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6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倒也是。”张瀚了头,又对众人道:“诸位这一次带的货物可足?酒宴上一群俄罗斯商人可是围着我好一通打听,他们害怕货物不足啊。”

    张瀚说这话还算是客气了……佩特林和马多夫都是俄罗斯的军役贵族,虽然是穷困的军役贵族,不然也不会跑出来当冒险家,佩特林还是一位俄蒙语的翻译,早期的沙皇使团他只是翻译人员,后来定下来的军役贵族被调到新的定居当总督,佩特林又被任命为使团的正使。这个人有些文化,访蒙和访中之后回国就写了七千多字的记录,也是俄罗斯人对中国的最早的文献档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这个俄罗斯人好歹保留着矜持和体面,那群从各个定居跑过来的俄罗斯商人就不同了。

    他们在多少年前就听过“蛮子”,也就是漠北蒙古人对南方汉人的称呼,早在几十年前,就会有汉商运送一些货物抵达漠北与喀尔喀人贸易,估计是一些走私商或是从板升地出发的蒙古汉商,不仅和喀尔喀人贸易,还会与沿着图尔河过来的萨彦岭那边的唐努乌梁海那边的蒙古人贸易,种种贸易传闻早就在俄罗斯的各个定居中流传,而中国人的神奇货物,也早就令得俄罗斯人心动不已。

    俄语中的茶叶一词,也就是“恰伊”,相信也就是在这一段时间出现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茶叶开始传入俄罗斯,不过要大规模的传入,还得是几十年后俄罗斯人的正式使团进入中国,与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再接触,同时从欧洲部份购入时才大规模的流传开来了。

第一千五十七章 货物() 
“我们也听说了。uuk。la”一群中国商人都笑起来,王达通大着胆子道:“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在途中就遇着好多股狼群,把我们吓的够呛,后来雇了一些巴尔虎人和鄂伦春人当护卫,这才平平安安到这边。没成想,到了买卖城,又是遇着一群人形的狼!”

    张瀚哈哈一笑,说道:“你们自己雇人也很好,军司虽然派兵护卫你们的安全,但军人毕竟不是私人护卫,没有办法做到随时贴身的保护。诸位东主又是身份特殊,也不差那几个钱,雇佣这些北虏当护卫,也有益于叫他们融入进我们之中,这是件好事。”

    众商人一颗心落地,都是微笑起来。

    张瀚又笑道:“俄罗斯人最喜欢最想要的毫无疑问排第一的是绸缎,各种绸缎他们都喜欢,绢,布,绸缎,这是第一要紧的货物。”

    俄罗斯人当初知道中国商人,并且决定派出使团看看能不能打通对中国的商道,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一个布里亚特蒙古人的介绍。在当时的漠北应该是有土默川的汉商过来贸易,就在哈喇尔台河的下游有色楞格堡和恰克图堡,都是喀尔喀人修筑的小型砖砌建筑的城堡,在那河的对岸就是“蛮子”送来的各种汉人的货物,有绸缎,塔夫绸,丝绸,还有黑津登布等俄罗斯人和蒙古人都喜欢的货物。

    在当时,蒙古人因为坐拥直抵西域,东至辽东的广阔地盘,各部之间如果不打仗的话也会互通有无,在佩特林的记录中,蒙古人的货物已经很丰富了,包括各种主食,黑麦制的粗面包,白面包相当丰富,还有苹果,草莓,梨等各色水果也能贸易,不过俄罗斯人对这些货物兴趣不大,他们更想要的就是明国的货物。

    各种丝制品,瓷器,茶叶,这三样毫无疑问是最受欢迎的东西。

    然后是各种布制品,粗厚不等的布匹,包括呢绒。

    俄罗斯人御寒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的定居肯定不产布,如果能穿上保暖又舒服的棉布在身底,谁又喜欢把毛皮贴身穿着?

    而且布也能往欧洲部份贸易,关键就是价格而已,事实上后来在清朝的中俄贸易之中,棉布和茶叶是最大的大头。

    乾隆年间因为和俄罗斯产生冲突,中方的制约就是毛皮不得入,棉布和茶叶不得出,这种贸易制约手段使俄罗斯商人损失惨重。

    可以说,俄罗斯人在远东的扩张,对清朝的成功的大规模的贸易,一年卖出几百万张皮毛和进口大量棉布加茶叶是远东保持繁荣的最重要的因素。

    茶叶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成了恰克图俄国商人财富的重要象征。苏联学者西林说:“每个商人都只用茶叶来炫耀,他们把来客没有见过的各种类的茶叶一种接一种地拿出来给他喝。”

    除了这些主打的商品,各种杂货都很受欢迎,包括蔬菜水果在内,当然酸菜一类的更受欢迎。和蒙古人一样,俄罗斯人可没有亮种地种菜的技能天赋,他们也很缺蔬菜,更缺能长久食用的酸菜,俄罗斯人自己也能炮制腌菜,但在西伯利亚这边的定居,能做的人少,条件也差,当然就十分匮乏。

    “在下是布商,”马超文先抢着道:“带了二十多车的棉布,还带了一些绸缎,不到五车,别的货物就没有带了。”

    王达通道:“在下带的多是各种杂货,茶叶知道他们喜欢,带了五六千箱。”

    另外的商人也是纷纷报数,这些大商人平均都是带了几千上万斤的茶叶和茶砖,另外就是带的瓷器和布匹,绸缎为多。

    这些货都是肯定能销的出去的硬通货,有一些商人则是带的各种水果和蔬菜了,这个时间正好是蔬菜大量下市的好时节,漠北这里除了极少数人会种地之后,大半的北虏补充蔬菜就是靠野韭菜等少数野菜,所以对蔬菜和水果都很欢迎,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各种酸制蔬菜,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张瀚沉吟道:“绸缎和瓷器还有布匹都很好出手,有一些东主带的杂货包括纸张和笔墨,这就是闹笑话了,不要说北虏没几个能用这些的,俄罗斯人也是有自己的书写习惯和特别的用具,不会用咱们的这些东西。折扇和鞋子一类,下次也不要带了,很难出脱的……有一些,就压根卖不掉,象锡器,玉制货物,头巾,纸扎,颜色,牙梳,北虏和俄罗斯人都不用这些,带过来,卖给鬼?就算是有人图新鲜,象咱们中国之人,买一些高丽折扇,日本倭刀,不过是有钱人图好玩,日常的民生,谁会用这些东西。咱们都是做生意的,在商言商,利大又好销的为第一,利薄但量大的为第二,利厚量少的可以少带,利薄又量少的,那就是白做了,跑几千里路过来,赚不到利,岂不冤枉!”

    如果说此前这些商人对张瀚的敬畏主要是因为他的成功和权力,还有那支赫赫有名威震草原的军队,到了此时此刻,他们对张瀚的敬畏就是纯粹的商人之间的欣赏和认同了。

    有几个大商人都是面色微红,将头低了下去。

    他们精明是肯定精明的,但商人之间的精明也分三六九等,他们最大的不足还是眼界有些浅,而且对此前张家口的马市贸易记忆太深,在张家口毕竟是开店等着生意上门,有一些冷门货物一样能卖出去,还能卖得高价。

    这一次却是北上几千里,不管货物在何时出脱,他们都不会在此逗留太久,毕竟这一次如果不是头一回贸易,这些大东主也不可能亲自前来,派个信的过的掌柜或是亲族中人过来掌管一切就可以了。

    有一些冷门货物估计要很久才出脱,利润当然就被分薄了,而且还得算上北上几千里的成本费用,这些商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自己把事情想左了,简直愚蠢。

    众人出于内心的奉承了几句后,马超文说道:“此番在下并没有带茶叶,王东主等各东主都带了不少,加起来怕有十万斤以上,都以茶砖为主,也有少量散茶茶叶,按大人所说,茶叶销量不愁,然而在下还是有些担心数量过多了。”

    “不必担心。”张瀚含笑道:“明日见俄罗斯人谈话,他们必定会要求多卖茶叶的。这东西只要传入他们俄罗斯就必定大受欢迎,没有人能拒绝。我估计,三年之内,我们的茶叶贸易会过五十万斤,十年之后应该能过百万斤,诸位大东主按这个份额来协调一下吧。”

    张瀚说罢起身,众商人也都赶紧站起来送他,所有人眼中都有掩饰不住的惊喜,如果真的如眼前这位大人所说的那样,每年光是茶叶就能到百万斤以上的规模,加上北虏的贸易份额,一年光是茶叶就要卖二百万斤,这已经远远超过马市极盛时张家口到新平堡和偏关一带的所有贸易额了。

    这些商人当然不知道茶叶在西方世界大受欢迎的程度……不仅是俄罗斯人,几乎每个欧洲人都喜欢茶叶,英国人还专门出现了下午茶文化,当然这些欧洲人喝茶的办法各有不同,很少有象中国人那样纯粹喝清茶的存在,总之整个欧洲都在引入中国茶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的进口,一直到清朝中后期,由于茶和瓷器加丝绸这三样,哪怕是颟顸无能极端保守愚蠢的清政府,仍然可以用华夏这几千年下来发展的利器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一直到*进入为止。

    俄罗斯人与清政府在恰克图的贸易口岸,一年的茶叶贸易额最低也是百万斤左右的规模,高一些的年头近三百万斤,这还只是一个口岸,而针对英国等海外诸国的贸易,茶叶一年的出口份额可想而知。

    台湾那边不仅在贸易茶叶,也开始大规模的选址种茶,黄玉安这样的农政司的专家人物派了不少到台湾,主要就是要种茶和另外一种作物。

    瓷器,丝绸,茶,这真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利器。

    ……

    晚间天黑之后,张瀚在口中含了香片,去除口中的酒气,然后走向库伦城那边,从杂乱的没完成的建筑中走向一片灯火辉煌处,那是库伦最大的佛寺所在,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张家呼图克图,还有丹津喇嘛等一众活佛均是在佛寺中等候。

    一路上有不少护军打着火把肃立着,也有不少蒙古人在暗影处躬身迎接。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张瀚也没有要随员跟随,孙敬亭和专业人员已经在巡看买卖城中各处的情形,预备这一两天内正式开市,各处都进入了紧张的准备环节,很多商行,店铺,已经在打扫准备上货,开市的时候要准备一些仪式,也是在紧张的筹备之中,这些事都是孙敬亭和莫宗通等人具体操持,张瀚就不必多过问了。

第一千五十八章 条件() 
来见这些喇嘛,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蒙古有点儿象中世纪的欧洲,贵族们掌管着世俗权力,然后向宗教首领输诚效忠,甚至可以说,蒙古人的这些宗教领袖,手伸的更长,权力更大,对大事的决断能力有更大的影响。

    对这些喇嘛,张瀚内心深处不喜,身为汉人,更笃信的还是自家千年的文明传承中的东西,对藏传佛教,很多形式和内核,张瀚都是不承认和不接受的。

    但个人的态度无关紧要,重要的就是这些喇嘛能配合张瀚统治草原,使政治上更加稳固……这才是最重要的。

    政治人物有时候就是这样,处置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从好恶来出发。

    一路上躬身迎接的人很多,相当多的蒙古人是佩带弓箭和箭筒的卫士,他们略显紧张,白天大汗和台吉们都已经恭谨的迎接过了眼前这位汉人的大人物,蒙古人上下也明白草原上已经进入了新的篇章,眼前这位汉人大官,有着普通蒙古人无法想象的权势和地位,他的财力可以通天,他的部下远比蒙古人要善战许多,漠北三部联合起来也不是和记商团兵的对手,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持箭的卫士还是有着相当的警惕和小心……身后的大佛寺内就是几位尊崇的喇嘛活佛,在普通蒙古人的心里,他们远比那些台吉贵人要重要的多。

    “见过张大人。”

    十几个够资格的喇嘛都穿着红色的袍服,一起向张瀚躬身行礼。

    他们都是迎在佛寺正殿之前,并不是大门,保留了自己身份尊贵超然性,也是给了张瀚应有的面子。

    对这些小心机张瀚根本无所谓,要紧的就是他们在躬身行礼,而不是自己。

    “诸位请免礼,不要多礼。”张瀚径直走入大殿,看了看,在正中的一个草垫子上先坐下了。

    漠北这边还算质朴,西藏那边的喇嘛可是比普通的贵人更讲究享受,几个大活佛所居的宫殿式的佛寺中都是金碧辉煌,起居坐卧都相当的享受。

    这边的佛寺虽大,不过喇嘛们都盘腿坐在地上,装饰也还算普通,看来要么是风气还朴实,要么就是财富还没有聚敛起来。

    几个活佛都盘膝坐在张瀚的左右两侧,他们脸上有各种神色混杂的表情,有不甘,有隐隐的愤怒,也有惶恐,还有一点儿拘谨和受宠若惊……张瀚并没有给任何蒙古高层这种礼遇,包括三位大汗在内,也是当众接见并敬酒,其余的礼遇就没有了。

    当然这也是张瀚故意为之,他想叫那些大汗明白和自己身份上的差距离。

    臣服就是臣服,什么大汗台吉都是虚的,张瀚才是他们现在的主人,没有别的选择。

    张瀚开口就道:“今日来就是要重申一下几件事……第一,日后黄教在蒙古各部的传教我们不会干涉,但诸位喇嘛不能过多干涉各部的事务,特别是不能和我们和记的大政方针相抵触。”

    张瀚沉吟道:“简单来说,就是诸位要尽量配合我们的政令,哪怕不合蒙古人的传统,诸位也要宣讲配合,使我们的政令更容易贯彻畅通。”

    众喇嘛都是沉默不语,他们都是聪明人,能在这个时代把一个宗教拱起来,并且从西藏到西域到青海再到整个草原,再到辽东,把原始的萨满教打的溃不成兵,虽然这是整体宗教上的先进性加成,但这些活在时代浪尖上的人物毫无疑问都没有善茬,都是智商高绝,最少也是擅长忽悠的心理学上的大师。

    他们并没有急着表态,只是等着张瀚说下去。

    “第二,我们会给你们相应的地位和尊崇礼遇,你们可以继续传教,发展更多的信众,我们可以帮你们打击红教,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宗教,或是用战争来解决。第三,我知道你们现在的财富来自供奉,但供奉多少不均,视各地各部落的财力而定,从现在开始,除了供奉之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