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乐在于实率军返回后,第一时间面见了祖大乐,并向祖大乐讲述了他们截获董家大批财物的事情。
并且,连他隐晦的想要收买锦衣卫秦虎,私藏下这笔财物,但却被拒绝警告的事情,也告诉了祖大乐。
祖大乐当场就大骂于实糊涂,并且立即上书给崇祯,将截获的董家财物,一分不少全部上缴给了户部。
朱勇看完祖大乐的奏折后,又拿起骆养性的奏折。
骆养性的奏折里,先汇报秦虎他们大体清点的董家财物数目,基本上和祖大乐汇报上来的没多少太大出入。
随后,骆养性也将于实试图私藏这批财物的事情,也上报给了朱勇。
甚至,在这份奏折中,骆养性还直接揭露了以前大明将领之间,经常私吞截获所得的情况。
“哼,没想到还有这种猫腻。”
朱勇看完骆养性的奏折后,脸色不太好看,冷哼一声,说道。
“算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果然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朱勇一开始还很生气,但很快就想通了。
连文官抄家,都能将抄获的财物,暗中截留下大半,就更别说那些大明将领在外面截获的财物了,私藏起来更容易。
再者说,这些年,大明朝廷税收太少,以至于朝廷一直拖欠军饷,那些明军将领很多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的。
所以,朱勇哪怕现在是皇帝,知道了这种潜规则,他想要杜绝,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朱勇既然已经知道这件事,他要是什么都不做,总觉得难受。
最终,朱勇还是下达了一道命令。
日后,明军外出执行任务,所缴获的钱粮,按照一定比例,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可以自留,用于将领给将士们。
像这一次于实率领关宁军,抓住董家人,任务难度不大,但却缴获这么多财物,分给他们的比例肯定要小,一成左右比较合适。
如果是在战场上,击败敌人所缴获的物资,一半上交朝廷,一半自留。
甚至,如果己军军队损失惨重,这个比例还可以上升,比如三成上交,七成自留。
或者全部自留,具体比例由兵部或是崇祯,根据战争规模,惨烈程度等方面来决定。
朱勇希望以此,来激发明军将士的立功之心。
不过,朱勇对于自己这个命令下达下去,能有多少执行度,他也没有太大信心。
甚至,朱勇觉得短时间内,明军将领之间的这种潜规则,是不可能消除的。
除非有一天,朝廷不再拖欠士卒军饷,正常拨给那些明军将领钱粮,或许这个命令才能得到更好的执行。
但朱勇相信,随着孙承宗日后开始税收改革,大明的税收会慢慢多起来的,日后这些潜规则都要废除。
此时,朱勇也算是在未雨绸缪。
这一次,就凭祖大乐这个态度,他也没打算再去追究那个叫于实的千户,还打算按照新的命令,给予他们奖励。
“大伴,你通知户部,让侯恂从董家财物中,拨出十分之一给祖大乐,作为他们的奖励。
另外再拨出十分之三,存入朕的内帑,朕后面有用,剩余的留给户部作为开支。
至于锦衣卫那名叫秦虎的百户,这次做得更好,就赏赐他白银一百两,官升一级吧!”
朱勇对旁边的王承恩说道,赏罚分明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是锦衣卫这边,秦虎这次能够顶住诱惑,恪尽职守,这正是朱勇需要的锦衣卫人才,岂能不赏!
“至于董乾,还有其他一众参与叛乱的逆贼,统一交给大理寺去审理,按照朝廷律法定罪。”
朱勇没打算插手董乾的审理,这种事情还用不着他这个皇帝去亲自负责,要不然要大理寺,刑部这些官员干什么。
“另外,你再去告诉骆养性,他这次事情干的不错,让他加快锦衣卫的重建,尽快将情报司和督查司都构建起来。
还有东厂曹化淳那边,也让他快点。”
朱勇一一说道,王承恩站在旁边仔细听着,全部记下了。
“是,圣上,微臣记住了,微臣这就是传令。”
王承恩记下朱勇的命令,然后出宫传达命令。
本章完
第37章 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
37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
【新书求收藏推荐!】
时间进入到崇祯九年的九月份,入关肆虐了好几个月的鞑子,终于全部退出了关外。
同时,也带走了三十多万大明百姓,以及数百万两银子和几十万石粮食,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对于这样的结果,朱勇也没办法。
好在,随着这次鞑子退出关外,再次留给大明喘息的时机,但朱勇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在我的记忆中,崇祯九年鞑子入关劫掠之后,下一次鞑子再次入关,就应该是十一年的时候了。
在往后,便是十四年的松锦之战,那是大明和鞑子最后一次决战,明军战败,丧失松锦防线,大明精锐尽失。
也是从那一战过后,大明彻底没了战胜鞑子的希望,只能慢慢等死。
也就是说,留给我最长的时间,也不过区区五年的时间。”
朱勇在心里想着前世的历史走向,感觉到一股沉重的压力。
“我除了要准备应对鞑子以后的入侵外,还要清除国内李自成等乱寇,还要改革朝政,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朱勇一想起此时关外有鞑子虎视眈眈,大明朝政一团糟,还有一群猪队友,再加上国内中原的乱局,朱勇就感觉头大。
最终,朱勇深思熟虑之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两年目标。
“我的最终目标,是打赢五年后的松锦之战,那是决定大明国运的一战。
赢了,大明还有中兴的希望;输了,我便没有机会了。
五年时间有点长,我先定下一个两年目标,就以下一次鞑子入关劫掠为期。
在这两年内,朝政方面,我要整顿官场,逐步撤掉一些害群之马,尤其是东林党一众内斗行家,统统滚蛋。
二是要完成初步的税改,向那些勋戚,富商和地主们征税,增加大明的税收,没钱打个屁仗。
在军事方面,第一我要编练新军,新军将作为大明未来国防力量的主力。
再则整顿工部,保证朝廷打造出来的武器甲胄的质量。
最后,便是一支支的撤销卫所军,直至彻底废除卫所制度为止,这个需要的时间估计有点长。
两年之后,我要趁鞑子入关之时,便可以带着编练的新军,上战场历练历练。”
朱勇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对自己未来两年做出了规划,定下了目标。
朱勇知道,想要扭转大明的颓局,击败鞑子这个正处在上升期的新式势力,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的。
但大明相比鞑子的优势,也是十分明显,那就是体量大。
鞑子想要蛇吞象,只能靠时间磨,一点点的削弱大明,最后完成蛇吞象。
要不然,这个时候鞑子要想蛇吞象,说不定会把自己撑死。
而鞑子削弱大明的时间,就是留给朱勇最后的机会。
想完鞑子这方面的事情,朱勇有绞尽脑汁的回忆穿越前,看到的有关明朝国内中原乱寇的情况。
“至于国内中原的乱局,我也得想办法遏制,最根本的办法,当然是消除灾荒,这样用不了几年,中原的叛乱估计就会自动平息了。
但是,明末这个操蛋的时期,正处在小冰河时代,天灾不断,想要消除灾荒,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只要有灾民,就会有叛乱,这是一定的。
而且,对于那些铁了心造反的叛逆,就别想着诏安,最好杀光就好。
所以,今后两年对付国内的叛乱,只有两个办法,一赈灾,二镇压!
不过,我记得这个时候,中原的最大的贼寇首领,还不是闯王李自成,而是闯王高迎祥。
并且,这个时候,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乱寇,还根本不成气候,一直被孙传庭等明将压着打,甚至差点彻底剿灭。
只是后来,那个谁采取了怀柔政策,想要诏安这些乱寇。
结果,诏安没两年,这些休养生息,重新变得兵强马壮后的乱寇,再次叛乱,那时候大明更虚弱了,再也剿灭不了这些乱寇了。
所以,我绝不能重蹈覆辙,对于这些叛逆,一律杀无赦,除非他愿意无条件放下武器。”
最终,朱勇针对国内的乱寇,也想出了两个对策。
一是,赈济灾民,等于切断乱寇的兵源。
二是,武力镇压,要不无条件放下武器,要不杀无赦,绝不怀柔,绝不养虎为患。
“在防备鞑子方面,还得依靠北面长城,山海关和松锦一带的防线。
将领方面,只能靠两个人,一个是卢象升,另一个便是祖大寿。
国内镇压叛乱,则交给孙传庭和洪承畴这两人吧!
朝政方面,就只能依仗孙承宗了。”
其实,在北面防御鞑子方面,朱勇真的想完全交给卢象升,对于祖大寿此人,朱勇没有好感。
但可惜,此时朱勇在松锦,山海关一带的防务,离开了卢象升可以,但却离不开祖大寿。
此时大明东北方向的防务,基本上全被都是祖大寿在负责,而且祖大寿手下的关宁军,更是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
并且,除了祖大寿的命令,崇祯都指挥了关宁军,毕竟关宁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是祖大寿提拔上来的,甚至很多都是他的家将。
即便是,几年前崇祯肢解了关宁军,分出两部分,一部分给了祖大乐,一部分给了山海关的吴三桂。
但祖大寿手里的关宁军,依旧是最多最精锐的。
可以说,这些年要不是祖大寿扎在松锦,说不定鞑子早就打进关内了。
从这方面来说,其实祖大寿对于大明,还是有很大功劳的。
但同样的,正因为祖大寿在东北边关的权势太大,已经超出了崇祯的控制,崇祯多次下诏让其入京,他都拒绝。
当然,主要是祖大寿怕自己步了袁崇焕的后尘,不敢回京,但他也没有背叛大明,其实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势。
朱勇记得,祖大寿最后背叛大明,也是在松锦之战惨败之后,他看不到大明获胜的希望,才选择投降鞑子。
说到底,祖大寿此人对大明和崇祯的忠诚,还是有的,但他更多的还是在意自己的性命和利益。
如果在家与国之间选择,他是会选择家的。
这或许,也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大明官员的正常想法,毕竟能像卢象升这样对大明死忠的臣子,真心不多的。
这也是为什么,朱勇不太喜欢祖大寿的缘故。
东北边防太重要了,朱勇真心希望交给卢象升,而不是祖大寿,可实际情况,他做不到。
如果这个时候,朱勇强行下令,让祖大寿退出锦州,而是让卢象升接替他的位置。
弄不好,随后祖大寿就会带着关宁军投奔鞑子,这点祖大寿真有可能做得出来。
所以,朱勇只能继续用着祖大寿,再说祖大寿领军作战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手下关宁军战力也极强。
朱勇相信,只要他不下令召回祖大寿,或是撤掉他。
在大明没有输掉五年后松锦之战,那一场国运之战时,祖大寿是太可能背叛大明的。
既然如此,那朱勇也就只能将就着用他了,因为朱勇也没别的选择。
“两年改良大明,五年赢下松锦之战,这是我定下的目标。
那就先叫做‘两年计划和五年目标’吧!”
理清了思路的朱勇,心情很不错,剩下的就是如何去执行了,这也是最重要的。
本章完
第38章 清查官场()
38清查官场
【新书求收藏推荐!】
京城周围的勤王大军们,已经被朱勇遣散回原驻地了,朱勇便觉得卢象升率领的大军,不需要继续留在京城了。
随即,朱勇给卢象升升官,封他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的军务,这也是历史上卢象升做到位置。
朱勇记得,卢象升在这个位置上做到成绩非常不错。
此时,大明依旧丢失了关外的大凌河,不过东北方向的松锦防线,山海关防线都还稳固,短时间内不会出现问题。
而这个时候,大明北面宣府和大同一带的防务,却形同虚设,蒙古人的骑兵随时可以南下,这是巨大的隐患。
所以,朱勇也觉得这个时候,将卢象升派到宣大一带,是比较好的选择。
在那里,卢象升可以屯田练兵,拱卫大明北方边关,日后一旦有大战爆发,朱勇随时可以将他调回来。
在卢象升领军离开京城之前,朱勇特意在皇宫内再次接见了他,君臣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
九月七日,卢象升率领麾下天雄军主力北上,赶赴宣大一带驻防。
而祖大乐麾下的五千关宁骑兵,并没有让朱勇派给卢象升一起前往宣大。
而是被朱勇下令,让祖大寿前往陕西,接受孙传庭的指挥,参与剿匪作战。
之前,祖大寿率领关宁军入关,参与国内的剿匪作战时,他们五千关宁骑兵可以追着几万乱寇杀。
这个时候,高迎祥、李自成麾下的那些流寇,说不好听的,绝大部分就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
再加上,他们很难获得大量精良武器和甲胄,别看他们人数众多,即便对上普通官兵,都很难取胜。
就更别说,遇上祖大乐麾下这五千武装到牙齿的关宁骑兵了,完全就是砍果切菜啊!
朱勇当然不能浪费这么一股力量了,正好加强给孙传庭,让他尽快剿灭陕西,河南一带的流寇。
因为之前,董乾等人叛乱,让朱勇下令抄了不少参与叛乱官员的家,让户部宽裕了不少。
朱勇便下令,拨款十万两银子和两万石粮食给孙传庭,让他加大剿匪攻势,并且派出锦衣卫监督,不许这些钱粮被朝廷官员中饱私囊。
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