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大牛原本高大魁梧,现在身形也很瘦弱,只是身上杀气难掩,原本的赘肉一点也看不到了,旁人也多半如此。

    “大牛说的对。”

    “俺也是累了……不过还要看大柜怎想。”

    俞士乾笑道:“就知道你们是这样想……老周,你来说说吧。”

    这时各人才看到俞士乾身边的中年汉子,瘦瘦小小,人面皮也黑,蹲在地下,貌不惊人,听到俞士乾说话,这才咧嘴一笑,露出一嘴黄板牙。

    老周道:“还是大柜说,俺就是想说,各位想落地安稳,暂歇兵马,到大梁山那边最好。”

    俞士乾知道老周是提不上把的,他接着说道:“他说的大梁山就是阴山余脉,镇虏、天成各卫一直到灵丘,蔚州,再到咱们这里,一路全是山,那边说是有好几个卫,也靠近边墙,其实地方兵力薄弱,又因为是各省交界,咱在大同抢一票,躲到北直那边的山里,再到北直抢一票,躲回大同这边的山里,几处腾挪,这盘棋就活了。”

    周大牛等人道:“就按大柜说的办。”

    成方道:“往前就是大谷口,当地人说西边有虎阳河,东边是清水河,一路山地,没有卫所和县城,倒不担心有拦路的兵马,就是道路不熟。”

    “那好办,”俞士乾道:“抓着的人里,先斩几个,留下的分别叫他们带路。”

    等周大牛几人出来,路边按着一群抓来的山民,俞士乾派的人正在按着他们,路边斩了好几个人,头颅滚在地上,两眼圆睁,地上一滩的血迹,留下来的哭叫求饶,周大牛叹口气,对成方轻声道:“咱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沈阳,重新过老百姓的日子。”

    “先活一天算一天,”成方瞪眼道:“这当口了,这么想就是找死!”

    “嗯。”周

    (本章未完,请翻页)大牛紧紧自己的两手,指节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他的脸绷紧了,两眼凝露出杀气,在大踏步经过杀人的地方时,所有人都对他毕恭毕敬的低着头。

    ……

    “张东主,这位便是李国宾李先生。”

    李大用和马化先介绍过后,张瀚拱了拱手,笑道:“李先生。”

    李国宾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京城来的土著,面容白净,眼神伶俐,张瀚话音未落,他已经抢上前一步,一揖到地,躬身问好:“在下见过张大人。”

    张瀚笑道:“李先生称我一声张东主就是了,不必太过拘谨。”

    他又道:“李先生在京师,每日见的不是阁老便是部堂,要么就是公侯伯爵,我这般的官职,在京师大约真的排不上号。”

    李国宾笑道:“要说官职,京师实职的九品官亦是有权势的,那些世袭的武职,纵是二品三品,家当败光了,子弟穿着红袍却三餐不继也是有的,张东主在这里却是等若公侯,在下岂敢拿京师的情形相比。”

    张瀚笑道:“李先生果然是长袖善舞,能言善辩。”

    各人说笑了几句,这才安席坐下。

    自上次张瀚到灵丘后已经隔了半个来月,短短时间内,李国宾带着灵丘铁场出来的样铁,匆忙赶回京师,然后再从京师又赶回灵丘,风尘仆仆,可谓辛苦之极。

    不过这人很在乎仪表,似乎换了一身衣袍,还抓紧时间洗了个澡,此时仍然是一身光鲜的坐在席上,与各人谈笑风生。

    张瀚先不曾说话,说实话他生意做到现在,还没有和李国宾这种职业掮客打过交道,更不曾和京城里的大商号有过生意往来,他发家的过程其实和普通的商号完全不同,既往的经验几乎为零。

    李国宾也展现了一个职业掮客的风采,说话滴水不漏,风度极佳,把宾主的情绪也带动的很好,几句话就能叫人如沐春风。

    如果说话也能排段位的话,这个李先生估计能排得上黑带九段。

    “李先生,我们说了正事再上酒。”

    各人说了一气,李大用才略带歉意的向李国宾道:“这是张东主的规矩,我等也是已经习惯了。”

    李国家稍显意外,以他向来的经验,要么是大家正经谈生意,要么就是喝些酒再谈,那样更顺利些,不料张瀚居然是如此作派。

    “既然如此,我等就先谈。”李国宾笑笑,脸上露出郑重色彩出来,他掏出一个瓷烟瓶,取出烟丝,又从荷包里取出一个精巧的白云铜的烟斗,装上烟丝,再用火镰打着火,慢慢抽起烟来。

    一时屋中俱是烟气,李大用和马化先俱不吃烟,但也只得忍着,他俩人示意小厮开窗,不然受不得烟气。

    张瀚前世倒是抽烟,这一世四周的人吃烟的少,原本的张瀚也不吃这东西,他自然不会再重新习此嗜好,这时看到李国宾抽烟,才知道这东西和玉米辣椒一样,已经渐渐在中国流传开来。

    李国宾略带歉意的道:“兄弟这嗜好实在不雅,但这东西又颇能提神醒脑,实在是离它不得。”

    在他说话时,张瀚笑而不语,马化先和李大用接着话,开始与李国宾正式的谈起生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来。

    李国宾代表的是京师十几家年营业额在十万以上,并且是以铁器为主的大型店铺,这些店铺都是京师商号,他们没有可能跑到灵丘来进货,这种大宗的买卖一分银子都代表巨大的利润,双方又是寸步不让,两边言语都是十分客气,态度却都是十分坚决,彼此都有强烈的自信,一方是巨大的资本市场,灵丘这里坐拥精铁,价格毕竟还在闽铁之下,现在要争的就是尽力往上调价。

    这也是张瀚的意思,价格这东西开始就得有一个最基本的起点,如果开始定价就过低,日后要往上调价自然是千难万难,灵丘精铁品质不在闽铁之下,为了竟争市场当然不能比闽铁卖的高,但价格亦不能定的太低,否则利润同样不会提的太高,有失铸出精铁的本意。

    这当然是要李大用和马化先两人一点一滴与李国宾去争,双方渐渐有些脸红脖粗,都有些动了意气。

    这时张瀚却看向窗外,孙敬亭原本在对面雅间等候,这时房中又多得一人,那人正是李慎明,此时正向张瀚挤眉弄眼的打着招呼。

    张瀚摇头微笑,示意这边还在进行,无法分身。

    李慎明摊一摊手,与孙敬亭对面坐着,开始小酌闲聊。

    张瀚居然有些羡慕,他其实不喜欢现在的这种场合,做生意的喜欢恬淡,和说相声的说自己内向一样可笑,不过有的时候张瀚就是如此,就象现在,他其实喜欢和对面的两个朋友在一起。

    这时李大用和马化先又将铁价争上去三分,双方都显得十分疲惫,李大用和马化先不停喝茶,李国宾放下烟锅,用两手揉着额角,一脸苦恼。

    这时灵丘的精铁价格已经较闽铁相差只有三成,这三成其实还是由于要抢占市场的原因,闽铁一分五厘一斤,灵丘铁一分二厘一斤,这价格其实已经很高,要知道一斤铁等于十二三文钱,当时一文钱能买两个火烧,十几个钱若是百姓家里俭省些已经可以过好几天,这等精熟铁多用来打制农具和日常的必须品,比起生铁来质量要好的多,也能使用更久,那种更差的毛方铁,制成的铁油灯和铁铲等物质量都很差,工部出的铁锹五把才卖二分银子,后人觉得十分便宜,却不晓得是因为这东西做工实在太烂的原故。

    张瀚觉得火候亦差不多了,转身含笑道:“若是我的铺子有李先生这般合格的经济,我恐怕一年要多赚不少银子。”

    李国宾苦笑道:“今日才知道是宴无好宴,只是这酒还没有喝上,在下就已经疲不能支。”

    张瀚哈哈一笑,说道:“李先生大才,我们不得不三英战吕布。”

    李国宾肃容道:“这可万万不敢当,在下的身份远在诸位东主之下,只是跑腿帮闲,赚些差价辛苦钱,不瞒东主,这价再压下去,就是在下赚的少了,实在无法再加。”

    张瀚道:“既然李先生这般说,那么咱们这事就算定局。”——

    再次呼吁一下红票,拜谢!

    咱别的榜上不了,最少红票还是能看的出来咱写的东西是用了心的,可能不是那么卖座,但仍然有一些朋友始终支持着。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七章 算计() 
李国宾大喜,起身揖道:“多谢张东主!”

    张瀚含笑道:“其实不是我大方,实在是在一旁听着,咱们李东主和马东主已经出尽全力,诸位也说的累了,不如我出来充这个和事佬,大家省事。”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李大用起身开门,叫外头的店家上酒上菜,那店家掌柜知道这几个都是豪客,不敢怠慢,早就将酒菜备好了,一时间川流不息的送上来。

    各人谈妥了正事,心情都很放松,均是放量喝起酒来,几巡过后,李大用笑道:“这时才知道张东主说完正事再喝酒的真意,果然喝这酒时不用在算计李先生,喝起来轻松愉快,酒的味道也好多了。”

    各人听了均是大笑,李国宾连称不敢,这时候他还是小心翼翼,显然这种场合是经历的多,不会因为交易谈成就彻底放松。

    “张东主,”李国宾又敬张瀚一杯,说道:“灵丘供铁,未知走哪条官道?”

    张瀚沉吟道:“若是成熟的路线,当然是从灵丘先到新平堡,从新平堡到张家口,再由张家口到京师,这条官道是我和裕升骡马行惯常走的,路线熟,地方∑分店多,易于补给,安全上也有保障。不过此次我打算从灵丘往东到广昌,穿过石门峡,过紫荆关,易州,再直入京师,这条线路,比从张家口那边走节省不少路程,只是一路要翻山越岭,而且往东去我们骡马行分店路线只到广昌,再往东和往京师需开辟新路线。”

    李国宾道:“未非是张东主的那些大车做的更好了?”

    张瀚笑道:“果然是李先生,确实一语中的。”

    李国宾说的不错,近来工匠们士气很高,在马车固件的几个关键点上又有新的突破,新车的车身做的越发牢固,在承接处主要也是使用精铁部件,以前马车的成本主要是这些零部件的成本高,如果定型生产,又有灵丘供铁,成本也会大为下降,在修理和损耗上,马车会越来越低,最终骡马行的利润也会大大增加。

    张瀚在骡马行的事情上毫无疑问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模式。

    在大明并不是没有物流,事实上大明的物流方式十分丰富,光是在江南的运载船只就有多种,从漕船到沙船,江船,林林总总有十几种之多,根据水流和运程远近,还分为载人或是载物多种,南人行船,北人用车,只是因为道路限制和马车制作水平的原因,北人的车辆水平远不及南人的船只,大明帝国分布在全国的驿站和官道犹如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不停的向身体供给养份,而北方的官道和车马的做用很小,大明帝国最重要的主动脉就是京杭大运河。

    故元时因为统治方法粗暴,政治荒疏,大运河堵住了不少,元时的漕运主要就是海运,到大明时疏浚了运河,这条大运河就成为明清两朝最重要的物流通道,南北的物流主要仰赖这条运河,如淮阴,临清,德州,通州,这些沿河的城市也因此而变的十分繁荣富裕。

    运河上船只成千上万,不仅是官漕,也有民间的商业活动,南北的人员往来和交流,均是在这条运河上完成。

    运河也有严重的缺陷,每年都会有相当长时间的枯水期,到了枯水期,漕船大量积压,依靠行船贩运的货物也会堆积在船上,任你急的要上吊,河水不涨,谁也走不成。

    每年都要开挖河段,清理淤泥,这对地方上毫无能力的明政府来说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中枢的工部和地方就要打官司,经常有一些重要工程陷在扯皮之中,缺乏资金和人力,也缺乏有能力的地方官员主持。

    在隆庆年间,前大学士首辅高拱试图改河漕为海漕,当时已经有了动议,要大量修建海船,从长江口出海,沿海北上,这其实是十分正确的方案,但在张居正驱走高拱后尽废高拱之政,海运之事也就做罢了。

    在北方,大量的车马都十分简陋粗糙,民间用大量的独轮小车进行短途运输,少量的两轮或四轮大车来做长途运输,成本极高,时间极高,效率也是极低。

    在张瀚整合骡马行之前,各地的脚行混杂不堪,缺乏规矩,特别是长途运输十分混乱,不仅运输能力低下,安全性也十分堪忧。

    现在和裕升的骡马行已经名声在外,张瀚借着运铁的机会主动出击,开辟北直隶到京师的线路,也是十分合宜。

    李国宾道:“京师大商家也有很多议论和裕升,他们有一些往辽东和河南的货物,运输起来十分困难,多半是各地的商人自己设法,若是能有和裕升这样的大骡马行进入,恐怕大家的生意就要好做的多。”

    张瀚道:“暂且还不能往河南腹地。”

    李国宾会意道:“河南内境亲藩众多,关卡多若牛毛,如果张东主没有切实的关系,暂时还是不去为好。”

    张瀚微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省力。

    李国宾又道:“灵丘出铁,光是和裕升现在就有数百万斤,京师主要是要方毛铁,未知一年供给的方毛铁,有没有确实的数额?”

    张瀚和李大用马化先两人对视一眼,转头向李国宾道:“两千万斤以上到两千五百万斤,亦有可能更多。”

    张瀚接着道:“明后年可以更多。”

    李国宾吃惊道:“灵丘一地,竟可供给这么多方毛铁?”

    方毛铁是初步熔炼的精铁,也是熟铁的一种,也正是和裕升用双室法熔炼出来的熟铁,这种铁不比生铁,既然是熟铁,就需要提取掉一定的杂质,需要初步的熔炼,所需要的炉房和工人数量也是天文数字。

    李国宾道:“京师那边当然是多多益善,不过这么高的数字,在下担心那些大商行急切之间未必能全部出脱。毕竟闽铁还有相当大的份额,挤占市场,尚需时间。”

    李国宾说的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