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6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饭是老米饭,咱这里夏天种稻米。”辎兵抱着胳膊在一边道:“你们要是爱吃饼子馒头要等晚上了,不过晚上也可能还是吃米,新麦收下来面就够了,再下去又是种稻米。之前地开的不多,去年收的麦子少,咱这里温团指挥也不想往军司多要,你们不会吃不惯吧?”

    眼前是热腾腾的大米饭,看着已经很香了,哪个辽民敢说不满?那真是怕要被雷公电母给劈死了。

    “今天你们运气真好。”辎兵又笑着道:“晒干的香菇配鹿肉干,还放了一些新鲜的猪肉一起烧,这个香,连我都馋了。”

    这么一说,逃民们的口水都要滴下来,白头汉子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辎兵道:“军爷,一会我能打一碗给儿子吃么?他在那边医院里治病,我怕他饿着。”

    “笑话。”辎兵不以为然道:“你们都有吃的,还能叫病人饿着?除非是要禁食忌口的,不然中午吃的和你们一样,放心吧。”

    这么一说,有家人在医院的都是把心放下来,接着各人面前果然都是打了满满一勺子的肉,干鹿肉和干香菇的香味十分浓郁,配上新鲜的猪肉,烧的通红稀软,颤颤巍巍的肉小山一般的堆在各人面前的铁罐子里,下面是打的满满当当的一盒的白米饭,这时辎兵叫道:“各人开动,不过不要吃的太快,小心噎着……”

    这话却是说晚了。

    所有人都是饿狼一般的扑上去,所有人都是大口大口的向下吞食着,哪怕是那些妇人也是一样,毫无女性固有的矜持,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人白眼直翻,明显是被噎着了。

    四周农兵们都是无奈的笑,这样的场面也真不是头一回了,大伙见多了。

    当然其实他们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连续几年的饥饿和生活在恐惧之下,十分艰苦的逃亡,等到了目的地的之后的这些肉食和热饭,谁不是印象极为深刻,又有几个人没被噎住过?真是大哥不笑二哥了啊……

    众人提醒噎着的人水壶就在手边,这些人赶紧拿着水壶开始喝起来。

    等吃到饭饱肉饱,有些人甚至感觉肉醉了,因为他们平生很少有这样畅快吃肉的时候,眼前铁罐子里的肉块简直都是拳头大小,每人都分了好几块,估计着最少都有一斤以上,算是把多年的馋虫都给治好了。

    吃饱了饭,又有人带逃民们到临时的住处,和正式农兵的独家小院不同,他们还是住在排屋里面,有点儿象后世的集体宿舍,不过还是每人一个单间,住的并不拥挤局促,房子里有床和柜子,用来放置简单的生活用品,说是简单,其实条件比这些辽民逃亡前还要好些,厚实的木柜可是不算工本打造出来的,地上除了有火坑之外还有木制的地板,人们进来之后就感觉宽敞舒服,连被褥和洗浴用品都是齐了。

    送他们过来的辎兵朗声道:“每隔三天澡堂开一次,可以去洗浴,在这个月对你们是免费的,另外这个月吃饭也是免费,下个月开始这些都要收费,你们可以转为农兵来赚钱,也可以当杂役,懂手艺的可以去干匠人,会书写算术的也可以报名当吏员,擅长打猎的可以参加狩猎队,想自由些的可以申请养鱼养鸡或是去采参挖珠,总之这大山是宝地,各人都可以找到事做,大伙都是苦惯了的,定然也没有人想着要躺下混吃等死。”

    白头汉子道:“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在这里是这样好处,我夫妻二人只会种地,我们就在这里安生种地了。”

    “好。”辎兵很严肃的点点头,说道:“其实我们和记就是张大人一手创办的商行,后来改为公司,在和记里讲究的就是付出一分得到一分回报,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现在给你们的是因为你们勇于反抗,这是我们和记自己出资给你们的奖赏,但往下去,不管是耕作还是养殖,或是干杂役,或是日后当兵,心中需要牢记今天我说的话,多少投入,多少回报。做多少事,领多少钱,就象现在逃民种地不收赋税,是因为宽甸是前方战线,这个基地外围经常有建虏的探子细作摸过来,单独在外很有可能被当舌头摸了去,有性命之忧。另外要接受完整的训练,必要时要上战场。所以在这里种一年地,可以少说赚三十两,三年时间就能把分配给你们的房舍给买下来,或是寄存起来,将来复辽之后回到故土安家。但不论如何,想获得就需要付出,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和记做事相当大方,这是信任诸位,日后签订契约,请诸位一定要牢记千万不要破坏契约。和记是一个公司,商人最讲究的就是信义,人无信则不立,那些小心思,耍奸偷懒的行径,对付大明官府行,对付胥吏乡绅行,对付建虏行,对和记则万万不行。一定要记住,契约是立身之本,绝不能做违约之事。”

第一千四十五章 异动() 
众多逃民都是听蒙了,在此之前,他们就一直听着官府和生员还有宗族的族老们宣扬的孔孟之道,所谓以孝立身,以仁德为本,皇明太祖包括列朝皇帝在内,还有那些大人物都是讲的怎么恭谨孝顺,怎么和睦乡邻,怎么顺从官府,怎么服徭役纳赋税,可是从未有人什么叫契约精神?

    你替我做事,我给你好处,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赤裸裸的毫不讲究?

    可越是这样,这一群辽民反而感觉心安理得了!

    此前受到的这些招待,舒服是舒服,满足也满足,但心里就是沉甸甸的不作主,感觉象是在云里梦里,象是假的,好象一觉睡醒了这一切都会消失,自己还是跋涉在烂泥坑和崇山峻岭的密林之中,时刻挣扎前行,这种恐惧感估计会伴随人一身,但在这样的好地方还是有这种担心,说明还是各人对眼前的一切有强烈的不信任感。

    而眼前这个辎兵的这一番话说出来之后,所有人反而都感觉安全了,心安了。

    当年大明朝廷和后来的建虏说的是好听,皇帝抚育万方,百姓皆天子之赤子,来了个天命汗说是要恩养汉人,结果如何?

    都是他娘的靠不住,眼前这和记,默不出声做了这么多,然后申明这商人契约,反而叫人感觉踏实可信。就象是农忙时到大户家里帮工,那个时候再坏的田主也得每天供应饭食,按日结钱,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违约的话就是一拍两散,做这样的活计,反而叫人放心,就象眼下在这和记的地盘一样,一五一十的说清楚了,在讲人情的中国社会里是一种很不讲人情很没有道义的行为,然而之前的饱饭还在肚里,也就把冷硬感冲淡了不少,更叫人觉得真实,可信。

    “中了。”短须对辎兵道:“说啥是啥,我们都听。”

    豹眼道:“我想去打猎,咱以前就常打猎,种地天天在地里墨迹,不如打猎,累是累点,但有意思。”

    “这个你们自己定。”辎兵笑笑,刚要继续说话,扭头就看到李方和几个高层一起往这边走过来,他赶紧肃立,待为首的光头大高个子走过来时,便是行军礼道:“见过王副指挥。”

    这一下所有的辽民都知道来了个大官,各人都是紧张起来。

    秃头的袍服料子和制式其实是和一般战兵一样的,只是胸口多了勋标,铜扣加了一排,还有口袋,腰间的武装带上有手铳和装着杂物的牛皮小包,另外肩膀上有明显的亮闪闪的银星,仅是从装束看,就是明显和的四周的战兵大有不同。

    “这些是刚过来的逃民?”秃头皱眉看着这些逃民,十来个汉子,不过看起来都很精壮。

    豹眼胆大,上前答道:“小民等都是刚到的。”

    “好。”秃头喜欢胆大粗直的汉子,上前擂了豹眼一拳,将对方打的连退几步,龇牙咧嘴疼的不行。

    秃头反是赞道:“身子骨底子不错啊,老子还以为这一拳会把你砸趴下。”

    四周所有人都是一阵无语,哪有这样和人打招呼的?

    秃头不以为意,反正十二团基地温忠发最大他老二,军政官和军法官对这个粗胚子也没有太多办法,只要不是真的犯了军法,秃头真是谁也不怕。

    秃头问道:“你们都是从何处来?”

    短须答道:“小人从花包冲堡过来。”

    “小人是马根单堡那边的。”

    “小人以前住咸宁营。”

    “小人是辽阳前卫。”

    “嗯。”秃头听了各人的介绍,向着马根单堡那几人道:“你们都是抚顺所的?”

    “正是。”短须毕恭毕敬的答道。

    “以前做什么营生?”

    “回将爷,”短须道:“打猎,挖参,开马市时在马市出手,也帮着马市的大商人做出杂活短工。”

    豹眼道:“小人也是山民,打猎时多,也亏得这样,要不然建虏头一回破抚顺关,抚顺所一带死人太多了,我们马根单堡那边几乎全死光了。”

    秃头轻轻点头,知道眼前这几个辽民所说是实。

    抚顺关是最早被攻击的,李永芳见势不妙就开关投降了,关城损失倒不是很大,只是被建虏把关城中所有人口加上牛马和大量财富抢跑了,再下来就是建虏攻击各堡,这是实打实的交战,攻克堡城之时又加以屠杀,抚顺所一带的军户和平民死伤十分惨重,城堡内外都是尸首,大明沿边各堡一边都是里许大小,一般是住五百多军人,有一个守备来镇守,城中也会住一些军户平民,加上附堡而居的那些百户村落,一堡被屠就意味着相当多的卫所军户和百姓都和守堡军士一样被无差别的屠杀了。

    眼前的几个辽民汉子,说起来还真是运气比较好的一群人了。

    “这几人不错。”秃头转身对一个军政司的官员道:“记录下来,这一个月测试一下他们的心志和强化体能,然后转为辎兵试用,当然,要他们自己愿意。”

    “我们愿意啊。”豹眼赶紧叫道:“小人等愿意当兵。”

    “当兵?”秃头斜眼道:“叫你们是有用处,不过和你们原本山民猎户的身份有关。当兵,先干半年辎兵,体能技战术各方面都提升上来再说吧。”

    “那咱们干什么?”

    “你们啊,”秃头指指苦着脸的李方,说道:“和他一样的新任务,一起深入各处大山,找木头!”

    所有在场的人均是将嘴张的老大,短须喃喃道:“从老林子里跑到这,又得跑回老林子里,就是为了砍什么劳什子木头?”

    “对喽!”秃头用力拍拍短须,将这个辽东汉子拍的差点儿摔倒在地,然后才大声道:“柞木,五人合抱,发现一颗赏银五两,小队将木头带回赏五十两,一会给你们图形确认,别他娘的把松木榉木给带回来!”

    看到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的样子,秃头抱着胳膊虚着眼道:“别不当回事,赏赐是一定兑现的,这是军司转过来的张大人亲笔签署的命令,驻十三山行军司转递过来的正经的军令,近期我们宽甸没有别的大事,上头说了,斩一百颗东虏首级,不如找到一百颗合格的柞木!”

    ……

    “阁部大人,”一身四品绯色官袍的茅元仪大步进入签押房,匆忙抱了下拳,接着便道:“最新的消息,十三山那边果然异动频频。”

    “哦?”孙承宗从文书堆里抬起头来,以往遇事不动声色的脸庞也露出讶异之色:“他们真有要大动干戈了?”

    “我感觉是。”

    茅元仪擦了擦汗,已经四月了,白天的天气开始燥热起来,路边的青草开始长高,柳叶已经茂密,树木成荫,而且野菜渐渐顶上来,以山海关和宁远为核心的区域,春荒算是慢慢过去,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

    不过天气并没有热到要出汗的地步,辽东的天气比关里要冷的多,现在晚上还得盖厚被子才行,茅元仪的汗水纯粹是急出来的。

    “根据祖大寿和满桂他们的侦视,十三山这一个半月来,连续派出多股兵马潜越下山,甚至为了下山与东虏多次激烈交战,东虏放在十三山的包围圈已经算是半撤了,只是广宁一带似乎有东虏很着紧的东西,他们沿着广宁到义州卫一侧仍然留相当多的兵马,对各部总兵派出的哨骑和夜不收防范很严,根本就突不过去。”

    “这个情况已经很久了。”孙承宗脸上露出些疲惫之色,沉声道:“麻承恩与尤世禄,满桂,并祖大寿等诸将屯重兵于宁远并锦州一带,然而他们均觉收复广宁力量尚且不足……我亦觉如此,诸部战兵不过两三万人,其中披铁甲兵不过数千人,内丁亦不过数千人,且多半是新兵,此时与虏浪战,恐怕又会重蹈覆辙,可惜朝中诸公,知兵者甚少,众议纷纷,均不以辽事为然,既然如此,我真是心力交瘁,无能为力了。”

    茅元仪一呆,他来说的是十三山的事,孙承宗却又扯到想辞职的事上去了。

    因为与和裕升曾经的一段过往,茅元仪对十三山那边的事向来相当关注,那边说是广宁义民杨二领头的武装,其实现在茅元仪感觉和裕升的兵马在那边才是有主导性的地位,不过相信这一点的人并不多,连孙承宗也只是半信半疑,毕竟那边一切事情打头的全是杨二,而且杨二也是广宁曾经有名的打行首领,在整个辽东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侠,号召力很强,说是首领也过的去,辽西这边的重要将领,包括祖大寿在内都是认为十三山还是杨二的势力为第一,和裕升的势力为第二,就算和记在山上有精兵强将,也是当初广宁失陷时误打误撞,在山下立住了脚根,这个商家不同于普通商家,有实力就会牢牢抓住,野心不小,不过以山上几千人马的规模,还不至于被太放在眼里。

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简() 
茅元仪不赞同孙承认宗的判断,这些年他一直在关注和记,包括张瀚的行事轨迹,从一个山西新平堡普通的商人到如今的这种地步,其发展轨迹绝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有超强的武力,并且有对武力和地盘的追求,这两点来说已经是行王霸之事,哪里和商人有什么关连?

    然而和记又一直循规蹈矩,尽管有不错的实力,却又是在内地到江南都推出了保险业务,这叫很多大佬都感觉放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