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鹰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明鹰犬- 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眼下燕军南下,一旦渡江后,就是直接威胁金陵,刀就悬到头顶了。

    这个时候,他们只能是抓着能抓到的救命稻草,至少李景隆曾经率兵在济南抵挡住燕军,至少在他还在北面的时候,燕军还被挡在山东,还没有兵临京城不是?

    至少,现在朝中,和燕王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就只有李景隆了。

    于是,本来被召回京城,是要议罪处置的李景隆,这会却被重新委以重任,令他负责京城防务。

    当然,朝中大臣和建文帝也没真的把希望都寄托在李景隆身上,没有真的觉得靠他能把燕军打退,在安排了防务的同时,也准备跟燕王议和,派出庆成郡主去跟燕王谈判。

    庆成郡主是太祖朱元璋之兄朱重四的女儿,按制应该封郡主,但因为深得太祖喜爱,所以在洪武元年,被册封为庆阳公主。在建文帝继位后,又改封庆成郡主。

    她和太祖几个年纪比较大的儿子,关系都比较好,和燕王自然也是如此。所以派她去当说客,打亲情牌,至少不用担心有去无回。

    在听到庆成郡主渡江来求见的消息时,燕王正在营帐中和道衍、张玉、朱能几位亲信商讨接下来的战局。

    张玉和朱能对视一眼,均是对燕王笑道:“王爷,看来小皇帝顶不住,害怕了,想要来求和。”

    燕王对道衍问道:“依老师之见,建文此意为何?”

    道衍说道:“不过是拖延罢了。”

    很显然,不论燕王还是道衍,都不认为建文帝是真的有意求和,甚至在见庆成郡主之前,就已经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了。他们不过是想通过求和拖延时间,等到勤王军到来而已。

    “老师觉得,王戈这次,可有成算?”燕王又问道。

    就和往常一样,王戈这次又已经去打前哨了,这次他直接潜入了京城之中。

    只不过京城和之前他们所经历的其他城池不同,京城实在太大,人员也实在太复杂,高手也必然很多。而且王戈之前在京城,并没有事先的布置。虽然现在燕王在京城中的密探都可以让他随意调动,但那些密探不论身份还是个人实力,也都相当有限,未必能提供多少帮助。

    不过王戈之前一路的战绩,还是让燕王和道衍等人对他充满了信心,总觉得只要他出手,就一定会成功,而且还总能带来意外的收获。

    “变数应当就在曹国公身上,也是到了现在,我才知道,王戈当初的布局,所谋竟是如此深远。既然朝廷要拖延时间,王爷不妨也与他们虚以委蛇,然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道衍感叹道,曹国公就是李景隆,他们现在自然还不知道李景隆已经再次掌握了京城的军权,否则的话,应该就知道大事已定。

第405章 第四百〇五章 “小厮”() 
第四百〇五章“小厮”

    李景隆下了朝后,回到了国公府。

    他更衣用膳,看了眼请求拜访的帖子,一个人都不见,便直接往书房去。

    不多时,一位娇俏的丫鬟带着个小厮过来,给了个眼神,示意李景隆原来的贴身大丫鬟退下。

    那贴身大丫鬟已经跟了李景隆三年,在内宅中自是极有地位的,而这娇俏丫鬟“小莲”则刚入府不过两月而已,按理说在她面前是不敢造次的。问题是这小莲,却是国公夫人亲自安排的,不知道给国公夫人使了什么迷魂汤,国公回京后,国公身边的饮食起居,都是她来主持的。

    本来大丫鬟还想着恃宠而骄,仗着国公的支持,跟那小莲斗一斗。但没想到,国公竟然对小莲也是言听计从的样子。她本以为是因为国公看上了小莲,然而之后一段时间观察下来,发现又不是这样,国公似乎对这小莲并非宠爱,而竟是有些害怕的样子。

    大丫鬟有些想不通,如果说是国公夫人在背后支持的缘故的话,国公即便面对夫人的时候,也一向是一言九鼎,更有威严的,不存在国公会惧怕国公夫人的情况,更不至于会顾忌国公夫人,就害怕一个丫鬟。

    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既然小莲有国公和国公夫人双重后台,那大丫鬟就绝不会自找苦吃地去挑衅她,一看到她的眼神示意,立刻乖乖地退下。

    事实上,大丫鬟没有注意到的是,曹国公李景隆看到跟那丫鬟“小莲”一起走进书房的小厮时,眼皮一跳,差点下意识地站起来。

    很显然,那个按理说应该是的第一次见到的小厮,给他造成了很大的震动甚至可以说是惊吓。

    大丫鬟离开后,“小莲”没有进书房,而是将书房门关上,守在了书房外。

    书房内,只留下了那小厮和李景隆。

    “怎么是你……你……你怎么来了?”李景隆起身,有些紧张地问道。

    眼前这人,便是当初在德州城绑架他的王戈!

    “我是来给国公爷贺喜的啊,听说今日在宫中,陛下对国公爷委以重任,将京城的城防都托付给了国公爷?”

    丫鬟“小莲”带进来的这“小厮”正是王戈,燕军还未渡江,这时候还远没到闭城死守之时,只是普通百姓进出,都受到了严格的管控。要再向之前德州或扬州之时,带着一队人马混进去,显然是不可能了。不过王戈自己想办法混进城,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事他以前也不止一次做过了,何况城中还有许多接应。

    其中之一,便是早几月前安排到京城的前蒙元密探“莲红”。

    莲红之前是蒙元安排在太原的密探,后来被王戈发现,威逼之下不得不协助他破坏了蒙元针对晋地的阴谋。不过王戈通过“吐真剂”的拷问,也知道了她其实早已心生了退意,不想再当蒙元密探,便给了她事成后安排新的身份给她的承诺。

    太原之事后,王戈也确实履行了诺言,给了莲红一大笔银子和一个新的身份,不过新身份的安排,是用到了燕王一系的资源,后来不知道怎么的,莲红竟然又成了燕王的密探,一直在南方活动。早前为了护送湘王的子女离开时,王戈在汝宁府也与她有过一次接触,后来也见过几面,知道了她并非被道衍逼迫才继续当密探,而是出于自愿——否则的话王戈是打算再用自己的资源,重新让莲红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毕竟在是他曾经给予的承诺。

    不得不说,专业的就是专业的,莲红并没有动用燕王系在京城里的其他资源,就直接混进了曹国公府,还得到了国公夫人的信任,半掌控住了国公府的内宅,给了李景隆很大的压力。

    因此王戈进京后,想要见李景隆,也就变得很容易了,莲红直接以亲戚的名头把他安排进国公府,正大光明地就带来见刚下了朝的李景隆。

    老实说,李景隆是真的没想到,王戈竟然敢在这个时候潜入京城。

    他事后回想当日在德州被绑走的过程,回想王戈威逼他的过程,也能猜得到,王戈在燕王麾下,地位必然也不低,是个能做主的人。

    而毫无疑问,这个时候进京城来,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将军来此,是想害死我么?”李景隆压低声音,皱眉说道。

    王戈笑道:“国公爷何出此言,此时这京城中,除了皇帝外,还有谁能动得了您?”

    李景隆苦笑道:“陛下虽令我负责京城防务,但也不是我可以为所欲为的。而且此时京中必然多有大内密探监视各处,防止有人与燕王私通,若被发现异动,怕是立刻死无葬身之地。”

    王戈却是直接拉了张椅子坐下,表情轻松地说道:“国公爷放心,皇帝对锦衣卫一向反感,越是这时候,越是不会用他们。就那么点大内密探,能做得了什么事?监视朝臣、武将也不会监视到国公爷的头上,国公爷现在可是皇帝陛下的心腹重臣呢!”

    李景隆沉默了,其实在今日御书房内,被委以京城防务重任后,他心里就一点都高兴不起来,而只有担忧。果然刚一回府,燕王的人就找上门来了。

    其实从济南回到京城的这段时间,他就一直在思考着各种的可能性和对策,也曾想过是不是直接跟皇帝坦白交代,但思虑过后觉得这是最坏的决定,以他对建文帝的了解,若是坦白了,不会得到从宽处置,反而会死得很惨。而若是将计就计,想办法摆燕王一道的话,成功的可能性更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随着北地战况的进展,山东直接被打崩,然后被燕军一路推到长江北岸,现在已经几乎要兵临城下了,李景隆才意识到,或许投诚燕王,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虽然他本来也没有太多选择。

    但如何投诚还是十分关键的,不是说他现在掌控了京城城防,就可以直接大门一开,欢迎燕军进城。那样的话,还没等到燕军,他就先被砍了脑袋了。

第406章 第四百〇六章 串联() 
第四百〇六章串联

    李景隆实在是有些担心,燕王派来的人,直接不管他的死活,强令他在城内起事响应,到时候或许京城乱了,燕军最后还是成功攻了进来,但恐怕都和他没什么关系了。他可不觉得,以现在他在军中掌控的力量,真的起事,能有多少人追随。真正的亲信,早在之前北伐的时候,就已经差不多都死在燕军刀下了。

    “将军想让我如何行事?”李景隆表情凝重地问道。

    “国公爷不必担心,我不会让国公爷去做那些不合常理之事。”王戈一看他表情,就知道他在担心什么,说道:“皇上令国公爷负责防务,想必国公爷手底下是缺人的,左都督徐增寿一向知兵,徐家开国功勋,他家长兄魏国公此时正在徐州牵制燕军,自然是忠诚可信,此用人之际,当委以重任……”

    徐增寿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四子、魏国公徐辉祖的弟弟,也是燕王朱棣的妻弟。

    之前燕王三子离京的时候,为朱高炽、朱高燧打了掩护,让他们能得以逃脱大内高手的追捕。而二王子朱高煦却为徐辉祖的人紧紧跟着,锁定了方向,也因此差点被大内高手给逮住,若非遇到王戈、程浩妍,应该已经被杀或是囚禁京城。

    毫无疑问,徐增寿是更亲近燕王朱棣的,只不过之前私纵朱高炽、朱高燧的事并无实证,那时候燕王也还没起兵谋反,而后他也并无什么异动,所以建文帝也没有太在意。

    李景隆一听到王戈提到徐增寿,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现在京城中可并非铁板一块,除了建文帝的铁杆拥趸外,还有一些人是像徐增寿这样天然亲近燕王的,而一些人虽然和燕王没关系但却是乐见建文帝倒台,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建文帝登基后,朝廷权力更迭,加上一波新政,有很多人的利益都受到了影响。还有剩下不少人,就是典型的墙头草,看哪边势大就会倒向哪边,反正不管是朱棣还是朱允炆,都是朱家的子孙,这大明不会变天。

    所以很多事情,李景隆未必需要亲自去做,只要巧妙地安排和引导一下,就可以了。

    见过李景隆后,王戈并没有继续待在曹国公府,而是外出串联,利用燕王一系早先安排在城中的人手,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他自然不会把所有的筹码和指望,都压在李景隆一人身上。

    这次潜入京城,虽然已经事前计划过,把握还是比较大的,但确实还是有一定危险,所以他没有带白珑、凤凰。只有一个人,想要脱身也更容易一些。必要的时候,他在京城里还可以动用魔教、“醉仙楼”所属青楼组织的隐藏力量。

    反正这次燕王靖难,能不能成,就在此一举了。能够在此役中立下大功,就够他未来在永乐朝吃香喝辣的资本了。

    ……

    皇宫大内。

    建文帝朱允炆只在一名老太监和一名白发老者的陪同护卫下,进入一个地下通道,通道虽然逼仄狭窄,但通风似乎还好,而且隔几步就有一颗夜明珠照明,柔和的光线之下,也是将阴暗压抑的感觉减少了不少。

    通道一路斜斜往下,不知走了多远后,进入了一间密室。

    密室内,有两名男子,一名看着颇为苍老憔悴,一名则四十多岁壮年模样,后者似乎在替前者疗伤。

    “欧阳宗师,他们情况如何?”年轻的皇帝对护送他下来的那名白发老者问道。

    这白发老者,便是大内的宗师高手之一,从太祖刚刚定都金陵时,就已经待在宫中负责太内安全了。

    不久前他曾受朱允炆之命,前往灵璧县,护卫朝廷军中的主将安危,避免在两军对垒之时,为燕军的宗师高手斩杀。

    灵璧大战,朝廷大军的主将倒是没有再为张诀阵斩,但是却被燕军夜袭突破,败得莫名其妙。

    他与燕军的宗师高手张诀也有过短暂的交手,但见灵璧一战败局已定,便没有多做纠缠,直接离开。

    复姓欧阳的宗师看着密室内那名较年长的男子,说道:“郭兄弟性命是无碍的,只是他体内中的蛊毒有点奇怪,似乎是汲取先天真气为养分成长壮大,用传统的方法,用先天真气,极难根除。加上之前为张诀刀劲所伤,要想完全恢复,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怕是难。”

    那名看起来憔悴苍老的男子,竟然就是在北平被张诀一刀劈伤的大内宗师郭扬。

    朱允炆有些担心地道:“欧阳宗师你之前也与那张诀交过手,没有被他伤到吧?”

    欧阳宗师摇头道:“老朽没事,张诀刀道已大成,刀意凶猛强悍,所向睥睨,最善以强攻强,老朽避其锋芒,不给其蓄刀势的机会,他要伤到老朽,还是不那么容易的。”

    “燕逆手下竟然有如此高手……有这等身手,不思报效朝廷,竟为虎作伥,着实可恶……”朱允炆有些恨恨地说道。

    这时候,密室内替郭扬疗伤的中年汉子也结束了调息,起身对朱允炆行礼后,说道:“陛下,这张诀晋入宗师境界,也就是这一两年的事,有传闻,他是和少林的妙轼有过一场大战后,忽然顿悟,两人先后踏入先天,成为宗师。”

    “少林……那些个贼秃,朕早晚要烧光他们的庙!”朱允炆咬牙切齿。

    “太平楼楼主”组织了一众江湖高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