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香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香窃明-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笑了笑,先给沈惟敬丢个眼色,示意自己来应付,沈惟敬是乐得不出头,少出事,借着疲乏和酒劲就在桌子边装睡。王子晋看看小西那双透着精明的小眼睛,笑道:“如此说来,真要多谢小西大人了!但不知,有什么是需要我做的?”

    小西行长把大腿一拍,喜笑颜开地道:“王大人真是痛快人!没说的!这么着,在下是有个不情之请,此次贵国使节来之前,并没有预先知会,到了对马岛也是急急登岸,我国上下,到现在都不知道贵国使节此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因此争论不休,也耽误了使节的行程。王大人若是方便,不妨将使节所携带书信中的内容,透露一点给在下,在下有了心理准备,明日也好帮着使节在我国太阁殿面前说话不是?”

    沈惟敬坐在旁边一言不发。他很想用力去拍小西行长的脑袋,让他看清楚,正使,正使在这里,我沈惟敬才是正使,这样的问题你去问那个小子是什么意思?当我不存在,当我透明的吗!

    然而最终也只能是一言不发,到现在沈惟敬还在回味王子晋近日来的一连串动作,越想越是觉得心寒,这家伙从那样的城里都敢冲出来,最终还逼得日本人低头,把自己几个人请到了丰臣秀吉所在的城堡之中,这是何等非凡的勇气和决断!当初汉朝时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六人半夜斩杀了匈奴使节,与此差相仿佛吧?此人惹不起啊!

    沈惟敬毕竟是老了,六十多岁的人了,又是老来得子无依无靠的,因此他分外地怕死,又分外地想要立功。对于王子晋这个生猛小子咄咄逼人的种种举措,他是越来越觉得无力压制,那么就只好捏着鼻子忍了,反正老人火气没那么大,也比较谨慎,在没有切实把握之前,争那些一日之长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王子晋照例还是先看看沈惟敬,只要这个老家伙不来挡他的路,王子晋还是很愿意给他一些面子和好处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我党成功的一大法宝啊!见沈惟敬点头应承了,方向小西行长出示了一封书信。

    那是石星交给丰臣秀吉书信的抄本,就是用来私下沟通用的,因此除了封口和用印之外,和正式的文书并无区别,甚至还有石星自己手书的落款。这封书信是用中文写成的,小西行长是个商人子弟,那时在日本,汉语属于上流人才能学习的语言,叫做汉学,到了战国这个时候,大概只有少数学问僧才懂得,小西当然是没法看懂的。

    于是王子晋就指着书信,先告诉他这是原文的抄件,也有兵部尚书的落款,然后再将信中的大意翻译给小西行长听。其实这封信也不算长,石星就是代表大明朝,向丰臣秀吉先恭贺他统一日本,结束战乱,是个有功之臣,嗯,确实是有功之臣,因为贵国现在还有天皇在呢!哪一天你像朝鲜的开国太祖李成桂一样,自己出来摇旗了,我们再商量改称呼的事。

    这当然不是重点,重点就是,丰臣秀吉你听好了,我们大明朝听说你有意整军二十万,借道朝鲜来攻打我们大明,有没有这回事?有的话,我们也不怕,说一声就是,大明天子会派兵百万,前往朝鲜与你会猎。如果没有,那就说清楚,要交一份誓书出来,做下保证,那么我天朝上国宽宏大量,也不会把那些谣言当作什么事情。此外,还可以和日本之间重新开放堪合贸易,准许你们向大明进贡,具体事宜可以重新商议云云。

    小西行长听着听着,脑门上的汗就下来了。这书信烫手啊!要说他们对于大明没有觊觎之心,那是说假话,大明朝如此的富足辽阔,对于经历了战国乱世,人心的欲望已经被彻底激发出来的这些日本暴发户们来说,那简直是犹如苍蝇面前摆了一块奶油蛋糕一样,什么都不能阻止他们的野心和欲望燃烧。

    可是要是现在就挑明了和大明为敌,那也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朝鲜还没打下来呢,就和大明开战?这可跟大家伙想得不那么一样了,原本他们只是想着,朝鲜兵力薄弱,久疏战阵,肯定是打不过日本的,先把朝鲜打下来,大家可以好好分一分胜利果实,然后力量壮大了,再看看有没有机会从大明这块大肥肉上啃一口下来。丰臣秀吉当初给织田信长的书信中,也是这么说的,要求织田信长允许他先打朝鲜,朝鲜打下来之后,用朝鲜的兵力去攻打大明。

    说到底,还是当初东南倭乱的流毒,很多日本人至今都还记得当时东南明军在乌合之众的倭寇面前是如何的狼狈,一个富庶而又无能的国度,这大概就是秀吉对于大明最清晰的印象了。

    在决策进攻朝鲜之时,总的战略是由德川家康制定的,一共是十二个字,即“陆海并进,以强凌弱,速战速决。”陆海并进,就是说此次作战,水路的运输和后勤保障是个关键,在朝鲜那样的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作战,陆路后勤很可能跟不上,而且成本也会很高,沿海的水路运输显得格外重要;

    以强凌弱和速战速决,就是怕明军插手朝鲜战事,横生变故。因此动员了全日本的精锐,首期入朝的兵力就有二十万之多,对于目前全国兵力也不过四五万,还都是些老爷少爷兵的朝鲜来说,那真的是泰山压顶之势。日军的总体战略,就是要在明军反应过来之前,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一举打垮朝鲜,控制朝鲜全境之后,取得了稳固的进攻堡垒,然后再和明军慢慢周旋。

    可是如果一开始就让明军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呢?小西行长背后全是冷汗,他不是纯粹的武士出身,只是个商人罢了,因此没那么多热血,也没那么狂妄,对于明军过早参战的问题严重性,小西行长也有所认识,那将会让形势变得极其复杂,甚至影响到原本已经定好的总体策略。

    那么这件事,是一定要让丰臣秀吉知道的,此刻他有些庆幸,自己和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等人极力坚持,要先接见明朝使节,然后再出兵,这件事是作对了。

    但是问题又不是这么简单的,这封信后面还有一部分内容,可以看作是大明朝对于丰臣秀吉政权的立场定位。这个里面把丰臣秀吉定位为日本的有功之臣,顶多是像曹操这样的档次,那自命不凡的丰臣秀吉怎么能接受得了?要知道自从小田原征伐,统一了日本之后,丰臣秀吉被天皇赐予了现在这个丰臣的姓氏,和原先的四大姓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相并列,已经让秀吉自我膨胀起来了,日本这个岛国已经无法容纳下他的野心,这也是他将目光投向朝鲜乃至大明的一大原因。

    现在大明连他在日本的地位都不予以正式的承认,这要是让丰臣秀吉看到了,那还不大发雷霆?小西行长犹豫了半天,才决定给使者透透风。他皱着眉头,问王子晋:“我国太阁殿受天皇之封,赐予丰臣之姓氏,如今称太阁,已经是天下第一人”

    话还没说完,王子晋就把手指一摇,笑道:“丰臣太阁,确实是日本第一人,天皇只是具名而已,这个我们都知道。不过,天皇有跟没有,那是不同的,好比曹操一统中原,上头终究是奉大汉天子,生前也只称王罢了。况且,天下哈哈,贵国在岛上关起门来,那怎么说都是无所谓的,如今既然要和我大明交往了,还是注意一下的好。”

    小西行长的脸涨得通红,又不好反驳,肚子里憋着气,几欲拂袖而去。这也太欺负人了!我不就是随口说了一句吗,你纠正我也麻烦给我留点面子,这是在我的地盘上啊!总算还有几分理智,知道王子晋说得也不错,日本所谓的天下,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岛而已,怎么说都是无法和大明相比的。况且,大明朝是主动来向日本下书,而且是下给了丰臣秀吉,不是名义上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这不是已经承认了丰臣秀吉对于日本的实际统治权吗?

    这么想想,又似乎没那么难以接受了,反而有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小西行长甚至有些沾沾自喜,自己的视野顿时超脱了日本列岛,上升到了真正“天下”的层次,回头再看自己和日本这些人平时竞争的东西,立马觉得档次好低!这,就是天下人的感觉吗?自己这样发展下去,有朝一日会不会成为真正的“天下人”,就像太阁大人那样?

第十一章和谈底线() 
自我感觉良好了一下,小西行长的气就顺了,然后心平气和地告诉王子晋:“尊使,不是我有意为难,实在这封信交到太阁眼前,恐怕太阁殿要大发脾气,实在是太不尊重他老人家了。区区封贡,怎能旌表太阁之功?”

    王子晋不慌不忙地笑道:“小西大人,咱们做使节的,只管送信,把这封信交到丰臣太阁手中,让他老人家亲眼看过,这就是我的使命完成了。至于太阁大人高不高兴,回不回信,回信是讲和入贡还是提兵来战,那是另外的事,我就管不着了。”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把声音微微放低,对小西行长道:“小西大人,我也看得出,贵国大军云集,这一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指望太阁见了这封信就回心转意,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朝天子和兵部尚书石大人,也就是要一个态度罢了。嗯,就是一个态度”

    小西行长很敏锐地觉察到,这厮的话里有文章。态度?什么态度?不用说,就是日本对于大明朝的态度了。可是,这不是在信里都写好了吗?这家伙怎么还要这样说话?

    他一面唯唯诺诺,似乎是听懂了,脑子里却飞快地转动着,陡然间灵光一现,不禁脱口而出:“尊使,难道说,如果我家太阁大人应允不与大明为敌,兵锋仅限于朝鲜境内,大明朝就会对我军进入朝鲜一事,视而不见袖手旁观?”

    王子晋笑而不答,把手挥了挥,道:“信中有的,就在信中;信中没有的,我怎敢妄自揣测天意?”脸上却是一脸赞赏的笑容,笑得极为亲切,起码在小西行长看来是这样,因为这就是王子晋是商场上和人谈判是最常见的面具之一。

    小西行长却是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坐不住。如果大明朝真的是这个态度的话,那他禀报到丰臣秀吉面前,这个彩头可就太大了。这等于是大明朝作出了许诺,默认日本对于朝鲜的进攻是合法有效的,并且会在事后追认啊!这样一来,朝鲜这一注大财不就发定了?

    这么一想,小西行长也为书信中的内容找到了新的解释,那所谓的准许入贡,难道就是在说,一旦日本吞并了朝鲜之后,可以以朝鲜的名义向大明朝进贡,取代朝鲜在大明封贡体系中的地位?

    今天的国际关系中,有所谓国际承认这一条,意思就是一个团体,在没有得到相当数量和等级的国际承认之前,是无法进入整个国际环境之中,和现有的国家平等交往的。当时没有这样的概念,然而在整个东亚都处于大明朝的封贡体系之下的现状,却决定了日本如果要想平安无事地一口吞下朝鲜这块大肥肉,就一定要得到明朝的认可。取代朝鲜的封贡地位,就是这种认可的最好标志!

    小西行长喜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不过他还没有失去理智,这都是自己猜的,对面可没有明着这么说,况且就是明说了,出他的口入我的耳,没有旁证没有记录,能作数么?待要再追问王子晋,王子晋却怎么都不肯明说了,只说都在书信之中,除此之外自己一概不知。

    小西行长不由得又皱眉,这不是暗地里谈判的架势啊,不然怎么都应该透露一点出来才对。最终还是王子晋说了一句话,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此时贵国大军未发,又不曾事先派人将朝鲜功罪告知我大明,诸事如何说起?”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们到底为什么打朝鲜?如果要知道我们大明对于此举的态度,起码派人过来通知一声,编也编一个理由出来吧?连这点功夫都没有,我们大明主动伸出手来向你们传话,已经是放低了姿态了,还想怎么样啊魂淡?

    小西行长顿时汗颜,这才想起中国和日本之间许多不同之处,其中一点就是,中国打仗是讲究大义的,所谓得道多助,即便没有,也编一个出来。这不是对被攻打者的理由,而是对旁观者的理由,你理由找得不好,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说不定就是几个人合起来打你一个的局面。

    日本原本也不是这样的,只不过战国时代一打将近百年,百年中真的发生了很多事,使得原本的许多道德底线都被突破了,像上杉谦信那种打仗还要找个名义的,真心是不多了。所以很诡异地就是,这一仗开始打的时候,日本根本就没有想要给朝鲜找出什么罪状来,就是派了几波使者过去,很诚恳地跟他说,你们投降吧,投降就带你们一起去打大明,大家一起发财。朝鲜当然不干,不但不干,也不敢贸然把这个消息去报告大明,因为这实在太疯狂了,日本这么小一个国家居然要挑战大明!朝鲜根本就把这当成了日本有人在发神经了。

    以至于直到现在,在经过了大明使节的提醒之后,小西行长才蓦然发觉,原来是我们out了,打仗不是这么打的,应该先找好罪状才行啊!要不说这低层次混得久了,人的层次会下降呢?下棋就是这么回事,你一直跟比自己水平低的人下,不知不觉自己的棋力也会跟着掉下去的!

    现在小西行长算是服了,也真正觉得自己的视线开阔了,这次接引明国的使节,算是不虚此行,诚心诚意地谢过了王子晋和沈惟敬,然后才告退了,估计是把自己所得到的信息拿回去和自己的亲密党羽消化一下,看看到底怎么个应对法。

    等他们走了,又让李鱼儿和张彪两位专业情报人员到左右打探着,沈惟敬拉着高攀龙和王子晋凑到一起,声音都压得极低:“王大人,你说,这日本大军都已经到了这地步了,咱们的缓兵之计还怎么用?”

    李鱼儿和张彪两个,这一路上都在观察日本大军的状况。兵力部署什么的,这么走马观花一下看不出来,可是那些军队处于什么状态,是驻扎状态,是防守状态,还是即将进攻,这是很有些蛛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