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人,都懂得很礼貌的打招呼。平日里虽然到处打晃头,但却也没有做什么欺男霸女的事情。反倒是帮着抓过几个小偷什么的,偶尔也随着林家老爷子下地里干活儿。
随着林家老爷子的离开,林蒙和郎梦成即将跟着安天民做事儿的消息没一会儿便传遍了浙省的高层。得知这件事情的人开始都是一愣,随后便感叹这梁三平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苗坚也觉得梁三平这件事情办的不错,能不闹起来这就算是不错了。
“……首先,我们要把龙井茶的一个专门品牌树立起来。这个品牌,是要有历史底蕴、要有质量保证的。我个人觉得,‘十八颗’这个名字就不错。”
未几日,梁三平和夏振东便见到了苗坚。既然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苗坚便迫不及待地想要梁三平他们赶快动起来。只有动起来,才能取得成绩。不然一切都是嘴炮,说了都白说。
“制茶师傅我们已经拜访了一批,他们也有意愿和我们一起工作。在古法制茶方面,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建议。虽然我们可以有现代化设备能用,但我认为我们做的是高端品牌。一切都还是以纯手工为主,就目前的话我们的合作伙伴中有不少公司对这个项目很有兴趣。”
“比如日本的湾宏株式会社、香江的区陈氏、夷洲的陈氏企业……等等,只要我们的产品质量过关。那么他们将会负责我们在包括欧美、亚太地区的销售……”
虽然这些都已经写进了报告里面了,但看着报告和亲自听取梁三平的汇报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苗坚现在就觉得自己把梁三平他们找过来。这真是找对人了。
从前自己这边的这些个干部们,口震天响。说到实际的操作,一片都抓瞎。哪里像梁三平这般,直接单刀直入的正题。什么都量化、数据化的体现在自己的面前。
这种做法更让人信服。比如梁三平已经调研出来整个龙井村。以那十八颗茶树为根基的周边茶园的情况,同时量化了茶树的产量。
销售通路也找好了,质量体系、茶叶制作体系也都出来了。至少在苗坚看来,这份可行性计划书已经非常的完备了。该有的一点儿也不少,就这点来说他很满意。
“再有就是运输的问题。浙省有着铁路。这对我们将来扩大产量很有好处,但先期的话我们是小批量的生产。走的也是高端路线,所以我打算是将我们的茶运到魔都转发。”
“哈哈哈……三平同志,你的调查信息很好!很完备啊!”苗坚笑着对梁三平道:“很好,我们浙省会尽力给你最大的!希望你尽快的做出成绩来!”
整场的汇报,梁三平进行了超过三个小时。中间苗坚不断的提出一些问题,比如狮峰山、梅家坞、龙井村这龙井茶的三产地,如何协调发展。
比如:日本在龙井的接受度上有多高?!会不会发过去的龙井茶,不被日本人所接受?!质量如何控制,如何能够加强龙井的品牌建设……等等。
“近二三十年。在一衣带水的日本,中国茶先后风行三次,每次都有助于中国茶叶在日本的推广,有助于中国茶文化的弘扬。”
对于这些问题,梁三平都笑着一一回答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他一直都有在收集,诚然!现在日本风行的依然是传自于夷洲的乌龙茶。但并非说龙井就没有市场。
“在1970年代末,当时一位日本女明星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记者问她变得越来越好的原因,她说近来常常喝中国的乌龙茶。乌龙茶可以减肥、健美。从此以后,日本开始流行喝中国乌龙茶和普洱茶,这就是第一次‘中国茶热’。”
“当时在日本,中国茶就是健康茶。就是减肥茶。第二次流行于80年代,与第一次不同,伊藤园株式会社率先研制成功用中国茶为原料的罐装茶水——乌龙茶于1981年投放市场,至今几乎在整个日本国土上的各地均设有易拉罐饮料自动售货机,人们可以很方便地购买消费各种茶饮料。”
却见梁三平顿了顿,道:“从乌龙茶的推广上。日本人已经认知了咱们中国的茶叶。但也由于乌龙茶的盛行让多数日本人以为中国茶就是乌龙茶。并不知道包括龙井、六安瓜片、洞庭碧螺春……等等这些我们国内久负盛名的好茶。”
“从罐装乌龙茶中,绝大多数日本消费者对中国的乌龙茶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由于只有乌龙茶而没有中国的绿茶等其他茶类,所以误认为中国茶就是乌龙茶,绿茶只有日本生产等等看法的日本人大有人在。”
说着,梁三平顿了顿笑着道:“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他们的这个看法和习惯,日本本来就有饮用绿茶的习惯。而日本本土也产出一些绿茶,或者说他们的主要产茶就是绿茶。”
“而在前两次的中国茶热之后,日本的中国茶爱好者已经对中国茶的要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仅是消费茶叶本身,而且从中国茶的冲泡方法以及茶艺等第一、二次所没有涉及的茶文化方面。”
梁三平笑着和苗坚解释道:“可惜的是,现在日本并没有多少的中国茶艺师傅。这方面的缺失,也让我们开始考虑是否要在日本成立专门的茶楼表演中国茶道、推广属于我们的茶叶产品……”
每每谈及茶道,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日本,就如同谈及下午茶会联想到英国一样。然而,无论英国还是日本的饮茶,都源于中国。
同欧洲红茶饮用国度在发展中国家种植加工红茶不同,日本则完全吸收、传承、发展并提升了中国的茶树种植、加工工艺和品饮方法,并演化为日本的民族文化。
实现这一跨国界文化传播的是两位著名的禅师。南宋时期,日本镰仓时代的遣唐使荣西禅师在中国“进修”佛法,深深感受到饮茶的好处及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茶饮带给人精神境界的净化与领悟,遂将“点茶”传入日本。
并茶经日本其他禅师综合禅法与饮茶的意境与文化层面,逐渐演化为日本“抹茶”茶道;明末清初,中国东渡日本讲经传禅的隐元禅师极其后续黄檗禅僧,将明朝盛行的“煎茶”带入日本,与“抹茶”的“吃茶”相比,用“泡茶”方式而饮用的“煎茶”,更为简洁、自由,奔放,直至如今,“煎茶”已成为日本茶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
梁三平不断的陈述着自己的看法,而夏振东则是不时的从旁补充一些情况。苗坚不断的点头,梁三平说的这些他都让人记录下来。终于,正午的时候这场汇报接近了尾声。惯例的苗坚和梁三平他们,到机关的食堂里吃饭去。
工作时间苗坚从来不饮酒,即使是请客吃饭菜色也很是简单。只不过方便讲话,吃饭的是食堂里面的一个小包间。这也算是一个待遇的体现吧。
三天后,浙省通过了一份《关于浙省农业发展纲要及与安天民公司合作意向建议书》。在这份建议书中,浙省和安天民成为合作伙伴。
浙省将责成龙井村包括了产品、土地、种植人员、制茶工艺……等等在内的,安天民公司则是负责技术、通路、包装、销售……等等。
双方进行一定的整合,共同建设“十八颗”品牌龙井茶。在协议中,这个品牌浙省占了20%的股份,龙井村则是占有了20%。安天民公司同样占有20%。
剩余的40%股份,则是按照茶园、人口数交给当地茶农。茶园将会进行完全统一的,安天民公司将会负责技术。在尽量保持古法种植的情况下,生产龙井茶。
而安天民公司这个时候,也开始购入一批新的包装机器。并聘请香江的设计师,开始设计十八颗的龙井茶叶礼盒。梁三平比人都知道,包装对于产品的性。
足够好的包装才能够引起人们购买的**,否则哪怕你产品再好如果在包装上没有取得效果。那么人们在评估其价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贬低。(。)xh118
第八百九十六章 首冲突;嫌包装()
“为啥要这个木盒子装啊?!这木盒子也忒贵了,一个做下来就得十来块。'ads: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这完全不划算啊!”当梁三平开始提出包装理念的时候,随即遭遇到了极大的反对阻力。
看着这些个龙井制茶的老师傅一个个站起来面红耳赤的和自己争论,梁三平不由得产生了一股无力感觉。这些个老师傅们都是好心,他们也都希望龙井茶能够做出来。
但他们却极为反对梁三平将钱砸在了包装上,在他们看来茶好就成了。酒香不怕巷子深嘛,只要咱们手艺做好了还怕卖不动么?!除非他们是傻子。
“小梁同志啊,你看做什么木盒子啊?!成本确实高。”一位老师傅语重心长地对着梁三平道:“我们一般都胶袋子装着,好点儿的铁罐。再好就是陶瓷罐子,也没有木盒子啊……”
梁三平听得这些老师傅们的意见,没有直接反驳。待得他们发言完毕后,他才对着这些老师傅道:“这样,咱们今天都在这里。诸位师傅们选出几个代表,随我出去走走。”
“我们直接出去走走,回来了大家就知道我为啥这么包装了。”这些个师傅们都是手艺人,很多不乏祖祖辈辈都在做茶的。如果不是真把梁三平当自己人,他们绝对不会说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梁三平发展龙井茶的决心,才会这么不顾及到和梁三平说起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尤其是梁三平和浙省拟定的协议中,将大部分的利润都给了村里。
这就更让他们糟心了,他们觉得自己天然的就有责任要维护“十八颗”这个牌子。要做好它,把它做起来。这是给后世子孙吃饭的金字招牌啊!
梁三平这么一说,一群的老师傅们开始叽叽喳喳的讨论了起来。没一会儿,三位师傅便被选出来了。看着这三位师傅,梁三平哑然失笑。
这三位师傅被选出来,倒是不出他的意料。村里有两个大姓,陈和王。被选出的陈师傅大叫陈弘济,算是村里资格较老的师傅。为人老实。也热心。
而另一位王师傅,叫王元化。他种出来的茶,村里没有人不服气的。另外一位则是廖师傅,叫廖俊才。村里公认制茶手艺最好的一位师傅。
这三人几乎就代表了整个村子里人。从人品、种茶本事到制茶手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才会被村里的其他师傅们选出来做代表。
“这样,这三位师傅回去收拾一下。后天随我去一趟香江。”梁三平笑着对这三位师傅道:“如果在香江,三位师傅还是觉得我们应该用其他茶叶罐子。我们就用。”
既然梁三平都这么说了,大家伙儿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了。其实。如果梁三平强硬的要求他们必须要换成这个包装,他们也不会说什么。
但梁三平并不想这么做,他希望的是这些个师傅们能够把这个项目当成是自己的项目来做。只有这样,他们制作出来的茶叶、他们种植出来的茶叶,品质才会是最好的。
大家伙儿散开后,梁三平便带着三位师傅找郭文君去办手续去了。这个时候,要去香江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手续也极为繁琐,而龙井村里的大伙儿也都炸开了。
三位老师傅去香江,大家都很是艳羡。不过梁三平也跟他们承诺,只要好好干。他找到机会了。也带着大伙儿去香江看看。对于梁三平的话,村里的老百姓们无比相信。
人家梁三平可是有大本事的人,老师傅们都信他。小年轻们更是无比崇拜的跟着梁三平,他还没有进村里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人去打听他的故事了。
在郭文君他们有意无意的泄露下,梁三平在琼岛带着宝亭地区致富的故事被他们口耳相传。越传就越是离奇,甚至有人说梁三平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这倒是让梁三平哭笑不得,要是自己有这本事的话还用这么辛苦的干活儿周旋么?!不过从好处上来说,也很快的树立了他在村里的权威。
有着苗坚给梁三平背书,那些干部自然是不敢为难。尽管手续繁琐了些,但也在半个月内给梁三平办下来了。这已经算是神速了。中间当然少不了林蒙帮忙跑动。
他和郎梦成也是这次去香江的主力,得知自己可以去香江。这俩小年轻不由得激动万分,这么大了他们还是第一次出浙省,还是去香江自然是无比激动的。
这个年月别说去香江了。就是去羊城那也是了不得的事情。在大家看来那几乎就是国内最先进的地方了,和海外接触最多的地方。
梁三平倒是对这些没啥感觉,甚至如果不是有必要他都懒的跑香江这一趟。但他不去不成啊,利佳成希望他能够到香江面谈一次。陈乾也希望他过去一趟。
从粤北出来好长一段时间了,也应该回去跟沐山、兰成说说自己现在进行的事情怎么样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梁三平都必须要走这趟。
手续办好了。随着火车的咣当。一行七人在憋了十天、转车了好几趟后,终于抵达了羊城。走出了那巨大的火车站,看着羊城的大街,林蒙和郎梦成都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满大街的人,不时的可以看到一些汽车、摩托车开过。个人开着摩托车啊,这在浙省几乎是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浙省现在一部分的长江750也多数配备警备部门。
私人家里有个自行车那就是很不错的了,摩托车基本不敢奢望。看着羊城这里竟然有私人配备了摩托车,甚至轿车。这不由得叫他们很是惊讶。
见梁三平看着他们,林蒙他们显得很不好意思。按说,他和郎梦成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了。但这样的西洋景却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自然是好奇一些。
农垦这边来接梁三平的车子也到了,由于事先打过电报所以农垦这次派来了三辆车子。浩浩荡荡的把梁三平他们给接到了招待所里去。
梁三平把林蒙他们安顿好以后,便和夏振东急匆匆的去拜访兰成去了。兰成此时还没有下班,知道梁三平他们会过来便让秘书把时间安排了出来。
“哈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