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荣点点头,兄弟二人一起走出帐篷,外头有个灰袍军人在等着,已经有十来人聚集在一起,各人都是一脸的懵懂,那个军人见马家兄弟出来,一脸是笑的道:“两位兄弟,你们已经通过检验,以后就是新兵连的成员,也是我们和裕升的同袍兄弟了。”

    马荣心里热乎乎的,又听那军人道:“你们正好凑起十二人的一个小队,薄壮志的年纪最大,他当临时队长。”

    马荣看过去,见是抢马捷粥吃的黑短汉子正咧嘴笑,这人也穿了一身新衣袍,满脸笑容的向众人拱手打招呼,见马荣冷眼瞟着自己,薄壮志脸一僵,眼神也是躲避开去。

    马荣对那和裕升的军人道:“这姓薄的不是好东西,当队长我不服。”

    和裕升的军人正色道:“这位兄弟下次不要说这样的话,在和裕升一切以军令为先,上官说什么就是什么,除非是召开会议时可以畅快言,平时绝不准质疑军令,你们是新入伍,这几天会有人向你们解释条例,如果再犯,就要接受军纪惩戒,如果屡教不改,那只好开革出去,所有现在给你们的一切,都要剥夺。”

    马荣听了凛然,刚刚他还冻的半死,现在身上穿着厚实的棉袄,感觉暖融融的十分舒服,各人还了棉制的手套,里头衬着兔毛,戴在手上一点不怕冻坏双手,暖帽能防风,护着耳朵,在辽东这样的地方有这么一身衣袍已经值得去拼命,如果因为小事被开革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个军人又道:“临时队长只是临时指定,底下要看谁遵从军纪,训练刻苦,又能团结队中的兄弟,叫大伙服气,这里头门道很多,你们新兵要看各自的上官,也就是旗队长和各军士,军士长们是怎么做的,他们有的是当了五六年兵的老兵,也有的是去年才入伍就当了军士长的,都是咱和裕升队伍中优秀的一员才能走到这步,希望到了明年,你们也会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这个军人又好意道:“各人不要不放在心上,我们旗队长级的军官一年就有过百两俸禄,还会分给田亩,如果不能识字,能成为相同等级军士,军饷也不比军官少什么。”

    百两薪俸!

    所有人都在暗中点头,这个才是各人最想要的!

    ……

    此后近十天和裕升就把三千多军人的额度招满,张春牛等军司人员的努力也是十分重要,辽民对和裕升较为陌生,对远下南方也心存疑虑,只是眼见和裕升的待遇优厚,又有张春牛等人不停的努力,终于是把人员招齐。

    另外就是东江镇的限定也有些阻碍,毕竟有一条招兵还得附带家小的条款,有一些光棍要来参军反而不能收受,只能招收有家人在身边的壮丁,这就得加大宣传力度,好在军司和军官们都十分得力,这件事好歹做下来了。

    等过了初十,又来了两艘船送补给,之前那船往天津去,补充给养,然后继续过来。

    一个穿着灰袍,袍角四周滚着蓝边的汉子对李守信道:“连同新平堡号,桦门堡号,天津,登莱一带的所有十一艘船都来,连正常的贸易都停了,我们的郑指挥使说,为了支持李指挥,他也没有等李庄那边的指示,这个责任他背了。”

第六百章 营地() 
李守信抱拳,正色道:“郑指挥之情,本将记着,将来必有所报。”

    “李指挥客气,”蓝袍军人也抱拳还礼道:“这事儿都是咱们水师的份内事,等众船齐备,军队和家属都能上船,一次可以运走近半。下一拨要等一个月或再久了,船在海上久了要检修,补充物品,待把你们这里的人运完了,咱们还得抓紧贸易。”

    李守信知道水师这人的意思,就是他们的任务也很紧,李庄那里现在正是用银子的时候,水师和台湾去年已经用了太多,今年台湾那边能多赚些就是替李庄省了,毕竟李庄那边投入更大,草原更是无底洞,还是只投入没回报的时候。

    他正色道:“请老兄放心,等船队抵达时,军队一定早就准备停当。”

    水师那人看着训练中的新军,抱拳微笑道:“既然李指挥有这样的话,我等就全都放心了。”

    水师这人满面风霜,头发上似乎还有雪花,这两艘船过来时老天不给面子,似乎风雪大作,船帮上和人们的身上积雪都还没有化尽,皮岛上也是天气十分恶劣,这样的天就算人躲在家里也难受,但军队在训练,船只也在卸货,大量的粮食,包括精米和白面,脱水烘干的肉干,蔬菜,干果,还有各种军需器械,野营帐篷,车辆,马匹,大量的罐头……罐头已经大受军中欢迎,一个罐头重一斤多,是比较大的琉璃圆瓶子,里头装着各种经过煮熟处理的吃食,有肉有汤,也有果子一类的东西,李庄西边就是琉璃场,制造罐头的军政司部门离的不远,一边处理食物一边装瓶,十分便当,罐头大量出产,对军队的补给和维持相当高度的士气都十分要紧。

    可能有的人觉得不要紧,但叫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只要吃上几天干饼子,他的想法就会立刻变了,人都是这样,自己不吃苦就不会体谅在吃苦的人……最少军队在这方面还是很感激张瀚,当然对军政司和军需司的感激之情也很浓厚。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密集了,十几天前皮岛上的人对和裕升并没有直观的认知,他们隐隐知道的都是上层流传出来的消息,比如和裕升是大商家,和裕升的东主张瀚也是个高品武官,还被皇帝召见过,和裕升在北方和北虏干仗,他们建立的商人团练也比较能打,他们要把辽民带到南边几千里外的地方去打红毛夷人……辽民们知道的就是这些,和裕升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还是不清楚,特别是对南下几千里打红毛夷,他们既不感兴趣,也感觉有些恐惧。

    红毛夷在人们心里的形象并不清晰,甚至听说是红毛碧眼而叫人产生一丝恐惧。加上对和裕升并不熟悉,致使和裕升开始召募新军时并不顺利。

    到此时,营地外的闲人却是极多,几乎到了满坑满谷的地步。

    皮岛上仍然在不停的用小船运人上岸,到铁山,义州,宽甸等地垦荒开地,以期能自己养活自己,不过各处都缺乏农具和种子,也缺乏马匹,耕牛,更没有地方安身,一切只能从头开始。

    这对人们是极为严峻的挑战,正月的天在辽东仍然是天寒地冻,隔一阵就是一场大雪,一直到要农历三月过后,天气才会渐渐转暖,不过相比关内仍然很冷,到农历四月过后才彻底暖和,到了农民九月过后,又是冬天到来开始下雪,这些被送到各处开荒的辽民,死于途,死于安置地的不知道有多少,天天死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尸体被抛于、大海,抛在鸭绿江中,抛弃于路途之中,这种悲惨的状况一直没有好转,到了崇祯年间反而更加严重,大量的辽民被饿死,只有极少量的幸运者在东江镇覆灭之后被已经建国的满清吸引,被编入汉军八旗,或是成为包衣,侥幸存活下来。

    每天都有大量的船只把人运走,但也还是不停的有人从辽南各处逃到东江镇,逃向皮岛。

    除了皮岛,别的岛屿上也有或多或少的辽民,都是在苦撑苦捱着,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冻饿而死。

    其实这也是件叫人心痛的事,这些辽民都是胆大之辈,不愿屈从于东虏的统治,结果千里逃亡脱离了危险,却被冻死和饿死在大明军镇的治下。

    和裕升的帐篷越搭越多,已经形成了由几百顶帐篷形成的营区,相比那些辽民居住的窝棚的地窝子,帐篷可以防风,还有棉垫防潮,令四周的辽民眼红不已,光是为这个居住条件,这阵子已经有很多辽民主动要求入伍登记,和裕升来者不拒,只要体检合格就收,不过这些辽民只能等待,第一批新军上船离开后,他们才能慢慢入住接受下一步的训练。

    李守信已经感觉到,台湾那边需要的人手可能不止他这一个团,他打算再接着招收一个团左右的新兵,把架子搭起来,反正在这里新兵期间并不发饷,只提供住处和吃食,这一点开销对和裕升来说并不算什么,他已经派人乘船往天津去,亲自赶往李庄,向张瀚汇报这里的情形,至于军司会不会同意,李守信估计问题不太大。

    更吸引人的就是伙食,每天都有饭菜的香气,肉香和精粮的香气已经够折磨人,而在冬日里传来水果的清香更是令人发狂,和裕升营区外每天都有好几百个小孩,多半是新兵的亲属,他们虽然有粮食供给,不过比在营区的新兵要差的多,和裕升的粮食也不是很充足,他们在这里不外乎是想要讨一些残羹剩饭,最受小孩欢迎的就是水果罐头,新兵们尽可能的省下一些口粮,特别是肉食和水果,拿出来给自己的亲人,特别是那些小孩子们。

    当然新兵们也不会剩下太多,口粮都是经过几年的实践精心计算过每个人的量,在保持相当大体能消耗的训练时,每个新兵都需要肉食和蔬果来补充营养,否则体能很快就要跟不上,士兵们不太可能剩下太多。

    和裕升的队列训练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临时搭建的校场上一个个连队排列的十分整齐,队伍象是斧子削过一样,横平竖直,看起来十分象样,走动时脚步也基本上齐整,在欢快的鼓点声中,一个个连队可以正步或便步走完规定的路程,队列还几乎能保持完整。

    现在已经加入了很多复杂的队列训练,迅速散开再聚拢,原地以一个士兵为中心,队伍呈扇形转动,很多在东江镇将士看来十分复杂的队列训练开始进行,一开始的纵队便步走叫东江镇看了不少笑话,但近来抱着看笑话心理来旁观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操!”毛有俊在地上狠狠吐了一口唾沫,骂道:“和裕升到底有多有钱?老子前几天假装找李守信谈事,在他们吃饭的时候进去一趟,娘的,他们的小兵,吃的比老子这个将军还好。”

    东江镇现在九成的补给还得靠登莱,朝廷也几乎没有给一文钱的军饷,现在孙承宗在辽西花钱如流水,辽西也是稳定京师防御的要紧地段,朝廷只能先顾辽西,稳固宁远到山海关一线的防御,至于东江镇,朝廷也认可其重要性,但相比辽西来说只能先放着不管,朝廷给毛文龙将军号,升其为总兵,东江设镇,然后军饷几乎不给,只有在登莱的巡抚袁可立十分看重东江,现在东江的补给几乎是六成靠登莱,三成靠欺负朝鲜敲诈些资源,一成靠当地补给,另外毛文龙在朝廷允准下开始做生意,只是做生意的回报还有限,也并没有回馈到军镇。

    普通的东江将士日子还是很艰难,毛有俊又是喜欢和麾下将士同甘共苦,不然的话也不至于一个将军吃食上还不如和裕升的小兵。

    毛永诗和毛有杰都是沉默不语,四周来围观和裕升训练的东江将士越来越多,开始大家都是在看笑话,现在将领们已经越来越认真琢磨和裕升的训练办法。

    “他们这般练法,我们没办法学。”

    毛有杰最喜欢琢磨带兵的事,看了一会之后,他断然道:“咱们的兵现在是五天一练,主要得练刀牌和枪术,要是象他们这样十几二十天只练队列,整齐倒是整齐,咱们的储粮耗光了就只练这个?咱们的兵练一两个月就要拉出去和东虏见仗,和裕升的这些兵练的是好看,可遇到东虏不是必死无疑?”

    毛有俊听着大为认同,大力点头道:“我的兵都要练杨家枪,也练梨花枪,枪术成了再练阵,还要练刀牌破枪,枪破刀牌,练弓箭,三五日一练他们已经叫苦了,饭也吃不饱,把力气用在这等事上,真打仗了怎么办?”

    毛永诗没有出声,他的想法也是和这两人一样,不过无论如何,和裕升招募的军人就是硬生生在他们眼前变了个样子,这就不得不叫毛永诗有另外一种感觉。

    眼前这三千多人,已经从一团散沙,坐着都很难保持秩序的百姓,在这十来天的时间里,俨然成了最讲究军中纪律的老卒。

第六百零一章 船队() 
站,坐,行,卧,一举一动都是那么和谐好看,都是那么漂亮,充满着军人的阳刚之气和秩序之美,一百多人的一个小方阵,给人的感觉就象是千军万马。

    不过,毛永诗感觉也就到此为止,和裕升那边还在无休无止的训练着种种队列之法,从站姿到排队,再到走路,一举手一投足都在练,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些东西,然后几天前开始叫新军跑圈,他们那圈是四百步左右,每天从五六圈跑到十几圈,人人都累的喘息不已,在大冷的天汗流浃背,这样的体能消耗加上从早到晚练队列,毛永诗感觉自己就算想学也没有这种力量。

    这和裕升能撑起来的训练强度,毛文龙除非把军队规模削减七成,不然连毛文龙也撑不起来,而毛永诗就更别想了。

    “还是再看看。”毛永诗想了半天,沉吟道:“总觉得这里头有门道。”

    ……

    “船,船来了!”

    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人们都把眼光投向了海上。

    海水蔚蓝,和天空的蓝色相映成色,人们几乎看不到别的色彩,只有在天空的几朵白云,还有海面上的横帆上的白色帆影给了大片的蓝色一些不同的风景。

    海上的船队是摆成了一字纵队,如长蛇一般乘风破浪而来。

    有人欢呼起来,李守信等军官脸上也是露出由衷的笑容。

    此前都是一艘船两艘船的过来,这一次一下子来了九艘,加上此前离开又回来的两艘,十一艘大型海船将会停靠在皮岛的港口。

    一个东江镇的军官脸上露出些歉意,他对李守信等人致歉道:“栈桥有些窄短,只怕贵部的船队没有办法一次停靠完毕。”

    李守信道:“前日见毛承禄将军,他已经提起此事,不妨,我部分批上船就是。”

    东江镇的中军军官诺诺连声,他显然也被和裕升的船队规模所惊,脸上露出一些敬畏之色。

    李守信脸上不动声色,他在部下眼里向来是庄重矜持,温厚内敛,不便在这个外人面前展示出不同的气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