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明天下- 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搀扶着卢发轩来到后院的门口,看着卢发轩被扶着进入后院,刘宁对着卢发轩的背影,抱拳行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开。

    也就在这个时候,卢发轩回头看了看,看到了刘宁行的那个军礼。

    刘宁不能在莱州府城逗留,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登州,将卢发轩的态度原原本本的禀报吴宗睿,信义帮帮主秦志锐的遭遇,对于吴宗睿身边所有人都是警醒,刘宁也是一样,他不愿意卢发轩也出现这样的危险。

    莱州市距离登州府城二百六十里地,快马加鞭也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刘宁等不及了,在莱州守备衙门借用了战马,一人双马赶赴登州府城,他不敢耽误一分一毫的时间,只想着尽快抵达登州府城,将情况禀报给吴宗睿。

    卢发轩大无畏的态度,震撼了刘宁,让他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想法,他对吴宗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或许以前是盲目的崇拜,不知道为什么会服从,不知道遭遇危难时刻应该做些什么,现在这种崇拜和服从,有了一丝的理性,让他更加的大无畏。

第二百五十八章 深层思考() 
吴宗睿站立在原地,好长时间没有说话。

    卢发轩的态度,让吴宗睿感觉到了震惊,穿越的他,思想深处还是有些自我的,如果外部环境威胁到自身的生命,那么一切以保命为重,记得刚刚穿越的时候,廖文儒跟随他回到新龙里,说出来的那番话,就让他感觉到了羞愧。

    如果说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面对危险是如此的态度,那么吴宗睿不会感觉到奇怪,因为他们心意相通,可是卢发轩毕竟是读书人,而且是两榜进士,崇拜皇权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从刘宁带回来的话语看,卢发轩压根就没有提及皇上和朝廷。

    吴宗睿突然觉得,自己的某些想法,是不是过于的幼稚了,或者说是不是还没有完全的融入这个时代。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终于转身,吴宗睿看着刘宁开口了。

    “刘宁,卢发轩的态度如此明确,你认为我们该做什么准备。”

    “大人,我觉得登州新军务必时刻准备,保护好卢大人。”

    刘宁说的非常干脆,没有丝毫的犹豫。

    吴宗睿点点头,其实他也是这样的想法。

    “有道理,我们决不能让信义帮的悲剧再次发生,无论如何都要保全卢发轩,要完完全全的保证卢发轩的安全,好了,你去请曾先生和文儒到厢房来,有些事情我们商议一下。”

    半个时辰之后,曾永忠、廖文儒和刘宁,悉数来到了厢房。

    吴宗睿的神色颇为严肃。

    “刘宁,说说你到莱州见到卢大人的情形。”

    刘宁开始详细介绍前往莱州的情况,卢发轩与他的对话,一字不漏原原本本说出来,曾永忠和廖文儒听得非常仔细。

    刘宁说完之后,曾永忠马上开口。

    “恭喜大人,卢大人如此的忠心,这是大人的福气,不过我们需要想到最好的办法,保证卢大人的安全,决不能让莱州新军军士伤害卢大人。。。”

    曾永忠说完,廖文儒点头跟着开口。

    “曾先生说的对,一定要保全卢大人,我认为可以出动登州新军,严密监控莱州新军的一举一动,若是莱州新军有任何妄动,迅速镇压,不给他们任何作乱的机会。。。”

    廖文儒的态度,与刘宁的态度差不多,只不过说的稍微详细一些。

    吴宗睿还在沉思,众人看着他,没有继续开口。

    好一会,吴宗睿收回了目光,看向了众人。

    “莱州新军出现的问题,核心还是在杨御蕃的身上,有朝一日莱州新军发生了异动,与杨御蕃有着直接的关系,杨御蕃在莱州新军军士之中,有着绝对的威望,只要他开口,必定能够阻止莱州新军发生状况。。。”

    廖文儒的神色有些焦急,吴宗睿自然是看见了。

    “文儒,你想说什么直接说就是了。”

    廖文儒倒也没有客气,直接开口了。

    “大哥,杨御蕃与您不是一条心,而且我认为杨御蕃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莱州新军军士跟随杨御蕃浴血奋战,保住了莱州府城,只要是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杨御蕃一定会为莱州新军军士争取,如果达不到目的,不排除杨御蕃采取过激的行动。。。”

    曾永忠微微点头,看着吴宗睿开口。

    “大人,廖将军说得对,杨御蕃是不会和您一条心的。”

    吴宗睿微微摇头,露出无奈的笑容。

    “我明白你们的意思,擒贼擒王,如果治住了杨御蕃,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可是杨御蕃是都督同知、莱州总兵,在护卫莱州府城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功,而且我认为,杨御蕃此人,本性不坏,无非是一心想着朝廷,容不下其他的事情,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若是采取过激的手段,怕是会引发非议。。。”

    吴宗睿还没有说完,曾永忠的脸色就有些红了,他站起身来。

    吴宗睿看着曾永忠,有些愕然。

    “先生这是怎么了。”

    “大人刚刚的话语,让我有些心寒,一直以来,大人睿智从容,能够掌控一切,就说信义帮以及秦志锐的事宜,也是秦志锐不听从大人的吩咐,忘记了低调处事的原则,导致了巨大的灾祸,可是在对待杨御蕃的事情上面,大人如此的优柔寡断,甚至是迂腐,我不能接受。。。”

    吴宗睿看着曾永忠,更加的吃惊,这么多年时间,他从未见过曾永忠发脾气。

    曾永忠倒是没有顾全吴宗睿的感受,继续说下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也认为,杨御蕃的确不错,是皇上和朝廷赏识的武将,可是对于大人来说,杨御蕃就是巨大的障碍,当初杨御蕃守卫莱州府城,建立了巨大的功劳,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赏赐,也得到了莱州新军军士的拥护和爱戴,这都是他应得的。”

    “大人出任了登莱巡抚,节制登州、莱州以及皮岛等地的军队,这是皇上和朝廷决定的,不管杨御蕃是什么身份,也不管其品阶如何,都是应该来拜会大人的,禀报莱州新军的事宜,可是杨御蕃根本没有这么做,在我看来,杨御蕃甚至是觉得大人资历太浅,不能够管束他。”

    “这且不说,在事关登莱之地发展的事宜上面,杨御蕃不管不顾,不去了解实际情况,接连两次弹劾大人,大人有着宰相的肚量,没有过多的计较,杨御蕃就应该明白其中厉害,应该有所收敛,可惜的是,杨御蕃还以为大人软弱。”

    “大人在登莱之地的布局,我等钦佩不已,不到一年时间,登莱之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等相信,不要多长时间,登莱之地的繁华和富庶,会超过以前任何时候。”

    “这样的局面,杨御蕃看不见,居然到巡抚衙门来诘责大人,这就是狂妄。”

    “大人如果容忍杨御蕃的狂妄,登莱之地的官吏会怎么看,是不是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就跟随杨御蕃学着做,这等的气焰不打下去,大人今后如何统领登莱之地。”

    “杨御蕃有功那是过去的事情,凭着其建立的功劳,就与大人对着干,这等的人,不管身居何职,都要毫不留情的清除。。。”

    。。。

    厢房里面沉默下来。

    曾永忠的话说的直接,不过其内涵是委婉的,包括廖文儒和刘宁等人在内,悉数明白吴宗睿的志向,也知道吴宗睿对于皇上和朝廷没有多大的敬畏感觉,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有些惶恐的,跟随吴宗睿身边这些年,他们已经习惯和接受了这等的情况,他们所做的没一件事情,自觉不自觉的都是朝着这个目标而去。

    譬如说登州新军,尽管是朝廷的军士,但是包括皇上在内,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调遣登州新军的,唯有吴宗睿可以调遣。

    所有人都看着吴宗睿,让他无法继续沉默下去了。

    “先生的话说的好,看样子我有些妇人之仁了,以前在南京、滁州、淮安乃至于青州的时候,力量薄弱,瞻前顾后,总想着默默发展,韬光养晦,这样的习惯,延续到了现在。”

    “来到登州,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就是想着韬光养晦,怕也是不可能,如此情况之下,还有妇人之仁,那就是南辕北辙了,不仅会让我的对手嚣张,更会让诸位心寒,这是我的失误,先生说得好,醍醐灌顶。”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在登莱之地,凡是不听从巡抚衙门号令的,不管他是什么人,也不管他有着多么强硬的背景,都不可能在此地立足。”

    “当然,我们也不能蛮干。”

    “杨御蕃和莱州新军的事宜,我是这样考虑的,若是他们没有任何的动作,我们反而没有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只要他们有任何的动作,我们就要以雷霆的手段,打掉他们的有生力量,或者是让他们全部离开莱州。”

    “莱州新军军士对于莱州府衙以及卢发轩,已经有了无法消除的怨气,这股怨气一定会爆发出来,如果让他们冲击府衙,对付卢发轩,后果无法预料。”

    “一方面我们希望莱州新军有所动作,一方面我们务必保证卢发轩的安全,所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细致,做到万无一失。”

    “文儒,刘宁,你们认真筹划一下,登州新军军士是不能提前进驻莱州的,那样杨御蕃有了再次弹劾我的理由,最好是莱州新军军士有所动作之后,登州新军军士迅速出动,以雷霆手段镇压莱州军士的异动。”

    “时机的把握是最为关键的,这就需要你们彻底了解莱州新军军士的动向。”

    。。。

    所有人离开,吴宗睿还留在厢房。

    四个字出现在脑海之中,唯我独尊。

    这四个字,吴宗睿以前是很反感的,穿越的他,脑海里面民主的思想还是很浓的。

    现在,吴宗睿需要重新思考这四个字了,大明王朝,以及后来的大清王朝,专制的思想统领一切,民主的土壤尚未产生,那些所谓争取自由、反对皇权的读书人,根本不明白民主为何物,他们所追求的,就是赤裸裸的权力,如果让他们掌控权力,同样为自身谋利益,不会考虑百姓大众的利益,而且他们比皇上更加的疯狂。

第二百五十九章 千钧一发() 
七月,收获的季节,玉蜀黍、春小麦、早稻以及黄豆等等农作物,都可以收获了,唯有番薯还没有成熟。

    每年的这个季节,属于一年之中最为忙碌、也最为高兴的季节,农户需要收割田地里成熟的农作物,丰收的喜悦让他们彻底忘记了疲劳,官府同样要关注秋收的情况,这关系到田赋的收入,关系到官府诸多官吏的俸禄。

    登莱之地的农作物,长势都很好,看上去很是喜人。

    不过春小麦和早稻的产量都不是很高,特别是早稻,亩产能够达到一石五斛就很不错了,折合起来也就二百多斤,这还需要细心的照料,不遭受自然灾害,毕竟大明没有杂交水稻。

    玉蜀黍的产量应该是不错的,得益于各级官府春耕时节的严格要求,九成以上的玉蜀黍种植,都采取了育苗的技术。

    也就是到玉蜀黍收获的时候,农户才真正明白了官府为什么那么严厉,春耕时节要求必须实行育苗栽培,因为这样做,玉蜀黍才能够真正获得丰收。

    收获季节到来,吴宗睿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困难的时节即将过去,今年的年成很好,粮食丰收是肯定的,农户收获了粮食,能够迅速的稳定下来,所谓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大哥,莱州新军军士有异动了。。。”

    廖文儒进入厢房,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迅速开口禀报了。

    “情报司是怎么分析情况的。”

    “情报司认为,莱州新军军士要行动了,会在近几天冲击府衙,其理由有三,其一是莱州新军军士的怨气已经没有办法化解,自二月开始,迄今半年的时间,这些军士没有拿到一钱银子的军饷,他们已经难以维持生计,其二是对比太过于明显,莱州新军军士没有拿到饷银,守备衙门的军士每月准时领取饷银,且不用耕土地,新军军士内心不平衡,其三就是都督同知、莱州总兵杨御蕃的态度出现变化,数次在公开场合抨击莱州府衙以及卢大人。。。”

    吴宗睿冷冷一笑。

    “他们倒是会选定时间,秋收时节来闹事,显然有准备,想着破坏莱州的秋收,用心险恶,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哥,情报司分析,莱州新军军士冲击莱州府衙,应该是在三天时间之内。”

    “怎么得出如此分析的。”

    “莱州新军军士昨日封闭军营,任何人不得外出,两日之前,杨御蕃在新军军士之中公开抨击莱州府衙以及卢大人,认为府衙办事不公,严重影响到新军的稳定,情报司认为,莱州新军军士已经商议好行动计划,两三日之内就会行动。。。”

    “很好,情报司做出了准确的分析,非常重要,对了,卢发轩来信了吗。”

    “卢大人还没有来信,情报司一直都关注着。”

    吴宗睿皱起了眉头。

    “怎么,卢发轩没有就此事做出判断吗,这么重要的事情,身在莱州的卢发轩,怎么可能丝毫没有察觉,居然没有来信。”

    “这个,大哥,可能是卢大人不愿意让您担心吧。”

    吴宗睿微微摇头,陷入沉思。

    如何对付杨御蕃以及莱州新军的事宜,吴宗睿有过仔细的思考,也做出了决定,曾永忠、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都参与其中了,这里面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时机把握的问题,如果莱州新军冲击莱州府衙,危及到莱州知府卢发轩,登州新军必将大规模出动,镇压莱州新军,稳定莱州的局势,且吴宗睿会弹劾杨御蕃,轻者让杨御蕃离开莱州,重者将杨御蕃送入大牢。

    这里面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把握时机,也就是登州新军出动的时机需要掌握好,否则吴宗睿很有可能将自己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之中。

    吴宗睿以登莱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