”

    “你等何罪之有?大唐跟高句丽分属敌国,莫说你们深入敌后大杀四方还带回公主做战利品,就算你们将高句丽王带回来,在朕面前都只有大功而无半分罪责。

    赏,必须重赏,诸位爱卿都帮忙想想,该如何嘉奖他们。”

    李二说完,再次忍不住笑趴下了。

    杜构无语的看了一眼父亲,貌似带回自己的便宜老丈人没问题呀。

    而杜如晦则看向了李元霸,相视无语,陛下什么时候有此天赋了?我们差点就带回高句丽王那厮了。

    经此一事,杜如晦算是出了名了,大唐百姓茶余饭后又多了一项有趣的谈资。

    李二对于这事没有丝毫不满,当场赐婚杜构和高句丽公主,甚至表示会派皇后做女方家长帮忙置办嫁妆。

    而对于高句丽以此做舆论动员百姓之事,有一个公主媳妇在手,话语权可不一定是在他高句丽,李二直接将此事交给了杜构的师父白凡负责,秋收之前,将舆论改为有利大唐,同未来的灭国诛心大战一同实施。

    白凡表示自己无辜躺枪,这等暗中阴谋之事为何是我?我又没有腹黑天赋,杜构这小子是在坑师父啊。

    呵呵,说你白凡没有阴谋腹黑天赋,恐怕傻子才会相信吧。

第七百五十八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大唐君臣在长安皇宫已经讨论到收编各国之后的发展问题了,可是这时依旧毫不知情的高句丽民众却因为朝廷的一纸通告陷入了纷纷的议论声中。

    “听说了吗?大唐来了几个此刻,偷入王宫劫走了公主呢。”

    “嗨,老兄你不会真的相信这套假话吧?

    这明显是朝廷想征兵想疯了,用这等毫无水平的谎言蒙骗我们呢,毕竟大家谁也不想去当兵。

    我是打死都不信这些的,再说了,王宫之中公主的死活管我们什么事?有那时间我还不如想想怎么倒腾点山货挣钱呢。”

    两个路人甲就这么当街开撕。

    四周全都是路人旁观着,不多时,一帮人都参与到了这件事的议论之中。

    “我一个远方表哥在王宫之中当差,听说是亲眼所见,确有此事。”一人激动大喊道。

    “不错不错,官文不会骗人,是我们高句丽的如意公主。”

    “呸,什么如意公主?听都没听过,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