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相爷-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功。廷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一置水门,一开支河,一浚运河。议既定,督漕都御史王竑以漕渠淤浅滞运艘,请急塞决口。帝敕有贞如軏议。有贞守便宜。言:“临清河浅,旧矣,非因决口未塞也。漕臣但知塞决口为急,不知秋冬虽塞,来春必复决,徒劳无益。臣不敢邀近功。”诏从其言。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楗以水门,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名其渠曰广济,闸曰通源。”

    连黄河水患都被他给治理得妥当,可见此人在水利上是个行家。

    古人都靠《四书》《五经》科举入仕,说句实在话,很多官员都是四体不气,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所以,在考中进士之后,朝廷先让书生们在六部观政,学习上几年,然后再委派实职。即便如此,很多人依旧是不通俗务。如徐有贞这种博学通才,还真是少见。

    黄河那边的水利工程尚未完工,大运河溃堤,漕运不通。景泰帝想了想,手头还真没有人可用,就将徐有贞调过去负责堵缺,限时三月。

    徐有贞一出马,只用了两月,就堵住缺口,恢复航运。

    “景泰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惟有贞所筑如故。”

    朝廷又派徐有贞去山东修旧堤决口,“自临清抵济宁,各置减水闸,水患悉平。还朝,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

    在景泰年间,徐有贞几乎都在干水利。此人无论在历史上的名声有多怀,可你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明朝在治河上少有的能人。

    这次如果他去负责桑干河治水工程,绝对比石尚书干得好。

    现在,高文所需要做的就是劝自己这个恩师出马,将这个差使抢过去。

第261章 准备() 
只要差使一抢过去,呵呵,以我高文在恩师心目中的地位,要插手这个水利工程,却也容易。 史光先夺了安甘露的产业,还想着要在祭祀中大赚一笔,可能吗?还有,襄王府那一关,他首先就过不了。

    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说服徐有贞。

    其实,这事也容易。

    同徐有贞接触这几个月下来,高文和他有师生名分,老徐对他也是无话不谈。

    据高文观察,徐有贞这人身上的毛病不少。好酒贪杯爱钱,心胸狭窄,有喜欢权势。可以说,古代中国封建官僚的缺点和反动都集于一身。

    尤其是对于权势,更是有种常人想象不到的热中。这事也可以理解,他当年可是榜眼,在翰林做了多年编修,清苦了这么长日子,早就想有所作为了。不然,在陕西也不会搞出这么大动静。

    可惜的是,办了陕西大案,本因为提拔重要的,偏偏碰到太上皇帝明英宗被也先放回北京,天又二日,国有二主。朝廷正处于敏感期,景帝焦头烂额,也没心思去官这见案子。所以,徐有贞依旧会翰林院去坐他的冷板凳。

    这个时候的他,估计郁闷得想要吐血吧?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徐有贞得到朝廷重用,要等到景泰三年,黄河在沙湾处决口,他被派去治水时。

    现在是景泰三年,如果不出意外,老徐还得郁闷上两年。

    何不借现在这个机会,将这一历史事件提前。既然石尚书不愿意干这个工程,徐有贞完全可以毛遂自荐嘛!

    高文所需要做的就是,说服徐有贞当仁不让,出这个风头。

    要说服他,可不能单靠三寸不烂之舌。此事情关系重大,徐有贞可不是那么容易被人忽悠的。

    而且,他在治水上可是个行家。只不过,到现在他还没意识到自己有这个才干,信心未免有些不足。真让他出头,难免忐忑。

    想到这里,高文有了主意,磨了墨,提起笔飞快地写了起来。

    他写字的速度可是经过《西游记》训练的,不说每分钟一百字两百字,三五十字还是可以的。

    如此不泄气地写了一下去,竟写了万余字。

    吹了吹为干墨迹,看看手头厚厚的一叠稿子,高文满意地点了点头。出了衙门,也不回家,雇了一顶轿子,径直去了徐有贞府。

    进京之后,徐有贞的府上高文也来过一次。老徐是个讲究人,文人墨客嘛,住所自然清雅。院中立了假山,植了竹子,挖了荷花池,一派苏州园林的韵味。不过,地方却不甚大。

    刚下轿子,眼前的情形却叫高文吃了一惊——这里纯粹就是一个大工地嘛!

    到处都是匠人,还用硬头簧竹子搭了脚手架,围墙也被推倒了。

    显然,老徐正在大兴土木。

    徐有贞的管家见到高文,迎了过来,笑道:“原来是高大人,有些日子没见着你了。这天都要黑了,大人怎么想着过来?”

    高文指着眼前忙碌的工地,好奇地问:“徐管家,恩师这是在做什么?”

    徐管家是徐有贞的远房亲戚,说起话来也随便:“高大人没见着吗,徐大人着是在扩建宅子。”

    他低下声音笑眯眯地说:“高大人在陕西的时候不是给了我家主人两万两孝敬银子吗,东翁官职无着,这钱也使不出去。索性将周围百姓的房屋都买了推倒,联成一片,依老家的院子重建。对了,我家小姐过得两月就要进京和东翁团聚,一家人这十年来可算是能够在一起过年了。”

    “小姐,哪个小姐?”高文问。

    徐有贞子嗣艰难,没有儿子,一直引以为撼。可他却有九个女儿,且个个生得娇柔美貌,后来嫁的都是苏州当地的才子,比如祝枝山的父亲祝瓛祝信夫,简直就是国民岳父的典范。

    徐管家笑道:“还能是哪个小姐,既然是要团聚,自然是九个小姐都要来京。”

    “都要来呀,是得扩建一下这宅子。”高文点点头。

    确实,徐家可是苏州望族。九个贵家大小姐,丫鬟、童儿、老妈子一大堆,起码得好几十间房屋才够用。

    当然,老徐的经济压力定然不小。否则,当出在陕西抄了银库自己送过去两万两银子,他甚至没有推辞就收了下来。

    实际上,徐有贞是一个典型传统的古典式官僚,也是明朝官员中的主流:爱钱爱权,喜欢风光享受。不过,在政治上还是有一定抱负的。这一点,和后来的张居正颇为相似。

    徐管家:“高大人,你那两万两银子还真是派上大用场了,不然小姐们来京,大老爷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高文道:“管家,若钱不够使,尽管说话就是,我还有些家业,手头的闲散钱也是不少。”

    “尔止,你倒是有心,老夫没看错人。”一个声音传来,回头看去,却是满面春风的徐有贞。

    高文急忙拱手:“学生见过恩师。”

    徐有贞:“你也难得来为师这里一趟,可有事?”

    高文:“学生写了点东西,还想请恩师帮看看,也不知道老师得空否?”

    徐有贞点头:“好,正好手头无事,里面说话。”

    进了书房,徐管家送上来两杯清茶。

    高文一边说话,一边吃着茶点。

    徐有贞见他不住口地吃东西,笑问:“怎么,还没有用饭,要不我让伙房送些过来。”

    高文:“刚从礼部过来,还没来得及回家。不用了,不用了,恩师你先看稿子。”

    徐有贞:“什么稿子比吃饭还要紧,这么着紧送过来,可是你刚写的八股文章,又或者写的时候有什么不明白,拿不准的地方?”

    高文摇头:“不是时文,恩师你先看。”

    “不是八股时文,又是什么,这么古怪?”徐有贞拿起高文的稿子,只看了两眼,就惊讶地叫了一声:“是治河策,尔止你什么时候对这种事情上了心?”

    “恩师学问渊博,天文地理河工无一不通,我这个做学生的若是只懂得写八股文章,不通俗务,岂不是给你老人家丢人?前番在礼部闲着无事,就看了些书,又到城外的河上实地考察过,有些心得,落著文字,过来请教。”

    徐有贞微微一笑:“尔止,治河何等要紧,需要经验积累,可不是看几本书,到河上看看就能弄明白的。”

    高文:“恩师说得是,你先看。”

    “好。”徐有贞点点头:“老夫先看看。”

    他垂下眼睑,又看了几页纸,突然抬起头来,目光灼灼地看着高文:“不错啊,真的不错啊,尔止你怎么想着写这种文章。有意思,有意思。尤其是这束水攻沙之法,颇有见地,发古人之所为想。对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一点的,此法可否实施?”

第262章 河防一览() 
“恩师忘记了,学生是韩城人氏,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见的水患多了,就想出这法子来。。|这黄、淮乃是我朝大患,学生这阵子在礼部衙门无所事事,静极思动,就写出这篇文章来。这些都是学生在下面瞎琢磨,可不可行心头也没底,就过来请教恩师。”听到徐有贞问,高文忙回答。

    实际上,这篇文章并不是他写的,说到底还是抄袭后人所作。

    对,高文抄的就是明朝嘉靖年总理河道都御史,太子太保,工部尚书潘季驯的《河防一览》。

    潘季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大师,曾四次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他吸取前人成果,全面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河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发明束水冲沙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代的治黄思想和实践,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所著的《河防一览》乃是他一生治河经验的集大成者,是他参考了嘉靖朝几十年,几十个总督、巡抚所上的河防折子写成。

    此书共分十四卷,卷一是皇帝的玺书和黄河图说,反映了当时治河的历史背景,黄、淮、运三河的总形势和工程总体布罝;卷二《河议辩惑》,集中阐述了潘季驯以河治河,以水治沙的治河主张;卷三《河防险要》,全面指出了黄河、淮河、运河的要害部位、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卷四《修守事宜》,系统规定了堤、闸、坝等工程的修筑技术和堤防岁修、防守的严格制度;卷五《河源河决考》是前人研究黄河源头和历史上黄河决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研究河道演变的重要资料;卷六收集了一些宋、元、明代有关治河的议论;卷七至卷十二是从潘季驯两百多道治河奏疏中挑选出来的精粹四十一道,是他四次主持治河过程中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原始记录,概括了他治河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经验,又是《河议辩惑》中所提出的各种观点的详细注释;卷十三、卷十四是潘季驯为阐明自己的观点、批驳反对派的息见而引证的古人以及同时代人的著述、奏疏、明记、碑文等。

    其中的许多手法,在现代社会依旧使用,尤其是束水攻沙之法。每过几年,国家就会用这个手法给黄河清淤,当年,高文在电视上甚至看过直播。

    他是个历史发烧友,也是在看了那次直播之后,突然对古人如何治理黄河上将潘季驯所写的几本水利书下了下来,通读一了一遍。

    这一读,当真是大开眼界,又佩服到五体投地。

    此番他要说服徐有贞去抢了工部尚书石璞治理桑干河的差使,光是空口说白话,未必能够说服徐老头——你一个外行人说外行话,老夫才不会听你的呢!

    因此,高文索性就凭着记忆开始抄这本书。

    当年读书的时候不细,很多地方他都记不清楚。只能依据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其中自然有不少错漏,说句实在话,他心中也有些忐忑。

    当然,因为时间紧迫,高文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这本几十万字的书抄完。只摘其中最精华的第二卷束水攻沙法,鼓捣了一个下午,弄了一万多字出来。

    “老夫倒是忘记了。”徐有贞听到高文这么说,立即释然,击节叫好道:“你这法子以前老夫还真没听人说话,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尔止,单就此法,就足以将你的名字留在史书上。妙,妙啊,老夫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说到这里,他眼睛里满是灼热的光芒和狂喜。

    是的,古代中国治理水患的办法不外是疏和堵两种。所谓疏,就是见水势实在太大时,在堤坝上挖一个导流河道,将洪水引去其他地方;至于堵,那就更简单了。不外是用上好的材料加高加固河堤,水来土淹。

    无论是疏还是通,在其他河流还成,可用在黄河上却是没有多大用处。

    原因很简单,黄河水中夹带了大量从黄土高原冲刷而来的泥沙,含沙量极高,最厉害的时候达六成之巨。从黄土高原下来,到华北平原的时候,因为地势平缓,黄河的水流也慢了下来,以至于泥沙大量预计,逐步抬高河床,以至冲毁堤坝。没办法,人们之后更着加高堤坝。几百上千年下来,黄河的河床高过地面,成为一条地上河。

    又因为华北平原地势平坦空旷,若是挖开堤坝泻洪,说不好就一发不可收拾,酿成一场大水灾。若是使用堵字诀,随着河床逐年抬高,堤坝也越修越高,何时是个头,终归有一天是会被冲毁的。

    所谓,无论是疏还是堵,终归是治标,问题依旧存在。

    如果可以想办法将沉积在黄河河底的泥沙冲走,一了百了,那才是真正的治本。

    徐有贞:“尔止,你在这文章里写得也不细,且同老夫说说这束水攻沙之法。”

    “是,恩师。”高文清了清嗓子,依据自己所知,细细地说了起来:“所谓束水攻沙之法就是,先在大河的上下游各处筑坝蓄水。然后统一放闸泻洪,以水之力搅起河底泥沙,将之冲入海中……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载八斗之沙,非极迅溜,必致停滞……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有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有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