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香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香窃明- 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壮士,甘愿慷慨赴死,来到这里,将性命交托在你我的手中。他们所求的,不是苟延性命,而是让其生命在最后时刻,绽放出最灿烂的光华,为朝鲜的国祚延续,为了朝鲜人的后世子孙不做亡国奴!”他转过身来,盯着李舜臣那张略显木讷而沉痛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慈不掌兵!你我,手中握着这许多壮士的性命,我们的责任,不是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活下去的机会,而是让他们死得重如泰山!”

    “对马岛!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第九章() 
王子晋的话,令李舜臣无言以对。这倒不是说王子晋在杀伐决断这方面就比李舜臣强上多少,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如果这是他的父老乡亲,是他的子弟之兵,他还能说得这么轻松吗?慈不掌兵,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内中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和沉痛,不是当事人,谁能了解?

    但,李舜臣毕竟是一员杰出的将领,王子晋这话虽然冷血,却无疑触及到了他心中身为战将的自觉。瞬间,他已经抛开了脑中那些不必要的想法,顺着王子晋的思路发展下去:“王大人,你的意思是,烧船?”

    “不错!”王子晋把手用力一挥:“上千条战船云集对马岛,敌人又毫无防备,这是最好的机会!和焚毁敌人的辎重相比,若能一举焚毁这批船只的大部分,将会对倭寇的后勤转运造成更大的打击!”道理很简单,物资烧了可以再从国内搜刮,可是一半以上的船只一下子没了,这个运输能力的短板要用多久来弥补?要知道,丰臣秀吉对于水军的动员,比陆军要早了一年以上,这些船只是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筹集起来的!

    说到水战烧船,这就是李舜臣的长处了。他的龟甲船,原本就是以火器运用见长,朝鲜的火器运用师承中国,在炮火方面不怎么样,用火药来纵火倒是很有心得,甚至在朝鲜水师的序列之中,原本就有专门的纵火船存在。现在,他们只不过需要将这些船只集中起来,或者赶着再改装一些,同时囤积更多的放火材料。

    王子晋也想帮着出出主意,譬如莫洛托夫鸡尾酒之类赫赫有名的燃烧弹,这可是大杀器!连坦克都受不了的利器,这时代的木壳船挨上一发估计就得完蛋了吧?不过这主意出出来,他自己就觉得脑残了,汽油不用说,这时代根本没有,而用原油代替的话,姑且不说搞不搞得到,其燃烧值和汽油就没法相比啊;白糖就更昂贵了,这时代白糖可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尤其是在朝鲜,白糖的价格甚至超过同等重量的银子,这样贵重的东西丢出去烧船?这是烧敌人呢,还是烧自己?

    最终,王子晋只能沮丧地承认,穿越真是各种不靠谱,专业的问题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解决吧,幸好李舜臣是个杰出的水战将领,幸好纵火烧船是水师将领的必修课,幸好——

    陆地上的形势,如同王子晋预料的那样变化着,倭寇的大部队分头合进,很快到达了平壤城下,结果发现前方直到顺安才看到明军的影子,平壤周围根本就是风平浪静。救援三军的军团长还没来得及发火,小西行长就给他们浇了一瓢冷水:经过仔细侦察,发现在承义附近有大批军队登陆作战的迹象!

    大家跑到承义看了看地形,都是倒吸一口凉气,想不到就在离平壤这么近的地方,竟然隐藏了这么好的一个港口!这时候就顾不上发火,而是要庆幸了,如果真的在平壤和明军决战,这地方就是个软肋,要紧时刻明军只需要几千人从这里登陆,背后给日本大军捅上一刀,那就等着全线总崩溃吧!

    为此,发现这个港口的朝奸代表李宾很是获得了一番赞赏和许诺,至于实质性的奖励却只有几百两银子而已——这家伙已经是小西行长的家臣了,是赏是罚,谁来管他?

    从黑田长政军中分出一半,大友吉统军五千多人驻守在这里,消灭了一处隐患之后,几名日军将领为了下一步的行止又开始争吵了——嗯,他们不叫争吵,叫军议。军议上,小西行长仍然坚持自己的对面有明军的大队,至少好几万!而且都是骑兵!如果己方向前进攻的话,顺安附近的地形足以容纳数万人交战,明军在那里将充分发挥其骑兵的优势,日军讨不到好,还得吃大亏。

    对此,立花宗茂是嗤之以鼻,他到了这里就觉得不对劲,小西行长口口声声说明军好几万,到底在哪呢?之前发生的交战,出现的明军最多也不过几千人而已吧?小西行长手头的兵力不足的话,确实是出击不能,但是如今云集在平壤周围的日军多达六万之众,这么大的集团难道就坐困愁城,等着明军来攻打?怎么也要向前推进一下,看看明军的实力究竟如何吧,孰强孰弱,也是打过才知道!

    老实说,立花宗茂这番持论虽然听上去很刚猛,但是却符合兵法正道,现在日军六万多人云集在此,后方的后勤又很成问题,打一仗是很有必要的,借此也可以对明军的真正实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就算是打不过,至少还有一座城在这里,守城总还是有点把握的吧?

    可是小西行长就极力反对,顺安一战他可是吃了大亏了,如果再经历一次那样的失败,甚至更惨重的话,哪怕能退守平壤城,也不敢出击。而这六万多人,几乎可以说是目前朝鲜日军所能集结的最大机动兵力了,一旦全数困于平壤城中,那么除非是名护屋城的丰臣秀吉亲率那十几万大军跨海亲征,否则就别想再有谁来为他们解围了!

    说来说去,最后还是落到补给问题上,不管是向前还是守城,这六万多人可不是小数目,每天人吃马嚼就够瞧的了,小西行长盘算一下,自己城中的存粮只够吃上半个月的!当然他还是打了点埋伏,诸侯么,都是这德行。

    话说到这份上,立花宗茂也没辙了,诸将只得在平壤城内外先找地方驻扎下来,一面派人去后方催粮,这一次倒是不愁后勤线被人攻击了,这么多人在呢,轮番去后面押运粮食都不成问题。

    可是粮食本身成问题了!从庆尚道到平壤,这一路的距离就不短了,道路又很糟糕,再加上朝鲜义军不断的骚扰,这粮食的运输本来就很成问题,要不小西行长怎么一直派伪军下乡抢粮呢?而王子晋此前调遣几路义军同时奔袭庆尚道,这个效果就恰好在此时显露出来,那一段混乱和倭寇的调整期,就造成了大约十天左右的后勤运输空白期,再经过途中运输距离的放大,到了平壤城的日军大队这里,结果就是:身在汉城的宇喜多秀家掰着手指头一算才发现,哪怕他自己的一万人饿着肚子不吃饭,也得到大约二十天之后才能让给前线的倭寇接上顿!说得再简单一点,如果平壤那六万多人没有别的粮食来源的话,他们在吃完了手头的存粮之后,就得饿上大约五天!

    这种局面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如果他们来向王子晋诚心诚意地求教,或许王子晋会大发慈悲地告诉他们:其实很简单,就是算算物流而已!

    没错,这不是兵法,只是物流管理。王子晋不太知道对马岛那边倭寇的物资囤积,但是釜山港口和对马岛,还有九州本土的进出港船只,这是有数的,从这里,就可以算出每天有多少物资运上朝鲜半岛;再计算一下在朝的倭寇大军向后方请求物资转运的频率和规模,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倭寇作战时所需的后勤物资数量。至于朝鲜的道路运输条件,那就更不缺情报来源了,逃到义州的朝鲜官员们,对此可比倭寇要清楚多了。几样数据加在一起,他甚至可以把倭寇军中的辎重堆积和后勤运输计划都给罗列出来!所以在整个计划之中,这才是真正的核心机密,诸般举措,虚虚实实,不是为了杀伤倭寇多少兵力,也不是为了给倭寇制造多少麻烦,就是为了创造出这样一个补给上的断档!

    王子晋读过万历援朝战争的许多资料,他也从小就从祖父辈的口中听说了很多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最终当他来到这个时代,发现自己的命运居然和这片三千里江山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有了一个结论:朝鲜战争,归根到底就是一场后勤战!因为狭窄的地形,复杂的地势,使得战略上的回旋空间变得非常小,而倭寇的二十万大军这样的规模,就已经足够填满整个朝鲜战场了。所以不管是怎样的天才将领,到了朝鲜都无从施展其技巧,最终只能老老实实地回到正面推进上来——顶多偶尔耍耍不那么成熟的两栖登陆作战。

    就这么简单,王子晋就通过几下小手段,营造出了这么一个破绽。如果他现在手里有四五万大军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平壤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了,甚至那六万多倭寇的精锐顶多只有一小半能保全项上头颅!可惜的是,他没有,所以也只能耍耍小手段而已。

    当然,计划只是计划,王子晋没法预料倭寇到底会派出多少人北上,多少人后撤保护庆尚道和釜山港,所以这个时间会有长短,需要临时加入新的情报加以计算。但也只是稍稍费点功夫,他甚至比汉城的宇喜多秀家早了两天得出这个结论,平壤前线的倭寇大兵团补给出现了问题!

    同样的结论,宇喜多秀家是百思不得其解之余,也是惊骇不已,他完全不敢声张,这事一旦传到平壤的军中去,会闹出多大的乱子来?那边可是到现在都没弄清楚明军究竟有多少人,究竟想干什么呢!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让那些中下级的武士和足轻知道粮食不够吃了,军心势必不稳,当着强敌的面这就是自杀!

    入朝九个军团中,宇喜多秀家的兵力不算最多,但是他深得丰臣秀吉的信任,被委以重任统帅全军。现在大兵北上平壤的决定又是他作出的,这个责任他不负谁负?迫于无奈,宇喜多秀家只得下令自己手下的部队加紧下乡抢粮,而且下乡以后就暂时不用回来了,用中国传统的兵法术语来说,这叫做“就食”,意思你们自谋生路,祸害朝鲜人去吧!然后他把自己军中的存粮给搜罗搜罗,组织起一支运粮队,送到平壤城的前线去。

    按理说,这么重要的时候,这么要命的粮食补给,宇喜多秀家应该派一支强力的护送队才行,最好是再请平壤方面派人来接应。可问题在于,他不敢声张啊,如果平壤那边听说从汉城运粮过来居然还需要两头一接一送,这帮骄兵悍将搞不好就要炸毛,你这个全军总帅到底是怎么当的?

    况且,宇喜多秀家也有点小聪明,军粮不足,这一点是只有他才知道的机密,他连自己的身边人都没告诉,是单独一人闷在屋子里算出来的,又有谁能知道这次运粮事关重大?再说这也就是前线大概五天的粮食供应罢了,他同时也派人送信给岛津义弘那一路,催促他们加紧从庆尚道把粮食运上来填补缺口。

    然而,他却根本没有想到,倭寇大军的军粮供给出现问题,这居然不是个意外,而是明军中一个叫做王子晋的家伙有意为之!

第十章() 
有意为之和无心插柳的区别,就是在于有准备和没准备。宇喜多秀家自以为自己的运粮队够强力也够低调,孰料早就落在了王子晋的算中,这支队伍一出汉城,就被朝鲜细作给发现了。两天之后,宇喜多秀家便接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运粮队在开城附近被烧了!

    这件事是王子晋安排建明大师做的,他很不厚道地下令建明大师利用了和尚的身份来接近正在准备渡江的粮车。因为倭寇当中笃信佛教的占了大多数,因此看到僧侣,即便都是些朝鲜僧侣,押运的倭寇户川秀安还是放松了警惕。谁知朝鲜和尚的献身精神一点不比日本战国时代臭名昭著的一向宗和尚来得差,十几个人肉燃烧弹冲上去,转眼间就把粮车给烧了大半,户川秀安连忙灭火抢救,最后也仅仅抢出不到三分之一来。

    宇喜多秀家一听到这个消息就险些晕过去,这下子原本够吃五天的军粮剩下只有一天多了,剩下几天怎么办?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老话不是白说的,他这边还没醒过味来,后面岛津义弘又传来消息,说庆尚道已经乱成一团,他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围剿到处乱窜的朝鲜义军,正在试图设下圈套引诱这些朝鲜义军入彀——简单来说,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扫荡义军,确保后勤补给线的安全。

    宇喜多秀家直接昏了过去,这日子没法过了!日本战国的武士就有这种短板,他们国土面积小,战争的规模也很受局限,别看经常动员起兵力来都是几万几万的,但是作战范围都不大,顶多就是百里左右而已。严格说起来,现在除了丰臣秀吉的嫡系官僚们,日本的武士们根本没有在朝鲜半岛这么大的作战区域内管理全军的经验!这也是丰臣秀吉的失误,他就觉得朝鲜大败,我军已经占领了朝鲜,接下来就是巩固战果就得了,用不着再加强朝鲜方面军队的统一指挥机关建设,所以宇喜多秀家现在基本上是在用他自己的家族武士来管理朝鲜二十多万大军的各种事务!

    以大明的官僚积累,想要支持如此规模的军队作战,也要扑上几乎整个朝廷的力量,宇喜多秀家那连草台班子都算不上的几个家老哪里能应付得过来?再说在朝倭寇的后勤管理工作,这也不是他的事,而是后面丰臣秀胜要操心的事,他们这前面几个打仗的军团一般都是缺什么就向后方伸手要就是了,更说不上多么严密的计划了。

    等到宇喜多秀家醒过来,他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调动水师北上,通过水路向平壤的倭寇大集团转运粮食军需,总不能眼看着前线那六万多人饿着肚子跟明军作战吧?

    但是藤堂高虎也不情愿,他先前就在李舜臣手下吃过败仗,不过这个人遇事比较沉着冷静,让处于险境中的运兵船搁浅,船上士兵通过浅滩和岛屿逃生,这种主意就是他出的,效果也很不错,所以才被丰臣秀吉委派来整顿水师。他心里清楚,凭他现在手中这一万人的水师,和李舜臣正面较量的话,或许能够保持均势,想要同时确保运粮船的安全就很困难了。最要命的是,运粮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