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逐日军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逐日军刀-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更过分的是他们竟然要求国民政府撤销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两大机构。

    为此不仅日本驻华大使有吉奉命向蒋介石提出警告,而且日本第八师团也赶赴了长城边缘,和华北驻屯军一起举行军事演习。

    每日打枪放炮,搞得北平城的老百姓全部都战战兢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战争就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第一八五十九章 得与失() 
李汉也不知道日本人的反应会这么大,他原本以为这次可能是二十九军要为自己背黑锅了,没想到最后倒霉的却是国民政府。

    按照日本人提出的要求,这完全就是翻版的《何梅协定》,原本历史上的《何梅协定》是在一九三五年时签订了,不过现在看来要提前整整一年了。

    本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中央政府在对日的态度上就一直比较疲弱,又逢十九路军数万人马在福建正摆明车马的扯旗造反了。

    现在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应付《福建事变》,肯定是没有心思来应对日本人的逼迫了。

    果然没过多久,华北驻屯军参谋长酒井隆开始约见何应钦,就五百日军士兵杀事件,向何应钦递交了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拟订的“备忘录”,要求国民政府宪兵第三团、军委会政训处等撤出华北。

    以上机构都是蒋介石为加强对华北的控制而设,阻碍了日本使华北脱离国民政府而实行“自治”的阴谋,因此为日军嫉恨。

    酒井隆还要求国民政府的中央军撤出河北,并罢免对日本态度强硬的河北省主席于学忠。

    事关重大,何应钦忙向蒋介石报告,并在此后十几天时间里,何应钦与酒井隆就行了四次会谈。

    何应钦第四次与酒井隆面谈协商此事时,酒井隆又使出流氓无赖的手段,他把鞋子脱掉,放到谈判桌上,然后盘腿坐在椅子上,并不时地用佩刀敲打桌子,要求何应钦按照日方拟订的条约签字。

    何应钦没有当然不会答应日本人的这股要求了,他虽说是个亲日派,但是亲日和卖国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他投降日本人又能得到什么呢。他已经贵为国民政府的中央委员、军政部长,就算是投靠日本人,日本人难道还可以拿出比这个更高的职位给他吗?

    而且抗战期间何应钦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期间,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对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另外何应钦还得到一份殊荣,那就是在四五年日本投降时,他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冈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这是一个中国军人所能享有的最大荣耀!

    看到何应钦顾左右而言他,酒井隆顿时大发脾气,骂骂咧咧地出了门,没走几步,即解开裤带,不避周围众人,当院小便起来,弄得何应钦哭笑不得。

    为避免日方的纠缠着自己不放,何应钦回南京向国民政府汇报,这件事他也做不了主,还得看蒋介石的态度。

    接到何应钦的报告时,蒋介石气的将茶杯摔倒地上,本来中央政府在华北的话语权就很弱。

    如果再把行政院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都撤销了,那华北就成了第二个山西了,和他老蒋就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这一点从后来的七七事变得到了验证。七七事变前夕,日本人在华北地区频频生事,不断的调兵遣将,蒋介石此时已经知道对日一战在所难免,所以急调中央军十多万大军开赴华北前线准备支援宋哲元抗日。

    结果宋哲元却担心蒋介石和日本人一样是来抢地盘的,不让中央军入境,错失了最佳的战机,又连出昏招,将北平的北、东、南三面拱手让给了日本人。

    虽然宋哲元后来表现的比张学良要强硬一点,但是华北地区国军的优势已经全部算是殆尽。

    华北地区十多万中国军队连一场像样的会战都没有打出来,就被日军打的落花流水,完全没有昔日二十九军参加长城会战时的英雄气概了。

    可是愤怒归愤怒,蒋介石也很无奈,仅凭他手中的中央军,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偏偏在这个时候福建又在搞独立,而且陈济棠这个南天王也蠢蠢欲动,这也让蒋介石无法分心,尽管他想对华北的事情做出一点有效的实际行动,却发现自己现在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中央军鉴于国民政府目前状态,也只能无奈的怒斥日寇的无耻行为。

    经蒋介石授意,何应钦在与日方多次秘密会商后,最后还是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均承诺之”。

    何、梅二人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就是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的规定的内容是:取消***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

    撤换***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这个协定实际上等同于国民政府放弃了华北主权。

    《何梅协定》签订之后,东北军和中央军被迫全部撤出河北省,河北省出现了巨大的权利真空,恰逢此时石友三这个跳梁小丑纠集了几千汉奸伪军向北平进军了。

    此时北平地区除了宋哲元的二十九已经没有其他的军队,于是在南京中央政府的授意下,二十九军接受了河北全省的地盘,宋哲元也因此成为了河北省真正的主人。

    “日本人欺人太甚,雨农,我要知道这次事件的全部细节。”

    《何梅协定》签完之后,南京中央政府又被顶到了封口浪尖上去了,国人的舆论就是一边倒,各地都有学生在游行示威,大骂政府卖国。

    不仅彻底丢掉了华北的地盘,还成为全国人民口中的卖国贼,蒋介石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了。所以他很迫切的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五百多个日本兵会死在察哈尔。

    “委座,这件事我已经调查清楚了,这件事完全就是由察哈尔保安军司令李汉引起来的。

    在截获日军给刘桂堂运输武器的消息之后,李汉亲率保安军警卫团连夜袭击了日军的押送队伍,五百三十八名日军官兵全部被击毙。”

    这段时间戴笠的压力可不小,这个国军未来的特工王,现在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李汉在察哈尔的所作所为,竟然被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难怪后来有人总结到,在抗战期间,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戴笠的情报人员在活动。

    甚至包括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婆罗洲、台湾、暹罗、马来半岛、南太平洋群岛、西兰、缅甸和印度等地。

    “既然你能够调查清楚,日本人应该也会知道,为什么他们不选择李汉下手,反而将矛头指向了中央。”

    蒋介石问道,在他看来日本就算是想要借此机会给中央施压,但是以日本人那睚眦必报的性格,肯定不会放过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李汉的。

    可是蒋介石却没有看到日本对察哈尔有后续的动作,这让他有些担心李汉是不是和日本勾结在一起了

    “委座,李汉一口咬定这件事土匪干了,和他保安军没有关系。让日本该找谁就找谁去。

    而且李汉的态度非常强硬,曾公开表示,如果日本人想要借机派兵进入察哈尔省,保安军上下三万将士将和日寇血战到底。

    对此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气的暴跳如雷,他已经联系了日本特高科的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要求土肥原贤二派遣特务干掉李汉。”

    “简直是胡闹,这个李汉一点大局观都没有,他倒是好了面子里子全得了,却让政府为他个人的鲁莽行为买单。

    雨农,你以后在多注意这个人,有什么情况立刻向我报告。”

    在蒋介石看来李汉这完全就是在排除异己,不过就算是要清除反对势力也得分个时间和地点吧,就因为自己的一己之私给中央政府带了这么大的麻烦,有那么一刻他真想把李汉一撸到底。

    不过蒋介石也知道就算是没有李汉的这次事件,日本人也会寻找其他借口的,区别只是时间的早晚不同罢了。察哈尔有一个像李汉这样对日强硬将领,从大局上来说对于政府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这件事让蒋介石对于德国顾问提出整编全国军队的计划更加上心了,中日之间早晚有一战,民国的土地也就那么多,他不可能无休止的忍让下去。

    自己的一次胆大妄为,竟然让《何梅协定》被提前一年签订了,李汉也被吓出了一声冷汗。

    他到不是担心自己会打乱历史轨迹,而是觉得事情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整体上来看还是民国吃亏了。

    他自己虽然是占了一点小便宜,但是对于整个民国来说,显然是弊大于利的。虽然中央对日的态度软弱,但是还勉强保住了华北地区的大部分主权。

    可是换上宋哲元之后就完全变了,宋哲元打仗虽然是把好手,但是治理地方的能力就很有限了,特别是河北这样的大省。他主政华北之后,华北地区的政事基本上都被后来的大汉奸给包揽了,宋哲元只负责收钱。

    这些大汉奸们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寻求日本和伪满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又大肆出卖华北经济主权,使国民政府在财政上蒙受了重大损失,大量的民营企业倒闭,剩下的被迫搬迁到其他省份去。

    而且二十九军彻底主政河北和京津地区之后,他们高层腐化的也很快。宋哲元把统税、盐税、关税、铁路一概接管,所有的税款全部扣下来自己用。

    南京拨给二十九军建筑国防工事线的五十万大洋专款也被宋哲元全部挪用,除了拿出一部分分给手下的四个师长以外,剩下全部进了宋的腰包,而计划中的国防工事连一块砖都没买。

第一百六十章 财政困境() 
不过既然事情已经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已经无法改变了,所以李汉考虑的是,接下来给该怎么给日本人找不痛快。

    现在距离抗战全面爆发还有三年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国政府和日本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接下来的时间南京政府开始和德国在军事方面展开大规模的合作,李汉也不打算在这个时候闹腾了。

    抗日的正面战场还是要靠这些中央军的精锐部队来支撑的,李汉也不想因为自己在察哈尔搞得小动作,影响到中央军整编的大计划。

    而且察哈尔也需要安稳的时间,就像这次日本人在察哈尔出事,真正的战争还没有爆发,却已经很大程度影响到了察哈尔的发展了。

    尽管李汉信信旦旦的宣布要和日军血战到底,但是面对日本这个列强国家,连南京中央政府都一直在退让,商人们本能的表现出了对察哈尔政府的不信任。

    当然这样不是说李汉就打算这样安安稳稳、毫无作为的等到抗战爆发的那一天,这也太对不起他穿越者的身份了。

    日本政府计划十分的歹毒,他们自己在默默的消化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巨大的利益,却在民国各地省不断的挑事。

    不但自己亲自在华北动手,还在支持各省实力派和南京政府对抗,为此不惜为他们提供军火援助,目的就是让南京政府无法安心发展军事力量。

    李汉决定针锋相对,也从这方面入手,鬼子不想让国民政府的安心发展,他也可以不让日本政府轻易的吞下东北这块大蛋糕。

    事实上,东北义勇军在东北的抵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到一九三四年,大规模的抵抗都已经被日军消灭,但是仍能有很多的东北民众不甘心当亡国奴,挺身而出、奋起反抗日本人的统治。

    只不过自从锦州和热河失陷以后,义勇军没有了武器来源,士兵受伤了也没有医药治疗,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缴获。

    不过义勇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日军差,想要靠缴获来武装部队,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了,这要是为什么热河失陷之后,东北义勇军就迅速败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察哈尔和辽宁省接壤,这就李汉计划提供了可观条件,他可以为东北的抗日义勇军提供他们所要一切条件,甚至可以直接派兵化妆进东北地区为抗日义勇军提供最直接的援助。

    不过这是一个大计划,也是个长久的计划,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现在察哈尔也不具备直接武装东北义勇军的能力。

    因为保安军到现在连自己的武器装备都还没有统一呢,但是只要义勇军那边能够提供资金,自己帮他们买武器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现在德国政府已经和国民政府签订合作的合同,就算李汉没有威尔这层关系,再向德国政府购买武器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困难,关键还是钱的原因。

    对此李汉只能召集察哈尔省政府的高层全部找来,共同商量怎么解决钱的问题。

    本来李汉的赚钱的本事还是可以的,但是那最多只能够应付小场面,保安军还没有扩编之前,李汉其实就有些捉襟见肘。

    因为他赚钱的手段无非就是靠剿匪和缴获日军的战利品,要不是抢了一次正金银行,李汉根本无力为一四五旅换装。

    不过现在部队扩大到军级了,单纯的依靠缴获发展部队已经很困难了,其实这不难理解,保安军三万多人如果靠缴获,那得消灭多少鬼子的部队。要是李汉有那个能力,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现在就打回东北去。

    当然李汉也有自己的优势,他知道民国的大势发展趋势,可以引导省政府少走很多的弯路。就像他知道一九三四年六月份,美国政府会通过《白银法案》一样,到时候他就可以引导省政府在白银方面做文章了。

    “军座,这次日本人在察哈尔出事,给省政府带来了不小的损害,本来上次我和军座说过,到月底应该能够二十万大洋的收入,但是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只能够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了。”

    知道李汉召集大家是为了要钱是,负责长官省政府钱袋子的财政厅长燕中华率先说道。

    “什么?二十万大洋才换了五百个鬼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