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谢谢东家!”韩文星一跳三尺高,立即催促牛得草,“走啊,牛大哥!”
众人看他猴急的样子,哄然大笑。赵子成笑眯眯地看着他,又叮嘱了一句:“夜市上什么都有,想着给你爹娘稍点东西,别光顾着自己乐!”说着,扔过一块散碎银子。
“你小子真有福气,跟上了赵公子!”一个赶车汉子冲着韩文星笑道,“别看赵公子和你年纪差不多,心可比你细多了!”
“我也一直琢磨这事儿,公子怎么痛痛快快的就把二十车石炭卖了,而且还等高价足?我可听说官家煤场子一收一卖猫腻多了,那些人都吃得肥头大耳。”牛得草不解地问道。
“都是朋友,自然会照顾一些。”赵子成哈哈一笑,这其中的故事当然不能对别人讲。
“赵公子,不如我们一起上街热闹热闹。”牛得草看出赵子成没有外出的意思,随口劝了一句。
“你们去吧,我还有别的事要办。”赵子成推脱着。这次旗开得胜,该好好琢磨琢磨以后的事了。
------------------------------
第二天天刚亮,二十两牛车离开草市客栈,急急走在通往许州的官道上。尽管天空阴晦,北风吹在脸上刀子般生疼,但这些人心里暖烘烘的,赶牛的鞭子在空中甩得贼响。
时间就是金钱。离年底已经不远,天也是越来越冷,正是赚钱的大好时机。赵子成盘算着采煤的进度,估摸着下次运输该用多少车辆。要是有手机该多好啊!他一声长叹:哎,这年头!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如果穷光棍扎在一块,连娱乐也基本靠手了。
牛车毕竟是牛车,慢得赵子成心急如焚,迫不得已他花高价买到一匹马。北宋与别的朝代不一样,因为它始终没有占据过北方草原,马匹来源异常紧张,连军队的骑兵装备都捉襟见肘,朝廷一直在绞尽脑汁购进马匹,但结果永远没理想过。面对契丹人入境来去如风的烧杀抢掠,大宋人只有眼巴巴地对着敌人的背影哀叹。
赵子成一路风驰电掣赶回阳翟县城。一进家门,秀儿一阵风地迎上来。“少爷回来了!”
“一个月不见,秀儿个也高了,脸也白了,模样也俊了!”赵子成亲热地拉过她的手。
“就知道贫!一个来月不见影儿,也没个音,夫人都急坏了!”秀儿脸一红,连忙一甩手。
“娘!”赵子成三步两步跨进去,高声喊道,“娘,我回来了!”前脚刚跨进门槛,赵氏早迎了上来。
母子俩紧紧抱在一起。“成儿,怎么样?”赵氏问得急切。
“挺好的,一切顺利!”赵子成笑道,“娘,秀儿。你们看这是什么!”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
“秀儿,这是给你的。”赵子成拿出一支碧绿的玉镯给秀儿套在手腕上,又拿出一个精巧的玉佛给赵氏戴上,“娘,这是孩子的一点心意。俗话说男戴观音女戴佛,愿佛祖保佑娘福寿安康!”
“孩子!”赵氏又把赵子成紧紧抱在怀里,泪眼婆娑地说着,“其实用不着买东西,儿有这份心意娘就心满意足了!现在买卖刚开始,到处都要用钱!”
“娘,买卖的事您就放心好了,孩儿知道怎么做。”赵子成笑着安慰赵氏。
“少爷,夫人说得对,等以后有钱了再给秀儿买镯子也不迟。”秀儿把镯子褪下来,递给了赵子成。
“娘,您看!秀儿多懂事!”赵子成冲秀儿做个鬼脸,“大姑娘家家的,谁没个首饰?等少爷发大财了,你要什么就张嘴。”
秀儿脸色绯红,羞涩地低下头,秀眸偷偷扫了一眼赵子成,喃喃说道:“谢谢少爷!”
“都是一家人,谢什么!”赵子成哈哈一笑。他转脸对赵氏说,“娘,那边还有点急事,我得赶快去看看!孩儿想趁年底前,多跑几趟,然后我们也好安安稳稳过年!”
话音未落,只见老管家赵良气喘吁吁跑进来:“不好啦!夫人,大事不好啦!少爷,你可回来了!”看到赵子成,老管家喜出望外。
“有什么事慢慢说!秀儿,给赵叔拿水来!”赵子成吩咐一声,搀着赵良坐下来。
“夫人,少爷!矿上有人有人”赵良急火攻心,上气不接下气。
赵子成拍拍他的后背,又端过水递到他手上,“别着急,先喝点水。”
老管家赵良慢慢喝了几口水,情绪渐渐平稳下来,“少爷,下井的许三和马五不知怎么了,干着干着活就突然摔倒了,然后嘴吐白沫,人事不省啦!”
“那人呢?”赵子成“蹭”的一下站起来。
“当时井下的人都有点头晕,大家你搀我扶的,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许三和马五弄出来!”
“其他人呢?”赵子成急忙问道。
“其他人也感到不好受,都上来了。”
赵子成长出一口气。多亏发现早,上井及时,万幸啊!这全是瓦斯惹的祸!
“娘,我得赶快去看看!”赵子成冲出屋子,飞身上马直奔矿上。他暗自庆幸着,多亏通风设施好,要不然出人命了,买卖也就砸了。
赵子成赶到矿上的时候,许三和马五已经醒了,其他人也感到好了许多。他一颗心终于落到地上,如果二人还昏迷不醒,就必须实施针灸治疗了。
“少爷,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圆脸汉子凑上前来。
“煤里散发了毒气。”赵子成简单解释着。他本想说越是能干的、干活不惜力的中毒越深,但转念一想这样说无异于伤了其他人的心,因此也就忍住不说。
“啊!”四周的汉子吓得脸色发白。
。
第013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013章办法总比困难多
“用不着害怕,以后我们多加留意就不会出现这事儿了!”赵子成微笑着安慰大家,“今后大家下到矿井,一定要带个装着金丝雀的鸟笼,把鸟笼挂在挖煤的地方。(手打小说)一旦发现金丝雀昏过去,大家立即上井。这样就没事了。”
“那老有毒气的话活就没法干了。”许三忧虑地说。
赵子成感激地看了他一眼,这个人真选对了,刚从阎王爷手中逃出来,就想着干活的事。“你告诉老管家明天卖几根大竹竿来,把竹竿中间的关节打通了,一头削尖了,钉进石炭里,这样就把毒气排到外面去了。”
“东家真有办法!”旁边的十几个汉子敬佩地看着赵子成。
办法总比困难多。赵子成坚信这一点,人只要多学点知识,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瓦斯的问题解决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挖煤的进度更快了。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赵子成和他的运输队冒着刺骨的寒风,碾压着厚厚的冰雪,先后十次把石炭送到了益民煤坊。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祭灶日,又叫小年,晚上为小节夜。在腊月二十三的上午,赵子成督促老管家赵良把工钱、年节的赏钱和米面、酒肉、食糖等年货一并分发下去。众人喜不自禁,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着大家拎着大包小包地回家过年,赵子成蓦然想起了父母。虽然时空两隔,隔住人却隔不住思念。平日里忙着挣钱还好,一旦空闲下来,这种思念愈来愈强烈。他对着遥远的天空暗暗祈祷,默默垂泪。
“孩子,这两天怎么啦?心神不定的!”赵氏首先发现了他的异常。
“娘,我没事!”赵子成柔柔地看着赵氏,微微一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慌乱。
“不对!”做母亲的心细如发,儿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是哪儿不舒服,还是生意上不顺当?”
“您多心了,都不是!”赵子成笑道,“只是想娘了!”他说的倒是实话,只不过一语双关。从昏迷中醒来看见她的第一眼,赵子成从心理就开始认同了这个母亲。
“孩子。”赵氏温柔的抚摸着他的头发,目光中满是幸福。
赵子成仔细地端详着她,过度的操劳让四十岁的她鬓发中过早地生出白丝,脸上多添了几道皱纹。穿过岁月的印痕,可以看出她年轻时的样子:乌发如云、星眸修眉、身姿袅娜,一幅美人情态。
“娘。”赵子成哽咽地喊了一声,紧紧扑在赵氏怀里。刹那间,对远方父母的思念都融化在这一声亲切的呼唤里。
赵氏虽然看不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愫,但这一声情真意切的呼唤让她心颤不已,涕泗横流。苍天有眼,赵氏有后啊!
“夫人,祭灶的物事都备齐了,什么时候开始啊?”秀儿风风火火地闯进来。
“都是大姑娘了,还毛毛躁躁的!”赵氏轻柔地看了一眼秀儿,嫣然一笑,“我们娘俩说会话儿,这就去!”
“少爷回来了!”秀儿眼睛一亮。她上街采买祭灶的物品转悠了半天,还不知道赵子成回来。
“娘,眼看就要过年了,您和秀儿该添置几件新衣裳了。”赵子成笑道,“秀儿已经是大姑娘了,该打扮打扮了!”
“你惦记着秀儿,她也整日念叨你呢!”赵氏笑道,“还是我儿子倒是心细!秀儿这些年跟着我们没少受罪,是该添几件新衣服了。”
“夫人!”赵氏一句无心的话说得秀儿脸色绯红,羞涩地低下头,时不时偷眼看看他们。
看着秀儿扭捏的样子,赵氏顿时明白了她的心思。这丫头将来跟了成儿她也就放心了。
“娘,我们现在就祭灶去,省得秀儿又催了。”赵子成以前只听老人提到过祭灶的习俗,如今能亲眼一见大宋时的祭灶仪式,也是一件赏心的乐事。
来到厨房,水酒、果品、五色米食花、胶牙糖、箕豆、钱纸、灶马等一应物品准备停当。
赵氏看着一应物事,忽然叹息一声,幽幽说道:“以前我们老赵家最盛的时候,祭灶这天要请和尚念经的。自从你爹去了以后”话到此处,她的神色蓦然暗淡下来。
“娘,以后都会好起来的!”赵子成安慰着赵氏。
祭灶还要请和尚念经,好隆重的仪式,好大的排场!赵子成暗暗惊奇。但他转念一想:自古民以食为天,灶台是做饭的地方,祭神自然也要庄重些。
“嗯,我最相信的就是我儿子了!”赵氏转忧为喜,“来,我们开始吧。”
秀儿把水酒、果品、食糖、豆子等祭品齐整地摆在桌上,在灶上贴好灶马,意思是让灶王爷骑马代步,早日上天言好事。接着,她又拿出一些酒糟涂抹在灶门四周。
“不是已经给灶神准备水酒了吗?还抹酒糟干什么?它又不能喝?”赵子成非常纳闷。
“自从大病痊愈后,你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我还以为你什么都懂呢?却原来连这都不知道!”秀儿终于抓住了把柄,眼波柔柔地瞟了他一眼,取笑道,“用酒糟把灶门涂上,这叫醉司命,防他去玉帝那告恶状。”
“哦!还有这一说?”赵子成虽然从不信鬼神之说,但对这民间的习俗很感兴趣。
“嗤嗤”秀儿抿着小嘴嗤笑一声,得意洋洋地一指桌上的胶牙糖,“少爷,你看那是做什么的?”
“那还用问!糖吗,当然是给灶神吃的了。”赵子成笑道。
“原来你不知道的挺多呢!”秀儿更加得意,“那个叫胶牙糖,吃了会把牙粘上的!”
“祭品里摆上这个,把灶神的牙黏上他还能说话吗?”赵子成一头雾水地问道。别看熟悉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于某些习俗还真不了解。
“哎呦,哎呦!”秀儿笑得弯下了腰,眼泪都出来了。赵氏也忍不住笑了。
过了一会儿,秀儿忍住笑:“我们用胶牙糖祭灶,就是用来粘上灶王的牙,使他不去传话。”
第014章 吓死人的玩笑()
人们怕灶神去告状,就在祭灶时耍些小手段。(手打小说)赵子成心中暗笑:既然想方设法糊弄灶王爷,又何必搞这些繁琐的仪式祭他?“糊弄鬼”这句话是不是就从这儿来的?
祭完灶神,秀儿偷偷藐着赵子成,嘴角还挂着得意的笑。
看着秀儿一脸的得意,赵子成童心顿起,眼珠一转。他们不是迷信鬼神么,我就用鬼神吓一吓这调皮丫头。
趁着赵氏回屋歇着的当儿,他蹭到正在收拾祭品的秀儿身边,一指灶台上方挂着的灶神像,悄声说:“秀儿,你刚才说的话他都听见了,你这么糊弄灶王爷,不怕他夜里找你算账么?”
“啊!”秀儿手中的东西稀里哗啦掉在地上,一张俏脸顿时煞白,血色全无。她瞪着秀目惊恐地盯着脸膛黝黑、紫袍金带的灶神,“这这”
初见成效,赵子成进一步深入:“你看,灶神正在瞪你呢!”
秀儿不由自主地朝墙上的画像看了一眼,猛然“妈呀”一声,一头扑进赵子成怀里,竟然昏了过去。
“秀儿,秀儿!”赵子成抱紧她的娇躯,连摇带喊。没想到她这么胆小,这个玩笑开大了!他懊悔不已。
“成儿,怎么啦?”听到喊声,赵氏急忙赶了过来。
“秀儿被灶王爷吓着了!”赵子成有点忐忑不安。
“快把秀儿抱紧房里。”赵氏赶紧吩咐,“给她盖好被子,别着凉!”
赵子成抱起秀儿,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秀儿的房间。他把秀儿平放在床上,拉过被子盖好。
赵氏端着一盆水进来,在屋子的四角各洒了几滴,口中念念有词,不外乎菩萨保佑、佛祖保佑一类。然后,赵氏又在秀儿的头上抚摸着,嘴里不停地叨咕着“胡噜胡噜毛,吓不着”、“胡噜胡噜耳,吓不会儿”之类的哄小孩的话。赵子成默不作声地在旁边看着,想笑又不敢。
不知是不是赵氏的叨咕起了作用,秀儿慢慢睁开眼。
“秀儿,你醒了!”赵氏欣喜地喊了一声。
“夫人,我怕!”秀儿一头扑在赵氏怀里,呜呜大哭起来。
“别怕,孩子。我们都在呢!”赵氏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柔声安慰着。
看到这情景,赵子成鼻子一酸,顿时想起了自己刚穿越到这里的情形。当时,赵氏不也是这样抱着他么?秀儿跟了她这么多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