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图书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图书馆- 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李,学生们准备好了没有?”白凡对着正在忙碌的老李春招呼道。

    “好了,一切就绪,就等着你来发号施令了。”

    白凡大笑着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上前拉开了巨幕遮盖下的一个庞然大物,那是一个巨大的钢铁巨兽,李二等人看着有点像是铁牛的放大版,但是又有跟多不同。

    “李大师,这钢铁巨兽是什么东西呀?”李建成开口问道。

    李春招呼所有人退开,给白凡让路,这才回头解释道:“简之说是个钻山兽。”

    “钻山兽?什么是钻山兽?”

    众人心生疑问,就在这时,白凡启动了巨大的机械,一阵轰隆声中,白凡驾驶着钻山兽来到了这座不大的小山脚下,火舌喷出黑烟狂吐,一阵巨响声中烟尘四起。

    李二等人已经惊呆了,他们看到了什么?这个钻山兽竟然在吃山石?短短一刻钟时间,就将大山钻进了一个十米方圆,一尺深的浅坑。

    这,就是钻山兽吗?

    震惊之余,李二对着身边的李春问道:“李大师,简之说你要了钢铁厂一月的精钢,朕看这架巨兽用不了这么多吧。”

    李春笑道:“陛下,用不了,我要精钢是为了修桥,老夫毕生的梦想就是在黄河上架一座巨型桥梁,这一次是要先行在耀州泾河搭一座百米长的小桥试一试,功成之后,老夫就要去黄河修桥了,若是能用余生在黄河架起一座桥,老夫可以死而无憾了。”

    李二:“”

    什么叫一语成谶?你这老头,还真的用纯钢架桥?奢侈不奢侈?就不怕别人将你的桥偷走卖铁吗?

    当然,李二不知道什么叫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六百零三章 土地改革的提议() 
半个时辰之后,白凡停下钻山机器,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台盾构机(盾构隧道掘进机,历史上盾构机从1840年就开始出现了)构造简单,操作方便,虽然块头不大,但是在这个年代,首次试造出一台能用的盾构机,可以说真的是破天荒了。

    白凡的理念就是,只要这东西能够抵得上数百人一起开凿山石,那就值得为它费上一个月的精钢和人工。

    李建成看到白凡停工下车对着钻山兽比比划划的,心中不解,上前问道:“简之,你不是说钢铁厂第一批重点生产铁牛的吗?怎么会弄了一个钻山兽?大唐要这个做什么?你想钻透终南山吗?”

    白凡摇头道:“哪里是我要,是你那宝贝三儿子李承训,他老师李春立志修桥,承训却立志修路,要修一条直通巴蜀的直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在书院见过钻山兽这个东西,整日缠着我要一个,说是要把秦岭凿穿,无奈,我就答应了他。”

    李建成无语,怎么原因还在自己儿子身上?

    但是李二却没有那么好忽悠,开口追问道:“简之,你是师父,他是弟子,他敢不尊师命?你说被缠的没办法,朕不信。”

    白凡无语,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李二这是故意戳穿的吧。

    “承训今年二十岁了,到了婚嫁年龄,却一直不去相亲,平儿和我都劝过,但一直无果,那小子还说什么蜀道未通何以成家?

    这事被我那岳母知道了,全都扣在我头上,怪我教歪了弟子,所以,为了我这个小舅子徒弟,只能给修通蜀道提提速了。

    况且贯通蜀道已经刻不容缓,这也是国家大计,西通巴蜀南连吴越,只有这样大唐才能真正的崛起,这两件事就要靠李春大师和承训了。”

    李二点头道:“好,此言大善,西通巴蜀南连吴越,此事若成,朕可以预见,大唐将会比如今繁荣至少三倍。”

    “既然这样,那就这一台钻山兽是不是有点少了?”李建成试探着问道。

    白凡:“”

    众人哈哈大笑,晋王一听说儿子婚事被阻,瞬间立场就不一样了,一台钻山兽都嫌修路慢了。

    经过白凡的解释才知道,钻山兽这一批就已经制造了十台,不为别的,就为打通秦岭。

    “简之,铁牛一年能够制造出多少?仙粮今年育种成功,明年就可以在长安范围内广泛推广种植了。”李二开口问道。

    既然兵器铠甲无望了,能多弄点铁牛也不错。

    “铁牛一个月大概能生产出一百台,当然,是普通农户用的,不是我们那个手工打造的大块头。

    从现在到明年投入使用,大概还有八个月,所以只能生产出八百台,恐怕我们的种粮推广还需要以人力为主。

    而且长安县育种成功,得到的种子,仅仅长安一地吃不下,我的预计,大概可以覆盖两个州道,我们可以在河东道、洛阳两地展开推广,加上长安三地作为仙粮二次育种地,应该后年就可以覆盖全国了。”

    “好,就这么办。”李二大喜。

    谁知道听到这个,房玄龄却皱眉了,沉吟片刻,还是决定开口提醒道:“陛下,此计恐怕有问题,河东、洛阳都是贵族林立之地,我们若是将仙粮第一个下放给他们,恐怕会有去无回。”

    白凡不解道:“这是为何?他们谁敢贪墨我的仙粮不成?活得不耐烦了?”

    “不,他们不敢,但是河东洛阳两地的土地都在他们掌握,我们给他们种子种地,收获之后他们却不会再交给国家,因为大唐律,士有免税,贵族就是士,所以”

    这个

    李二沉吟了,白凡也是才反应过来,古代时候贵族的特权简直难以想象,有句话说的好,天下九成的百姓,一成的贵族,而天下九成的财富都被那一成的贵族霸占着。

    直到今日房玄龄提起,白凡才算明白了,自己祖籍白家庄都是平民,所以连年赋税不断。

    后来自己有了蓝田侯爵,这些事情再也没有管过了,本以为是自己威势太强无人敢惹,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贵族特权,怪不得天下多少人都挤破头了想进入贵族圈子。

    乡野地主不少,但若不是贵族,那也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富裕农户罢了,到了交租交税时候,照样不能免俗。

    杜如晦叹道:“这就难办了,仙粮事关重大,若是种植在他处,距离京畿过远怕不安全。所以选择河东、洛阳,但若是只发给平民百姓,那么这些眼红仙粮久矣的贵族们,肯定不愿意,所以此事相当棘手啊!”

    白凡眼神坚定道:“既然如此,那就改改规矩吧,士有免税从此不再,上到天子陛下,下到民户屠夫,全都要上缴赋税,这样不就行了?”

    李建成摇头道:“哪有这么容易?士有免税自古有之,千古规矩是说破就能破的?别看你小子一次犯浑威压五姓七家,但若是惹了天下所有贵族,砸了人家的饭碗,任你是天下第一也扛不住。”

    “哼,扛不住?不行就比比谁人多?看看是贵族人多还是平民人多?大不了来一次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收天下之田为天下人共有,看谁敢不交税?”白凡冷哼道。

    李二拍了拍他的肩膀喝道:“不可鲁莽,土地事关重大,一个不好就会引起内乱,走,回去议政殿商议,必须尽快拿出方案才行了,距离下次耕种时间只有八个月了。”

    众人马不停蹄的又从耀州钢铁厂赶回了长安皇宫,李二立即召集了所有心腹文臣到了议政殿,打破贵族土地垄断,这是多少年来的皇帝都不敢干的事情,因为皇家政权就是来自这所有贵族的支持,现在大唐恐怕也要面对这一难题了。

    想当年东汉末年,就是因为天下贵族太过贪婪,拥有九成财富仍不满足,大肆兼并收拢土地,让许多百姓流离失所无田可种无粮可食,同时皇帝任用奸佞鱼肉百姓,多次搜刮加重赋税,致使民怨爆发天下大乱,汉朝才有了盛极而亡的悲剧。

    而后东西两晋、南北朝、隋朝,包括现在的大唐,皇室的崛起都是靠着贵族利益的平衡,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皇室一族是不会轻易跟所有贵族站在对立面的。

    即便是有了白凡这个胡搅蛮缠的怪胎,压的诸多大贵族抬不起头不敢反抗,但是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隐忍不是因为惧怕,而是因为白凡是个人才,一个值得投资的人才,跟着白凡可以搭上顺风车,大唐因白凡而兴盛,那么水涨船高,自然大家也跟着大唐更加富裕强大,所以只要白凡不主动挑衅,没人想去招惹白凡,甚至表现出些许畏惧都不算是什么。

请假一天() 
今日有事请假一天,请大家见谅,欠更明日补上。

第六百零四章 白凡不懂的大唐土地() 
议政殿内,文武齐聚,李二眉头紧皱,李氏大唐建国才十几年,虽然近几年风头无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肆意妄为了,想要动贵族土地,稍有不慎就会天下大乱。

    因为贵族可不仅仅是指那些老旧家族势力,还包含了朝中所有文武,因为他们都是新贵,也都是受封田产享受食邑的,现在说动土地,不说外面的老贵族,单单殿上的自己人估计都有想法。

    同样的,作为大唐皇帝的李二,心中装着的,也不能仅仅是平民百姓,即便是老旧贵族不同意动土地,李二心中也要装着这些人,因为他们也是大唐的一份子,不能为了照顾另一方弱势群体,而完全损害了这一方贵族,拆东墙补西墙之策,不是治国正道。

    “克明,你是民部尚书,河东洛阳两地田产问题,你如何看?朝廷手中尚未派发的官田有多少?”李二开口问道。

    众人听这话音就知道了,若是可能,皇帝还想保守些,不愿平地起波澜。

    但是心知肚明的杜如晦面上一苦,“陛下,不算两道还未开垦过的荒地,现有田地算作十成的话,平民只占三成,大小贵族手上占有五成田地,还有两成属于官府。

    官府这两成历来都是作为新生婴儿分田,或是外来人口迁移入户分田。

    由于这几年国泰民安,所以民众迁徙极少,新生婴儿需要的田产,单单官府每年用劳役去开垦荒地都用不完,因此这次事件,我们能动用的手中田产,只有当地的一半。

    且不说这一半之田够不够种下仙粮,若是我们只将仙粮派发平民,当地贵族的田中还是小麦大豆,恐怕不是好事。”

    李二听完沉默了,是啊,治国不患寡而患不均,仙粮亩产几千斤的产量早就让人眼红不已了,早一年种上,就早一年丰收,谁不想要?况且在贵族眼中,一向是高人一等的,肯定会觉得自己理应比平民优先种粮。

    白凡不解道:“贵族即便是算上丫鬟仆役护卫才多少人?怎么就能占据五成土地?吃的完吗?”

    这话让百官听得奇怪,蓝田侯号称天下渊博第一的,怎么连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

    李建成也不能看着女婿出丑,开口答道:“吃不不吃的完不是重点,粮食多了可以存下预备来年抵抗灾年,田产多了可以传给后世子孙做家业,这天下恐怕除了你这个首富,没人会嫌手上土地多的。”

    李靖开口说道:“其实来说,粮食是不够吃的。

    越是大贵族越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比如说五姓七家他们,虽然坐拥千年积累的财富,但是一个家族多少人?几万甚至十几万,加上旁支、护卫、私兵,那就真的很难计算了,这么大一个家族,也就嫡系那几家可以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那些边缘化族人多数都是倚靠着家族的照顾,维持在饿不死的状态下罢了。”

    “不对吧,我的印象中,贵族不都是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吗?记得第一次进长安的时候,遇到怀默、小冲还有宝林他们几个小子,各个都是土豪,上个酒楼都是为了拼排场,那一次我还从他们身上赚了一千两零花呢。”白凡更加迷惑了。

    “你小子,作为人家师父,去蒙骗欺负徒弟,还好意思开口?”尉迟恭笑骂道。

    “那不能算,当时我可没有开门收徒,还是一文不名的弱书生呢,号称纨绔终结者的我,即便是没有成名,遇到纨绔也忍不住手痒教育一番。”

    众人哈哈大笑,李二也说,恐怕天下只有白凡一人敢说千两银子是零花了,就是自己这个皇帝都不敢这么阔气。

    “那不能算,他们那叫纨绔子弟,不叫贵族,你可见过知节、老黑他们如此?就算是辅机腰缠万贯,也不敢一顿饭上千两这么花,不然恐怕不出三个时辰,老魏就会去找他的麻烦了。”李靖继续说道。

    “药师,这也就是辅机和玄成在蜀中未归你才敢这么说,不然你敢当面这么调侃他们?”杜如晦大笑道。

    李建成接着说道:“真正的贵族都是要屯粮的,这个年代,年年风调雨顺的好事可没有,基本上一年丰收一年受灾都是老天爷赐福了。

    种粮抗灾可不单单是朝廷的事情,经历过当年的北方大旱你应该知道,越是小的贵族越不扛灾,小贵族在大灾之年扛不过三个月,和富裕地主农户不差多少,中等贵族抗不过半年到一年,若是两三年连续大灾,大贵族也扛不住,能保留嫡系不逃难就是本事。”

    白凡懂了,这个不知小康是何物的大唐,并不是日后富裕无匹的宋代,宋代虽然软弱无能,但是坚挺了三百年,那个年代科技、经济、文化极大的兴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宋朝的gdp是四周各国的几十倍,所以四夷都看到宋朝是块肥肉,我们看到说宋朝软弱,可能在当时的朝廷看来是破财免灾,毕竟花钱就可以打发一群蛮夷,为何要拼命呢?

    大唐虽然尚武不屈,但科技文明依然太过老旧,人们的一切还是围绕肚子和生命来的,粮食就是命脉,土地就代表了粮食,所以谁都想增加田产。

    “不对呀,贵族要这么多土地,但是他们人少呀,哪有这么多人种植的过来五成土地?”白凡惊呼道。

    面对白凡的惊呼,在场之人无不低头不语,此事大家心中清楚,但是这位盛名满天下的蓝田侯却被蒙在鼓里,或者说,这就是一个暴发户,还未真正了解现在的社会结构,还未真正了解什么是贵族,或者说,还未真正融入大唐的贵族。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自从白凡横空出世以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