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对着朱由检抱拳之后,继续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朝中有些大人,怕是想着将此事挑大,巴不得皇上派人严查薛国观与吴宗睿之间是不是有钱财上面的往来,一旦皇上派人调查此事,臣敢断定最终是不了了之,无法拿到确凿的证据,臣相信薛国观也肯定不会承认此事。”
“皇上,三日前吴宗睿的奏折已经抵达内阁,后金鞑子在辽河以东集结了数万大军,准备对辽河以西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西平堡、义州、广宁和大凌河城都处于危险之中,朝中不少大人都知晓此事,偏偏这个时候,宋大人弹劾薛国观与吴宗睿之间有钱财上面的往来,这样做究竟是什么目的。”
朱由检的脸色再次变得阴沉,甚至有了一些惊惧。
“承恩,你的意思是说,朝中难道有与后金鞑子勾结的奸细吗。”
王承恩慌得再次对着朱由检抱拳。
“皇上,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想要说的是,朝中的有些大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中原,没有想到辽东,没有想到朝廷,没有想到皇上,他们想到的就是自身的利益,臣甚至敢说兵部右侍郎宋学朱大人也是如此,其实锦衣卫从山东传来的情报,对宋大人的评价的确不好,皇上力排众议,让宋大人出任兵部右侍郎,其实就是想着让宋大人承担起来重任,可惜宋大人根本没有能够明白皇上的苦心。”
“现如今中原局势混乱,后金鞑子又准备进攻辽东,如此情况之下,朝廷需要稳定,皇上才能够运筹帷幄,应对一切的事宜,臣以为朝中大人也应该这样想,待到局势逐渐的平稳下来,皇上才能够腾出手来筹谋其他的事宜。”
。。。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承恩,你是知道朕的想法的,你说的不错,中原的局势尚未稳定下来,辽东又起波澜,这个时候,朕需要的是朝中稳定,朝中有些人的想法朕也是明白的,朕不会让他们得逞,不过朕一定要惩戒薛国观,你说说朕怎么做才好。”
王承恩鼻子有些酸,皇上太劳累了,朝中的事情太多,皇上难以找到真正的依靠,绝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亲自操劳,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王承恩几次都看到,皇上批阅奏折的时候,碰在御案上面睡着了。
“皇上,臣觉得快刀斩乱麻,以贪墨钱财的理由罢免薛国观内阁首辅之职,关进大牢之中,将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皇上给辽东下旨,严令蓟辽督师府抗击后金鞑子,保证辽东的稳定,如此朝局不至于出现动荡。”
朱由检略微思索了一下,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承恩,你的这个建议不错,宋学朱弹劾薛国观的事情,瞒是瞒不住的的,吴宗睿肯定会知晓,后金鞑子正要进攻辽东,若是吴宗睿这个时候心神不宁,消极应对,朕担心后金鞑子威胁到京畿之地,所以朕稳住吴宗睿,令登莱新军必须要抵御后金鞑子,绝不能让后金鞑子入关作乱。”
王承恩连忙再次的抱拳行礼。
“皇上圣明,这方面臣还没有想到。”
朱由检有些疲倦的挥挥手。
“承恩,这些话就不要说了,朕本来仅仅担心中原的局势难以稳定下来,流寇李自成一直都在围攻洛阳府城,偏偏文弱一时半会无法驰援洛阳府城,还有流寇罗汝才进攻南阳府城,流寇张献忠朝着湖广襄阳府城而去,这几路的流寇,朕恨不得马上剿灭他们。”
“中原还没有稳定下来,辽东又出事情了,朕头疼啊。”
“不说这些了,承恩,你下去吧,朕想着一个人静静。”
。。。
仅仅两天时间,内阁首辅薛国观被免去一切职务,剥夺一切的功名,直接投入到大牢之中,内阁次辅、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学士范复粹出任内阁首辅。
皇上的旨意很简单,怒斥薛国观身为内阁首辅,辜负圣恩,贪墨钱财,祸乱朝政。
这件事情,在朝中引发了轰动,兵部右侍郎宋学朱弹劾薛国观的奏折仅仅呈上去两天的时间,皇上就下旨了,不仅将薛国观打入大牢之中,且剥夺了一切的功名,这是很罕见的。
只要不是傻子就会明白,这里面绝不是薛国观贪墨钱财那么简单。
第六百二十五章 可悲可叹()
薛国观被免去内阁首辅、剥夺一切功名、投入大牢的事宜,影响持续不到两天的时间,朝中所有人的注意力就转移到辽东和中原了。
皇上在早朝的时候,当众公开了蓟辽督师吴宗睿的奏折,以及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的奏折,分别牵涉到辽东和中原的局势,辽东局势之混乱,朝中文武大臣大都知道,不管是不是关心都听说过,洛阳府城被李自成围攻,南阳府城被罗汝才围攻,两座城池岌岌可危,皇上、内阁以及兵部为此事操碎了心,不过不管中原的局势如何的混乱,都没有对北直隶、京畿之地和京城造成多大的影响,更没有对南方造成丝毫的影响,所以绝大部分朝中大人对此不是真正的关心。
可是北方的后金鞑子就不一样了。
后金鞑子入关作战,数次导致京城戒严,北直隶很多地方陷入到赤地千里的局面,太多府州县的主官因为城池被后金鞑子攻陷,命丧黄泉,而且后金鞑子围攻京城的时候,朝中的文武官员都要亲自到城墙上面去守卫,抵御后金鞑子的进攻,所以听闻后金鞑子准备发起对辽东的进攻,所有人都是关心的。
早朝没有专门商议此事,皇上公开奏折的意思,也就是让朝中所有文武大臣都知晓此事,都要为大明天下的稳定操心。
真正的商议,还是在偏殿进行。
其实吴宗睿的奏折抵达京城已经有五天时间,朝中对此好像不是很着急,皇上一门心思处理完毕薛国观的事情之后,才真正开始商议辽东以及后金鞑子的事宜。
紫禁城,偏殿。
新任内阁首辅范复粹,带着诸多内阁大臣,以及兵部尚书傅宗龙,兵部右侍郎宋学朱等人,来到了偏殿。
范复粹的心情很复杂,出任内阁首辅没有带给他太多的喜悦,毕竟前任内阁首辅薛国观已经被剥夺一切的功名,被直接投入大牢之中,恐怕是保不住性命,这给范复粹蒙上了一层阴影,最近几年时间,内阁首辅的变动太过于频繁,自温体仁之后,四年的时间,张至发、孔贞远、刘宇亮和薛国观纷纷登场,出任内阁首辅,每一任的时间都不长。
要说这些内阁首辅都没有能力,那是不可能,范复粹自忖,他不可能强于所有人。
不过意外出任内阁首辅的范复粹,比起其他的前任,要冷静很多。
特殊的经历,让范复粹成为所有内阁首辅的另类。
范复粹是万历四十七年二甲进士,首先在地方为官,初任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才调到京城出任都察院监察御史,这段时间的升迁速度可谓如蜗牛般缓慢,而后范复粹分别巡按江西和陕西等地,因能力突出被调回京城,出任大理寺卿,崇祯十一年,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任东阁大学士,正式进入内阁。
已经六十一岁的范复粹,多了老成世故,少了热情冲动。
范复粹第一个进入偏殿,身后的众人鱼贯进入。
最后进入偏殿的是兵部右侍郎宋学朱。
范复粹回头看了看宋学朱,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他与宋学朱的经历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两人都曾经出任都察院监察御史,而后都是巡按地方,所不同的是,范复粹直接从巡按御史升迁为大理寺卿,宋学朱则是出任地方的巡抚。
朝中很多机密的事情,瞒不过范复粹,宋学朱的事情也不例外。
范复粹对宋学朱的印象不好,主要是因为前任内阁首辅薛国观的事宜,要说在这之前,范复粹对宋学朱的印象还是挺不错的,当初内阁商议弹劾宋学朱的奏折的时候,范复粹还帮忙给宋学朱说话,认为宋学朱清廉且忠于皇上和朝廷。
但宋学朱弹劾前任内阁首辅薛国观,让范复粹对其的看法瞬间改变。
宋学朱回到京城做官的时间不长,根本不知道朝中的诸多事宜,更不可能知晓薛国观贪墨钱财之事,可那份引人注目的弹劾奏折之中,居然说到薛国观与蓟辽督师吴宗睿之间有钱财方面的往来。
范复粹担任过都察院监察御史,做过地方的巡按,由此他知道了宋学朱的野心。
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的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可惜宋学朱还不知道这个道理。
宋学朱弹劾前任内阁首辅薛国观,肯定是被人利用了,不过更加关键的是,宋学朱心甘情愿被他人利用,其目的就是通过弹劾朝中重臣,达到升迁的目的。
宋学朱是兵部右侍郎,在中原局势混乱、辽东出现危机的情况之下,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是如何通过军事上面的出击,稳定中原和辽东的局势,至于说弹劾朝中重臣,那是都察院考虑的事情。
宋学朱依旧用都察院监察御史的心态来应对兵部的事宜,怎么可能做好本职的事情。
范复粹相信,皇上能够看到这一点,如果皇上足够清醒,绝不会继续重用宋学朱。
“皇上驾到。。。”
中官的声音打断了范复粹的思绪,他看着进入偏殿的皇上,抱拳行礼。
朱由检的脸上带着轻松的神情,让偏殿里面的氛围稍微好了一些。
“诸位爱卿,今日朕与你们商议辽东与中原的事宜,朕希望你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找到解决中原和辽东问题的办法。。。”
朱由检说的很直接,不拖泥带水。
偏殿里面安静下来。
中原局势混乱,后金鞑子准备发起对辽东的进攻,这两件大事,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亲率大军围剿流寇,依旧没有能够稳定中原的局势,反而让河南、湖广和四川等地的情形更加的复杂。
至于说辽东,一直都是令人谈虎色变的地方,朝中无人愿意到辽东去做官,吴宗睿出任蓟辽督师之后,这样的情况没有多少的改变,不管谁说到辽东的整体局势稳定下来,说到吴宗睿的英明睿智,说到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的骁勇,朝中的大人都不会相信,那里毕竟是直接面对后金鞑子的地方,随时都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厮杀。
沉默的时间延续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朱由检看着兵部尚书傅宗龙开口了。
“傅爱卿,兵部对于中原和辽东的局势有什么建议。”
朱由检没有首先点名内阁首辅范复粹,而是直接询问兵部尚书傅宗龙,这样的情形,众人见怪不怪了,当初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直接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
傅宗龙出列,抱拳对着朱由检开口了。
“皇上,兵部正在商议中原和辽东的事宜,尚无明确的建议。。。”
傅宗龙的话还没有说完,兵部右侍郎宋学朱出列了。
对着皇上抱拳之后,宋学朱开口了。
“皇上,臣有话说。”
傅宗龙有些愕然,禁不住扭头看了看宋学朱。
宋学朱此举是什么意思,面对中原和辽东的局势,兵部足足商议了一天的时间,身为兵部右侍郎的宋学朱,没有开口说什么,也没有提出实质性的建议,来到偏殿之后,宋学朱居然开口了,准备提出建议了。
傅宗龙的脸微微发红,强忍住了怒气,退到了一边。
“哦,宋爱卿有什么建议,快快说说。”
朱由检脸上,也出现略微吃惊的神情。
宋学朱应该是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皇上,臣几日之前弹劾薛国观,薛国观身为内阁首辅,居然与太子少保、蓟辽督师吴宗睿相互勾结,臣建议,罢免吴宗睿一切职务,剥夺其功名,另外派遣得力之人出任蓟辽督师,率领登莱新军与辽东边军护卫辽东,打败后金鞑子。”
“登莱新军与辽东边军打败后金鞑子,稍作整顿,可抽调进入中原,剿灭流寇。”
。。。
宋学朱不在乎投过来的诸多眼神,抬头看了看御辇之上的皇上。
兵部尚书傅宗龙的内心早就开骂了,他本以为宋学朱能够提出像模像样的建议,谁知道竟是这等愚蠢儿戏的建议,兵部早就知道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仅仅听命于蓟辽督师吴宗睿,眼看着后金鞑子就要展开对辽东的进攻,皇上都专门给吴宗睿下旨,要求登莱新军和辽东边军抵御后金鞑子,护卫辽东的稳定,难道身为兵部右侍郎的宋学朱不明白其中道理吗。
如果这个时候惩戒吴宗睿,人家反了怎么办,一旦山海关被后金鞑子攻陷,大明京城就要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各镇的大军驰援京城都来不及。
傅宗龙觉得,宋学朱的脑袋是不是出现问题了。
朱由检脸上的微笑依旧,内心里面却升腾起来熊熊的怒火,他终于明白王承恩准确的分析了,看样子宋学朱回到京城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与朝中某些人有了紧密的联系,一心想着算计吴宗睿,宋学朱这种算计,没有考虑大明江山,没有考虑到朝廷,更没有考虑到他这个皇上。
如果朝廷采纳宋学朱的建议,恐怕真的要亡国了。
一瞬间,朱由检感觉到可悲可叹,宋学朱这等的理解能力,居然能够进入偏殿议事,要是传出去,偏殿议事岂不是成为儿戏了。
“宋爱卿,你的建议朕知道了,你且退下。。。”
朱由检没有客气,挥挥手示意宋学朱离开偏殿,不要参与偏殿议事了。
第六百二十六章 有道理()
登莱新军十万大军集结完毕,除开驻守山海关的登莱新军没有调遣,其余城池之中,仅仅留下少量的军士,用以维护地方的稳定,包括锦州、宁远以及觉华岛的驻军,悉数有调遣。
西平堡、义州以及广宁三地的互市,依旧是蓟辽督师府和巡抚衙门最为关注的地方,两年多时间过去,户部几乎没有给辽东拨付军饷,登莱新军所有开销均需要自筹,包括蓟辽督师府和巡抚衙门所需要的开销,大部分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