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明天下-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登莱新军的讲武堂,今日也正式成立,登莱新军所辖百户以上的指挥官,将定期进入讲武堂学习,斥候营所有的斥候,执法营所有的军士,同时进入讲武堂学习,讲武堂的授课人可能是廖文儒和刘宁等人,也可能是某个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普通军士,当然,讲武堂还开设了简单的文化课,请府学、县学的先生授课,补习诸多军官的文化知识。

    更加重要的,讲武堂将要树立起来一种军队从未有过的东西,那就是信仰。

    讲武堂有专门的信仰、训条和准则。

    讲武堂是吴宗睿亲自抓在手中的,其学习的要求异常严格,每次听课的军官,不仅要听懂听透授课的内容,还要融会贯通,在学习过程中展开讨论,提出自身的见解。

    对于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登莱新军诸多军官来说,这是很要命的事情,不过登莱新军军纪军规异常的严格,到讲武堂学习,也是实实在在的作战任务,必须要完成。

    神情肃穆的吴宗睿登上木台,看着操场上诸多的军官。

    这些人是登莱新军绝对的核心,不管如何完备的作战计划,都需要他们指挥军士去执行。

    不管是大明朝廷的军队,还是后金鞑子,包括登莱新军,军官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部分的军官甚至是文盲,这在明朝时期属于常态,毕竟有功名的读书人是不会进入军中的。

    吴宗睿很清楚,这样的态势不能够长期的持续下去。

    根子上的改变暂时做不到,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可能进入到军中,那样会被人瞧不起,那就从内部想办法改变,譬如设立讲武堂,不仅仅传授军事指挥方面的知识,还要传授文化课,尽可能提高各级军事指挥员的文化素质。

    在吴宗睿看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做好了这一步,登莱新军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将要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

    吴宗睿在登莱新军之中的威望,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可以说,登莱新军的军士知晓吴宗睿,不一定知晓皇上、朝廷和内阁。

    这是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长期灌输洗脑的结果,加入登莱新军的军士都知道,他们的军饷粮草不是皇上给的,也不是朝廷给的,而是吴宗睿给的,他们需要无条件服从吴宗睿下达的所有作战命令,却不必理睬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决定。

    这一点,在登莱新军军官脑海之中,已经根深蒂固。

    曾经也有某几个原莱州军营的军官,属于杨御蕃的属下,在编入登莱新军之后,反对如此的信条,还撺掇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言吴宗睿想要割据和造反,结果这几个军官写的奏折没有送到朝廷去,他们本人和家眷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此震慑之后,效果很好。

    再说了,登莱新军主要的组成,是原吴氏家族护卫、漕运码头的苦力、辽东汉人、归顺的汉军以及流寇,这些人对皇上和朝廷几乎没有什么印象,他们很自然的就服从吴宗睿的指挥,将吴宗睿视作最高统帅。

    “诸位,登莱新军讲武堂今日正式成立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日子很特殊,想必大家都会牢牢的记住。”

    “你们是登莱新军绝对的核心,有了你们,登莱新军才能够战无不胜。”

    “攻陷复永宁、盖州,剿灭高迎祥麾下的流寇,生擒高迎祥和马守应,是登莱新军经历的两次规模最大的战斗,登莱新军都取得了完胜,有人就此满足了,认为登莱新军天下无敌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可能不一定,如果大家稍稍回忆,就能够想起我们与后金鞑子、蒙古鞑子正面交锋的战果如何。”

    “设立讲武堂,让你们进入讲武堂学习,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如何指挥作战,就是要让登莱新军成为真正的铁军。”

    “开课之前,我先讲一课,我所说的内容,已经编写成为文书,你们进入讲武堂之后,将要仔细的学习。”

    “在这里,我要提醒诸位,在讲武堂认真学习,绝不亚于作战取得胜利,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在讲武堂学习,就是磨刀,刀子锋利了,作战的时候,获取胜利就在预料之中。”

    “我今日的第一课,就是阐明讲武堂的信仰、训条和准则。”

    “讲武堂的信仰是六个字,职责,荣誉,国家,这是登莱新军的灵魂。”

    “军人之职责,服从命令,英勇作战,保家卫国。”

    “荣誉是军人的生命线,是军人需要舍弃性命维护的东西,,,用大白话说,掉皮掉肉不掉队,舍弃生死也要维护登莱新军。”

    “没有国哪来家,若是没有强悍的登莱新军,登莱之地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诸位自然清楚,在我们登莱新军军士的眼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职责,荣誉,国家,这六个字,我们要刻进脑海里面,时时刻刻。”

    “一户人家,总有为主之人,也就是主人,军队之中,同样如此,家庭的内部可能发生争执,军队之中也可能存在恩怨,但是,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内部出现问题,可以坐下来解决,对外的时候,我们必须拧成一股绳,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登莱新军的一员,就要被毫不留情的剔除。”

    说到这里,吴宗睿稍稍停顿了一下,大明王朝也是国家,可惜在登莱新军军官军士的心目之中,他吴宗睿代表的才是国家,才是主人。

    “讲武堂的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

    “做到了这五点,你就是铁打的军人。”

    “训条我不想重复,登莱新军的军纪和军规,诸位都是清楚的,讲武堂的训条,是提升和浓缩的军纪军规。”

    “讲武堂的准则。”

    “第一,不准撒谎、欺骗、偷窃、斗殴,也不准其他人有此等的行为;”

    “第二,恪尽职守,不准推卸责任,决不能纵容自身;”

    “第三,学会忍受不公平,决不可自暴自弃;”

    “第四,军令如山倒,无原则服从;”

    “第五,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

    “第六,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弃;”

    。。。

    吴宗睿的声音越来越洪亮,偌大的操场上,寂静无声。

    讲武堂的信仰,或者说登莱新军的信仰、训条和准则,是吴宗睿亲自起草的,绝大部分都是参照了西点军校的校训、训条和准则,有些方面适当的做了一些修改。

    从具体的条例方面看,吴宗睿主要还是要打造军人的信仰和荣誉。

    有明一朝,包括历史上的大清王朝,军人的地位是颇为低下的,他们纯粹是为了活命当兵,所谓好男不当兵、好贴不打钉,这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吴宗睿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认识,让军人成为社会崇尚的职业。

    做到这一步,恐怕需要漫长的时间,短时间之内无法改变社会的共识。

    但只要开始做了,就有成功的一天,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刻。

    吴宗睿坚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而这一天到来的时刻,天下也将趋于安宁。

    有关信仰和荣誉等等,讲武堂还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诸多作战方面经验的传授,包括文化知识的学习等等。

    讲武堂实际就是军校,只是目前的现实情况,登莱之地无法成立真正的军校,毕竟大明王朝处于风雨缥缈之中,毕竟登莱新军还面临无数的作战任务。

    讲武堂将要长期的持续下去,就算是在作战的过程之中,也要抽出时间讲课。

    这恐怕是登莱新军讲武堂最为特殊的一面。

    。。。

    第一课持续的时间不长,一共不到半个时辰,但吴宗睿的话语,震撼了所有人,包括廖文儒和刘宁等人,在他们的心目之中,服从吴宗睿是最高的认识,其他方面没有考虑那么多,现如今,这些认识逐渐的开始清晰,他们有了具体的目标,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讲武堂授课之人中,曾永忠的作用不同于一般,信仰、训条和准则,吴宗睿和曾永忠一同商议,足足用了五天左右的时间,才逐条明确下来,而主要的课程,则由曾永忠亲自讲授。

    吴宗睿同样会授课,接下来他的授课,就;偏向于如何作战方面,毕竟有些话语,吴宗睿自己不好说,曾永忠才能够直接说出来。

    登莱新军讲武堂的成立,在吴宗睿看来,属于一个里程碑,随着课程的不断展开,相信登莱新军的各级军官,脑海之中模糊的思绪将要逐渐的理清楚,随着登莱新军从里到外开始真正的强大起来,吴宗睿距离奋斗的目标,也将越来越近。

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 
货运码头,吴宗睿与曾永忠站在市舶司房屋的楼顶,看着眼前繁忙的景象。

    已经过了正月十五,按照惯例来说,货运码头应该是要清闲一些了,采购年货的风头早就过去,货物的销售处于相对疲软的时候。

    不过货运码头的繁忙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

    吴宗睿有些不理解,曾永忠笑着解释,货运码头需要运送的货物太多,特别是那些海外的商船,他们需要调集大量的货物运出去,而他们运送进来的货物,过了春节之后,会略微的便宜一些,从内地调集的货物,同样会稍微的便宜一些,诸多的商贾岂会放过如此的机会,他们甚至比春节之前更加的忙碌,拼命的调集和购买货物。

    吴宗睿恍然大悟,他不禁想起了几百年之后的双十一,那同样是一场购物的大联欢。

    看来商贾之间的交易,古今的道理都是差不多的。

    吴宗睿满意的是钱庄的迅速壮大。

    商会设立在登州、莱州、旅顺和金州等地的钱庄,生意格外的火爆,大量的黄金白银存入到钱庄之后,很多货物的交易,仅仅需要手持钱庄开出来的专门凭证,就可以放心的交易,诸多的商贾为了避免携带大量的钱财,根本不会取出存放在钱庄之中的黄金白银,依旧用钱庄开出来的票证进行交易。

    这就让大量的黄金白银存储在钱庄里面。

    下一步,就是让寻常的百姓,也将家中的钱财存放于钱庄之中,如此钱庄就能够吸纳大量的钱财,将来登州和莱州各级官府就算是遭遇到百年不遇的灾情,也不必过于紧张,可以从钱庄之中调集钱财,大量购买粮食,缓解地方的灾情。

    而且地方的大量建设,也可以从钱庄里面调集黄金白银。

    当然,这样的事情不能着急,钱庄成立的时间不长,目前这个阶段,主要还是保持足够的信誉,让商贾和百姓对钱庄更加的放心。

    。。。

    亲卫来到吴宗睿的身边,低声开口,说廖文儒总督派遣军士来了,军营之中有事情需要处理,这让吴宗睿很奇怪,这么多年过去,军营之中的大小事宜,基本都是廖文儒和刘宁等人直接处理的,而且登莱新军的建制已经完备,大小的事宜都有专门的机构处理。

    曾永忠也有些疑惑,不过没有开口询问。

    匆匆与曾永忠说了几句话之后,吴宗睿走出了市舶司,骑马朝着登州军营的方向而去。

    中军帐,被五花大绑的牛犇,跪在地上。

    吴宗睿感觉到震惊,牛犇是登州副将,水师营指挥使,是登莱新军之中的高官了,难不成触犯了军纪军规吗。

    登莱新军的军纪军规,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哪怕是廖文儒和刘宁等人触犯了,也要遭受到惩处,登莱新军成立了专门的执法营,执法营营指挥使表面上是登州副将乔明俊,其实真正的营指挥使,是吴宗睿。

    登莱新军营指挥使以上的军官,都是吴宗睿绝对的心腹,也是登莱新军最为核心的力量,如果其中有人因为触犯军纪军规而遭遇严惩,甚至是被斩杀,吴宗睿肯定心痛。

    不过,军纪军规是任何人都不能够违背的,这是登莱新军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也是登莱新军最能够凝聚人心之处。

    吴宗睿的脸上出现了一层薄冰,看着廖文儒和乔明俊。

    “发生什么事情了。”

    廖文儒看了看乔明俊,没有开口,毕竟乔明俊才是登莱新军执法营营指挥使。

    “大人,牛犇在青楼闹事,被巡逻的军士发现了。。。”

    吴宗睿挥挥手,示意跪在地上的牛犇自己说。

    牛犇抬头看着吴宗睿,脸上有着不服气的神情。

    “大人,属下在青楼有相好的,大军出征之前,属下就和青楼的鸨母说好了,五百两银子赎回相好的,鸨母也答应了,回来之后,前段时间忙于军中的事宜,没有到青楼去,今日好不容易清闲下来,属下带着银子到青楼去了,谁知道青楼的鸨母,居然准备将属下相好的卖给某个商贾,开价一千两白银,属下气不过,才大闹青楼的。。。”

    “属下知道做错了,愿意接受任何的处罚。。。”

    虽然嘴上承认了错误,可牛犇的语气和神态,压根是不服。

    吴宗睿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乔明俊,牛犇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当如何处置。”

    乔明俊看了看跪在地上的牛犇,小心的开口了。

    “大人,属下也派人到青楼去调查了,牛犇说的情况属实,是青楼的鸨母见钱眼开,牛犇虽然做错了,但事出有因,予以口头上的训诫就可以了。。。”

    乔明俊说完,廖文儒跟着开口了。

    “大哥,我觉得如此处理很好,青楼的鸨母错在先,而且敢于戏耍我登莱新军的将士,是为大不敬,应该要惩戒。”

    吴宗睿看了看廖文儒。

    “哦,文儒,那你说说,该如何惩戒青楼的鸨母啊,你们是不是已经将青楼的鸨母带到军营来了,准备等着我发话了,就让青楼鸨母生不如死。”

    “这个、这个。。。”

    廖文儒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了。

    吴宗睿看向了跪在地上的牛犇。

    “牛犇,廖文儒和乔明俊的话语,你都听见了,你说说,执法营该怎么处置你。”

    “大人,按照军纪军规,属下寻衅滋事,当领五十到一百军棍,关禁闭三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