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8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得不说女真人做的还是相当的棒,这和他们现在的军民一体的军国体系下的政权有关,这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集团,说是国家确实是高抬了他们,整个后金国就是一个大型的八旗耕战一体的组织。

    对国家政权体系来说这种落后的形式是不可能支持太久的,两年后皇太极就开始了改制的过程,没有皇太极成立六部,文院,没有他拉拢和利用汉人士大夫和汉人武装集团的手段,这个小政权还是一个较为紧密的部落联盟,根本就不可能走的更远。

    在李明礼离开之后,赵立德对王彪道:“现在可以确定一件事了,东虏确实要对辽西动手了,时间最多不会超过半个月……嗯,你怎么看,秃头?”

    “能不能不要叫绰号?”

    赵立德嘿嘿一笑,说道:“你不要装正经,现在问你怎么看,不是问你喜不喜欢这绰号。”

    王彪没好气的看了赵立德一眼,这个前锦衣卫就是这种油盐不进的风格,和他严谨的特务作风还有水准完全是两回事。

    情报人员特别是主管级都是阴沉沉的,赵立德算是军情司中标准的异类。

    “打是肯定要打的,辽西最少会过去六万以上的东虏和他们的仆从。”秃头慢条斯理的计算道:“这一次肯定举族而出,只会留下两蓝旗和正红旗的一些兵马看家,老奴麾下有三百来个牛录,最多留三四十个牛录看家就足够了。二百个以上的牛录肯定是有的,每牛录连披甲带旗丁最少出动百人以上,这一块是三万来人,基本上也是东虏全部的战兵数字和壮年旗丁了,原本会更多,但老奴这一年多来把汉军彻底摘出去了,自断一臂,不过这一次他们倾巢而出,汉人包衣也不会少带,最少也是带两万原本是汉军的包衣,再加上蒙古左右翼三四千人,估计也就是五万人左右的规模了。”

    “说来也是讽刺。”赵立德笑了笑,说道:“我大明幅员万里,生民亿万,九边在册的军人我记得嘉靖和万历年间都核查过,嘉靖年间过百万,万历年间核查是在册兵丁人数九十四万,在册战马十几万匹,光是辽镇一镇的兵马就比东虏全族的丁口数还多的多,可惜屡战屡败的是我们,现在不敢打了,一心想着保持守势,结果人家还不让……”

    “说明大明是废物,从皇帝到百官到边军上下,都是废物!”

    秃头毫无客气之意,瞪眼对赵立德道:“你别不爱听,老子说的是事实。你没到晋北和陕北去过,不知道那边百姓过的是甚样的日子。吃糠咽菜就算好日子了,哪年冬天没有冻饿而死的,那些人,逃到咱们李庄地界时是什么模样?就是饿鬼,你想的饿鬼是什么样,他们就是什么样。大明朝廷从他们手里搜括了多少银子,弄了多少赋税,老百姓征粮纳税也是该当的,图的是什么?朝廷和百官能秉公办事,对内能安定地方,对外能保卫家国。结果弄成什么鸟样了,老子骂两句,你替他们不服?”

    “服,老子服。”赵立德无奈的道:“不过是随口一句,你他娘的就喷老子一脸的口水。还有,老子在这里不是和你辩论的,而是和你讨论我们下一步的应对。”

    “应对个屁。”秃头火气上来就一时半会下不去,仍然是对着赵立德狂喷道:“东虏主力全出,辽南空虚,辽东空虚,他们的老家都空虚,加起来最多两三千的战兵配两三千的旗丁,能打的五六千人,配一些林中野人和汉人包衣也就万把人,还要防守从辽南到赫图阿拉到抚顺关和沈阳辽阳,内外虚实都叫咱们知道的一清二楚。你是想说,要不要趁这个机会把这些地盘都拿下来?”

    “是有这种想法。”赵立德坦然道:“东虏主力全出抵达辽西时,我们先提前做好全面动员,以五千战兵为主力核心,渡河直抵辽阳,辎兵配合守备,辽南和辽中各处的城堡都在,现在的,我们的辎重补给充足,在老奴他们知道消息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把辽阳打下来了,只要我们不去动沈阳,抚顺关,只把力量用在辽阳一线,应该差不多能守下来。”

    “放屁。”秃头相当粗鲁和直接的道:“你这狗屁计划只配用来擦屁股,老老实实的当你的情报人员吧,打仗的事你别操心。”

    “我这也只是说说罢了。”赵立德面不改色的道:“我也知道行不通的。”

    “我知道你心里有幻想,老子和你一样也仇视女真人,但不能急燥。”秃头阴着脸,没有再发脾气,放低了声音对赵立德道:“辽阳为核,辽南和辽东为两翼,如果我们不掩其后,东虏就会从四面八方断我们的后路,我们只能从宽甸获得补给,山道迢迢,补给上相当困难。就算我们能守住,也会被限制,削弱,一直到我们坚持不下去,或是把军司的全部力量牵扯过来为止。从战略上来说,我们现在占的是棋盘上的边边角角,在蓄积时期,如果我们妄动,想着去中间占地盘,实力不济就是送子给人家吃,蠢不可及。”

    赵立德思索着道:“所以大人再三强调,小规模哨骑战可以,小规模练兵式的遭遇战也能打,但绝不准未经批准的大举出击……这一条怕就是为今天准备的吧?”

    “八成是。”秃头抚着下巴说道:“你不知道大人,他是神仙,什么事都算的准准的。所以我看你是白激动,温忠发那厮不可能同意出兵,我们要是自己蛮干,就算把辽阳打下来大人不会要我们的脑袋,这辈子我们现在的职务也是到顶了,没准会被发配到更边远的地方去。”

    “宽甸还不够边远?”

    “宽甸靠着皮岛和东江,与十三山呼应,和台湾那边联络紧密,哪边远了?真的边远是马武他们呆的却图南城,听说放眼看去百里无人烟,那种地方叫老子呆一个月都受不了,派我去驻防三五年的我就疯了,要真是有那一天,老子先掐死你。”

    赵立德翻翻白眼,说道:“你不是没听我的?”

    “老子知道你也就是试探一下,看看咱们心里怎么想的。”秃头严肃的道:“怎么对女真和大明,这是一篇大文章,我想大人心中自有成算。估计还是会先打女真,大人绝不会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和大明不管怎样是咱们汉人自己的事,大人将来不止是想得天下,而是想做更多的大事,咱不懂,但知道大人心中自有丘壑,总之,咱们不必在这个时候冒险去替大明解开危局,也更不会给大人的全盘大计添乱。在将来,更不会在东虏和大明打起来的时候,抽冷子去打大明,那是更加不可能的事!”

    虽然王彪和赵立德不可能知道张瀚还在养望,不会做有损自己声望的事,只会想办法给自己增加声望,但并不有损于这两个人理解和体悟张瀚的想法。

    现在的和记在辽东没有至关重要的利益,不动比动好。

    稳守地盘,积蓄内力,准备将来,现在除了和台湾和皮岛,朝鲜等处的互动之外,宽甸的和记力量应该做的就是不动如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不动之中,还要有些动作,不能太叫东江镇那边看出不妥来。

    两人在一瞬间都是想到了,彼此对视一眼,王彪先道:“你也想到了吧?”

    “没错。”赵立德道:“这个机会,咱们不要,东江镇可不会不要。”

    秃头用嘲讽的语气说道:“东虏只剩下几千老弱,毛将军怎么可能放弃这样扬名立万的机会呢。”

    赵立德平静的道:“毛帅还是想做些事的。”

    “为他自己还是为大明?”

    “论事不论心啊。”

    “一个情报头子说这样的话,是不是想把人笑死过去。”

    两人惯例是互相嘲讽的,不过这一次赵立德没有心思再继续下去。

    是的,毛文龙越来越不象传闻中的那个活数十万辽民,孤身提剑收复失土的忠肝义胆的开镇边帅了。

    东江镇拿着几十万的内帑,还有其余军镇没有的做买卖的权力,加上登莱和辽西的大力支持,前几年还颇有些战绩,近年来也就只剩下派不怕死的辽民潜入辽东去水井里投毒的事情了。

    是的,东江的间谍战给女真人添了不少麻烦,但也就是麻烦而已。

    相比东江塘报里那些吓死人的战绩,东江镇往上交的首级也并没有多少。

    虽然比起辽西来东江还是有首级的,可是东江也开镇了,毛文龙赐尚方宝剑,佩将军印,天启皇帝对这个爱将的支持一点儿也不差。

    但东江的战绩多半是在袁可立还在位的时候立下的,包括收复旅顺。

    袁可立离职之后,东江占下来的金州卫城又被女真人收复了去,而且张盘被击败,只能困守族顺不能寸进,女真人只是用正红旗的少量人在复州牵着,东江镇就没有办法攻坚。

    整个天启五年,东江并没有打一场象样的胜仗,毛文龙在塘报里吹来吹去,相当的离谱,要到天启六年,东江才会迎来扬眉吐气的一年,也是有相当扎实战绩的一年。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先导() 
眼下即将而起的战事,就是毛文龙最好的机会了。

    “要是我是毛文龙,”秃头来劲了,指指前方,层山重峦叠嶂,隐隐有山间小道盘旋其中,也有谷地和村落废墟,这里原本就是人烟相当稠密的地方,宽甸在几十年前达到最高峰时有六七万人住在六堡和沿河附近,村落很多,关键的是在宽甸堡还有对朝鲜和女真的小型马市,虽然不能和抚顺关的相比,也给地方上带来相当的繁荣。

    在群山之中一样有道路,这就是曾经的文明的象征。

    秃头指指那些废弃的道路,说道:“当年萨尔浒的南路军就是沿宽甸直扑赫图阿拉,一路上有不少难走的地方,当初大军都是解决了问题,这路其实比萨尔浒的时候好走多了。老子要是毛帅,就沿着旧日故道直接扑过去,要坚决,迅速,人手不要多,不要大造声势,五千精锐就够使了,后头多带些辅兵、运粮食补给……东虏也穷,赫图阿拉一带都只是些妇孺为主了,没多少粮食。打下赫图阿拉和界藩等处,进抚顺关,威逼沈阳,这事做成了,老奴不退兵也不成。要是这功立下来,怕是真的封侯可期。”

    毛文龙现在已经是左都督挂将军印的总兵官,是大明武夫中的最高一等的官职,再往上就只能封爵,或是把勋、衔和世职都加上去,如果能征服赫图阿拉,打下抚顺关,甚至收复沈阳,朝廷定然会有封爵之赏,不赏的话,无以安抚九边将士之心。

    所以,这一仗和记不会打,东江是肯定要打的。

    “说曹操,曹操就到。”秃头指着远方的山峦,在阳光下山谷上方的一队骑兵的剪影特别显眼。

    商团军在这边只有山地步兵,少量的骑兵用来当架梁和传信的塘马,骑兵在这边并不实用,商团军向来讲究实际的功用。

    东江镇倒是有一批骑兵,战马都是从天津和登州那边海运过来,数量也不是很多,只是将领身边的内丁还是习惯用骑兵,所以加起来骑兵数字远远超过十二团拥有的骑兵数量。

    在阳光下,剪影一般的骑兵身上熠熠生辉,虽然多半是穿的泡钉绵甲,在这一刻,一支精兵的形象跃然而起。

    “我们去看看。”赵立德对秃头道:“怕是东江的先导部队。”

    “我就说毛文龙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东江也有不少细作,估计也是收到风了。”

    近来前方形势紧张,十二团虽然没有趁势而动的意思,加强戒备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仅秃头等人在前方,温忠发也是在距离不远的前进基地里呆着,稍有异动就可以做出必要反应。

    张瀚熟知历史大势,温忠发他们又不知道,就知道大战在即,毛文龙会率东江镇主动出击,打赢了很好,打输了的话建虏可能趁势而动,将防线推过来,那到时候麻烦可是不小。

    亲兵牵来马,两人骑马往那边的山谷跑,一路上只有小道,地势起伏不定……这边的地形就是这样,一个山接一个山,宽甸六堡就是建筑在大山和谷地之中,移民们不仅建成了六个周长数里的军堡,还在这里建成了城镇和村落,安居乐业了几十年。

    一条条小道都是当年的宽甸六堡居民所修,时间还不太久,十二团的辎兵们也经常修补,秃头和赵立德两人策马飞驰在山间的小道上,由于地势歪斜起伏不定,看起来马身象是偏着在跑一样。

    沿途有一个温泉,山泉水带着热气和硫磺味道随风飘散着,两人都没有心思多看,策马从旁边跑过去了。

    大约一个多钟头之后,不需要用望远镜也很难清楚的看清东江镇的人马了。

    有一千人左右,全部是骑兵,沿着斜坡到山谷顶端排开来,主要还是散布在林地和谷道两侧,可能是赶路累了,所有骑兵都分散着休息,战马十几匹扣在一起,用一支铁矛插在地上当栓马桩,也有不少马拴在林地里。

    马儿都在用马蹄拨开积雪,马嘴啃食着地上的枯草,骑兵们也懒得管,有一些在懒洋洋的走动着,用小布袋里的豆料喂马。

    看到秃头一行不到十人,这些骑兵根本不在意,有一些人好奇瞟上两眼,多半的人还在做自己的事情。

    东江兵有九成都穿着绵甲,这很了不起,是相当精锐的兵马才有这样的配给。

    也有少量不穿甲的,只有笠帽和袄服,也有披甲的也没有铁盔,只有皮盔或是暖帽在头顶的。还有些皮甲和铁甲,数量并不多。

    将旗是参将旗,这很容易辨认,将旗上是一个毛字,这就有些难办了。

    尽管秃头对东江毛姓的参将都如数家珍,可是一下子也很难断定。

    赵立德却很笃定的道:“这不用多想,是毛有俊。”

    “为何断定是他?”

    “东江副将陈继盛掌总,毛有俊驻铁山,距离最近,先头派出来的人马不用毛有俊,还能是谁?”

    “这倒也是。”

    说话间众人骑马到东江镇兵中间,这一下大半的东江骑兵都向秃头等人看过来。

    他们也知道这是和记的商团兵,双方向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