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马英便被派来和梁三平一起进行考察。一方面是让梁三平考察的更为顺利,另一方面也是对梁三平的考察情况做一个留底和汇报。
“啊?!琼岛的槟榔是什么样子的?!和我们这里的口味不一样吗?!”马英很是好奇的对着梁三平问道。其实不怪马英不知道,这个时候能出湘南的人都不多。
甚至不少吃着槟榔的湘南人不知道槟榔出于琼岛,这也是正常的。大家都习惯于吃槟榔,但槟榔从哪里来大家倒是不甚关心。而这个时候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从琼岛弄来槟榔。
是以,在湘南现在来说槟榔也算是个奢侈品。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品尝得到。大部分人也就是偶尔能够尝个鲜,很少有人能够经常吃上。
“我们琼岛的槟榔啊~劲儿可比这个大多了,在家里他们吃槟榔都是要放一种叫做‘捞叶’的藤蔓植物叶子,然后那叶子里涂抹着螺壳灰。”
梁三平笑着和马英道:“这种槟榔咀嚼起来,没一会儿就会有红色的汁液出现。吐出来的槟榔汁都是红色的,看起来就跟血一样很是吓人……”
马英听着梁三平的介绍。倒是很惊讶。他想想如果自己走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嘴里一动一动都然后猛然吐出一口血红的汁液……换谁都真得吓一跳。
其实不仅仅是马英,后来琼岛渐渐的成旅游者频繁光顾的地区后。那些第一次来到琼岛的人,看着一堆人走着走着就吐一口红色的汁液,也吓的够呛。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边的人都有内伤,走着走着就得吐一口血咧。马英听得梁三平的话,不由得呵呵的笑了起来:“还好您跟我说了,不然我猛然一见到这样的还真吓一跳呢!”
又吃了几家的槟榔,梁三平不由得感慨。这个时候的湘南槟榔还是比不上后世的厉害哪。虽然已经算是有了雏形了。可和后世那数十种口味的比起来,还是差了不止一筹。
而此时的湘南虽然还没有在改革中获得太多的收益,但一部分的人群也有了消费能力。槟榔的价格,此时并不高。仅仅是两毛三钱一颗。
换算下来成本,利润其实不高也不低。只能说是还不错,但架不住的是销量高啊。梁三平一路走来,粗略的算了算至少看到了这小小县城内七八百人在吃槟榔。
梁三平也知道,随着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吃槟榔的人数只会增多而不会减少。换而言之。这个产业的能量和后劲将是巨大的。随着湘南的人们逐渐的外出打工。
那么这种吃槟榔的文化,也会被带到全国各地去。这个现象。不仅是梁三平看到了实际上马英也看到了。能够被宋志行选出来陪同梁三平考察的人,自然不是笨蛋。
此时,下海还并非是一个褒义词。也没有成为一种现象,但人们的思维开始逐渐的开阔起来,开始改变自己观察周围事物的眼光并小心翼翼的让自己的收入更高。
这点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了。工厂里的老师傅们会带着徒弟和同事,到私营的厂子里去“打野鸡”挣点儿外快钱。而一些有条件、有头脑的则是摸到了羊城等地去。
从羊城带回来一大堆的缝衣车、收录机、卡带、墨镜、计算器……等等挣钱。大部分人不太敢动。而小部分人则是开始活泛脑子,给自己谋福利。
小打小闹的还是有,但做大的没多少人敢动。多数都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看着这些情况,梁三平不由得感叹。思想层面还没有放开的问题啊!
溜达着很快时间就到了六点多。俩人在街边随意吃了点儿东西便返回了招待所。准备着今晚休息一下。明天看看湘弹其他地方的情况。
而回到了招待所,梁三平还没有来记得洗把脸就看着招待所里那台电视愣住了。这是台再普通不过的帝都黑白电视,但电视上播出的消息却让他震惊莫名!
“改革总设计师南巡同志于今日抵达江口,对江口展开为期三天的视察……”电视上,那位精神爽利的老者,梁三平很是熟悉。而在老者身边陪伴着的那位,他更是熟悉。
那位老者,便是改革的总设计师。而站在老者身边引路的,便是沐山!看着这电视里的画面,梁三平长长的舒了口气。沐山这一关算是熬过去了。
南巡老人前往江口一行,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态度。江口取得的成绩,是南巡老人极为愿意看到的。而随着老人一行,那么修路的事情就会被彻底的确定下来。
有着这位老人的,想必那些质疑的声音至少会暂时的偃旗息鼓。而沐山则是可以从容的将ipo项目直接拿下来,这也是梁三平乐于见到的。
这算是国内的第一个ipo项目,南巡老人肯定想要看看这个项目究竟能够给江口带来什么。如果是正面的影响,那么以后ipo项目自然会成为上面规划项目时候的一个选择。
梁三平自己也非常的期盼这次项目的成功,只要江口能够取得成功那么琼岛这边申请ipo就好多了。不会向从前那般,自己才提出就被一棍子打死了。
“哈哈哈……沐山叔,恭喜您啊!总算是熬出头了啊……”梁三平赶紧电话给了远在江口的沐山,送上自己的祝福和。
“你小子的消息倒是挺灵通的嘛!”却听得电话那头的沐山笑呵呵的,显然心情很好。却听得他在电话那头对着梁三平感慨的道:“这次,你谭叔叔也出力不少啊!”
“如果不是他帮忙在帝都周旋,我想南巡同志也不会下这么大的决心过来看看……”听得沐山的话,梁三平不由得点了点头。
历史上,南巡老人其实早就应该来江口这边视察了。梁三平估摸是自己窜着谭煜他们提出了ipo项目,才会让上面陷入了争论。这才拖慢了老人的行程。
但权衡利弊之后,老人还是毅然的决定到江口看一看。毕竟老人就是“实践论”的忠实执行者之一,如果没有亲自、亲眼的看到老人是不会轻易的下评断的。
尤其是在这种事关国家发展的大事上面,老人更是谨慎非常。而在前往江口视察了一圈,并听取了江口各方的汇报之后,老人认为沐山这边的ipo可以尝试一下。
“那看来您得好好的感谢人家谭叔叔哪,啥时候请他好好的吃顿饭呀?!”电话这头的梁三平笑呵呵的对着沐山道。而后者则是洒脱的一笑。
“我要请他完全没有问题啊!只要咱们手上的项目完成了,别说请他吃顿饭。就是请他吃十顿我都不含糊!”却听得沐山哈哈大笑:“放心!我也不会忘了你小子的功劳,等你来江口了,你沐山叔叔再好好的犒劳犒劳你!不过说好啊,你沐山叔的工资不高你小子别狮子大张口了!”
“要请也是我请您不是?!”却听得梁三平笑呵呵的道:“正好,我从湘南这边回去是要经过粤北的。到时候就蹭您一顿去,顺带和您商量个事儿……”
“那你回来,就直接过来江口吧。”沐山倒是没有反对:“兰斌这小子也说好久没见到你了,正好你们一起聚聚……”
和沐山寒暄了一会儿,梁三平便挂断了电话。
次日,电视里再次播报了南巡同志在江口视察的信息。同时播报的,还有南巡同志在江口为特区的题词——“江口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第二百三十三章 兰斌的打赌()
湘南的考察逐渐告于段落,梁三平无奈的发现此时的湘南槟榔产业发展似乎还在幼生期。虽然已经改革开放的时期,但咀嚼槟榔的除去一部分老人之外多数都是些混子。
而且这里的槟榔现在都是一口、一口在卖的,一口槟榔才一分钱。算得上是初级阶段,市场还需深度的开发。而梁三平也在考虑,是否要运点儿生槟榔过来销售。
在和宋志行商量了一下稻田养鱼的项目之后,梁三平便离开了湘南。现在湘南这边还没有完整的干槟榔技术,是以梁三平觉得自己可以先做这个技术。
至于配方……梁三平相信,在琼岛的那些个专家们肯定比自己更知道什么配方会更好。而此时,梁三平要做的是前往江口。
不仅仅因为沐山的邀请,也因为姜立已经在江口为自己安排好了包装印刷和设计的团队。梁三平需要亲自过去,确认包装的设计并制定第一批印刷。
好在湘南和粤北相隔并不远,再次抱怨了这个时代的交通。梁三平摇晃了几天后,带着沉重的脑袋抵达了羊城。凭着介绍信买了张票,搭着汽车这才抵达了江口。
此时的江口已经用铁丝网将观内外隔绝开了,特区得需要经过专门的口岸。不过这没啥问题,梁三平早就已经办好了边防证。
此时的江口想要,还是不简单的事情。你需要来到关口,然后经过边防口岸才能够市区。而被隔绝在市区之外的地方,逐渐的被统称为“关外”。
关外和关内的发展,完全是两个世界的发展。关内目前工场林立,后世更是写字楼林立。而此时已经有人开始提出建设江口cbd的概念了。
被视为cbd的第一个区域,便是后来的富田区。当然。这里最终也成江口的cbd地区。在这里包括了行政、广播电视、文化、会展、商贸……等等一系列。
而现在,富田区仅仅是个工场林立的市内区域。即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桦强北现在也不过是一大片的工场厂房。丝毫看不出后来亚洲电子交易中心的影子。
“哈哈哈……三平!从湘南赶过来,累了吧?!”走出口岸,便见得兰斌笑着迎了上来。沐山的地位稳固,而且取得了进展自然兰斌的地位也被巩固了。
“嗨!咱们这交通环境啊,真应该改一下了。不然这运输成问题。还谈何发展啊……”梁三平苦笑的对着兰斌抱怨道:“路不通,如何财通?!如何人旺?!”
兰斌听得梁三平的抱怨,笑呵呵的抓住了他的胳膊道:“也就这么一阵子了,上面已经答应了我们的ipo项目。很快我们和羊城的高速公路就会修通,到时候情况自然会好……”
梁三平点了点头,的确如此。现在南巡老同志对江口的考察及肯定。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即使某些人再不愿意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沐山的约束暂时会少很多。
而随着沐山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自然肘制会越来越少。但兰斌也知道,沐山恐怕在完成这个项目后不久就得退休了。毕竟沐山的年纪也大了。支撑不了多少年。
兰斌笑着将梁三平拥上了一辆桑塔纳,看着这桑塔纳梁三平不由得笑了:“哟~!老兰啊,你这是鸟枪换炮啊!这普桑都开上了哟!”
“嗨!这是公家的车,我这哪儿买得起啊!今儿不是来接你,我恐怕也开不上这车呢!”却见兰斌笑呵呵的道:“姑父平时自己都不怎么舍得开这车,除非是来了客人。”
梁三平点了点头,他知道沐山之所以要买入这辆车肯定也是给江口市政府撑门面。而沐山自己本身的性格,是不太喜欢奢侈张扬的。
想到此。梁三平不由得感慨。沐山还真是够看重自己的,平日里自己都舍不得多开的车子。却叫兰斌开来接自己了。这说明了梁三平在他心里的分量。
桑塔纳早在1983年就已经了中国市场,并在魔都组装成功。但至少现在为止,这桑塔纳也是个稀罕货。直到1986年,全国的普桑加一块儿也才一万辆罢了。
但随后,桑塔纳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至1995年的时候,普桑的生产量猛然飙升到了50万辆。直接让很多人跌破了眼镜目瞪口呆。
“唉……这德国车子,还真是不错啊!开起来比咱那老吉普可舒服多了……”一边开着车,兰斌一边跟梁三平闲聊:“你是不知道,老吉普挂挡可费劲儿了……”
“咱们这一方面跟他们脱离了多少年了?!再者,他们的技术一直在革新。所以咱们跟他们比不上。这是正常的。但再给我们一些发展的时间,肯定会迎头赶上。”
梁三平的话,兰斌却嘿笑着没有回应。说实话,他的信心可没有梁三平那么的足。在江口,这个对外接触的城市他看到了不少国外的情况。
就是香江,他也去过不少次了。但每次去,他都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着实不少。每次去,他都能够深切的感受到香江和内地的巨大差距。
这仅仅是香江而已啊,如果换成美国、英国呢?!那么差距会有多大?!兰斌甚至想都不敢想,他觉得自己如果想下去可能会绝望。
“老兰,不要太悲观。的确我们现在和他们的差距还很大,但只要我们努力这个差距就会逐渐的缩小。”梁三平似乎看出了兰斌的想法,笑着道。
“我从来不认为奇迹是创造不了的,我也从来不认为没有什么是不能超越的。从前,美国人封锁我们的橡胶。自力更生我们还是在滇省、琼岛把橡胶种出来了!我们自己育种、自己琢磨一套种植方案,现在哪怕是美国人也得承认我们这方面的技术。”
“从前,美国人、苏联人都不相信我们能够凭着自己造出原子弹。可原子弹还是我们自己引爆了。从前他们认为我们造不出卫星,可我们依然造出来了!”
梁三平打直了腰板,看着兰斌一字一句的道:“从前没有人觉得蔬菜水果能赚来日本人的钱,但我照样做到了。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你做不到,是因为你付出的努力和心思还不够。你需要的是加倍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神去思考。”
兰斌手握着方向盘,苦笑着道:“谈何容易啊……三平,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这不是差的一星半点儿,这是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差距啊……”
“不追,我们一点儿机会都没有。拼死了努力的去追,我们还有机会迎头赶上。”梁三平微微一笑,道:“比如现在,我们在琼岛的技术从某些方面来说比之日本的更强!”
“这便是我努力追赶的结果。”顿了顿,梁三平道:“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那么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从某些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