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无法隐忍()
张溥看着吴伟业,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骏公,你我这次弹劾吴宗睿,绝非小事,你可不能犹豫。。。”
吴伟业的确有些犹豫,以吴宗睿勾结后金鞑子的事宜来弹劾,怎么都说不过去,虽然此事在朝中传闻了大半年的时间,也不见有谁多么相信,吴伟业记得很清楚,不久之前他和张溥在皇上面前提及此事,皇上没有怎么在意。
“天如兄,我们是不是还要好好考虑一番。。。”
张溥对着吴伟业挥挥手,脸上呈现出来了怒气。
“不用考虑,此事我已经做出决定,你若是觉得不妥,就不要在弹劾奏折上面签名了。。。”
吴伟业无奈的点点头,他知道张溥痛恨吴宗睿,张溥知晓当年在南京发生的诸多事情,背后有吴宗睿的影子,就忍不住了,好几次在他的面前痛骂吴宗睿。
前些天在皇上的面前说到辽东的事宜,就是张溥的试探,想着看看皇上的态度如何,当时皇上没有表态,张溥还兴奋了好一阵子,后来内阁首辅张四知有意无意说到了辽东的事宜,张溥下定了决心,以吴宗睿勾结后金鞑子的缘由来弹劾。
张溥写的这封弹劾奏折,言辞犀利,弹劾吴宗睿谋反,按照大明律应该要弃市,且要严惩吴宗睿的家人。
株连九族这样的弹劾奏折,吴伟业还真的没有见过,想不到自己要在这样的弹劾奏折上面签署名字。
“天如兄,你不要激动,我只是建议好好考虑一下,譬如说不要株连吴宗睿的家人。。。”
张溥果断的摇头。
“不行,谋反之罪,按照大明律的要求,就是要株连家人。。。”
。。。
早朝之后,张溥和吴伟业两人来到了偏殿,在殿外等候。
弹劾奏折递上去的第二天,就得到了皇上的召见,这是张溥和吴伟业没有想到的。
进入偏殿,张溥和吴伟业看到了内阁首辅张四知,内阁次辅范景文,秉笔太监王承恩等人。
“臣詹事府少詹事张溥,拜见皇上。。。”
“臣詹事府大学士吴伟业,拜见皇上。。。”
御辇之上的朱由检,看着下面的张溥和吴伟业,微微的点头。
“张溥,吴伟业,你们弹劾蓟辽督师吴宗睿的奏折,朕看过了,朕问问你们。”
张溥和吴伟业肃立,竖起了耳朵。
“朕记得你们前些日子说过吴宗睿勾结后金鞑子,当时朕没有怎么在意,你们要知道,吴宗睿身为蓟辽督师,镇守辽东,责任重大,若是因为你们的弹劾,导致辽东的局势不稳定,你们该如何的应对啊。”
张溥看了看身体微微颤抖的吴伟业,从容不迫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吴宗睿勾结后金鞑子,才是辽东最不稳定的问题,正是因为辽东太过于重要,臣与吴大人才会站出来弹劾吴宗睿,臣以为,只要惩戒了吴宗睿,辽东一定能够稳定下来。。。”
朱由检微微点头,张溥果断决绝的态度,让他有了一丝的欣慰。
“朕再问你,吴宗睿勾结后金鞑子,你们可有明确的证据。”
开口回答的还是张溥。
“皇上,臣以为,关于吴宗睿勾结后金鞑子的传闻,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若是这些传闻都是谣言,不要多长的时间,就会自行消失,所谓无风不起浪,吴宗睿一定是与后金鞑子之间有勾结,传闻才会长时间的存在,臣为江山社稷感觉到担心,才会与吴大人一道,弹劾吴宗睿,臣以为,严惩吴宗睿,才能免除我大明最大的威胁。。。”
朱由检的心里动了一下,他想到了袁崇焕,当年袁崇焕也是蓟辽督师。
五省总督洪承畴已经被关进大牢之中,等候处置,如果朝廷一次性的处置蓟辽督师和五省总督两名封疆大吏,肯定会引发震撼,到了那个时候,张溥坚决的态度,就可以派上用场。
“张溥,吴伟业,你们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愿意出面弹劾吴宗睿,朕很欣慰,好了,你们下去吧,朕还要考虑考虑。。。”
张溥和吴伟业离开偏殿以后,朱由检看向了内阁首辅张四知。
“张爱卿,张溥和吴伟业弹劾吴宗睿,此事你是怎么看的。”
张四知出列,对着皇上抱拳稽首之后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张溥大人所言极是,辽东的地位太过于重要,朝中传闻吴宗睿与后金鞑子勾结有大半年时间了,此事的确需要严查,若是吴宗睿与后金鞑子之间真的有勾结,那就是谋反,必须要严惩。。。”
张四知说完之后,内阁次辅范景文也出列了。
“皇上,臣不赞同张大人的建议,臣以为,所谓蓟辽督师吴宗睿大人勾结后金鞑子,一直都是传闻,大半年时间过去,也没有谁能够拿出来证据,皇上先前也说过了,辽东的地位太重要,关乎到京师和京畿之地的安全,吴大人镇守辽东以来,屡次击败后金鞑子,保证了京师和京畿之地的安全,若是因为一些传闻,就遭受到惩戒,岂不是寒了好多做事情之人的心,臣以为,此事还是需要慎重。。。”
范景文还没有来得及退回去,王承恩就开口了。
“范大人,咱家就不明白了,刚刚张大人的意思也是查一查,并未肯定吴宗睿勾结后金鞑子,咱家觉得,让吴大人到京城来好好说明一下情况,也是必要的,若是吴宗睿真的与后金鞑子勾结起来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岂不是危险了。。。”
范景文看了看王承恩,再次开口。
“王大人如此说,也有道理,我觉得可以派遣官员前往辽东去调查啊,何必让吴大人到京城来,难不成吴大人还会自己承认与后金鞑子之间有勾结吗。。。”
朱由检终于再次开口了。
“张爱卿和范爱卿所言都有道理,朕看这样,让吴宗睿到京城来,说明是不是与后金鞑子之间有勾结,兵部、刑部和大理寺,派遣人员到辽东去调查,若是查清楚了,吴宗睿与后金鞑子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朕亲自给吴宗睿道歉。。。”
皇上一锤定音,其余人自然不好说什么了。
离开偏殿的时候,范景文看了看张四知和王承恩,他隐隐的明白了什么。
。。。
蓟辽督师府,厢房,廖文儒、刘宁和乔明俊三人看着神色肃穆的吴宗睿,默默的站立。
终于,吴宗睿看着三人,语气平静的开口了。
“情况你们都清楚了,皇上终于准备动手了,估计不要几天的时间,锦衣卫就会来到锦州,前来拘押我,想不到皇上和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来查办我,你们说,我该如何应对。”
刘宁看了看廖文儒和乔明俊,首先开口了。
“大人,只要您下达命令,属下决不让锦衣卫过山海关,如果有必要,属下栽了从京城来的锦衣卫。。。”
吴宗睿没有开口说话,他最为担心的情况还是出现了,如果还给他一年的时间,那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安排好,可惜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了。
看见吴宗睿没有开口,廖文儒也开口了。
“大人,属下觉得刘宁说的很好,可以如此做,不让锦衣卫进入辽东。。。”
廖文儒说完,乔明俊也开口了。
“大人,属下觉得廖大人和刘大人的建议很好。。。”
吴宗睿看着三人,叹了一口气。
“你们都觉得我不必隐忍,可以和朝廷对着干了,这么多年了,登莱新军已经足够强大,我们有资本了,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我们不仅仅是被动的应付,我们还要主动出击,我们要严惩那些觊觎我们的人,这一次是张溥和吴伟业弹劾我,诬陷我与后金的皇太极私下里有什么协议,这明明就是后金使用的离间计,被朝中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
“当然,这背后的主使就是皇上,皇上一直都盯着我登莱新军,从来都不放心,现在忍不住了,撕破脸皮要动手,可惜,我不是洪承畴,岂会任人摆布。”
“锦衣卫到锦州来,不必阻拦,我有东西让他们带回去,这一次,我们就狠一点,让皇上和朝廷没有任何的退路。”
“刘宁,今日你就回到山海关,从现在开始,好好的驻守山海关,没有我的命令,朝廷来的任何人都不要放进辽东。”
“廖文儒,你去一趟登州,带着我的亲笔信,你去告诉卢发轩,不要听从皇上和朝廷的任何命令,一切都以我的命令为准。”
“乔明俊,情报司集中力量,搜集京城和朝廷的情报,京城方面的任何情报,务必当日之内送到我这里来。。。”
。。。
廖文儒、刘宁和乔明俊离开之后,吴宗睿从怀里掏出了信函。
吴宗睿怎么都没有想到,内阁次辅范景文居然给他写信了,告知了最为关键的消息。
如果不是范景文写信告知,吴宗睿会很被动。
目前的形势之下,吴宗睿已经无法隐忍了,一旦他到了京城,就不要想活着离开,以前隐忍,是因为条件不成熟,登莱新军还不够强大,现在没有必要担心了。
既然已经撕破脸,就没有多少的顾忌了。
第六百六十五章 要归心()
穿越的吴宗睿,脑子里面还是有一丝残留的正统思想,正是这种思想的桎梏,让他在如何对待皇上和朝廷的态度上面有些摇摆,表现的不是很坚决,应该说,从穿越的第一天开始,吴宗睿就没有什么忠君的思想,没有想过效忠大明王朝,他想到的是大明王朝的腐朽堕落,想到的是数百年之后华夏名族陷入到黑暗之中的景象,穿越十五年的时间,吴宗睿时时刻刻都在为改变历史而奋斗,而改变历史的唯一途径,就是彻底推翻腐朽的大明王朝,创建一个屹立在世界巅峰的崭新的王朝。
此时的欧洲,已经结束了中世纪混乱的统治,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刚刚开始了初步工业化,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全面铺开,荷兰、丹麦、法国和瑞典等欧洲国家,不甘落后,也在为了本国的发展努力拼搏,大航海时代早就来临,欧洲各国为了自身势力的发展,此起彼伏,纷纷组建大型的海上航运集团,往外不断的扩充殖民地,当然,欧洲各国也为了争夺更多的利益,相互之间不断的较量厮杀,但每一次的战争之后,都会有更加强悍的力量崛起。
再来看看大明王朝,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之间的争斗,北方的后金和蒙古部落崛起,内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让朝廷苟延残喘,根本无暇顾及发展的事宜,朝廷内部的党争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崇祯皇帝朱由检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维护皇权的统治,不断的打压士大夫集团,士大夫集团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宦官集团在朱由检的支持下,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拼命打压士大夫集团,为自身谋求利益。
大明的决策集团,没有谁想到王朝的发展,没有谁想到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想到华夏民族的未来,虽然崇祯皇帝朱由检自认为是为了天下的苍生,可惜他的做法南辕北辙,盲目的自大、无端的猜忌、志大才疏,亲手将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送入到深渊之中。
时不我待,吴宗睿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欧洲那些新兴的国家比较起来,大明王朝已经落后了不少,这个时候必须出手,让华夏民族继续屹立在世界的巅峰。
乔明俊进入厢房的时候,吴宗睿依旧在沉思。
“大人,这是京城来的情报文书。。。”
“知道了,放在桌上吧。”
乔明俊将文书放在桌案上面,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吴宗睿挥挥手开口了。
“等一等,文儒走之前,已经在军中强调了诸多的事宜,这几天的时间,你多多关注,特别要告诫各级的军官,登莱新军务必进入高度戒备的状态。”
“曾先生今日或者明日就应该来到锦州了,你派人到城外关注一下,曾先生抵达锦州之后,马上请他到蓟辽督师府。”
“去请史可法大人到我这里来一趟。”
乔明俊离开厢房之后,吴宗睿开始踱步。
到了这一步,他必须将诸多的情况告知史可法与卢发轩等官员。
吴宗睿不担心廖文儒和刘宁等人,甚至不会担心祖大寿、金国凤与吴三桂等人,但他必须要关注史可法与卢发轩等人,穿越这么多年了,吴宗睿很少吸纳科考的进士,这方面的人才少的可怜,就是因为绝大部分的进士,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内心是忠于大明王朝、忠于皇帝的,想要吸纳这些人,需要耗费太多的心力。
历史上的史可法,被誉为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脑子之中的忠君思想还是很浓,虽然说跟随在吴宗睿的身边很多年,很多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到了关键时刻,吴宗睿还是要和史可法好好的谈一谈。
一刻钟之后,史可法进入了厢房。
“下官见过大人。”
“宪之兄,请坐吧。”
吴宗睿看了看史可法,发现史可法的脸色有些白,身体也微微有些颤抖。
这些天的时间,蓟辽督师府一系列的布置,让辽东各地的形势有些变化,特别是登莱新军,已经进入高度戒备的状态,身为辽东巡抚的史可法,不可能察觉不到,不过史可法负责的是辽东的民生事宜,吴宗睿不开口,他不可能询问。
吴宗睿微微一笑,脸色如常,看着史可法开口了。
“宪之兄,你有些紧张啊,是不是想到什么事情了。”
史可法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滴,跟着开口了。
“这个,大人,下官察觉到了,辽东各地这些天都有些紧张,特别是锦州、宁远和西平堡等地,登莱新军军士的守卫加强了,下官主要考虑到民生的事宜,想着是不是要发生什么大事情,会不会影响到辽东的民生事宜,下官正想着询问大人,大人就找到下官了。”
吴宗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能够理解史可法内心的彷徨,毕竟从小就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之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