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写完报告后赵立德仿佛卸下了最后的担子,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

    他脱了绿草色的官袍,换上一身宝蓝色的直缀,下摆系了起来,腰间束带,人也干练许多。

    出门后赵立德骑了匹马,吩咐仆人照常看家,然后他骑马赶向和裕升分号所在的方向。

    到了和裕升后,赵立德果然看到商号已经关门,他熟门熟路的走向侧门,从侧门进入商号内部。

    “徐掌柜,成掌柜,你们要走?”

    赵立德是库大使,借着给广宁军采买物资的名义经常到和裕升这里来,和成方还有徐名都很熟悉,不过此时看到赵立德,两人还是十分的意外。

    “正是……”徐名笑呵呵的道:“兵慌马乱的,我们暂时歇业,预备到右屯那边暂避一时。”

    “右屯?”赵立德道:“熊经略那里除了少数亲兵,一点驻军也没有,真要东虏获胜,你们到右屯有什么用?”

    熊廷弼先驻山海关,近来驻在右屯,不过赵立德此时还不知道熊廷弼已经抵达闾阳堡,他这个经略已经远不及第一次抚辽时那般有威势……王化贞是巡抚,按理来说熊廷弼可以指挥王化贞,但现在主客倒置,王化贞的一系列举措根本未经熊廷弼的同意,熊廷弼反而得配合王化贞。

    去年底年,王化贞五次派人攻袭海州,全部无功而返,熊廷弼上奏说请朝廷制止抚臣这样孟浪行事,毫无章法的乱打,凭白损害了他的威信,结果朝中已经是叶向高当首辅,叶向高正是王化贞中进士时的座师,当然没有可能支持熊廷弼,现任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也是老牌的东林党,视党争在国事之上,对王化贞百般吹捧,对熊廷弼多般指责,去年就打算把熊廷弼免职,结果年初东虏就渡河交战,战事一起,更换熊廷弼之议才停止。

    熊廷弼这个经略,不仅丧失了前方的指挥权,身边更是无兵可派,驻地也是频繁更换,实在无奈的很。

    “如果右屯不好容身。”徐名从容笑道:“我们打算去山海关。”

    “胡扯!”

    赵立德一声断喝,厉声道:“你们想骗别人容易的很,骗我,却真是笑话了。”

    徐名和成方面面相觑,徐名摊手道:“在下实在不知道赵大人的意思是什么?”

    “你们是不是一直在十三山搞什么花样?”

    一听到赵立德这话,徐名眼中精芒四射,成方已经把手放在腰间,并且用眼神示意四周戒备的伙计……

    赵立德也把手放在腰间,冷笑道:“本官是锦衣卫世家出身,自幼习武迄今过二十年,手头也有十条八条人命,闹起来你们就算杀了本官,动静也是极大,看看会不会耽搁你们的事情……”

    徐名止住四周异动的伙计,冷眼看着赵立德,说道:“赵大人,我们也知道你是锦衣卫,不必拿这大牌子来吓唬咱们,说吧,你盯上我们,到底要做什么?”

    “最近三个月,”赵立德道:“你们最少运了五千石粮食囤积在十三山的几个寨子里头,还有大量的武器,弓箭箭矢和鸟铳子药都有,我想你们早就看出来广宁守不住,不得不叫人佩服你们和你们东主的眼光,王军门这人,好大喜功,毫不知兵,偏偏朝中大佬赏识,熊经略是知兵的,可惜没有权柄,这一次没有脱身,我怕他自身难保。广宁和诸堡一失,连带辽西各堡也守不住,恐怕我大明只能拥有山海关一地,这时候你们不思脱身,反而往十三山囤积粮食和物资,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我这人有个毛病,就是弄不清楚的事就一定要弄清楚,现在你们到哪儿,我都跟着。”

    徐名和成方对视一眼,成方摇头道:“赵大人,你就是锦衣卫,最多怀疑我们通虏,要怎样就怎样,事情没有你说的这个道理……”

    “你们别把我当锦衣卫吧。”赵立德道:“我和京师已经断了联络,此后就是我个人的事情,广宁若失,官员必定四散而逃,你当我是个逃官就罢了。”

    赵立德摆出这副无赖嘴脸,成方和徐名俱是头痛。

    这人若是个没身份的,一刀杀了就是,偏偏是锦衣卫加官员的身份,另外还有一身武艺,杀不得也甩不脱,这倒是块好牛皮膏药。

第四百三十章 上山() 
“赵大人要跟着也不是不可,”徐名决断道:“只是我等要做的事,将来可能犯忌,若赵大人不想怎样也还罢了,若是有什么不该有的想头,那时候我们可不会客气……”

    “当然,”赵立德微笑道:“我已经脱了官袍,你们以为我在是和你们讲笑?”

    徐名无奈的道:“还真没想到有这么一出……赵大人,你当初一直和我们做买卖,等的就是现在这时候吧?”

    赵立德微笑起来,不过在徐名和成方眼中,这微笑却是怎么看,都有一点儿凄凉的感觉在里头……

    被赵立德这么一打岔,各人收拾的手脚都快了很多。

    成方告诉赵立德,根据和裕升的判断,广宁城和依托广宁的驻军都会大举出动,几十个堡驿区的主力明军都会参加会战,战争的结果十分不乐观,这样主力会战失败的结果就是从广宁到辽西都再无可战之兵,也就无可守之堡,而和裕升选择十三山这个离广宁不远的山区暂避一时。

    赵立德听完之后微微一笑,说道:“对你说的话,我连一个字也不信。”

    成方无语,徐名反而大笑起来。

    黄昏时分,和裕升的人准备完毕,除了车队之外还有相当多的人骑马而行。

    到这时赵立德才发觉和裕升的车马和人手之多,完全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不止是人多,而且人员多半是十七八到二十多岁的青年,几乎很少有三十年纪以上的人员。

    赵立德讥刺道:“和裕升的广宁分店还真是有意思,过百人在这里也不做什么生意……”

    “彼此彼此,”成方还击道:“赵大使似乎也不大喜欢做自己的份内事。国难当头,不也是弃官先逃。”

    赵立德一滞,这才无话可说。

    众人逶迤而出,从城门出来时才发觉军队还没有走完。

    这一次主力汇集了好几万人之多,另外还有几支军队从别处赶往西平堡一带,预计都要经过沙岭和平阳桥。

    主将当然是几个总兵,出动的参将也很多,包括参将鲍承先,参将黑云鹤,参将江朝栋等人,丈二的参将旗下汇集了大股的数百人一股的骑兵,然后是游击将军的将旗,各人看到孙得功和祖大寿的将旗下人马最多,特别是祖大寿的部下特别精锐,不仅全是骑兵,而且号令森严,甲胄也十分精良。

    在祖字大旗的指引下,数千骑兵有条不紊的行进,扬起烟尘,很快就消失不见。

    赵立德也是忍不住心中感慨,如果广宁军的兵马俱是如祖大寿的麾下这般精锐,这一仗倒是真的很有机会……

    十三山距离广宁很近,自山道以下还有不少人家附山而居,都是一些山民,有些人在地里做着农活,有人已经在忙乎晚饭,有一些猎户自山上下来,肩膀上扛着野山鸡一类的猎物,各人说笑着,慢慢回转自己的家。

    从山道一路上去,车马渐渐不能行,好在和裕升有事前准备好的停车地点,将车停靠后,人骑着马继续往上。

    这时候整个广宁城已经似乎在脚下,广宁原本就是依山而建,是一座军事要塞式的城市,此时城中一片灯火通明,赵立德和成方等人不约而同的停住了马,停在山道上看着城中的景象。

    半响过后,成方突然道:“当年我在开原逃出,东虏来攻之前的夜晚,开原也是这般模样,晚间人家开始点灯,烧饭,孩童在外玩耍,男子小酌几杯,不管日子过的怎样,好歹是太平光景。东虏一至……”

    成方没有说下去,不过在场人人都是知道,开原与铁岭之屠,几十万军民几无遗类。

    “走吧。”徐名道:“凡事但在人为,我等今日上山,难道不是为了抗击东虏吗?”

    ……

    “沙岭之战已经打完,二十三日广宁失陷,仗已经打完了……”

    张瀚等人坐在军情室里,各人的脸色都是十分凝重。

    “王化贞当真该死。”孙敬亭捶桌骂道:“妄言浪战,根本不知彼也不知已,他信任的蒙古人一兵一卒未至,他信的孙得功原来是内奸,他最信的祖大寿率部先逃,一听说前方败阵,他立刻率两个家仆先逃,这样的巡抚,简直是我大明读书人之耻!”

    广宁之战的结果一出来,几乎叫所有人都觉得憋屈和意外。

    如果说萨尔浒是因为明军互相策应不齐,各路力战而败,沈阳和辽阳也是战场上力敌不过,包括川军和浙兵都是力战之后败亡,结果广宁却是输的这般窝囊和耻辱。

    明军主力去援西平堡,结果刚过平阳桥就遇到后金兵主力,明军勉强排出满月阵攻击,结果左翼的孙得功先逃,然后祖大寿跟着就跑,明军因此而大乱,后逃至沙岭时中了埋伏,数万大军被屠戮的干干净净,后金兵的损失却是可以忽略不计,明军伏尸数十里,几十年后人们都不需要打着灯笼经过,那里磷火片片,完全可以拿来照明引路。

    王化贞在广宁城中还不知道经过,孙得功已经率部返回,如果不是参将江朝栋带他出逃,恐怕王化贞会成为第一个被俘虏的大明巡抚。

    逃到右屯后王化贞遇到熊廷弼,熊廷弼取笑他道:“当初说六万兵就能荡平东虏的呢?”

    王化贞无话可答,后来他与熊廷弼一起带着百姓逃入关内,在他们身后,义州,平阳桥、西平堡、西宁堡、大凌河驿、镇武堡、闾阳驿、小凌河、十三山驿、松山、杏山、牵马岭、塔山堡等四十多个驿站军堡并几乎全部辽西的土地都被丢的一干二净,努儿哈赤不仅获得了五十万石的粮食和大量军械,还俘获了几十万辽西军民,并且在最短时间里用强迫的办法使他们渡过辽河,成为后金国的包衣。

    广宁败后,内喀尔喀五部和察哈尔本部,附庸八部,科尔沁诸部都直面后金,蒙古开始进入后金的下一步打击范围之内。

    “时间越来越紧迫了……”

    张瀚面色中也难得有紧张之色,他做的越多,越是感觉自己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后金兵经过这一系列的战役,确实是越打越强,从冷兵器军队的水平来说已经把明军远远抛在身后了,而且到此时后金几乎占有全辽,治下有数百万汉民百姓,八旗的动员能力和丁口数大量增加,虽然在天启四年后努儿哈赤倒行逆施,杀害了大量汉民,削弱了汉军,但皇太极很快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几年时间就使蒙古归附,很快又编成汉军八旗,实力大大增强,到崇祯年间时后金已经成为庞然大物,已经不再是大明士大夫眼中的蛮夷小国了。

    “我要亲自大小黑河那边……”张瀚起身道:“那边的军政需要人主持……”

    “文澜你还是坐镇李庄和卫城,”孙敬亭道:“前方确实需要人,我想还是我去。”

    李慎明也道:“文澜莫要自乱阵脚,李庄和卫城暂时都离不得你,就算不是孝征去也该是我去才是。”

    李东学道:“大人确实不能轻易外出,现在各司几乎都在奉命北调,我们和裕升此前一直震着各方不敢擅动,如果一旦主力外出,很难说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

    张瀚只得坐下,仍是皱眉道:“至今为止,调动了一万八千多民夫,辎兵营一个营在役,一个营在训练,还有三个营在集结,调了六个司的兵力北上,还有三个司在调集,人员就是这么多,粮食运上去两万多石,还有各种蔬菜肉食,还有各种器械,辎兵人手一柄,不……人手两柄辎兵铲,还有各种镐锹锯等工具,为什么到现在小黑河堡还没有建成?军台倒是建成了两个,墩堡建成十五个,初步保障了从新平堡到大黑河,张家口到大青河的安全……但这个速度太慢,太慢了!”

    李慎明一脸无奈,也是道:“前一阵天气返寒,下了雪,后来就是说赶工,然后各处开始被骚扰……此前阿成台吉他们放弃了会战,不过转为骚扰的更加激烈,眼看就是三月,天气已经和暖,前日孙耀同我说,参谋司已经听取军情局汇报,草原上各台吉近期会面明显增多,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必定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事,在此之前,军堡一定要修好才行,不然的话我们就太被动了……”

    张瀚和部下们的策略就是用军堡不停的向前修,最终要抵达青城和板升城,东西两路,沿着各条河流向前的军堡只要修成,就能如同两只大钳,将青城在内的西蒙古各部牢牢钳住,并且护卫好往东边的商道。

    “时间,一定要抢下来。”张瀚道:“孝征兄赶紧去,望你用尽一切办法,亦要在入夏之前,将几个重要的军堡修成。”

    “是,请放心。”孙敬亭道:“我现在就到军令司,挑选随行人员,然后交办一下事情给副手,立刻就出发。”

第四百三十一 信任() 
张瀚道:“不要给嫂夫人交代一下家事?”

    “我有什么家事?”孙敬亭道:“况且事情这么紧急,还有什么家事不家事的。”

    孙敬亭说着便出去,李慎明有些胆心的对张瀚道:“孝征的能力是没得说,当初在东山会管几千矿工也是拿捏的很好,但孙家一向对矿工仁义,现在要赶工就得逼着大伙儿拼命,我担心孝征在这上头狠不下心来……”

    “适才我也有些担心这个……”张瀚道:“不过孝征兄向来识大体重大局,我倒是觉得,这一次也是改变他的一个契机……”

    “啊,我明白了。”李慎明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说道:“你真是什么都算尽了。”

    ……

    板升城其实是一个大型的汉商和汉民的聚集地,比起蒙古人圣地一般的青城要小许多,只是一个方圆数里的小型城市,内里也没有如青城汗宫那样金碧辉煌的建筑,甚至民居建筑也是北地汉人民居的普遍式样,在土默特部强盛时,除了青城,俺答汗其实修筑了很多小型的汉城,板升城只是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