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个叫张瀚的,这一次抗击北虏,立功不,将他由巡检转武职吧。”

    转张瀚为武职官,并且升迁到重要的职位上,这事情是东林党刘国缙上奏提出来的,天启对张瀚并不了解,不过他对张瀚印象很好……这来自两件事,第一是张瀚打败北虏,立功不,天启对做出实际成绩的臣子还是不吝封赏的,皇帝对待臣子不是那么苛刻。这一来,天启皇帝比起他弟弟要厚道的多。第二便是天启皇帝在仿制和裕升的西式马车,技术上遇到不少困难,仿造的总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缺很多,他感觉张瀚在制器上有两把涮子,大明几千州县,不要巡检这样的官,便是三四品要职的官员皇帝也不会有太深的印象,甚至是部堂以下的京官,就算经常朝参,想在几千京师文官中令得皇帝关注,并且记住自己也近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倒是张瀚因为被天启敬服制造器物的技巧,已经给天启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恐怕张瀚自己也想象不到。

    “对大臣,要紧的不是听他什么,而是看他做事怎么样……”孙承宗告辞之后,天启喃喃自语着。

第三百四十二章 恩旨() 
在郑国昌动身进京后的第二天,常进全坐在屋中看着账簿,常杜氏在他身边絮絮叨叨的说着话,意思就是叫常进有回来。

    “女婿又是外甥有这般关系,他还在李庄那边做那些不着调的营生,是不是太气人了?”常杜氏越说越气,声音也是越来越大,要不是常进全是常氏家族的族长,向来有几分震的住的威严,怕是常杜氏要拍桌打板了。

    “进有的事是瀚哥亲自亲代的,十分要紧。”常进全不急不徐的道:“你着什么急?难道瀚哥还能亏待他?再说你叫他回来做什么生意?常家的生意比以前已经扩大一倍还多,这都是瀚哥照顾,故意拿一些生意让给我们做,做人不能得寸进尺,瀚哥非池中之物,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

    “他不就是一个九品巡检?”常杜氏语气激昂的道:“我现在知道他和那些大人物确实相与的好,既然这样,就更该照顾他丈人一家,哪有自己发那么大财,对丈人丈母这边不闻不问的道理。”

    “你这些话又是五弟他们教你的?”常进全叹一口气,感觉有些心力交瘁。

    一个大家族丁口不旺,很容易衰败或是被人欺负,因为家族的人多了,交往的人也多,人脉无形中就扩大了多倍,一般人要对付这样的大家族总会有几分忌惮。

    当年赖同心他们选定了和裕升当行头,张瀚家丁口不旺,没有成年男丁,和蒲州老家分家没有家族依靠是很有关系的。

    不过家族人丁过多,又很容易互相扯皮,家族中人心思各异,都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很容易造成内耗。

    常家虽不至于内斗,不过也有种种的烦心事。

    “是老五他们说的,”常杜氏毫不心虚的道:“话又没错,亲戚之间不帮忙难道帮外人?”

    “瀚哥有今天全是自己得来的,我们常家没有帮什么忙。”常进全道:“他不是你们能掌控的人,不要犯糊涂心思了。”

    “我只是想叫当家的回来……”常杜氏想想张瀚这女婿,确实是有很多叫自己害怕的东西,她这种妇人平常在家族中都是说一不二,但在张瀚面前她从来不敢造次。想了一想,还是觉得常进有在外头太亏,忍不住恨恨的道:“那死鬼天天琢磨没用的东西,叫瀚哥当驴一样使唤,也不说给自己谋点好处。还有常威也是,我在新平堡这么久,这小畜生就没来看过我几回。”

    “唉唉……”

    常进全想想常进有,再想想常宁,常威这兄妹,心里很是奇怪,有这爷仨一样的人,怎么居然内宅有常杜氏这么可怕的存在。

    “二老爷,”这时一个长随进来救了常进全,长随快步走到常进全身边,躬身道:“张府那边来了京里面的锦衣卫旗校和小太监,说是传旨来了。”

    “传旨?”常进全猛的站起身来,神色激动的道:“知道是什么事情吗?”

    “不知道!”长随道:“我正好到张府那边找大小姐回事,到街口看到人流涌动,都是往张府那边跑过去,我跟着到门口,正到见到穿飞鱼服的旗校和公公,我又挤不到前去,一急之下就赶紧回来报信。”

    “好好,你做的好。”

    在当时的人来说,深居九重的天子的形象就是半神,中国没有日本那样的神道教发展,但天子在人们眼里绝对是带有一点神性的,最底层的百姓把举人以上的文人都视为星宿下凡,更不必提掌握这个庞大帝国,一言一行就能决定亿人命运的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在民间传说中,两大门神已经封神,可还是得给皇帝当看门的,“真龙天子”这四个字可不是白说的。

    当然离的越近,神性就越低,日本的天皇有吃不上饭的时候,中国的断头皇帝也很多,只是在这大明尚且一统,天下总体还算太平的时节,“皇帝”和“圣旨”这些词组给百姓带来的冲击可不是一般的大。

    “瀚哥他惹啥事了……”常杜氏呆征征的,嘴也张的很大,象一只呆滞的蛤蟆。

    “屁话,就不能是好事?”常进全恨不得一巴掌抽在这女人脸上。

    常进全赶紧出门,叫了长随备马,然后往张府的方向急驰而去。

    相同时间,主店里的周逢吉和对面的梁宏,还有参将府里的赖同心,正在会见客人的李慎明,他们几乎同时都接到消息,一起往张府赶过去。

    常进全到张府门口时已经看到不少熟人,处在南街西侧路口的张府宅邸门口颇有些人潮汹涌的感觉,人们都伸长脖子,两眼直楞楞的看着张家门口,那里有几个锦衣旗校被留在府门口,这些锦衣卫可能是丁余或是普通的小兵,锦衣卫里也不全是校尉,还有旗手,大汉将军,丁余一类,不是人人都有资格穿飞鱼服的。

    常进全看到张瑞让这几个人进门房里坐下,这些锦衣卫推辞一下,见张府的人看好了他们的马匹和行李,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下来。

    这时张瑞看到常进全过来,赶紧叫道:“把道路给清通,叫二舅老爷进来。”

    四周的人也有不少认得常进全的,也是赶紧让开了道路给他。

    常进全进来时见周逢吉等人也在,各人也顾不得如平时那般寒暄,常进全劈头就问道:“听说有旨意,是什么事情,有谁知道?”

    “现在还都不知道。”周逢吉等人眉宇中都有些担忧,各人都在摇头,张瑞一边偷偷给那几个锦衣卫的人塞着红包,一边替各人答话。

    一个锦衣卫的人先是掂了掂红包的份量,接着又打开袋子来看成色。

    银子是五两重一锭的小银锭,每个小红布包里有四个,就是二十两,成色也是十分上乘的细纹锭,看完之后,几个锦衣卫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神色,最先看的那个抢着道:“列位放心,这一次我们传的旨意是给你们张瀚张巡检升官的旨意。”

    “升官?”

    虽然有所预感,不过消息临头时,各人的表情还是十分精采和复杂。

    “嗯,就是升官呗。”

    这个锦衣卫的人只是普通的旗校,带队出来的是一个锦衣卫副百户,各人都是托了关系才轮着这种出来传旨的外差,而且不是普通的旨意,是出自大内的恩旨,这种差事当然是肥差,各人都是使关系抢,从收获来看,也是不虚此行。

    因为心里高兴,说话的锦衣卫又笑着道:“旨意是升你们巡检为卫指挥使,正三品武职官。”

    “霍!”

    常进全叫了一声,脸上是高兴和震惊交杂着的神色。

    周逢吉十分激动,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梁宏则是哈哈大笑起来。

    如果说是以蒲州张家原本的家世,拥有大学士和总督级别官员的文官家族,子弟当了三品指挥使根本不值一提,甚至足以蒙羞。

    因为文官世家,举业出身,从文官一步步向上才是正途,余者都是杂流。

    “老太爷若是有知,不知道会高兴成什么模样!”

    憋了半天,周逢吉也只能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梁宏道:“当然要祭祀祖先,把这个大好消息告诉祖宗。”

    “这是以后的事。”常进全搓着手,笑呵呵的道:“现在要紧的是要知道是哪个卫的指挥,是不是掌印。”

    众人齐涮涮看向那几个锦衣卫,话最多的那个锦衣卫摆手笑道:“这我可不知道,您几位得进去问。”

    常进全满心好奇,踏足往内,还不忘拱手向锦衣卫们道:“多谢,多谢。”

    “不必谢咱们,咱们也就是出个皇差,哈哈。”

    这个锦衣卫操的还是带江淮官话口音的官话,和纯粹的京片子不同,皇室和这些嫡系的亲军口音还是带着南京那边的印记,和纯粹的京城土语并没有完全相溶。

    各人没有再耽搁,而是一起往内宅行去。

    “听到了吗?张东主授给卫指挥使!”

    “哪个卫?”

    “这还没说。”

    “要是阳和卫便好了,正好是咱新平堡归他管。”

    “军堡还是归参将或守备管,卫指挥不加守备也没用。也不知道张东主加没加守备。”

    “不管怎样也是脱胎换骨了啊,一下子就是三品武官。”

    “可不是?也是咱们新平堡商家的光彩!”

    人群中议论纷纷,几乎所有人脸上都浮现出由衷的笑容,除了少数人之外,张瀚赢得了新平堡大多数商家和百姓的拥戴,就算他此时得了三品武职也不会有人嫉妒,人可能嫉妒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线上的人,但不会嫉妒比自己强太多的人,张瀚已经叫所有人都无法与之比肩,当然也生不出嫉妒仇恨的念头。

    在人群中,常杜氏几乎惊奇的要昏过去,常家的几个男子也都是满脸的震惊之色,在此之前,他们没能想到,张瀚居然能一下子当上卫指挥这样的大官,在山西还好,山西都司的存在感已经很弱,可这里是山西行都司,境内除了少数几个州县外几乎全是卫所的地盘,武官仍然有权,在人们心中也还有一定的地位!

    =

    诸君记得投票哟

第三百四十三章 提点() 
往内宅的一路上站了不少张瀚的护卫,各人脸上都是洋溢着由衷的笑容,张瀚从九品一跃到三品,虽然是武职官,但也等于进入了大明的官场,对他们这些一路跟随过来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利好消息。

    这个时候不少人想起自家东主的年龄,刚刚二十来岁,刚刚成婚,未来最少还有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以张瀚的能力和财力,谁说当不上总兵?如果建立起一个超级将门,就象辽东的李家那样,谁说他们就当不上游击,参将,甚至副将,甚至总兵?李家家丁出身的人,可是有不少副将参将级别的高等武官来着。

    “还是武官对路子。”常进全听到一个护卫用快活的声音对伙伴说道:“咱们大人做了掌印指挥,过几年再当游击将军,再到新平堡当参将,然后升都督〗【〗【〗【,︽。≠↙。▼,再当副将,总兵,最多十来年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好歹也能混到千户,指挥佥事什么的,也能穿着官袍,回家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咱们考进士是没门了,不过也有当官的指望,想当年咱们可是臭狗屎一般的喇虎啊。”

    “你们别咧咧了,大人怎么想的谁知道,反正不管怎样,咱们老老实实的听指令做事,不要瞎想。”

    “升官发财想一想怕什么。”一开始说话的护卫声音变小,还是忍不住垫了一句道:“大人说过,只要路子走对,不搞歪的斜的,想过好日子是人之常情,他就是要带咱们都过上好日子。”

    众人都微笑起来,张瀚确实说过这样的话,而且一直也是这样在做,从今天开始,似乎所有人发展的前景都变得宽广起来。

    常进全等人也是微笑,他们和护卫的感觉其实差不太多,张瀚一荣,他们这些人当然也有好处,只要跟紧了,不要出错,不要叫张瀚失望,其余的事,看来是水到渠成了。

    传旨的太监是一个奉御,穿着六品服色的内监袍服,头上戴着三山帽,手中一柄铜拂尘,非常符合民间对太监形象的想象。

    脸上当然也是无须,面容清癯,身形削瘦,不过眼神并不阴鸷,甚至有一点温和,只是从削瘦的身体到脸孔来看,这是一个身体受过严重损伤的中年人,张瀚甚至还想用男子来称呼这人,对方只是身体残疾,叫张瀚没有办法完全否定他的性别。

    这人也是张瀚第一次见到的活生生的太监,这样叫他有一种新奇感。

    传旨已经完毕了,除了升任张瀚为山西行都司的卫指挥使外,还有格外的恩赏。

    无非就是几匹绸缎表里,还有五十两来自大内的金花银,这是正经的官银,一锭就是五十两重,来自大内银作局,除了标准的重量外,银锭本身还有细巧的花纹纹饰,这种银子当然不是赐给人花用的,这代表一种荣誉。

    叫吴慕的太监还有格外的体己消息奉送,当然也不是白送的,作为传旨太监,他拿到了张瀚给的四百两的大红包,作为贿赂水平来说,已经超出了吴慕原本的期待值……虽然知道传旨的对象是一个大富商,不过一出手四百两的水平还是叫吴慕格外的欣喜。

    就算在物价开始上扬的天启时期,四百两银子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京师这样的地方也够买个小规模的四合院了。

    “这一次不是叫礼部或山西行都司的官员来传旨,这也是皇爷自己的意思。”

    吴慕的声音很轻,带有一点太监特有的阴柔,这个太监刚刚自报家门时已经说出他是一个西南夷,在大明的太监中最多时有三成左右是来自西南方向生熟苗族,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西南夷时降时叛,大明官兵经常会大规模的进剿,在剿平和杀戮那些桀骜不驯的生苗的同时,大规模的阉割幼、童送入皇宫也是一道正常的手续,毕竟在王朝太平时,除了最贫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