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面前这人的话,陈止无声笑了起来,心里也生出了敬佩之意。
与道人交谈之后,两天以来,陈止微服而行,以眼观气,见了很多景象,发现了不少人才,也都派人过去接触了,但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实是这位鲍敬言先生。
因为他在这位先生的头上,几乎看不到代表着气运的气柱。
这当然不是意味着,鲍敬言没有未来。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中,虽然他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多少,但名声却流传后世,其主张的思想,也保留了一部分下去。
这样一个能留名青史的人物,在生前就算不是有大气运,至少会有所表现这就是陈止两天以来研究和观察得到的结果。
那为什么,连陈物的头上都有不小的气运,而鲍敬言却没有呢?
“信则有,不信则无。”看着面前那人,陈止心中感叹着,“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还有鲍敬言这样的人物,也着实让人意外,更让人敬佩。”
这么想着,他的表情却逐渐凝重起来,目光转而落到了那正在**的老僧身上,心中签筒一动,名望金液蜂拥而出,凝聚双眼。
下一刻,便见一道道金色气息,从在场众人的头上飞出来,聚集在老僧头上,凝聚成一朵金色的云朵,飘荡补休。
隐约之间,陈止甚至在那云朵的上面,看到了重重人影,听到了阵阵低吟,好像有诸多佛主坐于其上,正在呼喊佛号。
“事在人为,势为人聚,众志方能成城,这一个国家也好,一个教派也罢,都要有群众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来一回,交相辉映,才能构建气运,稳固跟脚,所以这金色的气运,其实代表着的,不是教派学说,而是天下根本,乃是人心!”
看着老僧头上的金云,陈止就知道,想要彻底驱逐佛家,其实并不现实,倒不如留下来,好好研究和学习其手法,伺机加以改造,方是可行方案。
“这老僧刚才的话,其实已经破位露骨了,对于他们这些教众来说,一个人的生死荣辱,其实无关紧要,所求的是佛教本身生生不息,在中土扎根,让他们的思想传承下去,从而永恒!**会腐朽,功业会消散,但思想再怎么扭曲,依旧能活下去,就像是一种修行后的永生,当一个人思想成熟、成型,然后传入天下,就等于将自己的意志复制成无数份,覆盖了他人的头脑,如此一来,其他人所为,就是在践行此人的言行,这岂不就是永生位格?”
第七百四十五章 江都使姓桓,七品一万二()
翌日,风和日丽,陈止又在城中微服,只是这次却没有那般顺利了,只是游览到了一半,就碰到了代郡的世家子,将他给认了出来。
顿时,便是一阵围观问候和请教,陈止见状索性也不隐瞒,撤去了伪装,与众人交谈起来。
因城中聚集的多为求学之人,说到后来就不免扯到经义之说,陈止便又发表了一番见论,又与人解惑,最后又是一番勉励。
等这一圈折腾下来,已是日头西沉,这才与众人拜别。
等他回到家中,却忽然得到一个消息,却是彭城陈家又有人来,这带头的还是与他关系甚好的陈罗。
说起陈罗,也有一番折腾,其人先前秉承家中老父之命,已经来到代郡,却因战乱关系,被陈止派出去联络,后来又接到一连串的消息,索性就留在了外面,最后归于彭城,前后又来了代郡几次,前后奔波。
这次再来,隔着老远,陈止就看到其人身形瘦了不少。
“七哥,唉,七哥,总算是见到你了。”陈罗见了陈止,立刻就从马车上翻落下来,一路小跑的过来,“我这次来,一路上可是得了沿途之人的关照,但那冀州着实凶险,若不是你派去的武丁厉害,怕是咱们车队都要陷落在流民之中了,那我可就是咱们陈家的大罪人了。”
陈止刚想问,何以这般言罪的时候,就看到了远方,那被人搀扶着蹒跚下马的身影,以及那已然隆起的腹部,不由楞在原地了。
下一刻,一股奇特的联系,从那妇人的腹中传来,让陈止的心灵一阵悸动,仿佛心弦被一只白嫩的小手拨动。
陈罗在旁笑道:“这次是家中听闻北地战兵消弭,便让我护送着嫂嫂过来,虽有波折,但好在都是有惊无险,如今嫂嫂已然安然送来,咱老八也得好好享享福了,听说七哥你已署理代郡,上下之人皆拜服,那我可要在这里好好逛逛了!”
陈止却已无心听此人谈论,却是迈开步子迎了上去,对面,杨悠丰腴的面孔上,已经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当晚,郡守夫人抵达的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当时就是一阵鸡飞狗跳,而等到了第二天,各大世家便都纷纷行动起来,好不热闹。
随后的几日,代县也都在纷乱中度过,先是唐家窑开张,开始烧煅,随后又是矿场立起,已然出矿,随后又有纸坊扩产,几家分销。
在这片纷乱之中,段部鲜卑的段匹磾被解除了软禁,庾亮、张央被遣送回去等等消息,就好像是大河之中的水滴一样,似乎毫不起眼,却还是逃不过有新人的注意,尤其是张景生等人,都就此向家中寄出信件。
于是,代郡便在这一派热闹腾腾的气氛中,逐步步入了正轨,只是其下暗流,却也越发汹涌起来。
时光飞逝,秋去冬来,经历三九严寒,春意复萌,代郡这片土地,在安宁的表象中,迎来了新春的到来。
平兴二年的春天,与往年相比,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对北地的人而言,却有太多事发生了,同时各方势力,经过大半年的修整和酝酿,也渐渐散发出一股子硝烟味道。
“使君,过了前面那条小溪,便就入了那代郡境内了,到时候咱们可就都能得安宁了,不管是那些羯人,又或者流民,都不敢踏入代郡半步!”
崎岖不平的土地上,一支骑兵小队不急不缓的前行,为首的却是一个身着粗布衣服的老牧民,他背上背着长弓,腰间悬着长刀,肩宽体壮,一副孔武有力的样子,但说话的时候却尽量压低声音,对着身边一人说着。
这人也骑着马,虽甲胄在身,却还是透露出一股文雅之意,尤其是他不带盔,而露冠,长须垂胸,随风而动。
听着那牧民介绍,此人却笑问:“吾等一路过来,唯独在那祖济阴所领之地上,得见流民低顺、羯人避让,便是这般,也是要有祖君精兵镇压、巡查,方能将那贼兵震慑住,但凡兵卒过去,往往故态复萌,怎么到了代郡,这群贼兵反而就老实了?”
那老牧民便道:“使君有所不知,还是那陈代郡辣手,自半年多前,他在代县刊印诸多书册,引得北地向学之人皆传其贤名,这”
他还待说着,却见那长须儒雅之人摇摇头道:“雕版拓印之书,实乃取巧之物,书经此法而成,多污损、错漏、重影,虽名传北地,实不足道哉,你只管说清楚陈止所为,不用为他吹捧。”
那老牧民一听,赶紧点头称事,然后唯唯诺诺,看着面前这人,满脸惧色。
他虽偏居一隅,但实乃朝廷眼线,其实消息灵通,而且看似粗犷,其实心思缜密,否则这次也不会选他出来做向导了。
这老牧民是知道的,面前这位名为桓彝的使臣,如今乃是江都王面前的红人,否则也不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从近乎白身,靠着王者青睐和自身积攒的名声、人脉,一跃而成正七品的三骑都尉。
一年时间,便是正七品,而且得的骑都尉,虽只是江都王为他讨要来的,并不能真的伴随皇帝左右,但很多中央名义下达的命令,就可以直接让这桓彝出马。
其人在江都王都督府中的位置,却是左主簿,也是个实权位置,而且此人还相当拼命,老牧民就知道,这位功曹主簿今年刚得一子,名为桓温,却根本不管不顾,得了上令之后,第一时间就带人出使,直往代郡而来!
这样一个人物,老牧民哪里敢得罪,被其一点,赶紧就换了一副腔调,说:“那代郡陈府君麾下,号称有武丁一万两千人,皆私兵,又有鲜卑七部归顺,人称七品义从,皆骁勇善战,但凡有羯人与流民入寇代郡,被武丁或者七品义从围住,那就从来没有好果子吃的!不是死个一半,就是被抓起来,扔到矿场,拼死劳作!生不如死!”
“哦?”桓彝眯起眼睛,“武丁一万两千人?不是说只有八千么?还有那七品义从又有和缘故?为何以七品为名?”
老牧民早有准备,就道:“八千武丁只是对外号称,几个月中,那陈氏又招募许多乡勇,放于乡间守备,时而换防,而那代县和当城两地的大营,各自维持着四千武丁,看起来就好像只有八千,其实还有四千,散落各地。”说着还在观察桓彝表情。
桓彝闻言,却不动声色,点头后继续问道:“那七品义从之名呢?”
“却是去年七部归顺之后,却有两部头领存着他念,有心再叛,谁知陈府君料事如神,早就安排了人手,那边人一动,便被捉拿,主犯十九人当日晚上就被押到代县,第二日当众处死,枭首示众,而后陈府君恼怒鲜卑言而无信,降而复叛,盛怒之下,直接将那七部鲜卑围住,最后按照远近亲疏,重新划分七品,一品最高,可享中土之人待遇,而七品最低,其实为诸多矿奴组成。”
“还有这等事?这些郡王那边可都没有消息。”桓彝眉头紧锁,品味着七品之名,却是隐隐感到有些不妥,“这种划分,你说还有矿奴,莫非就是代县那被陈止圈下来的煤矿?”
老牧民就道:“不仅如此,听说陈府君麾下的道君,又在桑干河畔找到了一处矿藏。”
“又是一处矿藏?桑干河畔?”桓彝心中一动,“还是煤矿么?”
老牧民却摇头道:“这个小老儿就不清楚了,不过听闻似乎不是煤矿的样子,对了,就连那代县的矿场,听说也不光出煤,好像还出铁!”
“出铁了?”桓彝闻言,眼中一亮,嘴角不由上扬,但旋即收敛,他点点头道:“行,你先带路,咱们先入了代郡再说。”
那老牧民顿时不再多言,在前面引着路。
其实代郡与冀州也有官道相连,只不过因年久、时局混乱,因而早就一片破败,而且中途还有被流民占领的地方,若没有人带路,一头撞上去,就算是一队精兵,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有这老牧民的引领,一行人才能绕过诸多危险之地,而今已经是最后一段路程了,因为按着其人说法,只要进了代郡,便是安全了。
此人在前面带路,桓彝等十几骑就跟在后面,那桓彝正思量着此行使命。
“朝廷的敕令已到,要给那陈止实封将军的名号,准许他开府建牙,但郡王的意思,却是要以此借兵,三个月前与石勒决战,结果郡王兵马损失惨重,而今想要东山再起,就得靠着那陈止的兵马了,除此之外,还要让陈止让出单梢砲,把矿场利润分出一半,这些事都得想办法才能做成,主要还得等王浚那边的配合,想来有内外压力,郡王又有大义,那陈止是无从拒绝的”
他这边还在想着,忽听前面的老牧民欢呼道:“到了,代郡已至!”
桓彝寻声看过去,视线穿过两棵大树,顿时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敞而平整的一条大道,一路延伸出去,直到远方的尽头!
第七百四十六章 负命而来,先来个推荐()
一行众人,看着这条宽敞的道路,久久无语,过了好一会,那桓彝才点头称赞道:“这路真是宽敞、平整,果然是没有多少人来入境,不然不说旁的,就是战马的马蹄、兵丁的脚步来回踩踏,也要将这路给毁坏掉!”
道路修整出来,是为了给人行走,但行走、运货,车辙脚踩之下,道路就会损坏,需要反复修整,才能维持旧观,不然就会向几人先前在冀州境内所行之路那般,都是崎岖不平,面前能辨认出道路模样。
莫说当下,就是后世大发展时代,来往车辆一多,负荷重压之下,也是免不了有道路破损。
不过,要维持一条凭证道路,却不是容易的事,其中耗费的人力、精力和金钱,就不是等闲人能够想象的。
所以老牧民听了这感叹之言,欲言又止。
他的这个表情,被桓彝看到了,这位使人于是就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老牧民这才小心说道:“听说这代郡境内的道路,几乎每个月都要修整一番,所以才能保持这么凭证、完好,但凡是哪个路段出现了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得到回报。”
桓彝顿时就感到有些费解了,他眉头一皱,问道:“这恐怕是以讹传讹了,是因为这道路多数平整,旁人看着新奇,所以牵强附会的传诵一番,说不定只是因为新近修整出来的,还未真个破坏,所以才是这般模样。”
老牧民听着,只是点头,说自己也不是很懂,大概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吧。
倒是桓彝同行的骑士,里面有一人颇为不解的问道:“不知桓君何以这般判断?这里既然是边疆,来往的商人总是有的,他们一来,车队就是十几、二十几辆车子,车辙落下,什么道路也经不起一两个月的折腾,就要显露出颓态。”
桓彝听着,点点头,先称赞道:“张世侄果然是家学渊源,看问题的目光极准,说的都是关键,这次前往代县,还需要你联络张君使,他眼下为陈府君心腹,听说掌管粮草后勤,乃是重要人物,有他出面,这次的事,想必会顺利许多。”
那出声的骑士拱拱手,连说不敢,又说会想办法联络叔父,以助郡王之事,看样子年龄不大,但英姿勃发,得了夸赞之后,更是神采飞扬,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原来,这人名为张笋,乃是安平张家之人,在陈止身边做事的张亢,就是他的叔父。
江都王在冀州与石勒对峙,为了壮大实力,广收世家之心,张家自然也在其列,比起远在北边边疆的陈止,这近在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