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你是说,你愿意……”

    “我们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找可靠的人合作,我们还年轻,总能找到可以走的路。”

    马文才兴奋地搓着手掌,他的眼前已经出现了未来一片光明的前景。

    “我们可以先从能施展的开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长久以来,他拥有的资源太少,以致于明明知道许多未来会发生的事情,却没有办法利用手中握有的资源为自己获得他期望中的利益。

    就如现在同样是囤粮,明明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和那些后知后觉的大族比起来,能囤积的依然是九牛一毛。

    “你相信我?你相信我不是在说疯话?”

    祝英台眼眶已经湿润。

    “就算是疯话,又有什么关系?试试又不会死。”

    马文才竭力不让自己表现的太过功利和狂热,从而招惹到祝英台的反感。

    “我帮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赚钱,恰巧我也需要很多很多钱,我们一起试!”

    他的眼中满是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仿佛只要他想去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祝英台被他一往无前的气概所摄,激动地直点头。

    “好,我们一起试!”

    “祝英台,现在的我还很弱,我只是个次等士族,没有那么多的资源,甚至没有你家富有,没有你家握有部曲,可我不会问你你不想告知我的事,也不会勉强你做什么。”

    马文才的眼中燃烧着熊熊的野心。

    “所以,你等我十年。”

    老天让他死而复生,也许是有原因的。

    不,一定是有原因的。

    他久久地凝望着祝英台,心中已经将她视为了命中注定之人。

    “十年后,无论是你要的钱财,还是你要的安全,我都能给你!”

    作者有话要说:  太困了熬不住。

    小剧场:

    本章摘要:

    祝英台:(哭喊)我要的大腿,你在哪里……

    马文才:(伸腿)虽然现在的比较细,等我十年,肯定变粗!

    祝英台:(叹气)大哥,我能等我爹妈能等?十年我搞不好儿子都能打酱油了喂!

    马文才:……我想想,我再想想……

第81章 奇货可居() 
因为事关阿单的性命,姚华根本没有一会儿耽搁,早就已经收拾好了行囊,会稽郡的差吏一到,他便和陈思牵着马干脆地跟着他们准备下山。

    几十匹温顺的果下马被马工们赶着,脚步轻松地往山下而去。

    到了山下,它们之中挽力最强的会被套上车,拉上同类或前往淮南郡的人,成为最有效的运输工具,为人类工作。

    因为怕耽误学馆的学生们上课,他们离开时天色未明,所有的马蹄也被包了厚布,走起路来悄然无声。

    可即便是如此,等来到山门前时,姚华还是被震动到了。

    山门前,几乎所有上过他课的弟子都来送行了,除了马文才梁山伯和祝英台,傅歧竟然也带着一脸的青紫牵着大黑在门口等候着,士族弟子和寒门弟子没有按身份排列,而是三五成群的聚集在门口,安静的等待着。

    待看到姚华出来了,眼尖的学生立刻高喊了起来:“姚先生!姚先生出来了!”

    地上满是果下马经过时留下的粪便和各种污物,可大部分人却像没有看见似的,有些爱洁的也只是找个干净的地方下脚而已,人群霎时间涌了上来,这让注意仪表的士族们反倒落在了最后,任由寒门的学子们将姚华包围。

    “怎么办?人是不是太多了?”

    祝英台最怕这种场景,她从小就不是会出头的,见目标一被包围,就有些不想上前了。

    傅歧却是一脸焦急,随时想要放狗咬人挤上前的样子,全靠身后的梁山伯拉着:“不急在一时,姚先生还要赶着下山,最多寒暄一会儿。”

    马文才也和梁山伯想的相同,所以好整以暇地在门外等着,所有人都涌上去了,他们几个在外圈站着的反倒显眼,姚华也许傻,但不是会忽略别人的人,只要耐心等着就好。

    “姚先生,你还会回来吗?”

    “姚先生,你说过会教我连环箭的!”

    “姚先生,听说你要去的地方发水灾了,这是一袋药包,大水过后蛇虫多,留着驱虫!”

    “姚先生,王将军还缺人吗?我是三五门出身,以后去给你当小兵都行!”

    乙科学骑射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涌上前来,递药包的递药包,送程仪的送程仪,还有直接表明希望日后能跟在他鞍前马后的。

    姚华自接了军帖入军中征战以来,平日在军中操练,出征时去各地征战,不是剿匪就是平叛,可从未有过被人如此真心欢迎和喜爱的时候。

    起初他还不明白,为什么他去替当地平定匪患,可当地的老百姓却讨厌他们,甚至用石头驱赶他们,有些甚至冲到他们面前诅咒他们不得好死,等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后,他也就渐渐明白了。

    那些隐入山林靠打劫为生的人,那些占山夺地聚众闹事的人,那些冲入贵族家中抢夺粮草武器的人,其实大部分都是些活不下去的苦人。

    因为世道太苦,因为身后有再不吃饭就会饿死的家人,他们铤而走险,从此打上“贼匪”的烙印,人生就此有了个拐点,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他们是错的吗?

    这些人无疑是错的,因为自己的苦难而将同样的苦难加诸与别人身上,这种行为称得上是无耻,可当姚华设身处地的去想象他在那种情况下能如何时,竟惊慌的发现自己也会选择用武力铤而走险。

    为道义自己饿死是容易的,可为了不违背道义目睹亲人饿死,他却无法做到。所以当那些百姓再对他扔石头、出声咒骂时,姚华学会了和其他人一样保持沉默。

    姚华曾无数次徘徊在先祖的坟茔前,遥想着久远的过去,遥想自己那位天下有名的祖先,恨自己生不逢时。

    那位赫赫有名的巾帼英豪,哪怕她隐藏身份进入军营时有再多的痛苦,再多的艰辛,可她却不必承受自己如今这样的痛苦。

    在她的戎马一生中,枪尖永远对着侵犯国土的敌人,她的征战是为了身后的土地和百姓,她为英主建立万世卓绝的功勋而战,她为汉人、鲜卑人、羯人、高车人,为所有希望能站直身躯生活在魏国土地上而不至于沦为奴隶之人而战,她的一生应当是充满了鲜血和荣耀,鲜花与崇拜,哪怕卸甲归田,依旧会有人为她谱写赞歌,无论南北,都会称她一声“英雄”。

    她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凭借自己能力能达到的巅峰,无论是功绩,还是名誉,也许王朝倾败,鲜卑不存,她的坟前永远不会长满青草,被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自己呢?

    也许自己这一辈子连名字都不会留下,或者说,因为太羞耻,他会希望历史中不要留下这样有辱先人的自己。

    每次征战回来时,他都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先,在“上柱国大将军花木兰”的坟前静静坐上一天,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姓氏代表的荣誉。

    一个只会对着自己人举起屠刀的将军,哪怕战功再怎么卓绝,也不过是一残暴之人;

    一个会为了政治目的罔顾兵家荣誉的将军,哪怕能达到花木兰那样的地位,也只不过是走狗鹰犬之流。

    因为头顶上有祖先的俯视,所以即便胡太后对他开出“花家第二个上柱国将军”的许诺,他也依旧选择了逃亡。

    那个女人是女人的耻辱,她的才干智慧全是为己,她踏着鲜血往上攀登却不知“低头”的谦卑是为了看见百姓,她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做“名誉”,更不能理解什么是“征战沙场千里风,成就将军万世名”。

    他以为这辈子都找不到自己的名誉和别人的喜爱,却没想到在他国的一个小小学馆里,获得了心中期待的平静。

    面前一张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脸竟让她有些恍惚,这一瞬间,她似乎明白了为什么解甲归田的花木兰和花家历代能力最强的人,再也没有选择投效军中,而是日复一日的在六镇里训练新兵。

    那些过去的不理解、不赞同,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答案。

    姚华望着面前一张张面孔,忍不住捂住了正在怦怦跳动的心脏,此刻,他多希望自己就是那位王足将军手下微不足道的小小参军,而不是一个被迫逃离故土隐姓埋名之人。

    他甚至不能对他们做出任何许诺和回应。

    “多谢……”

    他哽咽地对着所有人拱手道谢,“多谢各位的抬爱,你们的心意我都收下了,山下的差吏还等着我启程,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若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这里……”

    学子们纷纷露出失望或惆怅的表情,看着姚先生面色郑重地一一收下礼物,一一还礼,将东西放在马后的撘袋里。

    即便姚华再三说明自己快要启程了,也足足盘桓了一刻钟有余,围着她的学子才真的散开。

    这时候,那些等候的士生才不紧不慢地走近了姚华。

    和乙科学骑射的学子们不同,他们先考虑的是姚华的迫切性和自己的身份,所以一个个送别都直奔目的,言简意赅,绝没有挽手泪两行这样的情况。

    “姚先生日后若觉得王将军帐下不如意,我会稽孔氏的大门为先生敞开。”

    “姚先生,此乃程仪,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姚先生,此间事完,我魏家愿意聘请先生为我魏家教习,待遇好谈,还请先生考虑……”

    士生们送别的目的虽然冷酷又充满利益考量,更多是为了姚华过人的武力而来,但态度却并不居高临下,该尽的礼仪也都保持着亲近又不过分亲近的距离,姚华一一好言谢过他们的意思,又让身后的家将陈思收了他们的程仪和送别礼,捧在手中,没有像之前一样囫囵塞在撘袋里。

    送别过、告知过招揽意图的士生们三三两两离开,最后剩下的,便是马文才等人。

    傅歧此时早已经按耐不住,三五步冲到姚华面前,一揖到底。

    “姚先生,学生之前和你有些不愉快,盼您别放在心上。”

    姚华一愣,笑着摇头:“我没有什么不愉快的啊。”

    这么有趣的人,哪里会让人有什么不愉快。

    傅歧听到姚华这么说,心中立刻一松,也不知道他是客套还是就是这么想的,顺坡下驴地抬起头说道:

    “听闻先生去浮山堰是去找人,家兄也被冲入了水中,至今还没有消息,若将军听到有姓傅的官员被救起,能不能劳烦先生留意一下,看看是不是家兄傅异。他是扬州祭酒从事,二十有二,身高八尺面容俊美,应当容易辨认。”

    姚华没想到他是说这个,点头应诺:“此事我已听马文才说过,即便你不求我,我也会留意的。一旦有你兄长的消息,我一定会修书回会稽学馆,也会设法送信给最近的官府。”

    “那就先谢过先生了。”

    傅歧大喜过望,又是一揖。

    揖完之后抬起头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递上三只铜箭头。

    “学生也想送些程仪,但囊中羞涩,想了想,只有这个能送出手,这是三支鸣镝箭的箭簇,算是送别之礼吧。”

    姚华却最喜欢这样的礼物,笑着谢过了傅歧的礼物,直接放入了怀中,看他表情犹如得了什么宝贝,傅歧心中也高兴,跟着傻笑。

    傅歧完成了心中的心事,之后便是梁山伯上了前来。他囊中羞涩,礼物比傅歧还拿不出手,只不过是三枚打磨的光润的竹哨。

    “这三枚竹哨是我这几天做的,发出的声音一样,先生在外行走,也许会遇见求助之时,用来联络、指示方向,也许有用。”

    姚华笑着点头,也收了三枚竹哨放入怀中,又提醒道:“你防身的本事差了点,最好练练。如果真没什么天赋,多跑跑圈,真遇上危险跑的比别人快,也是一门本事。”

    他这劝告一说,傅歧就哈哈大笑起来,梁山伯不好意思地摸摸鼻子说了声“知道了”将身边的空位让给了祝英台。

    几人之中,祝英台是最舍不得姚华的,眼眶通红不说,连看着姚华的表情都像随时能抓住他袖子不让他走一般。

    她送的礼盒也最大,姚华怔愣着接过她送上的漆盒,见她眼眶通红,不由得拍了拍她的脑袋。

    “别难受,我等能天高海阔四处行走,原本就是一项乐事,何必做小女儿态?”

    祝英台难过地点头,又带着一丝期待怯生生抬头问:

    “先生有什么地址可以让我写信吗?以后保持联络也好啊!”

    呜呜呜呜,难道她的第一次暗恋就要这么宣告失败了?

    “祝英台!先生并不方便。”

    马文才见祝英台居然找姚华这种身份不明、还有可能犯下命案之类的逃犯要地址,连忙出声阻止。

    听到祝英台的请求,姚华也有些为难地思索了一会儿,最后找陈思取了纸笔,写了一个地址,折好给了祝英台:

    “我居无定所,不过以后一旦有空就会给会稽学馆写信的。这是王将军的地址,我也许回不了信,但可能会看到。”

    这种回答十分敷衍,句句都是“也许,可能,一旦”,可祝英台还是喜笑颜开的将那张纸放在了袖袋中妥善放置。

    看着面前可爱的小小少年,姚华的笑容都更温柔了一些,微微弓着身子在她耳边笑道:“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来学馆读书,但我祝愿你以后能得偿所愿,过上你希望的生活。”

    稍显沙哑的声音就在耳边,祝英台面红耳赤地低下头,胡乱点了点脑袋,还未回过神来,姚华已经走向了马文才。

    “我家的大黑,就拜托马公子多多照顾了。最多半年,我一定派人来赎。”姚华神情严肃,眼中是不得不离开的遗憾。

    “我自会好好照顾象龙。”

    马文才稍显冷淡地回答,让追电递上送别礼物。

    他现在囊中羞涩,也没办法给什么好东西,找了一本兵书的善本用书匣装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