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2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军议散后,各司都去准备,军司主管们都是面色凝重,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千头万绪十分繁难,各人都是脚步匆匆,赶紧去做自己手头的事去。

    倒是军头们都是一脸轻松,军队的动员自有成规在,一切按规矩来办就是,况且平日每天训练,远程拉练,越野武装拉练,都是隔一段时间就施行的科目。相较明军一听说要开拔就可能引起哗变的窘迫,在李庄这里,开拔已经是十分正常的事,不管是驻防还是换防,或是去剿匪做战,对军队上下来说都是很正常的事。

    张瀚拉着李慎明和孙敬亭一起约见孔敏行,在李庄这里真正和孔敏行有交情的,也就是他和这两人。

    张瀚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自己现在文武班底的部下是很多,但真正要展布大事的时候,人才还是有些太少了。

    许多历史的知名人物,优秀的人才,张瀚现在的身份和地位想去招揽拉拢就很难,不过张瀚也并不稀罕……那些所谓的名士就没有几个有真本事的。

    孔敏行不同,还有和孔敏行一起过来的那些文人也是有本事的……不愧都是徐光启的弟子或门人,在农学上都有很深的诰诣,算学,几何学,这些人也是玩的转,也叫张瀚开了眼,知道这时代的聪明人是什么样的。

    张瀚心里也清楚,孔敏行在这里有客卿的意思,主要的兴趣点也在农事上,应该是这帮徐光启的弟子们都是因着这个兴趣才纷纷抵达李庄……张瀚也识趣,尽管来的都是秀才,举人很少,他也很少去拉拢……这帮人留或不留,并不是张瀚能左右和影响的。

    “至之兄和几个新来的同门去火器局了?”

    孔敏行并不在,他的夫人隔着门与李慎明聊了几句,言明了孔敏行的去处。

    由于身份特殊超然,孔敏行在李庄这里没有住进大院区,而是在原本的管庄附近找了一处农家小院住了下来……租金使费倒是由张瀚负责,孔敏行没有矫情到不受款待的地步。

    “嫂夫人在做饭?”

    时近黄昏,要是冬日天早就黑了,过了春节之后天时一天长过一天,透过门扉,张瀚看到厨房里冒着烟气。

    张瀚也不等孔夫人让,推门进去,一个仆妇赶紧迎上来,站在孔夫人身后。他一径到厨房去,见两个头皮光光的小娃儿正在灶间嬉闹,锅里熬着的是黄色的小米粥,边上是软软的糊塌子……张瀚看看孔夫人,埋怨道:“夫人也太小视了张瀚,纵是兵营里的兵吃的也比尊家要好些,何至于清寒至此啊?”

第四百一十九章 初阳() 
孔夫人秀丽的脸上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神色,她呐呐的道:“外子向来心慈,张大人供给的物品,他多半拿出来周济那些穷困军户了和流民了……”

    张瀚这才了然,孔敏行不拿银子,供给是按司官级别给的,当然是十分丰厚,不过这人真的是身具侠骨,自己家吃的这般,却是把供给的鱼肉精粮拿去给别人了。

    孔夫人又道:“咱们在家里吃食也大半就是这样,倒是清苦惯了的。再说,民脂民膏都是来之不易,外子看到那些军户的贫苦样子,常常难过的掉泪……”

    她的话当然不是指责张瀚,张瀚上任之后,以卫城和李庄为核心,只要与李庄或和裕升有关的人们生活或多或少都得到了改变,就现在张瀚治下的一万多佃农来说,生活已经比以前好过太多。

    孔氏夫妇看到的,应该是被中小军官瓜分土地,沦为农奴的那些军户,张瀚并没有兼并那些人的田亩,当然也就谈不上改善他们的生活。

    至于到李庄做工,也是以民户自耕农和佃农为主,普通的军户如果不逃亡的话,人身自由是受到限制的。

    “外子曾经感叹,人都说兼并土地是大恶,不过如果张大人肯大力兼并的话,对那些军户来说反而是好事了……”

    张瀚苦笑道:“尊夫也太高看了我,大小地块分别在几百个军官手中,千头万绪十分繁难,做这样的事,老实说是吃力不讨好的……”

    孔夫人话语里隐隐有责怪之意,张瀚也不得不为自己辩解一下。

    “这个外子也明白……”孔夫人道:“所以他也不在大人面前提起,只是尽自己所能,能帮则帮吧。”

    “对,”张瀚道:“别的我不管,尊家这里,供给再加一倍,还望夫人不要推辞。小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切切不可耽搁了。”

    张瀚看出这孔夫人是出身书香世家,他害怕这女人过于孤高自傲,会当场拒绝给他难看。

    好在孔夫人并不曾如此,脸庞上也露出一些高兴的神色,张瀚松了口气,看来再孤高的女人毕竟也是疼爱儿女的。

    出门之后,张瀚对李梦年吩咐道:“一会叫人送些鱼和肉来,算我个人送的,不要记在公帐上头。”

    李梦年笑着答应,顺口道:“李庄的一切都是大人的,何必算公帐私帐。”

    “不同。”张瀚道:“算公帐孔家不一定要,算我个人的他们才会收。”

    李梦年赶紧答应下来,不过看他的表情,也未必真的明白了张瀚的意思。

    众人又往火器局方向去,距离二三里地时就听到轰隆隆的炮声响起,张瀚笑道:“想起来了,今天是试放十二磅炮。”

    孙敬亭皱眉道:“不是说野战最好是四磅炮和六磅炮,九磅炮已经有些偏大,怎么还试十二磅炮?”

    张瀚笑道:“还有十八磅,二十四磅,三十六磅炮,一直得到七十二磅炮呢。”

    “啊?”

    “战场上确实是到九磅炮为止了……”张瀚解释道:“四磅炮重七百斤,九磅炮一千一百斤,到十二磅炮就是一千五百斤,野战机动,九磅炮就是极限,炮身连弹药车以一辆马车拉动行军,只要不是太烂的山地或雨雪天气,总归是能跟的上主力行军,十二磅炮偶尔可以用来攻夺要塞和城池,到十八、二十四、三十六,乃至七十二磅炮,它们的作用就是守城或是海战了。”

    “我明白了。”孙敬亭道:“造船可能是一两年后的事情,但现在要把舰炮先试出来,是不是?”

    “对喽……”张瀚笑着答应,这时炮声沉寂下来,人们加快脚步,跟着张瀚一起进入火器局的试炮场。

    “大人来了。”

    试炮场是南北朝向,门口有哨兵值哨,张瀚进入时也是出示了腰牌,一群人入内不久,便是有人发现了他们。

    王德榜满头大汗的迎上来,他的眼中有一些紧张之色,他向张瀚叉了下手,说道:“大人来看试炮?”

    “倒不是专门来。”张瀚笑道:“不过来了当然也得看一下。”

    “是……”王德榜咽了一下口水,说道:“有些奇怪,今天试十二磅炮,若昂他们不在,怎么调试也打不中靶……”

    张瀚刚要说话,这时他看到一个瘦小身形的中年男子站在大炮边上,手中拿着硬笔和纸板,正在抓着头发计算。

    “这是哪个?”孙敬亭问道:“看着眼生,不象是咱们的人。”

    王德榜道:“这是孔先生带来的朋友,他们几个说是喜欢火器学说,这个孙先生还著过书,看咱们屡不中靶,这孙先生也是热心,要帮着计算一下弹道。”

    这时那姓孙的中年男子一把丢了纸板,大声叫道:“错了,不是铳规和矩度计算有误,是装药量不对,按距离和炮弹重量,这射药需要再加三钱!”

    这人看来也是个痴人,孔敏行已经过来和张瀚打招呼,旁人也过来彼此见礼,这人却只管算自己的,算好之后就是大喊大叫,脸上也满是激动狂喜之色,看来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一时难以自拔了。

    “这是孙初阳……”孔敏行有些尴尬的道:“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对兵学火器极感兴趣,是以听闻李庄这里有火器局便想着要来,这一来了便是如此模样……”

    “是孙元化啊……”张瀚面色一动,有些意外的看着不远处的中年男子。

    孙元化,字初阳,江南嘉定人,少年时师从归有光的弟子唐时升,后又被唐时升推荐到了徐光启的学馆中学习,青年时期,徐光启进京为官,孙元化也跟着一起进京,后来孙元化考中举人,却和孔敏行一样没有考中进士,于是在京师从孙元化为幕僚,同时著书立说。

    东林党的茅元仪就是走的这般路子,孙元化在名声上还超过茅元仪,他的恩师徐光启是江南人,勉强也能算东林,其实现在是无党派人士,在东林内外都保有比较超然的地位,徐光启的学问能耐是一流,朝中也知道这人是得力的人才,加上徐光启和邹元标等东林大佬颇有交情,朝中也无人为难于他。

    由于老师的面子,孙元化虽是举人,却被孙承宗举荐为兵部司务,虽然是佐杂小职,也算是有了官职,将来可以慢慢往上再升。

    这个人的厉害之处不在于他在八股文上的举人成就,也不是农学成就……徐光启是通才,他的弟子也有精研《农政全书》的,比如孔敏行,但也有孙元化这样的,只对兵学和算学,几何有兴趣的奇才。

    在二十来岁时,孙元化就和徐光启一起受洗,成了天主教徒,后来和利马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作出了很大贡献,然后孙元化自己著作了《西学杂著》、《几何用法》、《几何体论》等数学专著……可以说孙元化在数学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了那些传教士和自己的恩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数学很强的孙元化也是火器专家和兵学大家,他著有《西洋神机》,试制了测量火炮仰角的铳规,又规范了火炮药包,还和徐光启一起翻译了矩度,这是测量距离方法,又著有《经武全要》等兵学书籍,在明末这个时间段,在弹道学和火炮制造使用上,应该无人能超过孙元化。

    这时王德榜向张瀚道:“大人,要不要听这先生的话试试看?”

    “可以。”张瀚按捺下心情,又看了看孙元化,还是决定放弃。

    孙元化已经名动天下,著有多本专著,明朝人还是识货的,不象清季那些傻鸟不知道天下之大,徐光启这种身份的人都能入教,邹元标这种和张居正顶过牛的标准清流,也评论天主教的学说是“与吾圣人之说无异”,做出了正面的肯定,孙元化虽不是进士,但他在西学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的进士,这人将来不仅能当官,而且不比二甲出身的进士差什么,这样身份的人,还不是自己此时能够招揽的对象……

    王德榜等人取了药包,按孙元化的吩咐加了药包,然后重新捆扎好药包,接着塞入,点火,一切按程序进行,一声巨响之后,几百步外的靶山上尘土飞扬,果然是这一发中靶了。

    孙元化一脸兴奋,高声笑道:“我就是说按铳规和矩度来测算,怎么可能会打不中!”

    王德榜也很高兴,对人道:“记录下新的药量,炮组的人继续测算,继续打放。”

    孙元化在一旁听到了,奇道:“这炮不入库收着,或是交给炮队去用,还要继续试?”

    王德榜道:“这是测试炮,一直到打坏为止都不下发炮队使用。”

    “这是为何?”

    “一门炮从铸成之后的状态,到正常使用,磨损炮膛使用,总是有不同的状态,要把这些测算的数据记录下来,炮队对不同类型的火炮怎么使用和保养就有数了,另外我们不断测试,也能把着弹点,用药量,火炮在不同地形的数据记录下来……”

第四百二十章 评价() 
“好,好,真好。”孙元化大为动容,感慨道:“京师并辽镇都没有这样的做法……”

    王德榜颇为自豪的道:“我们大人说过,火炮再贵重也是给将士使用的兵器,不能把它当珍宝一样看,兵器就是兵器……”

    “好个张文澜,见识果真不凡……”

    孙元化啧啧赞叹,大为动容。

    “孙初阳你在啰嗦什么……”孔敏行有些哭笑不得,高声道:“你夸赞的张文澜就在这里,你还不过来见一见?”

    “哦?”孙※↖ωáń※↖※↖ロ巴,︽。≦。♂元化这才醒悟过来,他是第一等的聪明人,只是在自己心爱物品面前有些失态,当下迈着从容的步履走过来,看了张瀚几眼后,抱拳一礼,笑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又不如听文澜的属下人是怎么说,看他们是怎么办事,在这里看了一下,学生已经确定文澜是何等样人了。”

    张瀚笑道:“初阳兄有什么评判?”

    孙元化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孔敏行和李慎明等人听的面色一变,孔敏行厉声道:“初阳,你在瞎说什么,怎么能把这话用在文澜身上!”

    孙元化摊手道:“我只是有感而发,并不是想说文澜有异志。”

    张瀚的行事举措,其实是把李庄到新平堡这一片区域弄成了国中之国,久处其中的人还不是觉得很异样,初来乍到的人,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片土地与别处地方的不同。

    种种异样,最终只能归结到张瀚一个人头上,是以孙元化有这种说法。

    张瀚也是微微摇头,孙元化这人,怪不得历史上落了个没下场,这样的天才人物,聪明到极致,感觉也敏锐,但就是政治情商太低……刚刚这一句话,也是能随口乱说的?最少,也不能当着张瀚的面这么说出来!

    “初阳兄这话,我实在是不敢当。”张瀚斟酌着道:“我只是一个商人,怎么能拿我去与魏武相比……而且当时做月旦评这事,都是评的世族大家的子弟,庶族是没有资格的……我这样的身份,汉末魏晋时,也就配押运军粮,弄不好还被魏武拿去借人头来平息众军之怒……”

    “哈哈哈……”

    场中各人都是忍不住大笑起来。

    这时大家才想起张瀚商人身份出身的事,在魏晋时那种极重门阀的时代,张瀚哪怕是管仲孙武复生,恐怕也真的无有可能有一番展布施为,就以大明来说,固然这些年对商人的歧视打压已经放宽了很多,但要说一个商人能做什么大事,或是有什么异志,那也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