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图-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一定!”宁王想了想,捻着胡须冷冷一笑,“‘吴卿丰案’是皇帝的心病,也是他的底线,依本王对父皇的了解,若果真李释之有私放吴家的人,皇上肯定会斩草除根、绝不姑息的。”

    “是是是!”杨佑显听后眉开眼笑,拱手笑道,“那到时候还得倚仗王爷能襄助则个。”

    宁王点点头,“佑显啊,这几日,你就盯紧李释之。他要是有什么异常的举动,马上跟我汇报。”

    杨佑显在暗室里和宁王父子推杯换盏的喝了几巡,便从来时的暗道回去了。

    漫漫的长夜,不知何时下起了细雨,御史大夫李释之的府上,仿佛是被蒙蒙细雨包裹住,早春的寒气也越加的沉重。厢房内深沉的背影,在里面来回的踱步,时不时还传出一阵阵的叹息之声。而屋外一个袅娜的身影,将厢房的门缓缓打开。房间里的李释之仿佛才惊醒过来,看着眼前妻子关怀的眼神,李释之又不禁长叹一声。

    李夫人也不问话,只是低头走向圆桌上拿起一壶热茶,倒在杯子里,给自己的丈夫递去。

    李释之接过夫人的茶杯,平时好茶的他,今日竟直接“咕嘟”一声一饮而尽,然后徐徐的说道:“夫人怎么还不睡下?现在天已经很冷了。”

    李夫人此事眼泛泪花,关切的道:“相公你就不要再想了,一切听天由命。更何况你是皇后的哥哥,估计哪一个也不敢动你呢!”

    “哎,夫人你有所不知啊!”李释之怅然道,“一直以来我洁身自好,秉直办公,为的就是不被任何人抓到把柄。没想到我尽职尽忠十多年,还是被人抓住了把柄。现在这一次只怕皇上会再翻旧案啊!”

    李释之说罢,怅然若失,心绪久久不能平复。

    “释之,杜宗庭指控你的事情是真的吗?”李夫人也有些好奇,忍不住也问道。

    李夫人刚问完,原本还惆怅之色的李释之猛一回头,看着自己的夫人,眼露凶光,李夫人看到丈夫骇人的眼神,不禁咽了一下口水,不敢再追问,

    气氛凝重了片刻,李释之才缓缓地平静下来,长舒一口气平静地道:“夫人啊,这事你对谁都不能说,不管有没有,你都不能点一下头。记住了吗?”

    李夫人此时热泪盈眶的点点头道:“不管怎么样,发生什么,妾身一定都陪伴夫君左右!”

    李释之一把将夫人搂进怀里,“现在还不是说这种丧气话的时候!明日我就去找皇后娘娘。”

    一夜连绵的春雨,在院子里沙沙作响,李释之挨了一晚上,终于鸡鸣起更了。

    李释之更衣上完早朝之后,便先去慈宁殿求见皇后娘娘。皇后知道自己的哥哥有要事才会求见自己,于是便在殿后的耳房等候。

    李释之一见到自己的妹妹,便直接跪倒在地,皇后赶紧将他扶起,然后屏退左右的下人。

    “妹妹!这回哥哥是真有难了。”李释之说罢眼含热泪长叹几声。

    皇后娘娘厉色道:“哥哥,怎么遇到这么个事就哭哭啼啼的,以前你可不这样!”

    “妹妹你有所不知,这一次的事情非同小可啊!”

    李释之正欲说时,皇后便冷笑了一下,道:“哼,不就是吴卿丰的事儿吗!有什么好怕的!”

    “妹妹你也知道啦?”李释之诧异道,“皇上上次临退朝的时候,还说他会亲自过问呢!”

    “怕什么,本宫已经在皇上那里打听过啦,皇上不会过问此事的。”皇后淡淡的说道。

    “当真?”

    皇后不耐烦的答道:“千真万确,我的好哥哥,你尽管放心好啦!”

    李释之这才如释重负,眉头稍微舒展开来,脸上有了一丝喜色。

    “不过哥哥啊,我可得说说你。”皇后厉色的嗔怪道,“你说你的外甥好歹是当今的太子,你不帮帮人家也就算了,现在怎么还惹出这么一桩事情来,到时候我们都得跟着被连累。”

    李释之讪笑着说道:“您知道愚兄一向雷厉风行,得罪的人多,所以如果再陷入这朝堂之争,只怕会得罪更多的人。”

    皇后轻蔑一笑,“啐!哥,你还好意思说,这几年你还不知本宫在皇上面前说了你多少好话呢!”

    “娘娘教训的是,愚兄一定铭记在心。”

    皇后深知自己这个哥哥的秉性,李释之为官刚正不阿,对于朝堂党争很少过问,一半是为了明哲保身,一半是因为洁身自好。但是这几年李释之在朝堂之所以能混的如鱼得水,也是因为深受皇帝器重,李释之也是众多臣子中不可多得能干事的酷吏。皇帝之所以对此次杜宗庭的指控置若罔闻,一半则碍于皇后的面子,二则是为了安抚李释之不安的心。

    “哥,妹妹我这次在皇上面前可是为你央求了一件好差事了。”皇后说时,脸色甚是得意。

    李释之好奇的问:“有劳妹妹了,什么事?”

第二十九章加官进爵() 
李释之深知自己的妹妹贵为皇后,她既然说给自己央求了一件好事,肯定是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谋的什么差事了。

    皇后得意的说道:“你知道这相位已经空了多少年了吗?”

    “有十余年了吧?”李释之若有所悟,接着情绪激动的问:“妹妹是说,您在皇帝面前举荐我为当朝宰相?”

    “正是!”皇后看着哥哥惊讶的表情,心头掠过几丝快意。

    “这”李释之激动得不知如何说起,可是沉思片刻后,忽然想起往年的事情,不禁又惊慌失措,“可是”

    “可是什么?”皇后见他表情奇怪,于是笑道,“哥哥,不必惊慌,没什么好怕的!”

    李释之依然不放心,道:“可是圣上在位几十年来,历任的宰相就有六个,而这其中任期最长的是吴卿丰,在任八年,其余的任期都没满三年,而且所有的宰相都是同样的下场,或身首异处,或满门抄斩啊!”

    李释之说的时候,仍心有余悸,这个烫手的山芋,充满了诱惑,同时也暗藏杀机。

    皇后不紧不慢的说道:“但是这些宰相不都没有像你妹妹这样的靠山不是。哥,这可是你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李释之还是不放心,“正因为多年来宰相位高权重,所以皇帝才想着撤掉宰相之职,吴卿丰被灭门后,已经有十余年未开设宰相一职,怎么如今圣上又想着让我担当宰相呢?”

    “哥啊,你看这满朝文武有谁比你更适合这个位置呢?一则你为人处世雷厉风行、刚正不阿,从不参与朋党之争,二则你又是国舅爷,就凭借这两点,谁会动你。”皇后深知皇上之所以会答应她的请求,第一个原因其实是最主要的,以李释之的人品和资质,担纲宰职确实很合适。

    李释之思来想去,铁下心肠便应允了,反正从这件事看来,至少皇上现在并没有相信杜宗庭的一面之词。

    次日早朝的时候,天气甚是晴朗,百官齐聚的时候,只有李释之一人情绪异样,因为他知道一会儿可能会发生一件让百官震惊的事情,所以他的心情一直忐忑不安。

    皇帝一一处理完朝事之后,才让內监宣读拟任李释之为宰相一职的圣旨。圣旨宣读完毕之时,百官哗然,多年未决的宰辅一职,今日竟然又重新启用,百官纷纷猜不透圣上心中所想,有的惊慌失措、有的愤愤不平、有的不明就里、有的咬牙切齿、有的暗自窃喜。

    众人正低声交头接耳议论的时候,內监喝止道:“肃静!”

    “好啦!”龙椅上一个老迈的身影微微前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汉帝的语气就像是在质问,百官瞬间个个屏息不敢出声。

    其中太子的人自然乐得李释之担任宰相一职,虽然李释之不会站在太子这一边,但也是太子的舅舅,所以总比落在他人的头上好。宁王和魏王的人,也是想着李释之并没有明确的党争立场,如果让他来担任宰相,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人选。于是百官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众人纷纷跪倒,山呼万岁圣明。

    “都免礼罢!”汉帝这才得意的向后靠着,“现在既然李爱卿担任宰辅一职,那接下来的职责就得明确一下。此次任命与以往尚书令、内史令的宰辅不同,朕称之为首座相公,三省由首座相公李释之兼领。”

    李释之赶忙又下跪拜谢天恩之浩荡。

    汉帝此言一出,大殿之内其他人瞬间哗然,众人纷纷不明所以。荀谋也是心中一惊,以皇帝如此独断专行之人,怎么会给李释之这么大的权利,不过荀谋这样的思考也就那么一瞬,细想片刻之后,忽然有一丝明白圣上的用意,可是又说不上来。

    “肃静!”內监再次高声提醒道。

    汉帝接着道:“那大理寺卿一职如今空出来了,诸位爱卿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这时候殿内的大臣又开始面面相觑、议论纷纷,但是此事来得突然,每个人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宁王刘询赶紧给刑部尚书崔皓使了个眼色,崔皓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一眼就明白宁王的意思,于是挺身出班,“臣刑部尚书崔皓有禀。”

    “嗯!”汉帝淡淡的道,“崔爱卿有什么说的吗?”

    “臣与大理寺共事多年,对大理寺所处理之案件实在深感折服,其中李大人之功自然首屈一指,而大理寺少卿杨佑显大人也功不可没,在位多年勤勤恳恳,所处理的案件也都是令人心悦诚服。故而依臣看来,大理寺卿一职理应由杨大人接任。”

    汉帝点点头,“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听后都瞠目结舌,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因为今日朝议之事,皇上根本就没有事先提起过,所以很多人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而大理寺卿一职,似乎一时间谁都找不出第二个比杨佑显更合适的人选。

    汉帝见没人说话,便直接宣布道:“好!诸位爱卿既然没有异议,那么大理寺卿一职就由大理寺少卿杨佑显担任吧!”

    退朝后,宫门外的大臣们纷纷散去,还有几个大臣依然三五成群的议论着早上的事情。

    太子刘衍也等不及回府问荀谋,在朝门前直接挽着荀昱父子来到宫墙的角落里,低声问荀谋:“荀将军,这圣上今天什么意思?本宫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他的用意是什么?”

    荀谋面色凝重的长吁一声,“这个很难说是好是坏,李大人是太子您的亲舅舅,总比别人坐这个位置的好。不过”

    荀谋欲言欲止的样子,让太子刘衍心急如焚,“不过什么”

    “不过下官总感觉哪里不对?一向大权独断的圣上,今日怎么会给李释之这么大的权利。而且前几天杜宗庭刚参了他一本,皇上怎么可能会对吴卿丰一案不闻不问呢?这可是他的一块心病啊!”荀谋迟疑道。

    荀昱这时候插话道:“你说会不会是因为时间久远,圣上幡然醒悟了?也或者是不想再追究了?而且杜宗庭的指控本身就是一面之词,只怕不足为据吧?”

第三十章常科考试() 
荀谋对于此番圣上的用意也是一知半解,但他知道圣上的每一步棋,肯定都有他的用意。听得父亲这么说,自己也点点头,父亲说的这种结果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也可能只是表象。

    太子刘衍笑着道:“管他那么多,这一次也算是我们扳回一局。今天看到魏王和宁王那个表情,差点没忍住想笑。”

    眼看着今年常科考试只剩下几天时间就要开考了,而魏王刘诩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且在此期间,考官们都要提前同时进入贡院。贡院就在京都的东南方,由于今科应试的举子比往年多了近两千人,所以在前几天,工部着人连夜扩建了数百个考棚。

    魏王刘诩领着几个同考官正在贡院内做最后的视察,看着这高耸的墙垣,一排排的考棚,刘诩一想到过几天来应试的举子将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心下有些情难自禁。

    刘诩带着众人逛了一圈,确定衙署公堂、考棚居室、瞭望楼、守备处等一应地方没问题后,刘诩便又来到西北隅的房间,让手下把今科应试举子的名单拿出来再看一遍。长长的名单上,写着举子的姓名籍贯,应试的举子一万多人,名单按照各省各县来排的。刘诩确定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几个名字之后,才满意的将名单放回去。

    应试当天正是二月初六,这一天刘诩春风得意地站在瞭望楼上,正仰面看着天空,享受着门口官差唱名的过程。

    考生进入贡院要先唱名,当刘诩听到官差念到陆佐名字的时候,这才低头看了一眼下面的情况,如同长龙的队伍前,第一个人就是陆佐,魏王看罢心中又是一阵窃喜。

    考生点名入场,安排妥当之后,差不多已是黑夜,幸好从前天开始天气回暖,一些囊中羞涩的考生才不至于在这小小的考棚中被冻着,刘诩也知道这些考生这几日的不容易,所以前几日就已经向父皇申请给每一个考棚添加一盆炭火,多分两支蜡烛。汉帝见刘诩如此细心,虽然耗费些许库银,但是值得,于是就准允申请了。

    考生入闱后,已经是初七日,将近子时,这才开始发放试题。会试分三场,每一场为期三天,所以第一场得到初九日才能考完。

    为期九天的会试,行将结束,所有的考生领牌出场,已近戌时。所有考生齐聚贡院前,有的如释重负;有的长吁短叹;有的低头不语;有的痛哭流涕;有的仰天长啸,每一个考生的表情都不尽相同。

    陆佐出贡院的时候,倒是一脸地满不在乎,看见陆仁襄摇头晃头的随后走来,一向淡定的陆佐,竟然回头激动的抓住陆仁襄问:“仁襄,你考得怎么样?”

    陆仁襄低着头唉声叹气,“还不确定,希望能考个好成绩吧!哥,你呢?”

    陆佐这才放下心,方才见陆仁襄那般表情,还以为他这次科考发挥失常了,问完后,刚才紧张的情绪才舒缓了许多,然后淡淡的道:“我没事!”

    “哥,你知道吗?就在我隔壁棚的那个举子昨日做题的时候,紧张得屁滚尿流,直接晕过去了。差点都影响到我的发挥了。”

    “好了,我们赶紧回‘高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