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绝新汉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冠绝新汉朝- 第5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间,话音隐隐颤抖,显是心中激动。

    也难怪,北上的陈氏族人,多数是在南边混的不甚如意、或者胸有抱负的,他陈京为了出头,不惜前往塞外,与危险相伴,这次逃回来看着简单,其实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是靠着诸多同僚的尸骨,铺就出来的道路,当然感到珍贵。

    “不用搞这么郑重,”陈止摆摆手,这陈京是族人,在这个时代而言,这样的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团结在一起,“你与拓跋鲜卑打交道的次数够多,想必是相当了解他们的,七品义从里有不少鲜卑大姓,但也有些小姓并非鲜卑,里面的关系调节起来,颇为复杂,我会给你安排几个帮手,你们相互扶持,防止七品义从失去控制。”

    “是,京谨记在心。”陈京一听,就知道那几个帮手是来分权的,并不意外,反而因此安心下来,说明陈止的话不是试探,而是切切实实的交代。

    有人分权、制约,也代表责任分担,不算坏事,何况他接触了拓跋鲜卑,深知这个族群颇为桀骜,自己一介文臣,就算有出使经验和陈氏背景,也可能会被人看轻,乃至被架空,也需要有人相助,防止被人反客为主,丢了这份基业——

    在陈京和很多陈氏族人的眼中,幽州还能说是朝廷势力,陈止只是代言,但被陈止一手扶植起来、地处塞外的七品鲜卑,就被视为陈氏私产了,宛如奴仆集群。

    当然了,他们也都很清楚,自己等人只是陪衬,唯陈止这支才是七品鲜卑真正的主人。

    陈止这时又道:“你若接手,对七品义从情况的梳理,定要花费些时间,要压服这些人也不容易,但都可以慢慢处置,先说说你对拓跋内战的想法,是否有能利用的地方?”

    陈京一听,马上就打起精神来,知道这是一次考较,如果回答的好,让陈止满意,后面才能在七品鲜卑坐稳,自要郑重以待。

    不过,他没有急着回答,先沉吟起来,思索着经历,组织语言。

    在前来之前,陈京虽没有想到陈止会让他接触七品鲜卑,但为了能有所表现,在路上就做了简单的整理,刚才对内战胜负的一番判断正是结果。

    同样的,他也知道,正是刚才一番论述得了陈止肯定,才能得到机会,因而接下来说起计划,一方面要站在七品鲜卑的立场上,另一方面,还是要围绕拓跋内战发挥,再稍微涉及些慕容鲜卑的内容。

    想着想着,腹稿慢慢清晰起来。

    陈止也不催促,只是坐等。

    很快,陈京就打好腹稿,说道:“这次若是操作适宜,或能让七品鲜卑里面,再多一个大姓,拓跋氏!”

    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陈京一开口,便让冉瞻大吃一惊,连始终显得胸有成竹、遇事不乱的高并,都是眼皮子一跳,留心起来。

    先前陈止与陈京对话,高并在旁听着,并不言语,却默默记忆,但对陈京此人,没有如何在意,此时却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陈京也不在意高并,眼里只有陈止,他见陈止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便毫不客气的道:“在归途之中,我就与拓跋豪帅提过,他这次被拓跋六修扫地出门,心中不服,本就憋着一口气,可惜自己的兵马因种种原因零散,此番归来,实有向主公借兵的意思,打定主意要回去报仇的。”

    “这时候来借兵?”冉瞻感兴趣起来,大摇其头,忍不住插话道:“咱哪里有兵借给他,平时看着拓跋郁律挺有眼界,难道不知咱们现在兵力捉襟见肘?”

    陈京则礼貌回应:“主要是这次攻伐慕容氏,让其余诸部尽数被吓破了胆,拓跋郁律也是因此才有所期待,他听闻这次攻伐似有利器,便有了打算,另外,此人也能预料到幽州局面,因而隐晦提及,其实是想要先投靠主公,等情况成熟了,再行借兵。”

    “这是要学孙伯符啊。”冉瞻嘀咕了一声,见高并瞪了自己一眼,顺势闭嘴。

    陈京却道:“拓跋郁律绝非甘心臣服之辈,若给他借兵,八成是有借无还,倒不如放养起来,借着他的名号招揽鲜卑英杰,壮大七品鲜卑。”

    陈止则问:“你是因此,才考虑让他加入七品,塑造一姓?就不担心此人反客为主,鹊巢鸠占?”

    嘴上问着,他心里默默盘算着,若说拓跋郁律有心投靠自己,他是信的,只是此人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曾为单于,野心不小,过去自己与其相交,就能看出此人不是愿意屈居他人之下的性子,无论是收入麾下,还是放进七品鲜卑里面,都是有利有弊,因而还要权衡,况且这人不是还没来么?倒不是燃眉之急。

    另外,他也好奇,陈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九百九十六章 论品排姓惊觉醒() 
    “拓跋郁律此人素有大志,就算能招揽过来,亦不可久留,若让他归于幽州,入了体制之内,说不定更是如鱼得水,得以结交各方,最后笼络了一人出去,削弱了主公实力,但在草原上则不同。”

    陈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整理好了思路,而且不是临时想的,在前来此地的路上,甚至在与拓跋郁律结伴逃遁之时,与之交谈、试探,就已有了念头雏形,可谓深思熟虑,这时越说,思路就越是通畅起来——

    “草原部族,来去如风,势大则投,势弱则去,拓跋郁律若入七品,旁人见之,自是觉得他势力不够,所以投奔一个部族,而后就有诸多拓跋族人会以他为参照,也来投奔,最终在七品鲜卑之中,形成一个大姓。”

    “但这样一来,他不是更好拉拢人手么?”冉瞻再次忍不住询问,脸上还有思索之色,“你说他在幽州可以拉拢旁人,但幽州是朝廷体制,轻易不会放弃了中原的富贵繁华,跟着他去草原吹风吧?”

    陈京却摇摇头道:“非也,冉将军如今贵为校尉,又得主公看重,前途光明,自是看不上拓跋招揽,但若是以前呢?”

    冉瞻一愣,心中一想,顿时觉得此话有理。

    现在自己有兵有权,还有诸多好友,更得陈止看重,前途一片光明,家族、宗族都来投奔,个个奉承,日子过得有模有样,还能沙场立功,真个顺心无比,但如果是以前,他一个破落兵户之子,就算家里有点底子,拼命挣扎,又能走到何等程度?若是这时候,那拓跋部许以地位,说不定就舍得一身剐,货与其人了,哪里还管什么华夷之辨!

    “不只冉将军这般兵家出身,还有些人更会动心,”陈京说着,不看冉瞻,却瞧陈止,压低声音道:“便是那寒门子弟,如今天下不稳,不少人说是天灾人祸,但依我来看,还是人祸居多,闹事之人多为流民,只是但凡能成气候的,无不有世家破落子弟、寒门杰出之人统领,这些人学得文武技,却晋升无门,最后落草,乃是常态,我居塞外这些时日,就见过不少中原寒门之人前去投奔。”

    陈止一听,颇为诧异的看了陈京一眼,这才知道这个族中子弟,竟有这般见识。

    高并忽然开口道:“主公刚才于大帐中就曾言,卫氏入拓跋后,便建议单于拓跋猗卢广纳汉士,而拓跋猗卢也见慕容崇汉,兴建棘城,颇有成效,便采纳了建议,往去投奔之人日益增多,还有不少在中原失势的家族,举族投靠!”

    陈京看了高并一眼,微微点头,继续说道:“不错,亦有中原世家子弟前往投奔。”

    陈止感慨起来:“这是投报无门,才只能选此道路,上品无寒门,寒门想要一展所长,总要找个地方的,你说的不错,若是拓跋郁律投奔幽州,继续以拓跋猗卢的理念招揽人手,要不了多久,幽州乃至北地的寒门子弟,都会知道他这号人物,这投奔塞外,本就是北方人居多,幽州尤甚,未来当有新政,以期改善。”

    陈京听着,立刻就想到了代郡的筛选之制,当初将军府选职,正是通过筛选,很是找到了不少人才,自己面前的这个高并,似乎便是由此出身。

    这么想着,他又看了高并一眼,却见后者依旧不动声色。

    倒是冉瞻又问:“那去了草原就不同了?七品鲜卑里,胡人不是更容易拉拢么?”

    “这又不同,”陈京停顿了一下,“七品鲜卑本就被主公下了一层制约,有七品之分,自下而上,皆有所求,各有优劣,而且对部族而言最为重要的,乃是人口与牛羊,七品鲜卑的女人,多数还在幽州,他们暂时只能分批次回来探望,至于那下一代的孩童就更不用说了,连蒙学都开始用圣贤之言,要学师说,即便是来投奔拓跋郁律的,一旦加入这个体系,也要受到制约。”

    高并也点头道:“不错,只要加入七品之中,即便人走了,后代也要受到影响,而且一旦进入,就不单纯是投靠拓跋郁律了,而是一步步被七品同化,最后能跟随拓跋郁律的人,恐怕也就是十之三四,但余下之人,却已算是人口增长。”

    本来不回来的人,因为拓跋郁律来了,最后走了一半,却还是赚了一半的人口。

    陈京点头同意,但没有顺着这话说下去,而是转而提到了一人:“另外,还有个治理之法,就是再引入一个大姓。”

    陈止眯起眼睛,示意继续。

    陈京就提到了一个名字:“慕容翰。”

    冉瞻与高并皆侧目。

    这位慕容单于的长子,因是庶出,在族中并不得势,过去慕容氏还看重他的武勇,但随着势力大增,内部争权夺利越发激烈,在几名单于子嗣的推动下,慕容翰领兵过来支援陈止,就仿佛被发配了一样,没人再将他招揽回去。

    这次慕容仁袭击幽州,最后与陈止交战,也没谁考虑过慕容翰的处境,换成其他人,怕是先就要拿他祭旗。

    结果,阴差阳错下,代郡方面还让慕容翰去联络慕容部,最后是将军府内部又发令将人追了回来,前前后后也表现出将军府内部的一些问题,也被陈止记下,准备改进。

    眼下,慕容翰其人正好端端的在蓟县待着,没想到却被陈京提起。

    “慕容将军当下处境堪虞,又不好在幽州任职,不若便让他加入七品,正好引入慕容大姓,当下七品义从里,乞伏、秃发为三品,段氏为四品,是其中大姓,若有拓跋加入,或许要位列二品,一下就盖过了三家,若是太低,又无法让拓跋郁律甘心,其人若去,难以掌控,倒是浪费,不如就引入慕容氏,也为二品,等过些时日再找个机会,将其他三家都提拔品阶,相互制衡,最为稳妥。”

    “若让慕容氏加入,岂不是给了那慕容部介入和影响七品鲜卑的机会?”冉瞻不由皱眉,“那慕容翰对慕容部可没有死心。”

    “反过来,咱们对慕容氏岂非亦有可图?”陈京却没有胆怯,“若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无非是觉得敌强我弱,而今征北将军府名震北天,草原部族哪个听闻将军之名不惧?怎可讳疾忌医?正该行大事!”

    陈止听着,笑道:“这话不错,不过七品义从毕竟是辅佐,幽州兵卒才是根本,我可不想草原上去了慕容、拓跋,又多了一个七品称霸,其中如何,你自把握,塞外之地,其实不是久留之处。”

    陈京听完,猛然惊觉,顿时冷汗连连。

第九百九十七章 中原官话考核四六等() 
    陈京忽然意识到,自己在理解陈止的指示上出现了偏差,这是个非常要命的问题,盖因陈止的信任,才是他们这些陈氏族人在幽州官场安身立命的根本!

    失了这点,他们拿什么与人竞争?

    他大概知道,陈止能看上自己,和这次在拓跋部的表现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自己算是幽州陈氏里面,少数有些经历、经历过风雨的人物,抛开陈姓,优势就十分有限了。

    陈止的这话,其实是一个敲打,也是一种提示,更是接下来陈京的工作方向,自然不能违背,更不能在领会上出现偏差,这是要命的!

    所以,陈京不得不将原本的打算好生订正一番。

    按照他原来的想法,去了七品鲜卑之后,作为陈氏的代表,要好生经营,也可以在七品鲜卑壮大的同时,让自己这系的陈氏依托其中,发展起来,未来七品鲜卑如能吞并其他大部,称霸草原,成为陈止的左膀右臂,自家陈氏说不定也能在草原上开枝散叶。

    但这个美好的蓝图,还没来得及展开,就被陈止生生掐灭,让他意识到了里面的问题。

    慌乱之下,陈京赶紧话锋一转,就道:“主公放心,属下知道那些胡人皆狼子野心之辈,是喂不熟白眼狼,不可轻信,若镇守七品义从,定当异论相搅、左右制衡,让他们难以一家独大,也不会让七品太过衰弱,使之能与拓跋、慕容两部分庭抗衡。”

    “你能明白里面的分寸,这是最好的,不过也不用太过刻意,”陈止这才点头,说出来的话让陈京心里一松,“若是经营得当,七品义从壮大起来,那也无需刻意压制,只需要做好引导,我在七品义从建立的时候,就与他们有言在先,若得高品,可如汉家人一样得享太平,这点不会改变,你只管将升入高品的人输送到幽州即可,即便不来幽州,这高品的族人,也可享用更多,不过……”

    一听这个“不过”,不仅陈京心弦绷起,连在旁边坐听着的高并,都不由竖起耳朵。

    就听陈止继续道:“不过,拓跋氏也好、慕容氏也罢,不管原本势力多大,但只要投奔七品,就不能直接位列高品,最多给个四品作为开端,以他们的实力,应该很快就能抬品,若是不愿意,那也就罢了,自去之,我不留也。要是来一家就位列高品,今日拓跋氏可一来便二品,未来有更强势的人来,是不是直接位列一品?七品之分,名存实亡。”

    陈京立刻就要告罪,却被陈止摆摆手止住了。

    “不用慌乱,我不是在责怪你,你之前在拓跋部为行人,处理的是礼交外事,想法和念头没来得及转过来,有些偏差,在所难免的,只是有一点需谨记,要入二品,有个硬性规定,”陈止说着说着,收起笑容,“乞伏和秃发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