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香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香窃明- 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底,还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了。也幸好是这个使团,由于有王子晋的参与,又是第二次出使,导致使团的规格相对较高,还有袁黄这样的宋应昌心腹在其中,所以宋应昌也不能肆意行事。不然的话,若是像历史上那样,沈惟敬和日本方面谈了个条款,回来却连身份都得不到承认,差点被李如松砍了脑袋祭旗,这种事宋应昌也不是干不出来啊,真当那尚方宝剑是咸鱼做成的么?

    服不服?心里当然是不服,但是要不要在这里叫出来?王子晋稍稍犹豫了一下,他倒不是怕得罪宋应昌,官做到宋应昌这个份上,因为私怨而有所动作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了,真正决定他态度的还是立场和实力。而且王子晋并不为自己担心,现在宋应昌摆明是拿使团所完成的使命来说事,主要责任势必是压在沈惟敬这个名义上的正使身上,他这只是敲山震虎,敲的是沈惟敬这座山,震的是王子晋这头虎。

    但是,眼看着沈惟敬因为这种无妄之灾而被人打压,王子晋面子上有点不好看啊,这人可是我说过会保的!况且,这就是在敲打我呢,要是默不作声就认了,这个场面丢的也太大了吧?后面还不少心腹手下看着,周围也有很多认识我或者是知道我的大明将士围观呢,如果在这个坎上栽了,以后这朝鲜,我还混不混?

    王子晋片刻间就衡量了轻重,踏上一步,冲着宋应昌一抱拳:“经略大人,下官有机密军情,十万火急,要向经略大人细说。”

第三十六章() 
宋应昌看看王子晋,他是真没想到,王子晋这个时候居然会站出来!按照他的想法,自己挟经略朝鲜的大权,上方宝剑都捧在手里,敲打一下王子晋,还不是真正的羞辱,这算得了什么事?王子晋要是聪明的,就乖乖认了,以后想办法来向自己示好,那么自己可以酌情处置,看是将他收为己用,还是压榨一下剩余价值,这都是掌握由心的事。

    可是这家伙站出来了,是要亲自出面顶下经略大人的指责?宋应昌这可有点头痛了,他也不想和王子晋闹得太僵,还是袁黄说的,前期为了明军入朝作战,王子晋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先期入朝的八九千明军,对于王子晋的工作是交口称赞,都知道义州总兵官署衙门里有个王守备!宋应昌不是傻瓜,他光是翻看一下袁黄整理过的文书,就能看出王子晋的手段来,能够将上万大军的方方面面管理的井井有条,这是个难得的人才,而他的影响力,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清除的。

    宋应昌对待王子晋的态度就是,先打压再拉拢,威德并用,让这个处理朝鲜和倭国事务的长材为自己所用。可是如果真的闹得不可收拾了,此人现在是皇帝看中的人,带着圣旨呢,自己在没有抓到确实的把柄前,也没办法擅自处断他;相反,他还要掂量掂量,如果把王子晋彻底惹毛了,他给自己使绊子,让自己的经略大计受到影响,甚至马失前蹄栽个跟头,这可怎么收场?

    想了想,宋应昌也只能决定随机应变,先听听王子晋要说什么,再做理会,便向王子晋点了点头。

    王子晋上前两步,凑到宋应昌的近前,用微不可闻的声音道:“大人,下官对大人可是一向敬重有加,只是袁大人咄咄逼人,不给下官留半点余地,所以才闹出事来,大人又何必赤膊上阵?朝鲜战事,关系重大,下官虽然不才,却也不会因私废公,大人只管放心就是。”

    宋应昌一皱眉,心里顿时不舒服起来,你什么身份,这么跟我说话?但是王子晋话语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又让他略感放心,有大局观就是好事啊!他正要回答,却听王子晋又道:“这和议就是缓兵之计,大人心里也明白,连圣上都有密旨在下官这里,这官司打到御前去的话,大人未必就能占理啊!以下官之见,大人今日不妨就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甚或来个将计就计,利用这和议的条款,且命令朝鲜人和倭寇开启谈判,因而趁其不备突袭,可收奇效啊!”

    宋应昌心中一动,这是个好主意啊!说到打仗,他也是半个内行,战前的准备固然重要,战机的把握也同样要紧,王子晋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开战时机——假和谈真开打!从袁黄的信中,他已经知道了王子晋和倭寇方面约定好的条款,原则上倭寇已经愿意让出北面四道了,不过这具体事宜,是要朝鲜人去和他们商量的。如果自己借着这次和谈的幌子,命令李如松将部队悄悄运动上去,乘虚偷袭的话,以如今平壤和开城这一带日军的艰难处境,大兵直抵汉城是很有把握的,这不是到手的功劳吗?

    这会他才看出王子晋使团和倭寇所订立的这些条款,确实是内有玄机了。将谈判的权力下放朝鲜,这是一招妙棋啊!因为和谈这种事,对于大明来说是个禁忌,任何一个官员都不敢轻易背上这个政治包袱,如果宋应昌以大明的名义和倭寇和谈,哪怕是设下陷阱,这事也会给他惹来很多非议。但是朝鲜就不同了,朝鲜要和倭寇谈判,大明是可管可不管,管不管都不会成为他的罪名!这真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妙招啊!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哪怕他再想要打压王子晋,现在对方不声不响把一个甜果果放到他手里了,这板子也不好再挥下去。何况,宋应昌也不是笨蛋,这朝鲜现在名义上是他最大,可是李如松从一开始东征就对他不怎么买账,如果自己对王子晋打压得太狠了,这家伙索性一扭头站到李如松的旗下,那自己岂不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白白让李如松的权势又高涨几分?

    最终,宋应昌也只能是偃旗息鼓,将沈惟敬骂了一顿了事。沈惟敬又是委屈,又是感激,他是知道这和谈不好搞,真的知道,但是不知道有这么难搞,辛辛苦苦来回奔波,结果却随时都可能为此受到责难,甚至会惹到尚方宝剑这种高级货!这能不委屈么?感激则是王子晋确实仗义,为了自己竟然主动出头去和经略大人相拮抗,而且看样子还说动了经略大人!

    一场闹剧草草收场,宋应昌回转经略府去,袁黄这脸色可就很难看了,连自己的靠山都打不倒王子晋,那自己以后怎么办?假使王子晋真的到了经略府做事,宋应昌势必不会将他放到自己的手下,弄不好就是平起平坐的局面,凭着他手里掌握的那些东西,袁黄敢打包票,王子晋的重要性铁定会超过自己的!

    他一路跟着宋应昌到了经略府中,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就被宋应昌给说了一顿。宋应昌倒也没有多疾言厉色,只是说他过于操切了,王子晋此人恃才傲物,必定会受到教训的,不过他对于自己来说还有用处,要打压也不用自己出手吧?袁黄心里这个气啊,要不是为了你老人家能够掌握经略朝鲜的实权,我吃饱了撑的去招惹王子晋这种实力派!

    纵有千般委屈,对着自己的靠山也没法说,袁黄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宋应昌也不为己甚,就吩咐他,这个使团你不用再跟下去了,从明天开始就正式回到经略府来,接管朝鲜的军政事务吧,袁黄本来就是宋应昌圈定的经略府首席幕僚,这才是他的本行工作。宋应昌也安慰他,说这使团的差事如果得到皇帝的嘉许,你的功劳簿上也要添上一笔的,正经是趁着王子晋回转京城的机会,将这个人手里那些后勤管理的吏僚啊,还有小东厂这里,都要打通渠道,尽量抓在自己的手里,免得再授人以柄。

    袁黄这才安下心来,点头应承了。

    再说王子晋这边,把气势汹汹的经略宋应昌都给撅回去了,他在手下们眼中的地位又更加高大了几分,顾允成更是又惊又喜,惊的是这家伙手段惊人,宋应昌手握尚方宝剑,二品大员,代天子巡狩朝鲜,这样的地位他说顶就顶回去了,也不知他哪来这样的底气?

    他这会在王子晋面前就更加收敛了,这人的本事越大,就越值得拉拢啊!这会他也和其兄顾宪成一样,开始佩服李三才的眼光来了,要知道李三才可从来没有见过王子晋本人,就是凭着他的作为,以及一些打听来的消息,就认准了此人非池中之物,李三才这份识人之能,确实是有独到之处啊!更让顾允成高兴的是,王子晋虽然和宋应昌表面上达成了谅解,可是显然这裂痕是无法弥补的了,这样一来,他的政治立场距离宋应昌那边又远了一点,岂不是就离自己更近了一点?

    王子晋可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他关心的是现在入朝明军的状况,在进京面圣述职之前,做一下这方面的情报更新是很有必要的。好在有自己人在,他一面梳洗,一面就叫刘阿三去联络六阿四。

    六阿四功夫不大就到了,显然是接到消息就立刻赶来,相见自是一番亲热。王子晋对于六阿四是相当满意的,不愧是方孝孺的后人,家学渊源,对于自己的意图领略都很到位,主持整个朝鲜明军的后勤供给是井井有条,到现在都没出过什么乱子,这番见面着实夸奖了几句。

    六阿四没口子地谦虚,直说是王子晋留下的制度好,看着是复杂一点,但是只要文吏们上手了,就会发现这套制度对于明军将士是相当高效和实用的,而且这里面可供上下其手的空间更多,更加隐蔽!简单来说,是既有了面子,又有了里子,一方面是大明将士对于文吏们的工作是交口称赞,充足和有效的后勤保障带来的就是高昂的士气,这是令六阿四最为开心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想要从里面捞好处也很容易,比方说他们上次支援建州部,一次就拨付了三千柄钢刀,三千个枪头,十万个铁箭头,铠甲八百副,其余物资海量!

    加起来超过了二十万两银子的物资,居然就从账上和库房里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一点水花都没有翻起来!这让六阿四更加体会到王子晋的手段,此人真可以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幸好,到目前为止,王子晋对于大明,对于云楼,都是有情有义的,他就算是捞好处,也不是揣到自己的腰包里,这让六阿四是敬佩有加之余,又有点想不通,如果一个人不想给自己捞好处,他又是怎么想出这么方便捞好处的制度来呢?

    这就是王子晋身为穿越者的福利了,他不用绞尽脑汁去想,类似的制度设计在现代是司空见惯,几乎所有人都在想办法钻空子,好给自己捞好处!朝鲜明军的后勤管理制度,是他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这里面开若干后门还不简单?说穿了,他只是利用了现代无数人的智慧而已,就这些人的本心来说,那当然是要大捞特捞的了,六阿四想得一点都没错!

第三十七章() 
六阿四自己就有小账,这也是王子晋吩咐过的,必须要单独建立自己的账户,否则绕来绕去,把外人弄糊涂的同时,自己也给搞糊涂了,这可就太二了!这次过来,六阿四就带着小账,上面条分缕析,记得清清楚楚,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这账本落到倭寇的手中,大明这一战就输了一半!

    这账本上面,将明军的状况记述的是清清楚楚。兵力方面,现在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的明军已经多达五万三四千人,其中主力是辽东兵,多达三万六千人,这当中还包括了先期已经入朝的九千人。李如松的亲信宣大兵有一万之众,这里面的骨干其实还是他从辽东带过去的家丁家将,然后在宣大任上拉起来的队伍,经历了宁夏战事的洗礼,其战斗力也不逊色于辽东兵,甚至由于刚刚打了胜仗,这一万宣大兵的装备还要好过辽东兵,马匹和士兵的比例就达到了将近二比一的地步。

    除此之外,还有蓟镇兵四千,浙兵三千。从装备上可以看得出来,四千蓟镇兵都是玩弗朗机炮的,王子晋来时在路上见到的那些偏厢车,就是这些蓟镇兵了。至于浙兵——他摸了摸下巴,离得这么老远的,朝鲜的寒冷又远超江浙,这三千浙兵拉过来是做什么的?

    六阿四一句话就让他恍然大悟:“王相公,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浙兵,这都是当年戚少保打平东南倭寇留下的老底子,戚家军!”

    王子晋顿时肃然起敬!嘉靖平倭诸将之中,俞龙戚虎并称,其中戚继光的功业更加耀眼,他的四千戚家军编练成军之后,几乎每一场战斗都是摧枯拉朽,大胜辉煌,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扫荡了浙江沿海的倭寇侵扰!浙兵的威名,由此打响,其后戚继光北上蓟门守卫边疆,当时北边军备废弛,戚继光在大雨中阅兵,他自己从浙江带来的四千兵立于雨中终日,浑身浸透不饮不食,却始终无一人发一言,迈一步,铁军风范震慑蓟门,一日之内就让戚继光威震蓟门,树立起了新的标杆!

    所以浙兵也好,蓟镇兵也好,都是戚继光的遗泽,响当当的戚家军!只可惜因为是张居正的铁杆,戚继光在万历亲政之后很快就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被夺了蓟镇的兵权去了广东,不久便病逝了,将星凋零,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在投闲置散中默默无闻地消失,实在是令人扼腕!麦克阿瑟那句“老兵不死,只是渐渐远去”,用在戚继光的身上当真是令人心潮起伏,不能自已。仅仅十年而已,若是戚继光如今尚在,重新启用来朝鲜征战,倭寇听到戚继光的名字大概已经吓得屁滚尿流了吧!

    “走,去浙兵的营地看看!”王子晋当机立断,他在义州停留不了多久,没几天就要去京城述职,而这些浙兵即将投入战斗,说不定很多人都会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就再也看不到了,不趁这个机会好好看看,岂不是平生憾事?他把账本一合,让刘阿三背着,几个人骑上马就往城外来。

    义州的明军大营是王子晋亲自规划建设的,可以容纳三万人马同时居住,主要劳动力都是来自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朝鲜灾民,所付出的只不过是粮食而已,大部分也都是朝鲜方面支出的,大明的耗费就是大约五万两银子,省得不能再省,也是王子晋的得意手笔。

    对于这个地方,他当然是最熟悉不过,一出义州城就奔着这个方向来,谁知却被六阿四给叫住了:“王相公,错了错了,是走这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