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爱马文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人都爱马文才- 第2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奇怪的是,梁山伯回了屋后,却变得拘谨起来,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在屋外透透气,亦或者整理整理自己本来就没几件的行李。

    在梁山伯第三次进了屋之后,马文才终于忍不住放下了手中的书信。

    “梁山伯,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第181章 父爱如山() 
梁山伯没想到马文才会直接开口问他; 愣了一下; 点了点头。:3

    然而他几番欲言又止,似是还是心怀顾忌,每次张口; 话都没有说出来。

    “你最近就要上任,是不是手头紧?”

    所谓一文钱憋倒英雄汉; 尤其两人刚刚聊过了关于权钱的话题; 马文才很难不想到这方面去。

    “啊?不是不是。”

    梁山伯连连摆手。

    “我家中还有几亩薄田,日子虽有些拮据; 但就我一人,这么多年下来,也还有些积蓄。”

    梁山伯实话实说。

    “再说; 就算我向马兄借钱,短时间内也是还不上的; 拆东墙补西墙不是事; 我得自己找生钱的法子。”

    “既然不是为了借钱; 你为何如此吞吞吐吐?”马文才蹙眉。“有什么为难的,直说了吧。”

    梁山伯也知道自己这样遮遮掩掩很难不让人想歪; 环顾一圈发现风雨雷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马文才遣出去了; 屋里只剩他和马文才两人,知道这是他的体贴,原本说不出口的话,就这么开了口。

    “不是我欲盖弥彰,而是此事事关家父的秘密和我的性命; 我不得不慎重。”

    梁山伯对马文才一揖到底。

    “我确实有事有求于马兄。”

    “你先说说是什么事,我才能决定能不能帮你。”

    马文才刚刚还轻松的表情慢慢正经了起来,并没有马上应承。

    “此事说起来,还要从上次马兄对我的建议说起……”

    之前马文才曾问梁山伯,他的父亲有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书籍或册本,梁山伯家曾被付之一炬,而他也确实没得到过父亲的任何托付,可他却从马文才的话中得到了方向,开始查找事情的真相。

    所以他一回到山阴,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访昔日曾经借书给父亲抄阅的人家,希望重新抄阅父亲借过的书籍。

    愿意借书给别人家抄阅的人家不多,实际上,即使以山阴这样的大县,借给梁新书的也只有三家,一家也姓梁,是次等士族,另外两家都是已经除士的富户,并不是士族。

    既然当年愿意借书给梁新,自然是交情还不错的,也愿意卖梁山伯这个香火情。只是时隔多日,这些人家也记不得曾借了什么书给梁新了。

    好在梁新当时借每本书的时候都打了借条,而且借条梁新都没有拿走,而是存在对方的书房里。

    他们这时遇见了梁新的儿子,都愿成就好事,将他父亲当年的借条手迹给了他,给梁山伯留作纪念。

    梁新是心思缜密之人,绝不会做出东西还了却留下借条不拿走这种事,梁山伯心想其中必有缘故,这一查找,终于发现梁新所有借了还回去的书中,错了一本。

    有一本《公羊传》,借走的是普通本,换回来的却是带东汉何休撰的《春秋公羊解诂》本。

    梁山伯起先还以为这就是父亲藏起来的士籍,结果打开来后发现只是一本带注释的《公羊传》,而这一本是他小时候曾经背过的。只是没有人知道他曾和父亲玩过一种猜字的游戏,将这本书里他父亲特意加过注释句读的地方连起来,变成了四个字。

    “山阴县令。”

    “山阴县令?是何意?”

    马文才一愣。

    “你父亲是山阴县令,和这个有什么关系吗?”

    “是,也不是。”

    梁山伯露出怀念的神色。

    “我小时候喜欢看父亲升堂,但父亲从来不让我进衙门里的书房,说是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要有所避讳,不能无故出入公门要地。”

    “我幼时不懂事,经常因此哭闹,所以家父便哄我说……”他不好意思地说,“等我也当上山阴县令以后,就可以随意进来了。”

    “我那时并不知道什么三六九等,九品门第,但我知道铁匠家的一家都是铁匠,木工的儿子都是木工,所以我幼稚的以为我父亲是山阴县令,我长大了也会是山阴县令,只期盼着长大。”

    再后来,他知道县令的儿子不一定是县令,而县令有可能是他这样出身的人奋斗一辈子才能走到的最高处,但他那时候还是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位县令。

    “我要成为和父亲一样了不起的县令!”

    最初的他,想要得到的,不过是和父亲一样,能在士门之下护庇更多的百姓而已。

    马文才曾问他,想要什么。

    那时候,他回答的是——“我想成为侍御使”。

    这已经算不得什么高远的志向,然而最初的他,志向更加普通。

    他微微晃了晃头,将这些杂念抛出脑后。

    “我后来回想起来,我父亲出事的前几天,他曾开玩笑一般跟我说,府衙里书房的梁柱有几根生虫了,不知道能不能撑到我当县令那一天。又说若是我当上了山阴县令,记得修一修那几根梁柱。”

    梁山伯眼眶微红。

    正因为他从小就“豪言壮语”要当山阴县令,所以他父亲和他说起什么关于将来当县令的事,他都理所当然。

    “家父那时见我不以为然,还重复了一遍,要我记住,我那时满口答应,后来想想,我那时小,不知道当上山阴县令那么难,家父难道不知道么?他为何一定要我记得修葺梁柱?”

    所谓官不修衙,客不修店。山阴这样的县衙,各种房舍加起来有几十间,要经常修或只修一间太过麻烦,最常见的方法是一次性修葺完成。

    但官员极少有在一个任上很多年,没必要大肆修葺。

    修葺衙门需要向上级申请拨款,审批麻烦不说,还给上级落下一个“靡费”的印象影响政绩考核,所以只要衙门建筑不是太碍观瞻或有倒塌之虞,州县官绝对不会自动想起来去维修,衙门建筑也就经常是破败模样。

    “你是说,你怀疑你父亲把‘证据’放在了山阴县衙曾经的那间书房里?”马文才一点就通,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是。”

    梁山伯点头。

    “我父亲去后,那间书房也被人盘查过,但是没有发现任何异样的东西。我花钱问了衙门里负责打扫的粗使役人,他说后任的县令忌讳我父亲在任上死于非命,那间书房就再没有用过,而是另用了一间做书房,那一间房早已经破败许久,用来放了杂物。”

    “你求我帮你,要帮什么?”

    马文才听到这里,眉头已经皱的死紧。

    能让梁新这样隐瞒的“秘密”,绝不是什么小事。

    “我也想进山阴县衙悄悄取回我父亲的遗物,可从我父亲话中的意思看,那东西十有**是在书房顶上哪根被虫蛀过的梁柱上……”

    梁山伯满脸难色,“我家的事在山阴不是秘密,山阴县衙里的吏员一半都认识我,我想进山阴县衙很是困难。”

    “就算我找到了什么样合适的理由进了衙门,可要爬上一间已经废弃不用的柱子上找东西,实在是难事。”他叹息,“我又不是什么身手矫捷的大盗,在没有梯子、没有帮手的情况下上房梁,简直是痴人说梦。”

    “山阴县是大县,山阴县衙不是什么荒僻地方的小县衙,虽说我还记得县衙里大部分的路和房间,可我连怎么进去都摸不到门路。”

    梁山伯满脸无奈之色,“说实话,这件事让我为难了许久,有一天夜里我甚至想过偷偷翻墙入县衙,可还没到墙边就有好几只狗吠叫了起来,我只能作罢。”

    “后来访问官召我,我又被允了鄞县县令的缺,原也想着等我当上了鄞县县令后,可以以‘同僚’的身份去拜访现任的山阴县令,但前几天张伯……哦,张伯就是之前曾借我父亲《公羊传》的那户人家。”

    他说,“张伯来信,说是家中书室被人偷了,丢了不少书,那本错还的《公羊传》也在其中。”

    此言一出,马文才震惊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身边居然依然还有人在监视着?”

    “只怕不止如此。”

    梁山伯苦笑,“应该是曾借我父亲书的那几户人家里都留有眼线,而且已经留了十几年了……”

    马文才骇然,半晌后怔怔道:“什么样的秘密,竟然值得人如此隐藏?”

    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一旦被发现了,必定是惊天的阴谋。

    “不仅如此,我重回会稽学馆这几天,夜里总觉得有人影在屋外闪过,可留意去看,又没发现什么人。甲舍里的士生大多没有回来,我一人独住傅歧的屋子里,又不似其他士生带着侍卫,想要窥探再容易不过。”

    他庆幸道,“还好你们都回来了,祝英台和你又带着侍卫戒备,那人若再想刺探,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你想我帮你取回那本士籍?”

    马文才问。

    “如果是那样,那也太让你勉为其难……”梁山伯摇了摇头,“你也不过是一介学生,就算是吴兴太守之子,也管不到会稽郡来,我只是想,你素来机智,又多计谋,也许能替我想个法子,进那山阴县衙。”

    闻言后,马文才眨了眨眼,看了梁山伯半天,但眼神却飘忽不定,显然是正在出神。

    梁山伯也不催促,只静静等待他的决定。

    “若是之前,我恐怕没有法子。”

    马文才的眼神从梁山伯身上移开,伸手入怀,掏出一物。

    “……但那日船破漏水后,我从水里捡了此物……”

    他张开手掌,掌心里躺着一枚铜牌。

    看到铜牌上的字,梁山伯惊呆了。

    “你,你好大胆子……”

    这下,换成梁山伯瞠目结舌。

    作者有话要说:  我这几天要出远门,15号才回来,期间不能保证日更,但回来后一定保持更新稳定。

第182章 以死报恩() 
这一枚铜牌; 被马文才贴身收藏许久; 和崔廉给的那半枚玉佩不一样,这倒不属于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

    只不过,它不该马文才拿罢了。

    拳头大的铜牌上; 刻着“绣衣所指,冀以清肃”八个字。

    “你; 你拿了陈先生手下侍御使的令牌?”

    梁山伯心心念念的就是成为侍御使; 好追查父亲死亡的真相,是以对侍御使的一切都清楚无比。

    侍御使又称“绣衣御史”; 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官,但它大部分属于皇帝或御史台指派调查地方事务的特派官员。

    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 谓处事无私,在关键时刻; 甚至有调动地方军队兴兵镇压的权利。

    最重要的是; 很多持令出京的侍御使都是临时指派的; 就如陈庆之那般,谁也不知道谁是特别指派的侍御使; 以及这些侍御使出京是做什么。

    除了委任他们的人; 一切都是秘密行事,但在出示令牌后,驿站和沿途地方官府必须为其提供方便。

    这一块令牌,有时候比侍御使的性命还重。

    如今看到这块“传说中”的令牌就这么摊在马文才的掌心里,梁山伯不知该惊叹于马文才的胆大; 还是感慨自己的好运。

    “先生落水后,我曾和几位随从仔细寻找过,虽然没找到他们,但却找到了这枚令牌,大概是哪位侍御使落下的。”

    马文才眨眨眼。

    “丢入水里也是可惜,我就留下了。”

    至于为何后来和陈庆之汇合后却没有选择把这块令牌还回去,梁山伯没有问,两人都心照不宣。

    以马文才的性格,还回去才是怪事。

    “你想用它帮我?”

    梁山伯心思一动,讶然道:“你想借用侍御使的身份进山阴县衙?”

    “哪有那么简单!”

    马文才好笑道:“就我们几个嘴上没毛的小子,想冒充侍御使也太嫩了点。就算我能用查案的名义进山阴县衙,山阴县令必定会一直关注着我,我哪里来的机会给你找册籍?更何况……”

    他瞟了眼梁山伯。

    “我为何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为你做这个?”

    梁山伯闻言有些失望。

    “那马兄的意思是?”

    “此事还得从长计议。”马文才又说,“你得等傅歧回来,若想在深夜里飞檐走壁去取东西,非傅歧不可。”

    “马兄愿意帮忙,对我来说,已经是万幸。”

    梁山伯大为感激。

    “谁说我要帮忙?”

    马文才轻笑一声,将手中的令牌随手一抛。

    梁山伯见他丢了令牌,面色一白,手忙脚乱地接过他抛过来的御史令。

    “马兄!”

    “世人皆知陛下从不以士族充御史,这令牌放在我这其实也没什么用。”马文才说,“只是我那时一时鬼迷心窍昧下了,现在倒不好还了。”

    “这令牌给你倒更有用处。”

    梁山伯握着令牌,闻言一怔。

    “反正你的追求不过就是成为侍御使,你又是庆之先生的徒弟……”马文才见梁山伯眼眶湿热,不自然地偏过头。

    “以你的智谋,有此物在手,查找你父亲的死因应该更容易吧?”

    “马兄不必解释,我知道好歹。”

    梁山伯心中五味杂陈。“侍御使皆是秘密出行,认令不认人,只要我隐秘行事,不滥用此令,绝不会惹上什么麻烦。”

    他咬牙道:“马兄放心,此物是我从水中捞出来的,也是我未还与先生,与马兄绝无关系。”

    “你便说与我有关,谁信?”

    马文才呵呵一笑,似是毫不以为意地继续看书。

    “你好自为之吧。”

    马文才将自己撇的清楚,梁山伯却没有那么淡然。这一面令牌意义重大,绝没有马文才说的那么轻松。

    是以梁山伯对着马文才肃然叩谢,口中虽没有赌咒发誓什么,心中却存了日后“以死相报”的心思。

    马文才只管看他的书,看也不看梁山伯一眼。

    梁山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