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文才只当听不懂,认同地点头:“是,臣也觉得,功名利禄这种东西,靠自己的本事得来的,才算是正道。为人臣子的,只要忠于陛下,自少不了荣华富贵,靠女人毕竟落了下乘。”

    萧综知道马文才讨好自己父皇的本事一流,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大约是心里不快活,开玩笑般说:

    “说起来,马兄这‘克妻’的名声怕是要坐实了,一个还没入门就出了事,还有一个连八字都没一撇就没八字了”

    他看着马文才脸色一黑,心情顿时大好,哈哈一笑:“大丈夫何患无妻?本王刚刚只是个玩笑,马参军切莫往心里去。”

    说罢,笑着往队伍前面去了。

    萧综走了,马文才脸色一沉,驾着大黑靠向徐之敬,低声问他:“徐兄,最近二皇子有没有向你要什么有毒的东西?”

    太子要为他和小蔡氏做媒不会大肆宣扬,徐之敬是不会知道的,但毒物这种东西也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萧综身边有这么一个医家,不可能舍近求远。

    徐之敬对马文才显然更亲近,或者是萧综根本就不怕马文才知道,根本没嘱咐他保密,所以徐之敬愣了下,点了点头,低声说:

    “两天前二皇子问过我,有什么毒物是两种放在一起会有毒的,他担心有人行刺,想要警醒点。”

    徐之敬未必不知道萧综问这个动机不纯,但是他现在是二皇子的属臣,主公有命不得不从,不从他这里知道,也未必不会从其他人那里得知,所以就告诉了他几种掺在一起会成为剧毒之物。

    马文才来是为了确认的,得知了想知道的就点点头欲走。徐之敬担心他,眼中都是担忧之色,劝说着:“二皇子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自己人却护短,他若拉拢你,你和他阴奉阳违一番,随便糊弄一下就是了。你以往最是长袖善舞,在这种事上何必要这么坚持?”

    马文才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他现在能占据高位不是靠的自己,而是靠的天子。

    天子连“我还没死”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这些靠着他上位的臣子调头就去结交皇子了,能有好下场?

    马文才将自己的顾虑与徐之敬说了,又叹息道:“陛下爱重我,我不能不顾及陛下的感受,让他难过。徐兄,你也不必劝我了,我心里有数。”

    他愁容满面,徐之敬心里一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在二皇子面前说说马文才的难处,至少别让双方有了死结。

    他们有沿途地方官员的接应,萧综又是受宠的成年皇子,这一路走的都非常顺利,有些地方官员甚至还送出几十里,唯恐萧综觉得怠慢。

    萧综以往在建康城中虽然也受重视,但他性格阴沉、在宫中又有丁令光压着无人敢与他交好,其实性格颇有些自卑,平日也不爱结交臣子。

    可这一番出京,他领着军职、持着王国节仗,带着封国属臣,又有梁国最精锐的骑兵护送,沿途无论是文官还是武都是俯首帖耳,更可谓是春风得意,早些年受过的冷遇和郁气似乎也是一扫而空,只觉得过去都是作茧自缚,连接人待物都温文有礼起来,哪里还是京城里那个乖戾阴鸷的皇子?

    更别说白袍骑都是精锐,又得了临川王府那一批军械,不但甲胄齐整均为白衣,连普通骑兵用的都是马槊、骑的是连杂毛都没一根的河西白马。

    整个梁国在翻一遍都找不到这样的骑兵出来,有这样的骑兵护送,便是上万步卒也能冲出阵去,这沿路更没有不想活自己上来找死的。

    一行人惦记着徐州那边的军情,马不停蹄的赶路,没几日就到了与徐州交接的北徐州钟离城,见到钟离城的将军。

    钟离城是梁国的重镇,镇守此处的原本与魏国杨大眼齐名、人称“韦虎”的韦睿,他是梁国的常胜将军,又擅水战,钟离城依着淮水的天线易守难攻,便是倚靠着钟离一战,梁国脱离了亡国的危机,巩固了边境的局势。

    若不是当年洛口萧宏那一战临阵脱逃,现在魏国和梁国的国势如何还不好说。

    不过韦睿已与几年前去世,如今镇守钟离的将领是韦睿的副将胡龙牙,北徐州隔壁领军镇守北豫州的将领成景俊也接到了朝中的调令,率领八千人马听从萧综指挥,如今正驻扎在钟离城。

    听闻萧综已经到了钟离城外,胡龙牙和成景俊带着亲兵迎出城去,待看到了袍服齐整、兵甲精锐的白袍骑时,顿时一愣。

    军械袍服倒是其次,但看这些骑兵的军威,俨然已经是老兵了,骑在马上举重若轻,有些甚至没有控弦,身体随着马匹的起伏而调整着腿部和腰部的肌肉,这是骑马时最节约体力的做法,也是最养马力的做法。

    这样的骑马方式,唯有魏国的军户方能做到,他们世代从军,从生下来能走路就在骑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

    白袍骑从建立起就名声不显,听说去年才开始重建编制,可这些骑兵却像是吃饭睡觉都在马上的老兵一样,怎能如此?

    心里惊诧归惊诧,但面上却没显出来,胡龙牙是钟离的守将,率先下马迎接了萧综。

    陈庆之领着白袍骑到了城外,刚刚下马,就听得成景俊不太确定地问了一声。

    “马上的,是陈使君吗?”

    “原来此次率军援应的竟有成将军吗?”

    陈庆之见到熟人,笑着应下了。

    见这将军一口报出了陈庆之的来历,萧综好奇地看了这名年轻的将领一眼,胡龙牙也意外了一下。

    胡龙牙镇守钟离几十年,并不认识陈庆之,只是好奇这骑兵军容之盛,领军的看起来却像是斯文的文士,所以多看了几眼,听到成景俊喊他,满脸疑问。

    成景俊明显是个不善言辞的,好在陈庆之身为萧衍的近臣常年出入内外,口才极好又有眼色,当下一手搀扶起拜向他的成景俊,一边向萧综介绍了这位年轻的将军,一边说起他们为何相识。

    说起来,这成景俊还是魏人。天监六年时,魏国和梁国正在交战,成景俊的父亲成安乐当时是淮阳太守,镇守淮阳,恰逢梁国大军围城,成安乐的副官常邕和担心城破、又贪图荣华富贵,竟密谋杀害了淮阳太守成安乐,又毒害了他的妻妾子嗣,而后献城归降了梁国。

    当时成景俊年方十岁,被忠仆带着逃离了淮阳。他心存报仇之志,虽是魏人,却一路颠沛流离追到了梁国。

    成景俊家破人望,常邕和却因功被封为鄱阳内史,他年纪虽小却不忘复仇,在梁国时一心结交亡命之徒,小小年纪便一身凶悍之气,得到不少豪侠的赏识,引为忘年之交。

    又过了几年,他终于收买了游侠刺客、成功策划了一场刺杀,杀了常邕和,而后又自卖自身进了常邕和家中,花了三年的时间得到了常邕和兄弟和亲人的信任,在一场家宴中毒尽了常邕和的子弟和亲属,为家中报了大仇。

    成景俊杀的人太多,自己也没想走脱,大仇得报便任由常家的家丁抓住送了官,因为案子太大震惊世人,连梁帝都被震动了,特地派了当时任御史台御史的陈庆之带人一起将他押解入了京中。

    陈庆之可惜这少年的遭遇,在梁帝面前说过不少好话,多次称此子能成大器。当弄清成景俊为报家仇千里寻仇后,梁帝也赞其为“义人”,不但宽恕了他的罪责,还因他武勇坚毅,将他送去给当时任豫州刺史的名将马仙琕培养,成为了他麾下的亲卫。

    一晃十年过去,当年才十八岁的孩子已经长成了能独立领军的将军,时隔十年再见,双方都不胜唏嘘。

    介绍完后,陈庆之又一一介绍了白袍军的参军马文才、还有萧综几位有品级的属官。

    猛人啊!

    千里追踪、先是策划刺杀,后来毒尽仇敌,事了潇洒随御史入京,成景俊的十八岁可比马文才他们的精彩多了。

    待他介绍完成景俊,熟悉他的胡龙牙还好,马文才与其余诸人都是一脸敬佩,连萧综看向成景俊的眼神都是异彩连连。

    “成将军虽年轻,但勇猛过人,每战争先,所向克捷。他又熟悉周边几州的情况,是最适合随殿下一起去接应徐州的人选。”

    胡龙牙笑着替成景俊在二皇子面前替他说好话,概因这位成景俊性格内敛不善言辞。

    他夸过成景俊后,又将目光移向马文才,突然像是想到什么,对成景俊笑了起来。

    “这位马文才是扶风马援之后,那与你们马将军乃是同族。成将军是马将军义子,说起来你们也算沾亲带故,可要好好相处才是!”

    胡龙牙和成景俊相熟,待他好似自己的子侄,有意要提携他。

    他不似成景俊只会打仗,常年镇守钟离使他为人八面玲珑,之前听说这位马文才年纪轻轻便已经是散骑御史,又是皇帝私军的参军,就知道他肯定是天子近臣、年少得志的人物,有意要让成景俊和他交好。

    成景俊没有胡龙牙那么多花花肠子,但是听到马文才和自己的义父马仙琕同族后眼神确实就温和了起来,再和马文才说话时,也没有了那种拘谨后的不自在。

    而对于马文才来说,能结交这么一个年轻的猛将,算是这一程遇到的意外惊喜。        

第389章 南北之争() 
这时代的同族就真是同族;跟后世客套说“我们八百年前是一家”不同,在这个士庶天别看重门第的年代;从祖辈到子孙每一代都有记载;绝不会弄出客套的事情。

    只是扶风马氏侨居江南后就算不得什么大族了,马仙琕是南梁有名的将领,论起来应该是马文才的叔祖一辈,马仙琕又死了好多年了,两支虽是同族但不怎么来往;但在这个时代,同族便是血亲;关系要大大高于常人。

    成景俊是马仙琕义子,说起来还是马文才的长辈,马文才有意要交好一个人时;那人无论如何也不会讨厌他的;所以还没半天时间,不善言辞的成景俊已经和马文才熟到要邀请他和自己同住的地步了。

    可惜马文才顾忌着萧综对他的虎视眈眈,又身为白袍骑的参军,便婉拒了成景俊的好意;一心先安排白袍骑安营扎寨。

    陈庆之是主将;自然是和萧综一起赴了接风宴,马文才以自己要安排扎营为名拒绝了宴席,一边和白袍骑安营造饭;一边在钟离城附近观察地形。

    钟离这位置对梁国太过重要;北面就是元法僧要献的徐州;西边是萧宝夤镇守的寿阳诸郡,东边是拱卫建康的南兖州,一直以来都和北魏在这里拉锯,又因为淮水穿境而过,来往战船更是川流不息。

    钟离城作为梁国的关要,城外长壕拒角连绵不绝,连河州都截断了做了城防,城墙上架着巨大的城/弩,连士卒都不似京中将士,带着一股久战之地的彪悍气息。

    白袍骑虽然训练刻苦、兵强马壮,可大多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如今见到这样的军队,竟有些自惭形秽之感,所以从入城时就很谦逊,安营扎寨也和其他军队秋毫无犯。

    他们却不知道钟离与周边来的援军见到这支骑兵也是啧啧称奇。

    梁国的军容军纪差是出了名的,边城屯着重兵,领军的都是名将,所以才与其他地方不同,他们见过其他地方的士卒,能把衣服穿好就算不错了,什么骑马操练的,也就是个随便糊弄的水平。

    但这些白袍骑从上到下都写满了“有钱”二字,连马都是统一的白马,在这个杂色马都找不到梁国,这些马能来自哪里不言而喻,这本就已经很惊人了,可这八百骑兵人人都精通骑术、和马匹浑似一体,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而且这些人都很爱惜自己的马,扎营过后,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晚上就睡在临时搭起的马厩里照顾马,现在是初夏的天气,又闷热又潮湿,睡在马厩里虽然没那么闷,蝇虫却是不少的,但他们居然都能忍受。

    正因为这个原因,军队双方都对对方又是好奇又是钦佩,看起来说不出的和谐,完全没有什么地头蛇给杀威棒,或京军看不起地方兵的问题。

    在钟离这种地方,骑兵起不到什么作用,唯有战船才是主要战力。但是一过钟离、往北而去便是徐州,那里一马平川皆是平原,骑兵便大有可为。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为什么魏国占着徐州、梁国占着钟离,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原因。

    如今元法僧要献徐州,那魏国要南下攻打梁国,以后首当其冲的便是徐州而不是钟离,所以钟离上下、包括附近的北豫州、南兖州都十分高兴,纷纷派了麾下的将领过来,要随萧综去取徐州。

    萧综不是志大才疏的萧宏那种蠢蛋,吃了接风宴,却没有饮酒,吃完饭就立刻召集了相关的将领开会商议徐州之事,马文才也被召集了过去。

    马文才掀开帐子入了营,就见着营中吵成一片,萧综抿着薄唇仿佛事不关己般十指交叉的听着。

    “现在怎么能拖延?听闻元显和已经领兵攻彭城了,魏国的大将元鉴也率大军逼近,这时候应该急行军立刻抵达彭城取了徐州,怎么能磨蹭?”

    几个参将想要直取彭城。

    “我们和魏国打了这么久,元法僧献徐州只是他一厢情愿,其他诸城的守将不一定跟随他,只有等元法僧和魏军先打过一遍才能彻底决裂,现在去,一旦元法僧有了反复之意,那是置殿下的安危于不顾!”

    萧综的封臣反对立刻出发。

    见到马文才进来,萧综看了他一眼,懒洋洋地说:“接受献书的攻略是马参军在御前建议的,不如听听马参军的说法?”

    此时营中诸人都停了下来,抬头看向这位年轻的将军。

    “殿下言重了,陛下问策,臣可纸上谈兵,那是因为有陛下和诸位将军可以纠正臣的错处,现在我们已经抵达钟离,有的是能征善战、了解敌情的将军,攻略之法岂可由臣置喙?臣连元显和与元鉴是谁都不知道。”

    马文才摊了摊手。

    这话说的谦虚又都识大体,于是帐子里的诸将都笑了起来,对马文才这个有功却不自傲的年轻人都有了好感。

    萧综从马文才身上收回视线,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