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香窃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偷香窃明- 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过倭寇都从朝鲜被赶走了,那朝鲜哪里还有外敌窥伺?”

    王子晋叹了口气,道:“三爷,辽镇如今,是风雨飘摇啊!倭寇那只是外患,真正的心腹之患,还是塞外各族!朝鲜一战,若是把辽镇打得弱了,削减了我大明军和李家的实力,原先被李老伯爷费尽心血才压制下去的塞外各族,哪有不乘势起来的道理?我路过辽东时,在广宁就听见二爷说,南关北关,都在摩拳擦掌,只等着朝鲜一开战,我大明军跨过鸭绿江远征的时候,就要联合出兵去攻打建州部的努尔哈赤兄弟呢!”

    话说到这份上,李如桢要是再不明白,那也枉称是李家老三了!辽东各族的形势,再没有比李家人更清楚的,王子晋只是这么一点,李如桢就想到了一大串,不由得把桌子一拍,大声道:“没错!南关北关,素来桀骜难制,若不是我爹近年来大力提携建州部,从后方牵制他们,恐怕闯关闹事早就不止一起两起了!这几家之间,建州一直势弱,全仗着我李家从后支持,上次他们兄弟来京城的时候,就以此为担忧,怕我李家离开了辽镇,继任总兵官不把他们当自己人看待,任凭他们被其余各族给收拾了。”

    王子晋心说你倒是拿努尔哈赤当自己人呢,却不知这才是真正的豺狼!可是也很无奈,眼下的形势就是这样,人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能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推测,却没法长了前后眼,看到十几年几十年以后的变化。努尔哈赤这家伙,十年前还是个李家的家丁,老爹祖父都被明军给误杀了,身边人少兵甲也缺,李成梁扶植他起来给叶赫等部落找堵,那真是找对人了,这人实力弱,本身能力又强,不找他找谁?

    后世很多人都骂李成梁,说他是养虎为患,把努尔哈赤给生生喂大了。却不知,如果不是李成梁中途去职辽镇,努尔哈赤没了李成梁的看管,基本上是不会闹得这么不可收拾的!就从时间上来看,万历十九年李成梁去任,万历二十年朝鲜就开打了,吸引了明军主力长达七年的注意力;就在这期间,万历二十一年古勒山一战,努尔哈赤把九部联军打得大败亏输,一举奠定了他辽东各族中老大的地位,此后几年他是紧锣密鼓,收割着自己的胜利果实,等到李成梁在万历三十四年再度回任辽东,那时显然明朝朝廷已经注意到了建州部这种危险的扩张趋势。可是那个时候的李成梁,已经老了!在他拉拢舒尔哈赤,切割建州部的努力,随着努尔哈赤对自己的亲弟弟狠下毒手而失败之后,辽镇就再也无法遏制建州部的成长了。

    就从这个角度,王子晋就要想尽办法,帮着李如松回到辽镇去!

第十九章() 
好在,要向李如桢解说这个道理,目标未必需要举出建州部来,用南关北关,也就是扈伦四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几部的地理位置,是和辽东、朝鲜成犄角之势,一旦他们打败了建州部,就能够得到通向鸭绿江的通道,到时候经历了战乱而变得空虚和混乱的朝鲜,势必会成为这些生活艰苦的蛮子们垂涎的对象!

    以此为理由,大明在朝鲜驻军的话,显得顺理成章,因为这样一来,大明就对扈伦四部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一旦有事起来,那就是两面夹击。

    李如桢很是高兴,不过想了想,又觉得难度很大。大明朝对于立下大功的武将,素来的政策都是荣养,能升官就升官,能封爵就封爵,然后剥夺你手里的兵权,交给后来的将领去。如今李如松虽然名义上是小字辈,其实也已经是挑大梁的名将了,宁夏平叛之战打得很漂亮,眼看已经围住了宁夏城,破城是指日可待,这就是一桩大功了。

    接下来八成就是马不停蹄移师朝鲜,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扫荡了倭寇的话,那么又是一件大功,而且是比宁夏更大的功劳?俗话说,功高不赏,情深不寿!连续立下这样的大功,要如何保全李如松都是个问题了,还说什么回镇辽东?

    李如桢敲了敲脑袋,皱眉摇头:“不成,不成!王大人,你不是将门出身,恐怕不知道朝廷对待我们的心理。在朝廷的眼中,塞外异族哪怕再能折腾,那也是癣疥之疾,用不着太在意的;相比之下,手握兵权的将家,倒是更加值得打起一百二十个精神来盯着!你的存心虽好,就只怕朝廷大臣防内之心,更甚于防外敌啊!”

    王子晋颓然无语,他知道李如桢说得不错。这一点,不光是封建王朝如此,其实哪个时代都一样,哪怕是后来军队国家化了以后,兵权仍旧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任何人一旦有了拥兵自重的苗头,当即就会遭到掌权之人的迎头痛击,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不管你对国家多么重要,这就是雷区,永远不能触碰的雷区!文官政府统治下的大明朝,对于任何军阀化的苗头都会始终保持着十二万分的警惕的!

    李如桢见他不说话了,显然是受到了打击,反而觉得有点开心,这说明从感情上,王子晋确实是向着自己家门的啊!这就叫自己人了!帮着出主意,跟着心里憋屈,同样的欢乐同样的悲伤,这不叫自己人还什么叫自己人?

    他反过来拍了拍王子晋的肩膀,笑道:“王大人!不,大家都这么相熟了,往后咱们就是平辈相交,兄弟相称,我就叫你子晋贤弟,可好?看样子愚兄是痴长几岁,也当得起你叫一声三哥了!”

    王子晋大吃一惊,他这会还真的是没想到别的,未来几十年后天崩地裂的大祸,虽然看似还只是天边一抹不起眼的云彩,可是王子晋知道,那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可是现实如此,各种因素彼此牵扯,能够看穿重重迷雾,预见到未来局势发展的人,当世唯有他一人而已,这种心绪如何对人言?

    所以他的颓丧,是真的颓丧,却不料就此打动了李如桢,居然向他提出要兄弟相称!虽然很意外很突然,不过这显然是件好事,王子晋心里明白,有王锡爵这尊朝中巨头盯着他,他就永远别想混到文官集团当中去,何况他也不是那块读书考科举的材料?那么显然,跟文官集团不是一路的,无非就是帝党和将门了。李如桢身为将门世家,又是锦衣卫大佬,将来还会一直坐到锦衣卫指挥使的高位,身兼帝党要员和将门双重身份,这棵大树可以抱!

    他假意推辞了一下,李如桢倒有些不高兴了,王子晋这才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叫了声三哥,又重新行礼。这也不是什么结拜,就是彼此改个称呼而已,李如桢笑着受了便罢,扶起王子晋来重新落座,看看时候也不早了,吩咐人开上酒菜来,俩人就边喝边说。

    讲了会闲话,李如桢又提起刚才的话头来:“子晋贤弟,你适才所说的,设法让我大哥回镇辽东,这路子倒是不错的,只是朝中大臣防我李家太甚,实在是难办。而且还不是私人的恩怨,不管是谁上台执政,总是要防着我李家坐大。唉,我家在辽东经营数十年,单单广宁城就占了半城之多,也确实是树大招风了一点。”

    王子晋点头不语,还没想到说什么,李如桢接下来一句话吓得他差点把手里的酒杯丢了:“倘若那建州部能够大败南关北关,崛起于辽东,成了尾大不掉之势,那时节除了我大哥之外,朝中无人能控制辽东局势,这样只怕才能成了”

    王子晋心中惊骇,不为别的,就因为李如桢这句话,恰好符合了历史的发展!历史上,就在差不多一年之后,努尔哈赤所部以少胜多,大败九部联军,取得古勒山一战的胜利,从此各部之中称雄,再也无人能治。而明朝这边,先后换了杨绍勋和董一元两位名将,却是连遭败绩,辽东日夜不宁,异族闹腾得非常厉害,终于是迫于无奈,才再度启用李如松担当辽东总兵!

    莫非,事情的真相,就是像李如桢所说的这样,李家为了保证自己对于辽东的掌控,不惜放任,甚至是背后支持努尔哈赤的坐大,大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尼玛要真是这样,这李家可就不能留了!

    王子晋心中惊涛骇浪,李如桢哪里知道他刚刚还和自己同仇敌忾的,这顷刻间居然就起了恶念?仍旧是在那里自顾自盘算:“不过,要这么着,可不大容易,建州毕竟是再兴不久,甲兵虽然精锐,这人数太少,实力比起扈伦四部终究不及,要想大胜,恐怕很难啊”

    王子晋听着可忍不住了,皱眉道:“三哥,要想帮着建州打赢那扈伦四部,以李家的底气,真要想的话,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三哥可曾想过,如果努尔哈赤坐大了,到时候他会不会成为辽东的心腹之患?”他这还是留了分寸了,没有说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眼下的努尔哈赤,就是个小虾米罢了,除了李家扶他起来有用之外,谁的眼皮里能夹得住他?

    李如桢大手一摆,混不在意:“子晋贤弟,怕啥?这努尔哈赤是我爹扶上来的,没有我李家,他什么都不是!就算他一战大胜,压制了扈伦四部,也成不了大气候,我李家既然能扶他起来,也就能打他下去!我大哥绝世将才,当世无人能及,他当了辽镇总兵之后,不论努尔哈赤怎么强盛,也是反手就镇压了!”

    王子晋张嘴,又闭嘴,再张嘴,再闭嘴。几度反复,终于是忍住了到嘴边的话,他真的很想告诉李如桢,你所倚为长城的大哥,万历皇帝倚为长城的名将,宁夏平叛和朝鲜扫荡倭寇的名将李如松,最后就是死在辽东总兵的任上!

    好在,他终究是忍住了,没凭没据就这么说,除了给他自己带来麻烦之外,并不会对事态的发展造成任何改变!即便是以后事情真的验证了他的预言,也顶多是换来一声叹息,李家还是不待见他,他还会失去这个眼前的好机会,好前程!

    权衡之下,王子晋终究是选择了闭嘴,不光是为了自保,更是因为,说,不如做!只要自己活着,只要自己一点一点地增加着自己的实力,未来会不会变得不同?一定会的!一定要坚持到看到那一天的到来!

    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思路重新回到现实的问题上来,对于李如松回任这件事,他也不那么热心了,因为看李如桢这样子,已经是有点入魔了,李家看样子真的是浸染富贵,难以安于寂寞,这一年多以来李成梁荣休之后李家的遭遇,对他们兄弟的刺激显然不小,回任辽东,已经成了李家的梦想,自己如果反对的话,恐怕会立刻被李如桢当作异己!

    眼下,还是保持和李家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自己的好处更大一些。或者,自己可以从朝鲜入手,找出一条比较中间化的道路来,既可以让李家重掌辽东,又能够压制努尔哈赤的崛起?王子晋摇了摇头,这样的事情,需要的不是算计,而是实力吧,眼下自己,可没有这种实力!

    李如桢唠叨了一会,见王子晋闭口不语,以为他还是在为李家被压制的遭遇而伤心,反倒更加欣然起来,拉着王子晋喝了几杯酒,笑道:“子晋贤弟,你无须介怀,三哥我也习惯了!朝廷大臣,那都是用银子喂出来的,天大的事情,只要你地大的银子铺路,就没有摆不平的!说起这个,子晋贤弟,你如今在朝鲜算是站稳了脚跟了,可有什么发财的机会?”

    王子晋看了他一眼,心说别人不知道也就罢了,我跟张彪干的那些事,你这个锦衣卫大头子还能不知道?他爽快地承认了:“不错,朝鲜虽然处于战火之中,民生凋敝,不过越是这种时候,倒是越好发财,小弟在苏州也有些故旧,大家联起手来,这个把月也从朝鲜捞了有几万银子了!三哥,莫非你也有意?”

    李如桢手里把玩着酒杯,似笑非笑地看着王子晋:“我李家偌大家业,在在都要用钱,你说我有意还是无意?”

    王子晋把桌子一拍,笑了起来:“三哥,有你这句话就成了!实不相瞒,若不是广宁有巡抚郝杰,九连城有总兵杨绍勋,这两位都是我无法左右的,辽东这条线没法走,小弟我又何必舍近求远?”

第二十章() 
说到做生意赚钱,那可是王子晋的老本行了,就算大明朝的御史盯得再严,最多是盯着军中的事,还能盯到各地商人身上去?而大明朝的军需,向来是和民间紧密结合的,李家号称是独享辽东商民之利,这手里的商号当然少不了。

    至于货物么,朝鲜现在正忙着打仗呢,国内所有的资源都罗掘俱穷,朝鲜官方那真的是没钱,穷得底掉,连军饷都要赖掉呢。不过朝鲜民间有钱啊!尤其是那些已经处于沦陷区,朝鲜官府接触不到的地方,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士绅们毁家纾难的也很有不少,他们对于各种军事物资都是极为渴求的,这生意很做得过。

    尤其是王子晋说起他还从江南收买粮食,运到日本去赚钱,李如桢这脸都变了,不过不是惊怒,而是惊喜,大力地拍着王子晋的肩膀,笑道:“有你的!没错,这是一条好路子,赚钱在其次,那么大的国家,几十万军队,你卖几万石粮食又能改变多少大局?倒是因此又多了一条和倭寇那边沟通的渠道,关键时刻会有大用!”

    王子晋心想这情报人员的视角果然不同,对于跟敌人做交易完全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事实上,情报战线之所以老是被称为阴影下的战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条战线上敌我之间的界限很是模糊,今天是敌人明天说不定就是朋友,哪怕是死敌之间,也会经常握手合作,交换手中的资源。所以李如桢一点都没有对王子晋这种“资敌”行为大加申斥,反而是衷心表示赞赏。

    不过他也很遗憾地表示,这门生意他是不能插手的,辽东李家目标太大,朝廷多少只眼睛都在盯着呢,赚赚朝鲜人的钱已经很惹眼了,如果再跑去跟日本人交易,搞不好就是灭门的大祸!至于王子晋搞搞,他倒是觉得没啥,江南到日本的商船航线,原本就是一直存在的,锦衣卫对此心知肚明,只不过涉及到朝廷的海禁政策,还有江南的诸多世家大族,想要插手也无从插起。

    锦衣卫都插不进手的地方,朝廷想要抓把柄哪有那么容易?不过当听说王子晋这盘交易里面,居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