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后金的那些旗主和亲王都会站出来反对。。。”
吴宗睿看着廖文儒,赞许的点头。
“文儒,主动权在我们手中,那些不愿意归顺的俘虏,对于我们登莱新军来说,是巨大的负担,难以承受的负担,我们将这个负担转嫁给皇太极,得到了人口与钱财,发展和壮大自身的实力,何乐而不为,当然,皇太极是聪明人,肯定明白我们的意思,有可能讨价还价,甚至是不愿意交换,那我们就要逼着皇太极同意交换。”
“皇上和朝廷那边,肯定会出现异议,但我们不用理睬,到时候我自然有办法应对,让皇上和朝廷无话可说。”
说到这里,吴宗睿拉了一下缰绳。
“文儒,我们到营地去看看,对了,吴三桂每天都做些什么啊。”
“大人,吴三桂每天都早起,跟随军士一同训练,此人训练倒是能够吃苦,出乎了我的预料,属下觉得,让吴三桂回到山海关去,不要留在军营。”
“哦,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哼,留在军营消耗钱粮,又没有什么作用。”
吴宗睿笑了。
“文儒,不要着急,让吴三桂留在军营,肯定有作用,不要多长时间,你就会明白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愤怒()
崇祯十一年的春节到来了。
沈阳,大清国都城盛京,同样是热闹非凡,被后金皇太极改称呼为满人的大清国,同样重视春节,只不过满人的习俗与汉人略微有一些区别。
大政殿,皇太极坐在龙辇之上,脸色阴沉,神态很不好。
这个春节,可谓是皇太极最为窝心的春节了,辽东之战的失败,多铎和阿济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皇太极趁机从多铎的手中夺过了镶白旗,逐渐充实了镶黄旗以及正蓝旗的力量,不过折损了六万多军士,这么惨重的损失,谁都难以承受,更加让皇太极想不到的是,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居然托人送来了信函,准备交换辽东之战俘获的一万两千多俘虏。
这一万两千俘虏,全部都是满八旗军士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
交换的条件很明确,其中一万俘虏交换十万被大清劫掠的汉人,其余两千俘虏交换二十万两白银以及两万石粮食。
看完信函,皇太极气得差点背过气,要不是他强忍住,送信的商贾早就被斩杀了。
皇太极彻底清楚了,吴宗睿不是一般人,将要成为他和大清国的最大威胁。
吴宗睿提出的交换条件,皇太极本来打算一口回绝的,他很清楚吴宗睿的心思和打算,大清国最为缺乏的就是人口,起家于极北之地的大清国,人口的存活率本来就不高,而没有充足的人口,发展就是空谈,试想一下,没有充足的人口耕种,大清国那么多的满人权贵吃什么,满八旗靠什么去征伐,所以八旗军每次入关作战,劫掠人口就是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至于说白银,皇太极倒不是很在意,消耗掉的白银,下一次作战抢回来就是了。
大清国的基础还很薄弱,数次征伐劫掠来的汉人,已经成为大清国最为勤奋之人,他们的地位最为低下,也最好管理,如果失去了这些人,仅仅依靠八旗之中的百姓,皇太极不敢想象大清国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可是让皇太极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准备一口回绝吴宗睿提出来的要求之时,盛京居然传开了消息,言大明的蓟辽督师吴宗睿,准备用满八旗和蒙古左右营的军士交换汉人以及钱粮,如果皇太极不答应此项要求,则登莱新军将斩杀所有的俘虏。
听闻这些传闻,皇太极勃然大怒,却毫无办法。
代善和多尔衮等人暂时没有什么动静,但皇太极知道,不要多长的时间,他们一定会当面建议,要求朝廷答应吴宗睿的交换条件。
仔细思索之后,皇太极感觉到心寒,他感觉到了,这一任的蓟辽督师吴宗睿,比起前两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和孙承宗都要厉害。
范文程进入大政殿的时候,皇太极微微叹了一口气。
“好了,承恩,你到偏殿去,朕一会就去偏殿。。。”
范文程看了看守卫在大政殿的诸多军士,一言不发,朝着偏殿的方向而去。
皇太极当然不会在大政殿与范文程商议重要的事宜,以免消息泄露出去。
皇太极刚刚进入偏殿,范文程立下跪下请安。
“文程,平身吧,朕今日让你到宫里来,所为何事,你应该是清楚的。”
待到范文程站好了,皇太极从桌案上面拿起了信函。
“这封信,是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写来的,盛京传的沸沸扬扬的有关交换俘虏的事宜,全部都在这份信函里面,朕本不打算公开此事,谁知道有人想到了朕的前面,有意的传开此事,逼着朕答应下来。。。”
“你好好看看,看完之后说说你的想法。”
信函的内容不复杂,范文程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就看完了信函。
范文程恭恭敬敬的将信函放置到桌案上面,没有马上开口说话。
皇太极看了看范文程,再次叹了一口气。
“你们汉人啊,心思缜密,做什么事情都是计划周密,这个吴宗睿,朕还真的是小看了,他要是大明的皇帝,我大清国怕是要遭遇灭顶之灾啊。”
范文程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连忙抱拳开口了。
“皇上,奴才觉得吴宗睿没有那么可怕。。。”
皇太极挥挥手,打断了范文程的话语。
“文程,不用着急,听朕慢慢说。”
“接到这份信函之后,朕想了很多,从当年的复州之战开始,那个时候,朕根本不知道什么登莱新军,更不知道这个吴宗睿,就算是登莱新军奇袭了复州,甚至威胁到盖州,朕也没有在意,当年的毛文龙,不也是如此做的吗,根本无法动摇和威胁我大清国。”
“前年阿济格率领大军入关劫掠,吴宗睿率领登莱新军,打败了阿济格,那个时候朕也没有在意,无非是因为阿济格的狂妄自大,给了吴宗睿可乘之机,朕只是略微的关注吴宗睿和登莱新军,觉得他还不足以动摇我大清国的根本。”
“去年的辽东之战,朕开始重视吴宗睿,我十万大军,进击辽东,损失六成左右,但仔细回忆此次的战役,朕觉得吴宗睿也不是那么可怕,无非是多铎立功心切,让吴宗睿抓住了机会,若是多铎审时度势,粮草不足的情况之下及早撤兵,也不至于有后面的惨败。”
“上面的三次战斗,朕只是觉得,吴宗睿麾下的登莱新军,战斗力不一般,不是大明其他的军队可以比拟的,包括辽东边军都不可能相比。”
“可是吴宗睿的这份信函,让朕的心里彻底凉了,朕察觉到了,吴宗睿不仅是想着打败我大清国的八旗军,还想着动摇我大清国的根本。”
“我大清国处于极北之地,本就缺乏人口,这些年的征伐,不管是父皇还是朕,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劫掠大明的人口,其次才是劫掠钱粮,打败明军,这样不仅能够补充我大清国钱粮的不足,还能够增强我大清国的实力,削弱大明的实力。”
“吴宗睿这等的想法,就是剥夺我大清国的人口,让我大清国无法壮大,让朕后怕,辽东之战后,辽东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辽河以西全部被大明的登莱新军占据,朕听闻,西平堡、广宁等城池正在加固,大凌河城也正在修建,若是等到这些城池修筑和加固完毕,我们的进攻难度将成倍的增加。”
“朕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亲率大军,发起对辽东的进攻,打碎登莱新军在辽东的一切计划和筹谋,可让朕没有想到的是,登莱新军居然占领了复州城池,直接威胁到盖州等地,朕犹豫了,若是率领大军进击辽东,吴宗睿避实击虚,命令登莱新军从盖州发起对盛京的进攻,我大清国就可能动摇根基了。”
“这一次吴宗睿亲自写来信函,试图以我八旗军军士、蒙古左右营的军士交换人口和钱粮,朕本来是想着压下去,可吴宗睿居然将消息完全泄露出去,而且朕要是不答应吴宗睿提出来的要求,一万多的子弟就要被斩杀,让朕根本无法拒绝。”
。。。
皇太极侃侃而谈,其语气好像不是评价对手,而是赞誉大明的蓟辽督师吴宗睿。
范文程听得胆战心惊,他从来没有见过皇太极如此赞誉某个人,包括大清国的诸位亲王,也没有得到这样的赞誉。
皇太极终于说完了,看着范文程。
范文程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滴,看着范文程。
范文程内心叫苦,其实他也察觉到了,大明的蓟辽督师吴宗睿不是一般人。
“皇上,奴才以为,您大可不必如此的担忧,奴才记得崇祯三年,大明蓟辽督师袁崇焕,也是作战勇猛,守住了宁远城池,可袁崇焕还是被大明的崇祯皇帝斩杀了,这一次吴宗睿居然敢用我大清国的八旗军士、蒙古左右营的军士来交换人口和钱粮,此事若是被大明的崇祯皇帝知道,还不引发轩然大波,吴宗睿不管怎么厉害,都要听从大明崇祯皇帝的号令,若是能够从这方面做一些文章,吴宗睿必定被大明的崇祯皇帝惩戒。。。”
皇太极微微点头,但神色还是颇为凝重。
“文程,你说的有些道理,但朕觉得不踏实,吴宗睿年纪轻轻,就是大明的太子少保,应该是得到大明崇祯皇帝的完全信任,所以才敢做这些事情,朕怎么能够从中去离间。”
“皇上,奴才觉得不一定,当年袁崇焕不也得到了崇祯皇帝完全的信任。。。”
皇太极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
“用这些权谋,朕总觉得不是滋味,若是能够和吴宗睿面对面交锋,彻底打败他,是朕最为欣慰的事情,也罢,朕仔细想想。”
听见皇太极如此说,范文程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告退。
“文程,此次交换朕不能拒绝,你说说,让谁去办理此事啊。”
范文程楞了一下,抱拳稽首开口了。
“皇上,此事重大,奴才不敢妄言。。。”
“让你说就说,不必有那么多的担忧。”
大颗的汗滴从额头滑落,范文程不敢擦,抱拳开口。
“那奴才就斗胆了,奴才觉得礼亲王殿下最为合适。。。”
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权()
范文程说到了礼亲王代善,皇太极的脸色变得阴沉。
皇太极的神色,让范文程手足无措,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按照他的理解,代善作为谈判代表是最为合适的,代善是大清国的第一亲王,身份尊贵,而且代善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如果遇见了紧急的情况,也知道如何应对。
范文程压根想不到,皇太极此刻想到的是其他的事情。
“文程,你继续说,朕听着呢。”
战战兢兢的范文程,实在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了,可皇太极开口了,他必须说。
“皇上,奴才以为礼亲王殿下是最佳人选,主要还是考虑到礼亲王殿下年级大了,知道如何应对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提出来的要求,也能够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皇太极挥挥手,突然转移了话题。
“文程,你是汉人,说说你对大明崇祯皇帝的认识,还有对大明朝廷的认识,朕有些好奇,大明的那些皇亲国戚,都被压得死死的,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混吃等死,按说崇祯皇帝应该信任他的兄弟啊,还有,崇祯皇帝能够随意的处置朝廷中的文武大臣,这又是为什么,难道说那些文武大臣不知道反对吗。。。”
范文程有些发懵,一时半会没有明白皇太极的意思,要说对崇祯皇帝以及大明朝廷,他还真的不熟悉,依照他生员的功名,压根没有资格见到崇祯皇帝,也没有资格进入朝廷之中,不过这些年以来,范文程读的书还是不少的,对于大明朝廷也有自身的分析和见解。
“皇上,奴才觉得,崇祯皇帝根本不能和您比较,大明的那些文武大臣,也根本没有办法和诸多的亲王殿下、郡王殿下比较。。。”
皇太极看向范文程,脸上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
有些事情,皇太极当然不会说出来,要保持大清国的颜面,其实这些年以来,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固,掌控最大的权力,他耗费了无数的心血,一直到称帝建国,情况还不错,但几个月之前,因为辽东之战,皇太极免去了多铎镶白旗旗主之位,自己兼任,情况发生了变化。
满八旗是大清国的根基,更是大清国发展壮大、打败大明王朝的基础所在,但满八旗制度也是皇太极最为忧心的制度,父皇努尔哈赤当初创建满八旗,就确定了一系列明确和固定的制度,皇太极尽管登基称帝建国,也没有办法改变满八旗的制度。
大清国强悍的八旗军,就来自于满八旗。
根基是不能够随便动摇的,特别是在大清国正在努力发展、试图打败大明王朝的时候。
代善掌控正红旗和镶红旗,多尔衮掌控正白旗,多铎掌控镶白旗,从战斗力来说,正白旗和镶白旗是最为强悍的,也是人口和牛录最多的满八旗之一,能够超越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唯有正黄旗。
一旦代善与多尔衮、多铎暗地里联合起来,那就意味着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和镶红旗的联合,大清国就可能出现重大的危机。
皇太极暂时免去多铎镶白旗旗主之位,由自己来兼任,引发了代善与多尔衮的反弹,特别是皇太极想方设法调整镶白旗牛录的时候,多尔衮甚至亲自到镶白旗,试图阻止这一切。
这令皇太极异常的恼怒,却不好发脾气,毕竟满八旗的制度是父皇亲自确定下来的。
登基称帝之后,皇太极很清楚,只有掌控了军队,才掌控了权力,可惜大清国现实情况不是这样,不仅仅是皇太极掌控了军队,代善、多尔衮和多铎全部都掌控了军队。
钻研和学习汉文化的皇太极,觉得大清国这样的局势不好,有很大的弊端。
不能够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