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瀚道:“无非是凭本心做了一些事,有益于我自己,亦有益百姓,是以他们对我这般尊敬吧。”

    李国助无语,感觉事情哪如张瀚说的这般简单?

    郑芝龙等人跟在车阵后,他们发觉那群每天喝的醉醺醺的俄罗斯人也跟在车队后头,正在大声说笑着。

    “这帮糙货。”何斌鄙夷的道:“他们也不知在此做甚。”

    俄罗斯确实不大被人瞧的起,没有什么钱,也没有拿的出手的货物,也不是海贸强国,在何斌等人的认知中,俄罗斯这个国家真的没有什么存在感,他们感觉这国家在泰西也是一个小国和弱国。

    特别是佩特林和马多夫身上都有一种野蛮的气息,很象鞑子,比那些西班牙和荷兰人都要野蛮的多。

    “我去和他们聊聊。”郑芝龙笑道:“顺道学几句俄语。”

    “你可真是闲不住。”何斌等人也不拦他,看着郑芝龙策马到那票俄罗斯人身边,和他们有说有笑的搭起话来。

    甘辉与施大宣等人注意到往灵丘的官道十分平直,夯土垫实,两侧有排水沟,这般的道路,在大明和倭国南洋都不多见。

    道路两边的田地都是李庄控制下的田亩,大块的田亩两侧都有水渠,隔几百亩地就是一个大小不等的水车,有一些田地中间是打的水井,也有轱辘引水,冬季是农闲时节,但也不断的有农人在田地里平整沟渠,疏浚水道。

    天气虽冷,却没有什么风,人们骑马也就不觉得太难受,况且这几天太阳很好,阳光照在人的身上,带着一点暖意。

    四周每隔几里地就是一个小小的村落,这些村庄多半是依姓而居,村中有祠堂,草房,路口边是小小的砖砌成的小土地庙,多半的村落房舍都整修过,有不少人家趁着天气好重新翻了草房的屋顶,还有一些人家干脆在盖瓦房,冬天到春天都是村落里盖房的高峰期,这几年的天时不好,盖屋的人原是不多,在这些土地被张瀚买下来后,这些村落的村民都成了张瀚的佃农,他们的收入大大增加,不少人过日子的心气起来,也就敢于在村落里盖房子。

    由于都是佃农,更多的人被集体带着,经常看到几个庄子的男人和半大小子们聚集在一起,挖沟修渠,或是修补紧邻着村庄道路,男人们用绳子拉住石碾子,来回的夯土再压实,把一些被压损的道路,修补的完好如初。

    李庄军政司派出了吏员,沿途观察修补道路和水渠的情况,然后记录下来,带队的人在本子上签了字,各人都有签,可以算钱。

    佃农们也可以牵着自己的牛,帮别人家翻地,也是取签子算钱,聚齐签子就可以换钱,十分方便。

    还有小孩子们在平时收集粪肥,也能卖给上头派下来的吏员,称重了给签子算钱。

    李庄那边多开销的这部份,其实可以折算在收成和上涨的粮价里,只赚不赔。

    在总体上,张瀚买下了大量的土地,拥有了大量的佃农,但他没有采用以前那些田主的只收租,然后对耕作不闻不问的方式。

    这一切都叫郑芝龙等人感到无比的新奇,他们在李庄时还感受不深,走的远了,才感觉眼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

    走到黄昏时分,前头是一个分店站店,典型的和裕升分号的风格,庭院阔大,屋舍连排而筑,外围是高而厚的围墙,四角有箭楼,墙面都留有火铳射孔。

    人们开始停车,下马,大家站在地上活动着身体。

    郑芝龙和俄国人沟通了一天,又学会了不少单词,心情愉快的折返回来。

    甘辉拿他打趣道:“一官,酒量涨了吧?”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起来。

    郑芝龙也不恼,悠然道:“那帮家伙,看似粗犷,其实内心精细,我看他们比西班牙人还要狡猾,也更勇悍凶蛮。”

    “哼,再凶又怎样,我大明威摄所有不服!”

    不知道是谁说了这么一句,引发所有人的赞同,不管怎样,大明的国力仍然是海内最强,诸夷没有能威胁到大明的,郑芝龙也觉得是这个道理,当下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个分站叫吴村,已经属灵丘县境,各人在下马之后,都是抬眼看着四周绵延不绝的大山……过了吴村,再往灵丘走就是从低走高,几乎都是山道了。

    福建也是多山的地方,不过众人眼前的山头和福建不同,南方山多泉水,山体翠绿,碧意盎然,而灵丘这边的山,多半已经是光秃秃的,只有少量残存的树木和灌木。

    各人不知道北方是开发的早,陕北更是从森林区域变成了黄土高坡,山西这里的情况还好很多,他们只是津津有味的看着异景,议论着与自己印象中不同的地方。

    甘辉道:“我心中只是奇怪,张大人要造船,总不能用这里的这些矮木,附近几百里地我就没看到有高大树木的林子,这大木从哪来?”

    郑芝虎冷哼一声,说道:“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他这么一说,旁人当然不好再说下去,各人只好换个话题闲聊。

    这时张瀚与李国助也闲谈着过来,特勤局的人手已经把四周查看过,并无可疑人物,只有一家子从灵丘过来的百姓借助在店里。

    这家人听说张瀚过来,一家五口人均从店里出来,跪下行礼。

    张瀚将那家人扶起,笑道:“何须多礼,我是天成卫这边的官,又管不到你们灵丘的百姓。”

    那家当家的男子眼中含泪,答道:“小人带着父母与妻儿,前去的是大人在李庄的军医院给小儿看病。”

    “哦,原来如此。”张瀚看那男子身后果然有个妇人,怀中抱着小儿气喘不止,脸颊通红,显然是在发烧。

    他道:“将包裹稍稍解开,用布沾些温水给小孩擦拭,然后擦干,这样能稍稍降温。不要怕他冻着,他在发烧,这般捂法只会叫温度增高。”

    那家人忙不迭按张瀚吩咐去做,张瀚又道:“找一辆轻便的马车,将这家人连夜送到李庄去吧,小孩病情耽搁不得。”

第四百零一章 矿场() 
李庄的军医院虽然是“军医”,但近半年多来名声越来越响亮,不仅是百姓到李庄看病,连各处的官员家人生病都会到李庄来看,主要还是医生多,且多是名医,药材也都是张瀚派人买来的正货,看的病多,经验增多,医术自然是比别处高明,管理的严格,也杜绝了骗人的庸医混入其中,避免良莠不齐,误人性命。※%,

    关键就是李庄的医生不以看病来赚钱,医术高明之余,费用也格外的低,甚至对穷困的家庭免费,名声当然是极好。

    那家人千恩万谢,坐着马车走了,李国助笑道:“文澜兄,我现在知道你名声为什么那么好了。”

    张瀚笑道:“其实他们住一晚,明早我们有客运马车,交十个铜钱就到李庄,我这人情也就值十个铜钱。”

    李国助笑而不语,显是对张瀚的话不以为然。

    他心中也暗暗吃惊,田亩,佃农,军队,工场,矿山,当然还有军卫,商行,商会,张瀚看似悠闲,也就是一个卫城守备兼指挥,但天成卫方圆百余里,镇虏卫到新平堡百余里,李庄这边到灵丘,方圆最少四五百里地,十来万户,数十万丁,百万人口,这么大的地方和人口,张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已经大的惊人,最少这一天行下来,李国助感觉李家在平户和笨港等地的控制力都远不及张瀚。

    第二天车队进入灵丘,在山道上前行。

    四周到处都是群山,高高低低绵延不绝,几乎看不到尽头。

    好在山高且深,居民不多,开发的不是很彻底,灌木和林地增多,有一些松树林在这样的寒冷冬日里照样青翠碧绿。

    眼前的情形,均是叫人觉得心旷神怡,不仅何斌等人心情愉快,张瀚的随员们也多半是脸上带着笑容。

    又走了半天后,终于进入矿区所在。

    隔的很远,就可以看到成片的黑烟弥漫,再走近一些,烟气更加明显,几乎是遮天蔽日,随之而来的,就是呛人的煤烟味道。

    “这里有我和裕升的高炉二十来座,其余各家的高炉四十多座,一共近七十座高炉,在一县一矿之地有这么多高炉,而且都是一炉五千斤以上铁水的大炉子,也算是少见了。”

    张瀚向李国助介绍时,对眼前的情形,也不能不为之得意。

    李国助踩了踩脚下的道路,说道:“我们福建也多矿山和铁场,虽不及灵丘这里多,但亦不少。最叫我惊奇的还是脚下的土地,从李庄到东山这里,一路全是这样的好路,可容两辆大车并行,这可是山道。还看到有人在路上检修维护,光是这一样,已经很值得我佩服了。”

    张瀚哈哈一笑,对李国助做了一个继续前行的手式。

    转了一圈之后,看了高炉出铁水的情形,又看了双室法出铁,李国助的口气又变了:“原来我们闽铁打不过灵丘铁并不是北铁侥幸,而是实打实的功夫。”

    正好有炉铁水出来,数千斤铁水在模块中凝固,热气蒸腾,矿工们手脚飞快的处理,韩老六等人在一边指挥着,也是丝毫不乱。

    蔡九已经带着人在遵化铁场,那边新开辟的地方,需要的老人很多。

    眼前这一片和裕升的矿区,光是高炉就有二十来座,每座炉都需要四百多人,原本人手要的更多,和裕升的物流能力解决了采买生活物资和运货的难题,每个炉都少用了好多人。

    现在光是和裕升自己的矿工就有一万多人,加上矿场的护卫队,家属,整个矿区有近三万人口。

    李国助等人上山时,就是看到了一个接一个的镇子,居民都是与矿山有关,房屋鳞次栉比,居民很多,买卖也多,而且多而不乱,地方干净整洁,人们都是多半面带笑容。

    这里和天成卫那边反是不同,人们看着张瀚经过时,虽然脸上洋溢着微笑和尊敬,但很少有人跑过来磕头,打躬作揖的多,甚至有不少是行的商团兵的军礼。

    李国初等人初时不解,待看到高炉出铁水时的情形,才知道矿工确实是悍勇之辈,很有自尊,甚至是桀骜不驯,但这些人又要严密组织,人人听令,不然的话随时有性命之忧,高炉之下,一旦出错,就是生死立判。

    李国助等人想到张瀚的部下多是矿工,他们心中渐渐明白,张瀚的军队为何屡胜强敌。

    一路参观到天色将黑,孙安乐等人又在东山会的矿上设了酒宴请了张瀚等人,到天黑后,在山道上打着灯笼行进,返回和裕升矿场安排好的住所。

    张瀚并没有休息,他与李国助喝茶闲谈,还把随员都叫过来,询问一些观感,也问众人生活上是否有所不便。

    此时郑芝龙与何斌等人对张瀚的态度更加尊敬,他们心中隐隐明白,张瀚带他们四处走动,并不是无意之举,而是将他们带入这个集体之中,就算将来不用,也是会明白李庄这里的体系和力量,合作时减少滞碍。

    而郑芝龙等人看到的一切,也是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没有参观之前,他们很难想象,对矿山和农庄的管理居然能这般高效而实用。

    韩老六敲门后进来,身后背着好几样工具,有镐,有长短不等的铲子。

    韩老六颇为自得的道:“大人,咱们也不是吃白饭的。李庄的工场厉害,弄出那些玩意来,咱们在这里也琢磨出来好东西。这些铲子和镐都是按辎重营的要求弄的,咱老六带着人设计,定型,最后在刃口点钢,这几样玩意,不仅实用,还十分锋利。”

    张瀚坐正了,先夸了韩老六几句,然后专心看韩老六演示这些工具。

    短铲约一尺三寸长,不仅前端点钢开刃,两侧也是开刃,而且杆子可以与铲身折叠,用挂勾可以轻松的挂在腰间。

    “一侧刃是带锯齿的,可以锯木,这玩意肯定不能和锯子比,不过事急时也能顶一下子。再就是杆柄上有标尺,可以丈量,又多一项功用,然后折叠之后,遇到敌袭,可以当手盾用,弓箭肯定不得射破……当然也是聊胜于无,人家又不会瞄着你这小盾牌护着的地方射。”

    韩老六倒是大方,展示优点的同时,也是把缺点说出来。

    张瀚提起铲子,感觉铲身很重,虽然短小精悍,但质量确实上乘。

    他在地上轻轻一顿,青砖石的地面溜出一小串火星,已经有一片砖被铲裂了下来。

    “挖土是好东西,也是最实用的地方。”韩老六道:“一铲下去,轻松就铲一大块土。”

    张瀚指指他身边的长铲,笑道:“这个简单的多吧?”

    “这个只是钢口好,别的与普通的铲子相同。”

    “这也很不错了。”

    张瀚笑着夸赞,李国助也是相中了这几样工具,当下笑着问道:“成本多少,我也给我们港口配一些。”

    韩老六道:“长的一柄一钱银子,短的一柄要一两五钱银子。”

    “好家伙,”李国助笑道:“三柄短铲就抵一柄闽铁打制的腰刀,好贵。”

    “贵有贵的好处!”韩老六直筒筒的道:“易携带,好用,功用多!”

    “好了好了,没有人和你吵。”张瀚打断韩老六,说道:“灵丘这边炼钢的水平也发展到如此地步,我很欣慰,该赏你们的自然会赏,这铲子把工艺和图纸给李庄工场那边,你等着分钱就是。”

    “是,谢大人!”

    韩老六眉花眼笑的下去,张瀚向着李国助道:“待老兄回南时,我会叫人送一些到船上。”

    “不必。”李国助笑道:“我知道贵方就要经略北地,辎重营是你们经营的重中之重,这个时候和你们抢这点东西,我能这么没眼力价?”

    张瀚含笑点头,算是承认这一点。

    此次巡行灵丘,一方面是接见商会和矿场的这些人,安定人心,另一方面就是要看生铁库存,预备近期减少出售,集中在李庄使用。

    学习期的两千多人都被调到马车杂项局,预备要生产大量的该用的器物。

    锹,镐,锯,铲,还有大量的器物,比如推土用的推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