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6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整个中队的猎骑兵都冲了下来,跟着蒙古人身后不断放枪,火器轮放,打放声不停,追了一刻钟功夫,将北虏撵开十几里外之后,整个中队的猎骑兵才慢慢策马返回。

    炮队在半坡并没有动,他们在监视着城墙下的明军将士。

    在明军的注视之下,猎骑兵们好整以暇的停住,收拢了几十匹跑散的无主马匹,然后开始搬运银箱。

    明军将校并没有动弹,他们目瞪口呆,委实难以相信眼前的事实!

    几十个骑兵冲下坡,十几门小炮打放一轮,几千北虏就这么跑了?

    这还是印象中强悍无比,经常犯边,与大明九边有血海深仇的蒙古铁骑?

    这他娘的连土匪马贼也不如!

    猎骑兵将士的动作很快……他们比北虏要专业的多,毕竟好几个队官和老兵都曾经是马贼出身,大伙儿在行家的指点下迅速搬抬捆扎,然后赶着装满了银箱的马匹往山坡一侧赶。

    不动手的骑兵则挟着步铳在马上戒备,铳口指向那些躲在关门处的明军将士。

    骑队很快就转向山坡一侧行进,众人都松了口气……一会儿就是完全在火炮火力掩护范围之内,不管是明军醒过神来还是察哈尔人回过味来,有这些火炮加地形掩护也不必害怕了。

    张献忠挟着火铳带人掩护,他从军半年多,经历漠北漠西各处恶战,转战超过万里,战争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也经历过猎骑兵营以少胜多的诸多战例,但如今日这样,一个加强版的中队虚张声势便撵走三千多北虏的经历,也是从未有过。

    这一次战斗,必定将在商团军的战史上隆重记录下来,这是个人经历上最可以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使数十年后,对儿孙辈也大可吹嘘一通了!

    张献忠尚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不过不妨碍他展望将来了。

    说来也怪,在当初跑江湖时,或是在衙门当差,或是当大明边军时,张献忠可是完全没有想过这些,若他喜欢考虑将来,当初陈宏范叫他当家丁他便会同意,副总兵麾下的家丁,已经足可养家糊口,安身立业了。

    想到这些高兴事,张献忠忍不住握铳大笑起来。

    可惜一嘴美髯剃的光光,否则大可掀髯大笑!

    这时明军将校也醒过神来,众将面面相觑,不过并无人讨论这是哪一镇的兵马,谁都看的出来,这样的装备,这样胆大的军队,这样的军旗军袍,哪一镇明军都不可能有。

    有个小校奉命向前,高喊道:“尔等何人?来自何处?”

    张献忠向中队长看一眼,向对方夹着眼皮笑了笑,中队长也是一笑点头。

    张献忠乃答说道:“非尔等可所知!”

    明军将校微怒,各自率队向前。

    他们可是看的很清楚,眼前这些骑兵不到百人。

    张献忠哈哈一笑,手铳指向明军,扣动扳机,火石燃烧药池引药,火铳击发,火光和巨响声中对面的明军阵列戛然而止。

    “再上来,老子身后的火炮不是吃素的!”张献忠厉声道:“相隔百余步,一轮十几门炮要打出多少铅子,你们会不会算?你们蓟镇兵早前五十人一门火炮,现在是五百人一门,我身后的这些炮,你们得集结几千上万人才有这数字,好好算算这笔帐,你们就不会感觉咱们人少了。”

    这么一说,包括督标中军在内的蓟镇军官都是醒悟过来。

    怪不得北虏跑的比风还快,原本真正忌惮的就是这些火炮?

    众军官踟蹰起来,要继续向前,忌惮火炮,就此退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张献忠等人却不会等他们,众人开始从夹道慢慢斜着上坡,大队人马很快上去,剩下十几人牵着几十匹马,上头装满了银子,开始慢慢登山。

    眼见众人都上的差不多了,张献忠满带豪气的喝道:“好了,众官免送,请回罢!”

    这一下把明军上下气的发昏,但此时冲过去就更是无谓,刚刚还有机会,现在送就是送死。

    后人如果有在古北口一带游玩过的应该知道,到处都是绵延山岭,山坡有陡峭异常的也有较为平缓的,长城一般建在陡峭的高坡之上,一座坡连着另一座坡,商团军将炮位放在半坡,早早占据地利,大队人马又重新出现在高坡上,这种地形,不要说明军没有战心,就算有心一战,冲过去也根本是送死。

    被讥嘲这么一句,众人面色都很难看,一个守备突然一拍腿,说道:“咱们怕什么,银子已经交割给北虏了,而且事情发生在关门之外,和我们大明什么相关?”

    “说的是!”督标中军闻言一想,感觉甚是有理,赞道:“回执都有了,咱们和北虏间的事都完事了,就当是白看了一场热闹罢了。”

    众军官纷纷点头,所谓屈辱愤怒不过是一时的情绪罢了,既然把责任抛开了,别的事说到底都是小事情。

    “不过……”督标中军突然又骂道:“这他娘的是从哪里钻出来的这帮子红衣兵?”

    “我倒有个想法……”适才那守备道:“估计是一个‘和’字。”

    众人都是微微点头……草原上能和北虏掰腕子的势力,除了和记之外,还有哪一家?

    “不可能吧……”督标中军倒吸一口凉气,感觉难以置信。

    此前一直听说和记有商团护军在草原上和北虏打,甚至一路打到青城,但各人心里都不曾当真,甚至觉得夸大其辞。

    旧有的看法是十分牢固的……商人,不成大器,难有作为。

    今日在眼前看到的一切,才真正涮新了在场所有人的看法,虽然还是令人震惊,但心中那种强烈的异样感反而削弱了许多。

    毕竟眼前的画面冲击力才真的够大!

    早先说话的守备此时由衷道:“今日才知道什么是军队,什么是军人,我孩提时见过浙兵至蓟镇,当时令举镇上下骇异,我父曾与我说过,我家虽然世代将门,论带兵不及戚帅多矣。而今日所见之兵马,又远在我记忆中的浙兵之上了。”

    众人一时默然,只有督标中军看着还是一片狼藉的北虏驻地,突然大笑道:“北虏跑来跑去,人没死几个,银子没拿到一文,真不知道他们图的是什么啊。”——

    朋友们,这个月又要翻篇了,有月票的记得给我啊,多谢大家。

第九百八十二章 归路() 
天气陡然转冷了。

    进入八月之后,草原明显感觉气温下降了很多,等过了秋接近九月时,第一场雪如期而降。

    张瀚到此时才踏归程。

    他在旧都一带主持对察哈尔人的战事,到七月底时从旧都沿着兴和堡往安固里淖,再到漠北官道一带巡行,一路向北几近千里,至戈壁滩深处,眼看要穿过去之后乃止。

    整个官道有一千五百多里,直抵买卖城,标准并不算高,但也并不算低。按秦官道的标准路宽五尺,也只容一车直行,两车交汇时得错道而行,采用的技术也是夯土式,也是国式官道的通用规格,从秦直道开始一直如此。

    不俗之处是用工充足,夯土绝不将,用金属筑板不停拍打,一直到坚硬如铁为止。起稀烂的大明官道,最少和裕升修筑的官道可以在几十年内不必担心凹陷凸起等官道特有的毛病,当然养护也是隔数月得进行一次,否则还是保持不了太久。

    排水设施是肯定要的,隔一段路会有排水的沟渠,好在草原最近这几十年估计都是以干旱的天气为主,倒不必一路沟渠到底。

    另外是直道两侧原本是打算以石块或砖块固定两边,但军司核算了一下工程量和消耗的人员物资……再胆大的人都不敢说出那个数字,连张瀚也是完全放弃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和打算。

    张瀚看过杂书不少,知道古罗马人是怎么修路的,间挖开土壤,垫沙石石块固定,道路两侧用石片固定,并且有排水沟渠,两千年下来不少罗马人修的道路还保存的相当完好,而且罗马人修的里程是好几千公里,万里之远,果然古典军国主义强国不是盖的,以张瀚现在的实力,想按罗马标准修一条青城到库伦的道路,不要说把他修破产,直接没有破产的机会好么!

    道路已经修好了七成,大量的民夫在入冬前已经开始南下,只有少量的技术人员和辎兵沿着北的直道继续勘测和养护已经修好的部份。

    张瀚自戈壁区返回,再抵旧都时,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察哈尔人全线溃退。

    击退林丹汗的不是商团军,因为按张瀚的指示,商团军以稳守为主,哪怕是战机在眼前也绝不会主动出击,张瀚担心,一旦大规模的剿灭察哈尔人,引起整个左翼蒙古的大崩盘,会在短期内导致辽东到左翼蒙古天翻地覆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有益于商团军的部署,如察哈尔人归降,大量的小部落归顺,如同土默特和漠北三部那样。

    但更大的变量可能是后金方面得到消息,大举进入草原,原本他们已经收服了大量的部落,察哈尔人一跨,其八鄂托克和本部的大量牧民和地盘很可能归于女真所有,那时候麻烦可能会很大……很简单,因为军司还没有准备好在短期内和女真开战,更不喜欢见到一个提前几年正式进入左翼蒙古地盘,掌握十几二十万蒙古丁口和广袤草原的后金帝国。

    张瀚一直认为,女真人真正威胁到大明主要还是孙承宗在辽西修城堡的那几年,后金以沈阳为基地,一直着力于狠狠的修理蒙古人,天启六年一听说林丹汗西迁,皇太极带着精锐兵马追杀了几千里,来回万里之遥一定要灭掉察哈尔部,根子是在女真非得占有草原,获得蒙古人的助力,才能真正从辽东一隅的小国,转化为和大明实为敌体的大国,这几年的变化,润物无声,然而至关重要,张瀚感觉自己没有必要试探努儿哈赤的决心……只要察哈尔人真的跨了,女真人必定是在最短时间内赶到草原,那时候商团军不仅得不到察哈尔人留下来的地盘,还将面临与女真人提前的恶战,这种局面绝不是张瀚乐意见到的,所以约束部下,只守不攻,终于在冬季到来之前,察哈尔人感觉西进无望,而且吃亏很大,在两个来月的对峙交战之,察哈尔人损失了好几千人,对一个丁口不到十万的蒙古部落来说,损失已经不可谓不惨重了。

    从废都再出发,往后世张北,兴和、尚义等处巡行,在张家口外接见了王达通和马超等张家口的大商人,算是当面感谢他们的捐赠,并且由张瀚亲自授给了荣誉理事的职位,虽然是官样章,也是不得不做。

    相当多的张家口商人亲眼看到了这一幕,也是坚定了他们跟随和记继续北的决心。

    这些商人多半是晋商,也有陕商与北直商人,更有少量的山东与河南商人。

    这一天之后,和记商界第一的形象此确立起来,张瀚更是隐隐成为整个北方商界的领袖。

    当然也无人知道,张瀚在台湾的着手布局,其实在南方的海商,和记也是商界重镇,并且实力越来越强,有和裕升本部的强力支持,台湾那边的基业起点便是普通的海商强过百倍,甚至直追平户李家和广东刘香,火拼颜思齐之后更是成为南方海域的巨头之一,闽浙两广到南洋海面六大势力,西班牙,荷兰,刘香,李国助,大明福建水师,还有一个,便是和记水师。

    折回青城的路,北风呼啸而至,天空飘落雪花,等张瀚抵达城门口时,李慎明,孙敬亭,李东学,周逢吉,李遇春,张学曾,刘鹏,田季堂等官都出城迎接,武职官方面是赵世率部下出迎。

    “澜此次当真辛苦。”李慎明亲自替张瀚系披风,须臾过后披风落满雪花。李慎明由衷道:“一出去又是几个月,奔波数千里,着实辛苦,请饮杯暖酒。”

    孙敬亭果然持着暖壶过来,倒了一杯热酒,递前去,笑着道:“这是大伙儿的意思,澜请用。”

    张瀚心一阵感动,也不说话,接了酒到手,一饮而尽。

    众人这才一起簇拥张瀚车,李慎明和孙敬亭,李东学,田季堂四人与张瀚一车,其余各人或是骑马,或是坐车,一起往青城内行去。

    车队外围是一百多特勤护卫,特勤局的人是士兵流动性较强,都是从枪骑兵和猎骑兵铳骑兵里挑选的最精锐勇武的战士,军官则是很少更换,一般在特勤局三年以才会考虑换岗,而高层几乎没换过……到了高层重要的不是本事,而是忠诚了。

    除了特勤护卫之外,青城行军司和驻军也派了一百多骑兵散开护卫,这座城池孤零零的矗立在草原,不象汉人的城池,再小的城在四周定然有附郭的村镇,烟墟人间行人商旅不绝,暮色之下烟炊袅袅,孩童骑牛晚归,再有饭菜香气,人声不绝,这才是正常的汉人都市模样。

    眼前的青城尽管已经较此前大为变样,但还是显得荒僻孤凄了一些,四周雪野寂寂,放眼看去雪地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到处一片雪白,只有人和马经过的地方有一些浅浅的黑色蹄印,也很快被大雪给盖住了。

    只有在青城很近的范围内,城外开始修筑驻军兵营,青城对蒙古人来说是很大的城池了,对和裕升来说却只能将把行政心留在城里,也能把大多数层人员的家属留在城居住……城里的条件到底要好的多,普通的军堡一般是驻军和商人百姓为多,也有一些从内地迁出来的官员家属,但数量不多。

    那些屯堡只住普通的下层军官和吏员,另外是以屯民百姓为主了。

    兵营区外是兵站,除此之外只有三十里外的板升地有密集的建筑。

    板升地渐渐恢复繁荣,不少迁走的汉人又迁回来,不过军司对屯垦有统一的规划,以前蒙古人统治下这些汉人种地的才能根本没有得到发挥,也有很多蒙古人自己开的地块,浅耕之后随意洒种,几乎是靠天吃饭,有一些旱田不值得保留,直接废弃,一些荒僻的民居也拆掉利用材料,重新规划了屯堡。

    板升城已经迁走大量的原住民,迁入了少量的军队,大量的房舍当成了仓储区,未来只会有商行和仓库,那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