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香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香窃明- 第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路上,不时有明军驰骋往来,他们甚至看到一大队偏厢车从身边过去,向着南方开进。这种车辆是在戚继光手上成形的,他用这种车辆装载弗朗机等火器,配合大军机动作战,效果十分显著,镇守蓟门时令蒙古丧胆,一步都不敢靠近!如今这种车辆来到朝鲜,就代表着大明军队中威力最大的火炮部队也已经开到了,即将开始的和倭寇之间的战事,这些站在当今军事技术尖端的武器,将会绽放出何等光辉?想到这,王子晋甚至很有种冲动,干脆不回北京去,就留下来等着开战吧!

    想归想,他也知道这不现实,万历皇帝亲自召见交付的任务,怎么可能不回京交差?差堪安慰的是,他一路上见到明军的行动,显得很有条理,道路上一直秩序井然,始终没有发生堵塞和争道的情形,沿路的保障也很得力,比如那一队炮车驶过之后,就有小东厂和军吏先后来查看道路状况,以确定其后的部队能否照常通过。

    这都是他手上定下来的制度,结合了这时代的才刚刚有了萌芽的兵站学,以及他所掌握的物流管理方法而成,可以说就是他心血的结晶,看到这种制度能够帮助明军更好的作战,王子晋这心里别提多美了,哪怕是顶着北方来的寒风,刮得脸上生疼,还是冻不住他的笑脸。

    顾允成恰好靠过来,想要和王子晋说什么,乍见他脸上笑眯眯的,大为好奇。双方走了这一道,关系已经不像刚出京是那么别扭了,顾允成便问道:“王大人,什么好事这么高兴?”

    王子晋扬起马鞭,指了指明军的队伍:“王师雄壮,所向必定克捷,咱们这次出使,也算是不辱使命,下次若是再往东瀛,说不定就是前去受降了。想到这,本官就为之开怀呐!”

    顾允成连连点头,他绝对是很巴望着把倭寇打个落花流水的,那帮小矮子,态度可是狂妄得可以啊!不过,他要和王子晋说的可不是这事:“王大人,两番出使不辱使命,这次必定是要青云直上了,只是国朝制度,总是科举才是正途,王大人若是愿意潜心温书,两年后大比求个功名,那时方是扶摇直上的好时候呐!”

    又来提这茬——嗯,不对!王子晋看了看顾允成,又想到昨夜和李如松说起的,王锡爵即将进京接任首辅,刀锋直指明年的京察大计,顿时反应过来,这家伙是在为了应付王锡爵布局吧!想要如何使用我这枚棋子呢?

    他微微一笑,道:“诚哉斯言!顾大人,实不相瞒,下官也是这般想法,投笔从戎只为了驱逐倭寇,待到此事了后,自当辞官回乡苦读诗书,才好光宗耀祖啊!”不是他瞧不起当武官,而是当时的观点就是这样,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要不是这八股实在是不好搞,而自己又得罪了大佬王锡爵,王子晋真心是很想去考试做官的啊!

    顾允成要的就是他这话,当即拍着胸脯保证:“王大人既有此志,下官自当尽力成全,那南京学政乃是我兄长知交好友,王大人既已有了南京应天府的贡生身份,不妨就在他那里应试,想必以王大人聪明机智,胸中才华,下次大比的金殿之上,必定会有王大人的一席之地!”

    这是拍马屁么?不,这是明明白白的封官许愿啊!科举这东西,说起来是凭着才华,也有种种制度保证公平,实际上还是拼家世拼身份的。这倒不是说科举制度问题,就算是完全不作弊,这里面也有个资源分配的问题,掌握科举话语权的,总是那么一小撮人,好比顾允成提到的学政,就是这一撮人之中的。

    可以说,只要是一个学政尽力支持,本人又能有点底子的话,起码一个举人是跑不掉的!道理也很简单,就跟现在考研究生一样,你不去和导师事先沟通好,哪怕你政治和外语考再高都没用,专业科目你肯定没人家考得好。这明朝的科举,里面门道也很多的,考前有很多士子都会到处钻营拉关系,为的就是掌握本次考试的风向,学政或者考官的嘴里露出一点风来,就够他们受用不尽了。

    所以顾允成这么说,等于就是在向王子晋承诺,你和我们打交道,保管你吃不了亏!上金殿是什么意思?那是殿试啊,如果科举能够走到那个地步,就是妥妥的一个进士出身,实打实的金光大道啊!若是这个时代的人,谁不动心?谁不眼红?

    哪怕王子晋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也一样眼红!要是换在刚到这个时代,还在苏州城里想尽办法做生意赚钱的功夫,他听到这话从顾允成这样的人嘴巴里说出来,估计能高兴的一夜睡不着觉吧!身为商场人士,王子晋对于身份的重要性再清楚不过了,大明朝的权力,就是掌握在这帮官绅地主的手里——当然,你可以说还有皇室,可是那不是一般人能靠的上的,皇帝最信任的就是一种人,太监!你想去吗?可以,那也得先自己割了,然后再想办法找门路啊!

    真有这种机会的话,哪怕王子晋再怎么头痛八股文,也得硬着头皮上了,考试而已,谁还没拼过?谁还没考过自己不喜欢的证书?但是啊,一想到自己所知道的事件发展,王子晋就有点高兴不起来啊!因为在历史上,万历二十一年,也就是明年的京察,王锡爵和顾宪成这帮人斗得是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现今的吏部尚书孙珑是走人了事,顾宪成最后也没落了好,还是被赶回家种田去了,当然王锡爵也是差不多时间,跟顾宪成前后脚,一起下岗回家了。

    结局如此惨烈,那过程就不用说了,这样的大漩涡,王子晋敢投身进去吗?还嫌他在王锡爵那里的仇恨度不够高是怎么的?也不用想什么置身事外的好事,顾允成这个时候来下大本钱拉拢自己,铁定是为了给京察时对付王锡爵准备炮弹的,既是王锡爵的小同乡,又在朝鲜战事中有着很大的发言权,自己简直就是最佳炮灰的代名词吧?

    虽然不想一头扎进去,可王子晋也不想断了这条路,这是他可以傍上的靠山之一呢,哪能轻易放弃?只不过要掂量好自己要付出的代价而已。他刚应付了两句,还没说到顾允成最想听的话,前面陡然一阵喧嚷,跟着陈甲亮便飞驰回来,冲着王子晋叫道:“王相公,前面是经略宋大人全副依仗出迎,请相公速速前去相会!”

第三十五章() 
王子晋吃了一惊,他原来还想过,自己和袁黄闹得这么僵,宋应昌就算不能公然对付他,也少不得给他脸色看呢,哪里想到,宋应昌居然会主动出迎?面对着朝鲜境内大明朝最高的权力代表,王子晋就算心里再不待见宋应昌,也得谨慎应对,何况他主要是被袁黄的挑衅所激怒,跟宋应昌还谈不上有多大的冲突呢。

    这么一来,他和顾允成的谈话也就没法继续下去了,只得暂且按下,等待来日吧。顾允成倒也不着急,这橄榄枝抛出去,原本也没指望马上得到王子晋的回应,当下也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跟在袁黄的身后,向着前方行进。

    使团四巨头,沈惟敬是正使,总要排第一,王子晋在第二,袁黄和顾允成相继而进,四人四匹马,奔到前面,只见宋应昌果然是大驾出迎,摆足了经略的架势。他比一般的二品大员还不一样,因为是出镇朝鲜,所以仪仗中额外加了王命棋牌,以显示其权威所在,这一下摆出来,当真是威风凛凛。

    王子晋暗自疑心,不知道宋应昌这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他可没天真到相信宋应昌是因为看重他们这个使团才出迎的,这个使团的真正使命,就是要拖延时间,为大明朝调兵遣将争取时间,现在时间已经争取到了,大明的主力已经入朝作战了,使团的使命也就已经达成。换句话说,这个使团现在已经到了该寿终正寝的时候,所差的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宋应昌会把这样的使团放在眼里么?

    前面旗门开处,宋应昌坐着太师椅,左右两边是数十名侍卫雁别翅排开,格外庄严肃穆。王子晋等四人顿时面面相觑,这看着不像是好阵仗啊,倒像是来兴师问罪的?

    王子晋回头看了看袁黄,这老家伙的脸上一贯是淡定的表情,好像什么事都跟他无关一样,不过见识过他的手段和作为,并且被亲身威胁过,王子晋当然知道他那淡定面孔下的腹黑真面目,绝对不会再上当了。敢情这家伙,也早就给宋应昌送了信,所以才有这么一出吧?王子晋心中冷笑,有什么手段,只管放马过来吧,看我王子晋皱眉不皱眉?

    双方以礼相见,宋应昌只是点头而已,待到沈惟敬说起本次出使的经过时,他却将手一抬,打断了沈惟敬的话,皱眉道:“尔等好不荒唐!和战大事,不经过经略府,怎可擅自行事?更何况,那等丧权辱国的条件,尔等竟也答应下来,其心可诛!”

    王子晋倏地一震,就算他有了心理准备,可也没想到,宋应昌竟会兜头扣下这样一顶帽子来!因为这个使团,并不像历史上那样,就是沈惟敬的草台班子,而是正规的使团,就连顾允成和袁黄这两位主事,也在使团里做事,其规格可以说是相当之高,更别提他王子晋还带着圣旨了,难道宋应昌还能罔顾这些?

    可是没想到,宋应昌居然就这么干了,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请出了王命棋牌!宋应昌,到底在搞什么花样?

    他在这里思索,沈惟敬可是吓坏了,老混混江湖经验虽然丰富,官场里就是个雏,见到宋应昌这么气势汹汹的,吓得腿都软了,哪里还说得出话来?老混混甚至一句“冤枉啊我的大老爷啊”都在嗓子眼了,要不是顾允成适时插话,他都能当场喊出冤来。

    顾允成大概是这里最不惧宋应昌的了,俩人在朝中本来就分属不同的阵营,相互不买账的,他又是靠山雄厚,身份也不归宋应昌管辖,别看那尚方宝剑挺吓人,其实只能杀武将和平民百姓,丁点大的文官都杀不得,顾允成怕他什么?听见宋应昌一开口就否定了使团的所作所为,还斥责为丧权辱国,顾允成当即就不干了,读书人么最要的就是斯文体面,崇敬的是放羊的苏武那等忠节之士,那能眼睁睁看着这种脏水往身上泼?

    他当即直起身子,朗声道:“宋经略此言差矣!扶桑绝贡多年,今已应允遣使进表求封,愿意再奉天朝正朔,此乃使团得力,怎可说丧权辱国?经略所言不通,不通!”看那样子,如果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顾允成就要在“不通”俩字之前加上“狗屁”了。

    宋应昌暗自皱眉,他之所以出城郊迎来兴师问罪,是因为担心在城里的话,李如松的官署就在他的经略衙门边上,一抬腿就过来了,哪里能镇得住王子晋?不错,他搞这么大的阵仗,就是因为袁黄出了平壤之后,就派人给他送信,将王子晋的嚣张态度告了一状。

    宋应昌当然不会因为袁黄的一面之词就大动肝火,袁黄其实也没说什么,就是实话实说而已。但是这个实话,是宋应昌所不想听到的。这个实话就是,朝鲜明军的后勤体制已经成形,都是王子晋一手建立的,那些执行的人员也都是王子晋一手培养出来的,经略府要想当好在朝鲜这五万大军的家,就得按照王子晋的章程来做事!

    这也不算什么,要命的是王子晋此人桀骜不逊,没把经略宋应昌的权威放在眼里,就因为袁黄有一件事没有向他通报,就大发雷霆,威胁要拖大明的后腿!这就是袁黄在给宋应昌的信中所写的。

    是不是事实,以及事实之全部?半点不假,就是这么一回事,甚至袁黄都没有丝毫隐瞒,老老实实就说,他确实就是想要敲打一下王子晋,提醒他经略即将入朝,这大权他早晚是要交出去的,而且经略大人还是比较看重他的,有意留他下来做事。

    这世上的事,总是党同伐异的,宋应昌对于袁黄的作为相当满意,因为袁黄这么做法,还不是为了树立和巩固他的权威?如果一个堂堂的经略,大事小情都要按照别人的路子去走,还得提防别人暗中使绊子,而且这个人居然还不在自己的麾下效力,这个经略还怎么当下去!

    所以他在意的,不是袁黄对待王子晋的方式有没有问题,而是王子晋的态度,哪怕袁黄的行事令你不爽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他是为我办事的,你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不收拾你还怎么出来混?因此宋应昌接到袁黄的信之后,当即下定决心,要给王子晋来一个下马威,最好是逼得他在朝鲜站不住脚,顺手把他建立起的后勤管理机关,外加小东厂一起接收过来,保证他这个经略的实权。

    可是要直接收拾王子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且不说王子晋跟李家走得近,他对李如松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说王子晋身上背着圣旨,是皇帝钦命出来监督和谈的,这就让他无从下手了,没有足够的理由就动手打压,那岂不是不给皇帝面子吗?那样的话,甚至都不用皇帝动手,紧跟皇帝的顶头上司石星一句话就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了。

    因此他唯有拿沈惟敬开刀,从这上头设法去牵连王子晋。谁知道这一开口,王子晋还没怎样,顾允成先跳出来了,这又是令他头痛的一个人,这人他动不了!好在顾允成是政敌的阵营,倒也不必讲究什么,宋应昌沉着脸哼道:“顾大人谬矣!本官奉皇命经略朝鲜诸事,大局尽在方寸之间,岂有不明其中关窍之理?只是此间人多耳杂,事涉机密,不暇细说,只问你们置属国利益于不顾,这罪名,你们服也不服?”

    宋应昌这罪名抓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一定的道理,王子晋他们和倭寇的约定,就是朝鲜南四道的归属,大明不管,你倭寇自己去和朝鲜谈,要是解读成抛弃了朝鲜,也能说得通啊!但是话说回来,这也真是蛮不讲理了,朝鲜和倭寇方面谈判还没开启,结果都没定下来,而且决定权还是在你这个大明经略的手中,你要是不满,就指示朝鲜方面在和倭寇的谈判中坚决不让步,大家动手见输赢就是了,在这里找什么茬?

    说到底,还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句话了。也幸好是这个使团,由于有王子晋的参与,又是第二次出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