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7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常威插嘴道:“俄罗斯这么穷,和我们的贸易就能占重要的收入?”

    “不可这么说。”孙敬亭严肃的道:“我大明要是如西夷那般重海外贸易,国家也就不会穷成这样了。现在如何,国家拼命搜刮百姓,对海贸始终未能如别国那般重视,其实就是南宋之时,朝廷岁入海贸收益最少占三成,到了我大明反而退步了,这算是蒙元之害,可为嗟叹。”

    常威点头道:“绝不可固步自封,也不能妄自尊大,刚刚我就有些狂妄了。”

    孙敬亭满脸欣慰的道:“可畏你真是举一反三,令我感觉自己真是老了。”

    “年未满四十啊孝征兄。”常威讥笑他道:“这也敢言老?”

    孙敬亭哈哈一笑,接着刚刚的话头说道:“俄罗斯人和我们的贸易是平等的,杰日涅夫这一帮子人,说是当初是我们与俄罗斯开通贸易的筹码和条件,但毕竟我们是有求于他们。这一次不来,我还不知道海上有这么多门道,既然来了我就明白了,单说帆索,船上的那些绳子密如蛛丝,偏偏还各有用处,要掌握最少得几年时间,现在我们自己的人能掌握的还是不多,所以这就叫所谓的受制于人……”

    这时从不远处的水师学堂有学员跑步经过,都是四人一排的纵队,喊着口号在操场上跑圈……自从离开李庄,孙敬亭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场面了,他很专注的看了一会儿,眼睛里透露出复杂的神采。最近两年象做梦一样,从灵丘到李庄并没有什么不适,相隔很近,隔一阵就能回灵丘一趟,这两年却是先到青城,又从青城到漠北,四处跑,几乎没有安身的时候,结果现在还到了台湾,距离大同好几千里,思乡也不得归……就算是在青城一带,距离大同很近也是不能回乡了,现在和记的高层很受大明朝廷的注意,除非是微服潜回,不然的话还是不要自寻麻烦的好,孙敬亭的性格是不可能接受微服潜越而回的,所以只能不回李庄和灵丘了,而今到了台湾这般远的地方,却看到和李庄灵丘一带差不多风格的兵营,一时间思乡念起,却是有些发呆了。

    常威少年心性,这两年多也没有什么思乡之念,反正其父常进全经常派人送信来,也送一些家乡的食物过来,对一个青年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水师官兵是穿全蓝的衣袍?”孙敬亭看了一会,回过神来。

    “是啊。”常威道:“水师官兵将佐皆着蓝袍,第四团选拔上舰的陆战人员则皆着红袍。”

    “陆战人员都是铳手否?”

    “大都是铳手,也有战兵备战跳帮。”常威道:“现在火铳几乎全上有刺刀,远战发铳,近战用刺刀,贴身肉搏了,铳手也带得有短刀,平时铳手也训练海上的贴身肉搏战,海上交战又没有办法摆方阵,所以就没有派长枪兵上船,刀牌手的用处也不是很大,只为跳帮战所用就够了。另外,刀牌手对山地土著也很管用。”

    孙敬亭闻言了然,台湾的地形是中间隆起,两侧平缓,精华地带都是沿海的平原区域,台南这边往往里深处就越是绵延不断的大山,就算几百年后台湾发展的很好了,山区里的山民收入和生活水准还是不高的,修一条贯穿全岛的公路都是要翻越绵延不绝的大山,费十年之功动用十几万人的人力,花费了巨资,现在这个年头,就算是和记或是大明朝廷都是想也别想,倾天下之力也不可能……和记现在在台南一带已经开荒甚广,和山民的接触不可避免的增多,张续文数次入山,都是带兵护卫,沿山脉地带山民都是结社团居,要打仗得翻山越岭,方阵不易摆,海岛台风天雨天特别多,火铳也不是很好用,况且有些崎岖的地方,火铳都摆不开,如果没有阵线,火铳在此时的威力也不比弓箭强太多,所以最好用的还是披轻甲持盾牌的战兵,一小队战兵摆开阵列,几百土人也不是对手啊。

    马车一直向前行驶着,前头是一个中队的骑兵充当护卫,都是龙骑兵,戴着明盔,身上穿着亮闪闪的胸甲,马匹小跳跑着,骑兵们的阵列保持的相当齐整,在这沿河边的道路上相当的显眼。

    四周已经是农田区了,一个屯堡孤零零的在大片的几千亩的农田正中,孙敬亭知道这是屯堡区,用三丈多高的院墙围着,有射孔和望楼,还有小型火器,屯民都是农民,有淘汰下来的旧兵器和旧式火铳使用……草原上这样的屯堡很多,一堡住百来户人,可以开垦五千亩左右的农田,根据安排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可以挖鱼塘养鱼,放养鸭子,养鸡,猪,牛羊,马匹,一个屯堡的生物链条是相对完整的,在台湾这样的地方可以好几个屯堡配合,比如某屯堡离河近些,放鸭养鱼就多些,有的则是近植木繁盛的山地,可以多放养一些牛羊……这都是可以互补的……

    农田里农民不多,现在是盛夏,距离水稻收割还有一段时间,在一些旱地是番薯田,已经收获过了,还有玉米,也是要过一个多月才成熟……

    屯堡外有一些农兵在操练,盛夏酷暑之时,他们尽可能的在林荫处操练,比起刚刚在大太阳底下跑步练体能的水师战兵要轻松许多,就算如此,他们比九边的战兵操练起来都要辛苦和正规的多。

    孙敬亭还看到一些土人蛮夷,他们在一些辅兵的看守下做运输的活计,用板车拉送着着一些物资往仓储区那边赶过去。

    “断发纹身。”孙敬亭道:“南边的蛮夷和北虏,东虏都有不同啊。”

    “其实都差不多。”常威带一点藐视的道:“无非是折腾自己的身体发肤,断发,纹身,还有穿鼻一类,我华夏才有礼仪之大,章服之美……”

    孙敬亭轻轻点头,极表赞同。

    在十几个屯堡好几万亩农田的中心地带,就是占地近五里多的基地区,近四丈高的院墙很厚实,几同城墙,四角到处都是望楼和箭塔,墙边都留有大量的射孔,也可以由铳手踩踏到院墙高处,拒墙而射……墙内则是大量的房舍,一眼看过去密密麻麻。

    常威解释道:“官舍,校舍,将士吏员还有家属的居处都在其中,也有酒楼杂货店一类,方便内外人员购物。以前,颜思齐还在时,经常有他们的人和对面福建过来的人来贸易买东西,也是我们立足之初时赚钱贴补自己的权宜之计。现在,外来的商人减少了七成以上,还好我们自己也是家大业大,这些店铺商行不怕没有生意可做。”

    孙敬亭点头表示理解,荷兰人的封锁之下,那些中小商人和渔民是不会过来了,不过和记已经有近六万人在岛上,内部已经形成了小的经济圈,可以自行周转。

    郑成功在几十年后经营台湾十来年,也不过只有十几二十万人,可能再过几年和记在岛上就有过十万人,已经勉强可视为内地一县的人口规模了。

    马车一路驶近基地区,孙敬亭这时指着一大片农田道:“那不是玉米,也不是高粱,是否是甘蔗?”

    “正是。”常威含笑道:“今年已经将甘蔗田扩充到万亩以上,明年争取十万亩以上。”

    “数量还是少啊。”孙敬亭道:“人力不妨用的再多一些,不足的人力叫宽甸那边设法解决。我们希望甘蔗田能在三年内到达三十万亩以上……这就需要加快脚步了。”

    “日本那边也是这么希望的。”常威皱眉道:“那就只能再快些了。”

    平户李家早就催促台湾这边赶紧产糖了……甘蔗原本就是福建种植的强项,不过福建多山,平原地带种粮食还不够吃,能种的甘蔗地并不多,产的糖质量好数量在南方各省也多,但多半是自己就消化了,只有极少数能外销。而日本人嗜糖可比大明这边厉害的多。

    而日本此时的购买力比国内也要强的多,荷兰人要抢的对日商道也是因为对日贸易的利润极大……李国助知道和记有大规模种植甘蔗榨粮的打算后,也是和日本的大商人通了气,日本人希望能进口大量的白糖,他们有钱,又是相当的嗜粮,在郑氏父子没有击败荷兰人之前,荷兰人在台湾殖民地开始鼓励种植甘蔗榨糖,每年出口到日本最少百万斤,多则数百万斤之多,台糖之名从明末开始就名扬天下了。甲午之后,日本人占台后的第一件事是就是把几千个大小榨糖作坊给兼并了,成立台糖公司,员工就有好几万人,成为台湾出口创汇的最大利器……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接风() 
白糖这个获利点张瀚开始时有疏忽,居然没有想到!

    “甘蔗种是福建弄来的吧?”孙敬亭已经近门口,附近就有好大一片甘蔗种植区域,根据农政司的考核,台湾现有的甘蔗并非良种,杆短而瘦弱,出糖量也低,农政人员在福建考察多时,选了几样上好良种过来,有良种,加上台湾的气候可谓是全球最适合种甘蔗的地方,想不高产也难。

    “正是福建良种。”下车伊台,孙敬亭几乎没有几句闲话,足见风采,不仅同车的常威敬服,同行的李平之和李守信等人也是心有所感,果然军司高层没有白给的,孙政事远非普通官员可比。

    “要采样分析。”孙敬亭只是半个内行,所以不说具体的东西,只是说道:“各品种样田要把数值具体化,这样农政司高层分析时也可以有的放矢。”

    “这个自然。”常威笑道:“孝征兄请放心。”

    孙敬亭自失一笑,看看左右,说道:“时近正午,大伙都又累又饿了吧。偏我是这种毛病,到了新地方就情不自禁的要多嘴饶舌,大家先一起吃饭,然后我听各部门具体的汇报……”

    这也是必然之事,其实孙敬亭这一次南下,身边军令各司的中层官员就带了二十多位,还有一百多位各层级的官吏跟随,对接各部门的业务都没有问题,此次前来,一则是张瀚有意叫孙敬亭在内的人员来实地看看,知道台海是怎么回事。二来也是帮着台湾这边尽可能的多解决一些问题,免得分司到了总司之后再继续扯皮……张瀚对台湾方面的支持是没有保留的,但他不是三头六臂,而且和记现在真的是家大业大,各处的事情是千头万绪,没有下面的鼎力支持光凭张瀚一个人是铺排不开的……这一次安排的也妙,跟孙敬亭一起南下的多半是曾经说怪话的军司中层和下层官吏们,他们既然废话多,牢骚也多,那不妨就跟着孙敬亭一起南下来看看……这一下他们可是真的开眼,一路上受的苦当然也是够多了,光是一个韩老六就在船中吐的要跳海,矿工出身的车轴汉子什么苦没吃过,就是在海上差点就自己寻死了,如此方知海上和记人员的不易。

    苦胆都吐了出来,这一下韩老六再也不敢说什么怪话了……

    台湾这边当然是备好了接风宴席,由于不知道船行何时到,只知道大约今日能至,所以一早就有辅兵厨子和伙头军们准备了几百人的席面,不过是把食材备好,等听说海面上镇虏卫号到了,这边立刻乒乒乓乓的忙起来,待孙敬亭走入官舍中最宽广的大堂里时,饭菜香味已经弥漫开来了。

    孙敬亭对常威笑道:“可畏,我可是知道你平常在台湾是很俭省的,你要是今天为我大摆宴席,我可不能领情,相反,我要责备你。”

    常威大笑道:“我知道必是如此说,所以压根也没有多备酒菜,菜,是每桌四样,荤素各两样,一桌八人,菜用盆子装,份量管够。酒没有,我知道孝征兄是一上岸必定要忙碌的,哪有闲功夫喝酒!”

    “甚好!”孙敬亭眉开眼笑的夸赞常威道:“这样安排最妥当了,不过,等我要走时,践行酒还是要喝的。”

    “那到时我用上好的甜酒来替孝征兄践行……是我们用甘蔗渣酿的,酒很甜又不冲,又不象黄酒那样过于绵软,真是上等好酒呢。”

    “甘蔗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东西,可榨糖,渣能酿酒,还能喂猪……岛上养的猪也不少吧?”

    常威道:“猪养的多了,现在有五百多头,不过还不够,岛民和驻军加上家属商人来往海商早就破六万了,人均一天摄入一两肉一天得六千斤肉,我这五百头猪不够一天吃的。所以还要放鸭养鸡打鱼,配合着来。而且妇人老人是每五天吃一回肉,这没有办法,他们也苦惯了,有碗饱饭吃已经谢天谢地。”

    台湾这边倒是已经能保证所有的军民百姓吃饱饭,毕竟是温润岛屿,作物生长比北方要省心省力的多,也高产,另外有野生动物和鱼补充,只是人数太多,又不是人人都能在海边捕鱼,有专门的船队,捕渔上来供应给岛上,又有猪鸡牛羊鸭等物,除了妇人老人隔几天才吃一回肉,男子和孩子是每天都有肉,不是猪肉就是牛羊鸡鸭或是鱼肉,当然也是军司供饭的才这么规定,要是自己拿钱买,只要能买得着,军司是不会干涉百姓家中吃什么的。

    一会有人端着饭上来,孙敬亭一见就笑,果然是硕大的盆子,里面堆尖的铺满的菜肴,一盆红烧猪肉对荔浦芋头,一盆羊肉,一盆烧海蛎子,一盆时疏,都是青菜一类的素菜。

    常威笑道:“加上海蛎子算是三盆荤菜了,大家开动吧,今天不吃两掺饭了,吃精米饭,大家放量一饱,不要同我客气,要谢孙大人。”

    众人皆是轰笑起来,眼看台湾军司的人就开始动筷子,米饭是用大盆打来的,各人忙不迭的分饭。

    孙敬亭心中暗自嗟叹,看常威也是和众人一起打饭吃,一副大快朵颐的样子……常威可是正经的富商世家的纨绔子弟出身啊,在几年前的时候还未及冠,跟在张瀚屁股后头象个小屁孩一样,后来在经略漠北时展现出了不菲的才干,但主持台湾这么好,还能这么清苦自持,这也是孙敬亭没有亲眼看到时不敢相信的。

    常威与孙敬亭当然一桌,见他发楞,便是笑道:“孝征兄羊肉怕是吃腻味吧?我们这里羊肉到是少吃,所以借着欢迎你的借口宰了几头羊,给这些馋鬼打打牙祭,牛肉是别想的,除非老死了,牛肉我不准他们吃……咱们这里的牛可是来之不易,你们又不能从草原给我运牛过来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