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香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香窃明-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子晋有意露这个口风出来,就是为了震他一下。以沈惟敬的地位和能力,很难得到李如松行踪这样的机密信息,而李如松回不回京城,又显然关系到朝廷对于宁夏和朝鲜两处的战略调整,也就关系到沈惟敬自己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的问题了。

    现在这么大的信息从自己的竞争对手口中,轻描淡写地说出来,沈惟敬心中怎不掀起滔天波浪?以至于他是好不容易消化了一下之后,才发觉这王子晋的话语中还包含了另外一重信息,那就是李如松对他的态度居然还颇为亲近!因为在王子晋吃排头的时候,李如松出来帮着骂两句,那显然是在为他解围!

    这一下子,沈惟敬算是将自己的小心思收起了五成,稳了稳心神,却还不死心,试探道:“王相公的神色,可是好得很,不像是吃了一顿排头就回来了吧?”

    老狐狸就是老狐狸,没那么容易唬得住啊!王子晋不慌不忙地笑道:“那是自然,这女色当然是枝节小事,小生之重于李家大爷三爷之处也不在于此。”说着,他身子向前微倾,摆出极为机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表情来,低声道:“小生是密告李家大爷,日本兵已经定下了跨海入朝的时间,只在四五月间!”

第二十九章事前准备() 
沈惟敬彻底服了。

    他明白,李如松是个将门,带了许多年兵了,懂得军事的关键。像出兵日期这样的大事,等闲人绝对无从知晓,有时候连军中不够级别的大将都难以得知,王子晋能拿这种消息出来卖弄,那就不是假的,因为真假很快就见分晓,王子晋可是还要指着这次战争混出头来的,到时候难道因为这次牛皮吹大了就跑路?没这么傻的人吧?

    话又说回来,军中机密的消息,其实要想打听到,只要有合适的渠道,也并不是真那么难。什么渠道?就是和军队关系密切的大商人,如果是常年做这方面买卖的,从军队物资调运储存的诸多信息上,稍一归纳就能看出个七七八八来。别的不说,军粮也分很多种,驻守时吃的,和出征时吃的就不同,出征要多肉食,还要多做便于携带和速食的品种。

    日本兵也是一样,打仗时吃的比平时要好,小兵们米饭团子平时吃不到,打起仗来才能揣几个。对于日本那种刚刚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国家和军队来说,整个后勤动员体系都很分散,大部分事情都要通过当地的商人来解决,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正是把持住了当时日本最大的商埠——堺町,使得后勤得到保障,才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在丰臣秀吉的手上完成日本的统一。

    因此,王子晋能得到这样的情报,沈惟敬作为一个和日本方面打过很多年交道的老江湖,也不怎么意外,只是心中慨叹对方的能量惊人而已,也有些怨怼,这样的资源,想必是来自云楼了,为何云楼不告诉自己,只告诉王子晋?

    他的眼神往边上一飘,钱掌柜就明白了。其实钱掌柜自己都在迷糊,云楼给王子晋提供的情报之中,并没有包含这方面的内容啊,怎么他就敢这样放大言?当着王子晋的面又不好说,只能回给沈惟敬一个很复杂的眼神,也不管对方看不看得懂,就向王子晋正色道:“王相公,这件事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别人,连沈大爷都还没知道,你怎么这么快就放出去了”

    这是在撇清了,王子晋也能明白,云楼之前在沈惟敬身上已经下了很大的功夫,哪怕现在又多了自己这么个路子,也不能轻易放弃。便配合着演戏,做惊讶状:“哦?小生见沈大爷在这里坐着,还以为昨天到的消息,沈大爷都应该知道了。好在也不是外人,沈大爷总是要知道的。”

    沈惟敬点了点头,面上看是不放在心上了,袖子里掏出一份帖子来,递给王子晋:“明日晚间,兵部尚书府中有酒宴歌舞,是石尚书宴请门下客,请王相公和在下同去,便于引荐。”

    王子晋郑重其事地接过来,先向沈惟敬拜谢了,又道:“沈大爷,不知在石尚书面前该当如何?”摆出一副虚心请教的模样,你是先行者么,不给咱铺个路?

    沈惟敬是真有点想要拂袖而去,大家都是出来混饭吃而已,你那边李家的饭就很香很可口,何必要来抢我这一碗?随即想起王子晋背景深厚,还有王锡爵的影子在内,估计是王锡爵即将入京埋下的暗子吧?

    老沈轻轻叹了一口气,叹出无限的悲凉和无奈来,方道:“王相公,石尚书也是科举正途出身的,见到你必定高兴,我老儿有些江湖交际的手段,却不便来污你的耳了。近日东西皆将有事,石尚书为此忧心忡忡,也不知该先取哪一路,这兵力粮饷的调度都颇费功夫。王相公若是能为他解了此惑,石尚书必定赏识。”

    说完了,沈惟敬便即起身告辞,钱掌柜再三苦留吃饭,无奈老沈去意甚坚,也就只得罢了。王子晋一副千恩万谢地跟着送了出去,再回到前厅时,把手中那张请贴翻来覆去地看,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掩不住。

    能不笑么?忙了这么久,花了这么多心思,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犹如走钢丝一样走到现在,终于见到点曙光了,王子晋心里这份高兴,真是无法言喻。好在尚有理智,提醒他这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要想真正出人头地,往后要过的关还多着呢!

    钱厚在一旁袖手看着,直到王子晋彻底冷静下来,才道:“王相公,你那日本兵四五月出兵的消息,是怎么回事?方便和老夫说说?”

    王子晋笑了笑,这是他现在所在的团体,所以不能胡乱忽悠:“钱掌柜,你可别多想,我这只是瞎猜而已,没什么机密的情报来源的。”

    “瞎猜?!”钱掌柜好似屁股上有根针一样跳了起来,瞪着王子晋,嘴巴直哆嗦:“王,王相公,你,你,你当着李如松总兵的面,敢,敢瞎猜,猜什么日本兵出兵的时日?你就不怕他日后砍了你的脑袋,治你个谎报军情之罪?”

    王子晋拉了拉钱掌柜,发现他纹丝不动,一脸愤然,很无奈地摊开手:“怕,砍头怎么不怕?我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更加不想死。不过,要猜出这事,其实也不难,你说东海的风向潮汐,哪个季节最适合跨海用兵?除了四五月还能是几月?要拖到下半年的话,日本人的粮食都要供应不起了!”

    钱掌柜听他说得有理,才稍稍冷静下来,他是云楼的一员,又是负责在北京贩卖云楼走私来的货物的,对于海上信风和潮汐的季节变化自然也不陌生,听见王子晋这般说,才明白了他的逻辑。可是猜终究是猜,难保不出现意外,到时候怎么办?

    “意外就意外吗!”王子晋听他说了,更加不放在心上:“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李如松是兵家,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到时候真有什么意外,那更加不是我的责任了,又不是我来下令几时出兵呐?放心放心,这一注下去,万无一失,顶多是没得赚,赔是不会赔的,要赚就是大赚!”对于钱厚这样的生意人,用生意人的口气最容易说话。

    钱掌柜总算是被他说服了,一旦冷静下来,就体会到王子晋的理由,确实是有其道理在。其实只要把客观条件摆一摆,稍有逻辑的人大概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吧?可是在大明朝这个时代,偏偏就是了解这些客观条件的人少得很,绝大多数人的信息量都少得可怜,这就衬托出王子晋这个结论的大胆来。

    过了这一关,接下来才是最大的考验:兵部尚书石星!

    李如松其实还好说,毕竟王子晋在后世看过很多描写他的书,虽然诸多面孔,诸多事迹,使得对他的评价变得很复杂。不过比起千人一面的记述来说,这些资料凑起来的李如松倒显得更加立体和丰富,使得王子晋在面对李如松的时候,心里总是很有底气。

    石星就不同了,这位兵部尚书除了因为举荐沈惟敬,最后受到连累而倒了大霉之外,在历史上基本就没留下什么痕迹,以至于王子晋除了他的名字之外,手头就几乎没有任何的资料可言!

    没办法,只能临时抱佛脚,好在云楼的信息搜集工作还是很得力,傍晚就把一大叠石星的资料送到了王子晋的手中。

    这一看,王子晋颇有些“今日方知”的意外,原来石星已经是三朝老臣,嘉靖年间就中了进士,从给事中、大理寺丞、右副都御史,一直上到尚书的高位,而且这兵部尚书还不是他二品文官生涯的头一站,此人居然已经先后当过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这已经是他当尚书的第三个部了!

    尤为令王子晋惊奇的是,石星在工部尚书任上,又加了太子少保衔,属于三孤的重臣!

    王子晋拿着这份资料就开始啧啧称奇,石星有这样的履历,足见既受皇帝的赏识,本身也必定有他的能力。看来这家伙和内阁的关系恐怕不大好,不然这入阁怎么还没轮到他呢?

    话说万历以来的内阁,其实到现在也都没有完全摆脱张居正时代的影子,继任的张四维、申时行等人,都是张居正的门生故吏,申时行下台之后,王家屏管得就很乱,皇帝也不满意,朝臣也不满意,因此现在王锡爵重新出山的呼声极高。而王锡爵却又是张居正的门生!

    石星大概和张居正的关系不那么近,所以得到了重新夺回权力的万历皇帝的信任,得以青云直上。但也因此,他和内阁的关系就比较远,也就得不到内阁成员的推荐从而入阁?

    “唔,也就是说,对于此次战事,不论是宁夏,还是朝鲜,这位石尚书都不仅仅是在其位而谋其政这么简单,应该是有他本身的诉求的吧?”王子晋拿着资料反复琢磨,渐渐有了些主张:“有诉求就好办!”

    别看石星身为兵部尚书,其实在大明朝这样的体制中,他对于一场战争未必能够全盘把握,因为大明朝要办一件事,能伸手的人起码是主事人的十倍,能插嘴的更是百倍以上!内阁,就是石星绕不过去的一关,皇帝的意志,又将站到哪一边?

    如果,石星能从我的身上,看到他主导战争走向的希望所在,应该就足以让他下定决心来支持我了吧?王子晋自信满满地想着

第三十章门庭若市() 
想得虽然很好,做到却很难,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兵部尚书府的排场,不能和宁远伯府相提并论。李成梁虽然只是个伯,不过从嘉靖以来除了死后追封以外,活人封爵也就是他和王守仁俩人了,王守仁那还是有平乱之功。包括戚继光在内的御倭功臣,没一个能封爵的,李成梁这个宁远伯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大明朝的官员没有公家分配的房子住,都得自己在京城找房子,所以这北京房价高那也是有传统的。好在石星不是个没底蕴的,人家工部户部都干过,之前也当过右副都御史这样的清贵,人面相当广,因此家里房子也不小。除了住些家眷家人之类的,石星的府上还有不少门客。

    那叫一个多!王子晋刚到兵部尚书府门前就震了一下,门口排队的人比起昨天宁远伯府还要多上好几倍!不过质量上就差了不少,宁远伯府门口排的多半是送礼的,身上穿的整齐,人也精神,手里都不空着。

    兵部府这边就差些,衣着虽然还算整齐,料子就参差不齐了,再加上手里的礼物五花八门,用寒酸来形容也不为过,王子晋这样鲜衣怒马还带着随从提着礼盒的,走在当间就享受着各种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这都什么人啊!”王子晋一边下马,一边小声和跟着侍候的林三嘀咕,这人是被沈惟敬派来跟着的,沈惟敬自己则已经在兵部府里候着了,他要和袁国正先给王子晋铺好路——或者是先下好套子,谁在乎呢?这是他的权利。

    林三可不敢跟王子晋扎刺,眼下沈惟敬都不敢招惹王子晋了,他个混子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赶紧凑过去陪笑:“相公您不知道么?如今朝廷已经下了招贤令了,但凡能有力于御倭的,都可以到司马府上投帖求见,有能脱颖而出者,立赐官爵不等。这些人呐,都是闻着味赶来的。”

    “哦哦。”王子晋这才明白了,敢情大家都是同行啊!同行是冤家,他看这些人的眼光立时也多了分警惕,所谓大才在民间,谁知道这里面不会藏着个把妖蛾子呢?中国人实在多,人口基数一大,这人才的绝对数量也就上升了,真是什么人都有啊!

    可是也不用太担心,历史上石星拿出手的,也不过就是沈惟敬这么一个人,所谓英雄见惯亦常人,王子晋和沈惟敬也打过几次交道了,感觉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心理状态自然蹭蹭上涨。

    不过这司马府是什么对于林三口中的术语,王子晋自己稍微反思了一下,猜到大概就是指兵部尚书府了,司马么,古代就是专门管军事的部门。他虽然不大熟悉明朝的官制,不过和苏州的士大夫们有了些交流,知道他们的一些习惯。

    明朝是一个驱逐了胡虏之后重新建立起来的朝代。这样一个朝代,势必不能全盘继承前朝的政治遗产,那都是胡人呐,非我族类,怎么能领会我中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呢?于是表面上把元朝的所有政治制度,凡是能扔的全都扔了,自己另起炉灶,这范本也就是古籍中的一些记载了,于是大明朝的政治传统中,这复古的倾向就变得很严重,以至于士大夫们说起朝廷官员时,都流行用古称代替,比如吏部不叫吏部,要说天官,兵部不说兵部,要说司马,这都是周礼当中的内容。

    想不到林三这小子,居然能顺口把这样的话语都挂在嘴边了,当真是与时俱进呐!王子晋心中暗笑,他也懂得这些人的心理,但凡是朝着一个新的阶层进发的人,这穿着打扮和口头语往往是变得最快的。

    在许多复杂的目光之中,王子晋昂首走进司马府,头道门和二道门间等候的人少了些,档次看着也比较高,不过像他这样穿着儒衫的还是少。

    王子晋抬头一看,二道门已经有人站在那里等他了,谁?正是老篾片袁国正。

    到了这里,是人家的主场,不管王子晋心里对袁国正是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