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圆脸少年庆幸自己来的快,否则就这么个娇弱瘦小的小孩,说不得就要被这些人掰断了手脚。

    “没这么夸张。”

    祝英台也没想到刚刚还笑眯眯的少年郎能突然变得这么可怕,下意识摆手替他们解释。

    “我来问路的,他们误会了……”

    “连你的话都没听完吗?”

    听到祝英台的话,圆脸少年眼睛一眯,浑身气势更加凌厉,“你们都是玄圃园的家奴,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太子,没有脑子就算了,连眼色都没有,果真是一群愚蠢的庶人!”

    以“庶人”相斥,必定是有身份的士族,这些竹工顿时心里咯噔一下。

    他们是这里负责修补完善古籍残本的,对于这些经典,上面大多是抱着“能修缮最好,修不了也没办法”的心理,所以在玄圃园里能分到这里来的本就是最不会讨人喜欢的一群,此时被圆脸少年一喝,这些老实巴交的人一个个吓得向祝英台跪了一片,口子念着请求饶恕之类的话。

    “不用了,没这么严重,你们起来吧。”

    祝英台见黑压压跪了一片,有些人跪下时没注意膝盖下的情况,被裂开的竹子刺的都流出了鲜血,心中有些发堵。

    “不要管他们,回头我和秦主簿说一说,让他好好教导他们一番,居然敢冲撞你这样的清官……”

    圆脸少年讨好地跟在祝英台身边,示意着自己的“能量”。

    “我说不用了!”

    祝英台听到他的话,惊得叫了一声。

    “我现在要去和秦主簿述职,不能耽误,我们走吧!”

    怕再留在这里会吧这些竹工吓死,祝英台一手抱着东西,一手硬拽着身边的少年离开了这里。

    临走前她还回过头,对那些担惊受怕的竹工露出了一个笑容,想安抚他们,让他们别害怕。

    就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就是了。

    但拜圆脸少年所赐,一直到见到秦主簿为止,祝英台脸色都不太好看。

    原本是好好解释就能说清楚的误会,硬生生以这种方式收场,而且还是祝英台信誓旦旦要“低调做事”的第一天,这让她十分心塞。

    都说太子仁厚慈爱,爱民如子,受过他恩惠的灾民和庶人不计其数,可如今他府上一个少年都对竹工是这个态度,太子性格如何实在难说。

    祝英台对自己的前途又开始忧愁起来。

    低调、低调。

    勤奋、勤奋。

    沉默、沉默。

    阿米豆腐。

    “我就不进去了,省得让他看到我在偷懒。”

    身为太子府的主簿,里面的人当然认识他,他懒得多费唇舌解释,遂干脆选择不进去。

    “你直接推门进去就好。”

    “多谢。”

    虽然不太喜欢这少年的跋扈,但她在会稽学馆这么久也知道这不是他的错,他从小受到的就是这样的观念,往往在和“同类”交往时,他们还是有气度又风趣的,所以也只能笑着道谢。

    “还不知道你怎么称呼,没有你我找过来还有些麻烦。”

    “哪里哪里,答应了把你送过来就要善始善终嘛哈哈,你喊我萧三郎就行了。”

    圆脸少年乐滋滋地说,“你记得你之前说的,要请我吃饭哈。哪天你空闲了和之前来接你的王主簿说一声,约好时间我就来!”

    说罢,似是心情大好地离开了。

    小三郎?

    这是什么名字?

    祝英台为难地挠挠脸,感觉这名字有点难以启齿。

    还有那吃饭的话……

    那是客气阿喂,顺口的客气话啊啊啊啊!

    她还没领到工资现在吃住都是在吃老本啊啊啊啊啊啊!

    心里一万匹草泥马跑过,祝英台估摸着自己出门没翻黄历,深吸口气正准备去敲门,门突然从里面打开了。

    “你就是祝令史吧?”

    秦主簿是个笑眯眯的老头,看起来非常和善。

    “我听到外面有动静,就估摸着是你来了。”

    祝英台一见是个好说话的老爷爷心里安了一半,再见他都不多啰嗦从抽屉里拿出一大串钥匙,另一半也安了。

    就怕上司见面说一大堆大道理啊。

    “走,我带你去你要熟悉的地方。”

    他一边领着祝英台,一边絮絮叨叨地介绍。“太子要修文选,亲自拜访了不少高门,借了些不外传的孤本和典藏出来,这些书太过珍贵,而且都要很快还回去,之前殿下调了不少书吏过来,总是让殿下不太满意。”

    “这些高门也不想要字迹平平的书吏侮辱家中长辈的珍藏,非要书品上上的士人抄写,哪里有那么多……咳咳,总而言之,这些抄写的动作都很急,可能没什么时间让你先熟悉了,你就从这间屋子着手吧。”

    他领着祝英台来到一间单独的小院前,院子门外把守着好几个全副武装的侍卫,和之前宽松的环境完全不同。

    秦主簿打开了第一间房间。

    “这里是史籍类,有专门的小厮和侍女负责给你伺候笔墨,你就只要抄写就行。不过你要注意,为了保护这些孤本,这里是没有火的,早上来早点,天黑了就抄不得了。”

    他指了指屋子里。

    祝英台道过谢,从他手里拿过钥匙,刚一迈进屋,就被吓得倒吸了口凉气。

    “这,这些都是我要抄的……?”

    “这只是第一间屋子,后面还有四间,都是您要抄的。”

    听说还有四间,祝英台呆若木鸡地仰起头,看着屋内密密麻麻的经卷书本,脑子里突然响起一首B。

    从天到地,从地到天,天上地下多么壮观,多么壮观,啦啦啦啦啦……

    啦个头啊,摔!

    我还是乖乖去嫁人吧!

284 作文精选() 
    祝英台虽然读的是四书五经;学的是经史文章;可本质上还是个理科生。

    但凡她要喜欢抄书,当年也不会选择读化学。

    所以即使这份工作很适合隐藏身份、很适合现在的祝英台;她的内心也是痛苦的。

    等她知道为了保持卷面干净以及安全考虑,整个书阁里都是没水没火时;眼泪更是往肚子里流。

    这代表除了上厕所能休息一会儿以外;她工作时连口水都没得喝。

    可话说回来;你连水都没得喝又能上几次厕所?

    这简直是个悲剧。

    一开始,祝英台还正襟危坐,用正楷抄写的工工整整字迹清晰,没过一会儿;她连眼睛都开始疼了。

    因为不能用灯,抄写书卷的地方被安排在有自然光源的窗下,只要在太阳下写过字看过书的人都知道;虽然光线好,可是看一会儿眼前全是光晕和重影,眼睛也酸涩的厉害。

    “郎君歇一歇吧。”

    负责伺候笔墨的小厮大概是已经习惯了祝英台表现出的这种情况,体贴地劝说着:“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这也太费眼了。”

    祝英台放下笔;问身边伺候笔墨的小厮墨童:“之前抄书的人都这样吗?”

    “像这样的书阁有三个,唯有这个不进水火,另外两位书令史都可以用灯的。这边的书令史已经缺了不少日子了,之前都是国子学里闲暇的书吏和学生、以及太子府上的常侍官轮流来抄;写了一些。”

    他指了指另一侧已经抄好的部分。

    “只是他们毕竟是断断续续的来;能写的也有限。”

    “国子学的学生也来这里?”

    祝英台听的眼睛一亮;“他们能过来抄吗?”

    “这间书阁里大部分都是孤本,外面是看不见的,虽不能借出去,却可以在这里看。有些国子生慕名而来,说是抄书,其实是来看书的。”

    墨童笑着说,“等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完了,也就‘抄完’了。太子好脾气,也不严格拘束他们要写多少,时间久了,我们也就习惯他们这样来‘借书’了。”

    啊,懂了,难怪之前还有什么小三郎的在这里乱晃,看样子不是在这任职的就是来蹭书的闲人。

    不过能出入玄圃园,怕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祝英台了然地点点头,休息了一会儿,就认命的继续抄写。本来还用正楷的,慢慢也用起了更放松点的行书。

    也不知是不是行书更符合如今人们的审美,当她换了行书之后,伺候笔墨和负责装订抄本的几个小厮都盛赞起她的字来。

    可能是太子和众家担心谈论历史和政治会引起麻烦,在这个书阁里的书籍大多是历代的诗文,即使有史书类,也大多是咏史之诗和一些点评人物的诗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诏令、上书类文章。

    这书阁中有不少臣子奏述给皇帝的上书,亦有皇帝下达的诏令,甚至还有弹劾同事的奏疏,实在让祝英台叹为观止。

    她是新来的,书阁中的人不敢给她抄魏晋以前的古本,所以她抄的大多是本朝和刘宋和萧齐年代的,即使如此,也足够让她看出很多东西。

    也难怪太子要亲自上门才能借到这些珍贵的孤本,若非家中有意保存,到哪里去找这么多诏令和上书来?

    这些东西原本就属于“内//参”,也难怪不准带出书阁,也不愿让随便什么书吏去抄了。

    “这些东西,全部都要收入文选吗?”

    祝英台闲不住,边抄边问。

    “不,这些只是每家送来的,殿下的意思是,先抄录收入,待编选时再做挑选,选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者入。”

    墨童回应着。

    祝英台抄书的手一顿。

    “什么?不是每篇都用,只是先抄着?”

    见祝英台似有不满,几个小厮都有些担心她撂挑子不干,连忙解释。

    “近百年来,战乱频生,尤其是当年衣冠南渡,丢失散佚的经典不胜枚举。经史子集还好,大族为了著书立说,总是要妥善保存一些经典的,但是这些诗文曲赋、祭文奏记,往往都丢了个干净。殿下说,世上虽要有老庄之作,管孟之流,谋夫之话,辩士之端,记事之史,可如果人人都只记得这些,人间也未免无趣了一些,诸公和陛下都认为殿下之言有理,这才开始编这《文选》。”

    这些小厮在这里已经任职很久,所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论这里抄书的人怎么变,他们却不变。

    他们听太子说的多了,见的也多了,也就知道该怎么打动人。

    “所以借此机会,即是为了编纂文选,也是为了替后人保存这些文章。如果都没有人做,以后的人只知道上古之时有四书五经,不知有这些精美绝伦的辞藻,岂不是可惜?”

    祝英台只问了一句,几个书童小厮说了这么多,硬生生把能说会道的祝英台都说怔住了,“哦”了一声后,低下头乖乖的抄书。

    泪,不抄行吗?

    这是在为以后的文艺青年们留作业呢亲!

    就这么抄着抄着,祝英台发现抄书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她的知识储备大部分来自于原身的留存,一手好字也大多是原身练就的,她的书法之所以能“大成”,是因为她在后世也练过书法,临摹过大量的字帖,眼界和发展都比原本的祝英台要强,属于一种水到渠成,可论“基本功”,远远没有原身扎实。

    可随着不停的抄书,她参阅了大量高门士族的帖本,这些士族大部分就是当时书品极高之人,每翻阅一本,便等于学习了一遍这些人的字体和笔法;

    除此之外,为了怕写坏而从头再来,她抄书时十分认真,这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她在持续不断的接触各类文章和对这些文章的点评,不但在加深她的记忆,也给了她新的启发。

    别人都是“先学后用”,唯有穿越而来的她是“先用后学”,在这里重新学习了一次。

    等意识到这一点后,祝英台再也不埋怨什么了,不必书童小厮们鼓励,自己先端正了起来,拿出了以前泡图书馆的劲头。

    见祝英台不必别人伺候,自己就抄的风生水起,几个小厮书童终于松了口气,眼见着她已经抄写的入神了,他们担心会打扰到这位书令史的“状态”,几人研好墨、做好辅助工作,就悄悄地离开了这间书房。

    “这位祝令史看起来是个活泼的性子,想不到这么坐得住。之前陆家那位书令史只抄了一早上就借病回家了,后来说是眼疾发了,我看祝令史身子骨还没陆令史强健,可硬生生坐了一早上也没抱怨,真是了不起。”

    一位小厮叹服。

    “现在还算好,再过一阵子要入夏了,不知给不给放冰盆。如果不给放冰盆,我怕祝小郎撑不住啊。”

    书阁里三面都是书柜,又闷又热,为了抄书方便又要在日光之下,越发酷热,要真入了夏,他们怕祝英台又跑了。

    “你们说,二殿下为何让秦主簿说这些要尽快抄完?明明没那么急的……”

    一个小厮刚问出口,被墨童瞪了一眼。

    “贵人们的事情,咱们什么都不要问,当不知道就行了,小心给自己惹祸!”

    “什么二殿下?他刁难谁了?”

    听到后面发出的声音,几个小厮吓了一跳,见了鬼般回过头来。

    只见书阁的另一头,一身便服打扮的萧纲正偷偷摸摸地翻墙过来,恰好落在他们身后不远处。

    三皇子经常来玄圃园看书,有时候兴致好了也会帮着抄几张。他是皇子,即使太子说了这里的东西不经允许不能带出,他要带走自己誊抄的东西也没人敢管,所以几个小厮都认识这位三殿下。

    一时间,几人后悔不迭,跪做一片。

    “不用说我也知道,我就知道他没安好心,肯定是听说阿兄难得召来一个可用的人,要把这事给搅黄了!”

    圆脸少年正是萧纲,听了几句就先入为主,气呼呼地要去找祝英台“告状”,其他人也不敢拦。

    他眼尖,一眼看到祝英台正在窗边抄书,刚走过去几步,又突然想起就算他说了,祝英台也没办法拿他那脑子有病的二哥怎么办,顿时止住了脚步。

    要不,去跟大哥说……

    不行,说了又要怪我不带侍卫到处跑。

    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