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明天下-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的确是为难的事情,须知吴宗睿也打算迎娶秦淮河青楼女子,皇上询问的时候,温体仁回答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中招,引发皇上的猜想。

    管家是温体仁的绝对心腹,每遇大事,都会帮助温体仁思考。

    略微的思索了一会,管家开口了。

    “老爷,小的觉得,您直接说就是了,为政之人,主要还是看从政的业绩,至于说其他方面,不必苛求,毕竟人无完人,用之以长,弃之于短,才是使人用人之道,昔日唐太宗就是如此。。。”

    温体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着管家满意点头。

    “你说的不错,皇上一直很敬仰唐太宗,朝会的时候,数度说到唐太宗的箴言,我要是以唐太宗的箴言来回禀皇上,定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老爷说的是,小的还要提醒老爷,可以吴宗睿过于年轻唯有,阻止皇上重用吴宗睿,适当的予以提拔,仍旧让其在地方做事情就是了。”

    温体仁站起身来,走到了管家的对面,拍拍管家的肩膀。

    “不错不错,你想的比我还要深远,不可过分赞誉吴宗睿,我想有人肯定会想着重用吴宗睿,甚至让吴宗睿直接到京城来为官,这未必符合皇上的心思。”

    。。。

    夜深了,温体仁依旧在书房,没有睡意,一件看起来对他极为不利的事情,瞬间扭转过来,变成对他极为有利的事情,谁遇见这等的机遇,都是高兴的。

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错了() 
崇祯三年九月初一,辰时。

    在家赋闲两月有余的吴宗睿,来到了南京吏部。

    吏部主事卢发轩在门口等着吴宗睿。

    吴宗睿大胆弹劾都察院御史以及六科给事中的事宜,早就在南京六部和都察院传的沸沸扬扬,让他一时间成为诸多官吏重点关注的对象,绝大部分官吏不看好吴宗睿,认为其胆子太大了,居然敢弹劾巡按御史、监察御史以及六科给事中,这是给自己找了天大的麻烦,不管朝廷派人前来调查的情况如何,吴宗睿都讨不到好。

    吴宗睿在家赋闲的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人到府邸去拜访,唯有卢发轩去拜访了两次,上元县县丞崔云辉拜访了一次。

    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才能够体味人心。

    “路廷兄,是在等我吗。”

    “当然是等你了,瑞长兄,也不知道你哪里来那么大的胆子,居然敢于弹劾御史台和六科给事中,看看,在家赋闲了两月有余,总算是知道其中滋味了吧。”

    “路廷兄说笑了,我在家两月有余,你不是也上门两次吗,要我说你胆子也太大了,明知道我是被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关注的人员,还敢前来拜访。”

    卢发轩沉着脸开口了。

    “别转移话题,我还真的要提醒你了,今后一定要注意。。。”

    “路廷兄不用多说,我已经做了,后悔也没有作用了,今日到吏部,想必朝廷有结论了,不管朝廷如何的处置我,我都认了,路廷兄,所谓树倒猢狲散,失意的官员,门庭冷落鞍马稀,众人都是避之不及的,你却两次来拜访,这份恩情我记下了。”

    卢发轩看了看吴宗睿,扭头看看四周,长叹一声开口了。

    “瑞长兄,其实我以为你的弹劾,颇有道理,这巡按御史、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做事情也太过分了,不分青红皂白,逮着就弹劾,不管不顾地方的实际情况,更加可恶的是,他们到地方上巡查,居然因为地方官吏接待不周弹劾,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居心。”

    “不说了,不说了,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是赶快到吏部去,看看是什么结局。”

    “瑞长兄,我以为局面不会太差,若是朝廷要处置你,也不会由南京吏部出面,朝廷早就派人来了,带你到京城去了。”

    “路廷兄说的是,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要不然京城也来人了。”

    两人相视一笑,朝着吏部走去。

    依旧是南京吏部文选清吏司。

    所不同的是,出现在吴宗睿面前的,是南京吏部左侍郎。

    就连陪着吴宗睿一同来到文选清吏司的卢发轩,脸色都变化了,能够让吏部左侍郎出面宣读的必定是圣旨,不会是京城吏部的敕书。

    这意味着什么,吴宗睿和卢发轩都不清楚了。

    吏部左侍郎看了看吴宗睿,面容严肃开口了。

    “吴宗睿接旨。。。”

    “臣滁州知州吴宗睿接旨。”

    吴宗睿跪下了,吴宗睿身后的卢发轩也跟着跪下了。

    “。。。敕封吴宗睿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任淮安府知府,钦此。”

    “臣叩谢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吴宗睿举起双手,从吏部左侍郎手中接过了圣旨,这是他第一次接到圣旨,第一次看到圣旨。

    吴宗睿身后的卢发轩有些发愣,一时间没有明白过来,他这个南京吏部正六品的主事,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为何也要跟随吴宗睿来到文选清吏司。

    更加让卢发轩难以理解的,是皇上的圣旨。

    被敕封为都察院正四品佥都御史的官员,大都是重用的,或者是到地方出任巡抚,或者是进入军中指挥大军作战,偏偏吴宗睿,以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出任正四品的淮安府知府,这太奇怪了。

    可不要小看右佥都御史这个职务,这代表吴宗睿有了直接给皇上写奏折的权力,而且其写出来的奏折,绝大部分都会直接到皇上的手中。

    果然,吴宗睿起身之后,吏部左侍郎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吴大人,这是专奏密折,还请你收好,专奏密折之作用,我就不多说了,恭喜吴大人了,在家赋闲的时间不短了,尽快到淮安府赴任。”

    吏部左侍郎的话语很有意思,没有要求吴宗睿首先到都察院去赴任,而是赶赴淮安府上任,也许是知晓吴宗睿对都察院不感兴趣吧。

    府邸门口,一直在厢房等候的曾永忠,早就忍不住了,早早就在门房等候,看见吴宗睿下了马车,立刻迎上去了。

    “大人,情形如何啊。”

    “我被敕封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任淮安府知府,即刻去上任。”

    “大人说什么,怎么会如此啊。”

    “这是皇上的圣旨,先生看看不就清楚了。”

    “罪过罪过,这是皇上给大人的圣旨,我怎么能够随便看啊。”

    “什么啊,先生是什么人,有什么不能看的。”

    “大人不要在这里拿出来圣旨,还是回到厢房去说。”

    曾永忠脸上带着不解的神色,跟随在吴宗睿的身后,进入府邸,径直来到厢房。

    吴宗睿的前途,与曾永忠息息相关,如果吴宗睿遭遇到贬斥,曾永忠很有可能无事可做,不得不开始再一次的游历。

    进入厢房,曾永忠关牢了门,看着吴宗睿放在桌上的圣旨,恭恭敬敬的稽首行礼之后,才小心的打开。

    看完了圣旨,曾永忠略微思索,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要恭喜大人了。”

    “先生为何如此说。”

    “大人弹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本就是天大的事情,皇上和朝廷肯定是首肯了大人的奏折,本打算重用大人的,只是这样做太不给都察院面子了,故而敕封大人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让大人融入都察院,化解与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之间的矛盾,退一步说,就算是大人一时间无法化解这些矛盾,都察院的监察御史以及六科给事中,也不敢轻易弹劾大人了,因为大人同样可以弹劾他们,而且弹劾的力度更大。”

    “先生分析的不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

    “至于说让大人出任淮安府知府,就是朝廷对大人的重用了,谁都知道淮安府是漕运总督府所在地,亦是京杭漕运的龙头,淮安府衙的一举一动关乎漕运,这些年淮安府知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协调漕运的诸多事宜,大人出任淮安府知府,一定是朝廷想着大人在漕运中立下功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后就可以巡抚地方了。”

    “先生分析太精辟了,学生佩服。”

    “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当初大人决定弹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我一直都为大人担心,觉得此事太过于悬乎,现在看来,我是万万不及大人,大人恐怕早就将一切都预计好了,才会有弹劾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的大胆举措。”

    “先生,你说的也太神了,我哪里有那么厉害,只是看不惯陈尧言的举措,一时的气愤之下,才会写出这等弹劾奏折的。”

    曾永忠笑了笑。

    “大人在我的面前就不要过于谦逊了,大人放心,这些事情我心中有数,绝不会对外吐露半个字。”

    “不说这些了,先生做好准备,我们一同赶赴淮安府上任,午时过后,我到南京都察院去报备,不管怎么说,也要见见都察院的唐大人。”

    “大人说的是,家中准备的事宜,交给我就是了。”

    吴宗睿表露出来急切的态度,想着尽早赴任,这是正常的。

    曾永忠离开厢房,前去准备,吴宗睿来到书房,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朝廷的安排他太满意了,怎么都想不到,居然是出任淮安府知府,这对于他吴宗睿来说,意义非凡。

    信义帮护卫驻地在淮安府,信义帮的总部也在淮安府,吴宗睿出任淮安府知府,意味着他能够完全掌控信义帮和信义帮护卫,只要他愿意,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所有事情了。

    正是这个原因,吴宗睿迫不及待的想着赶赴淮安府上任。

    至于说南京都察院,前去报备,见见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济大人,就可以了,反正他这个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主要职务还是淮安府知府。

    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与京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品阶一样,意义绝不一样,若是吴宗睿这次被敕封为京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无论如何都会出任地方巡抚,而不仅仅是淮安府知府,当然,在吴宗睿看来,淮安府知府的位置,远远比巡抚要强,因为他需要。

    尚未到午时,卢发轩前来拜访了。

    看见卢发轩脸上止不住的笑容,吴宗睿有些奇怪。

    “路廷兄,你这是怎么了。”

    “瑞长兄,我被朝廷敕封为滁州知州,明日就要去上任了。”

    “什么,有这等的事情啊,恭喜你啊。”

    “瑞长兄万万不要这样说,我专程来拜访,就是感谢你的,我没有什么依靠,按说不可能出任滁州知州的,思来想去,这里面有瑞长兄的功劳,谢谢了。”

    卢发轩站起身来,向着吴宗睿稽首行礼。

    “瑞长兄,还有一件事情,南京户科给事中陈尧言大人,遭遇朝廷训斥,被免去给事中之职,保留功名,责令回家闭门思过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淮安府城() 
马背上的吴宗睿,脸色是平静的,不过身体在微微颤抖。

    南京距离淮安府城四百多里地,这意味着出任淮安府知府的吴宗睿,几乎没有时间回到南京来了,毕竟每月休沐只有三天的时间,路途上的时间都不够。

    赴任之前,吴宗睿想到了家中的安排,继续将陈灵雁等人留在南京城,明显不合适,如此还不如让陈灵雁等人回到安远县去,那样也有亲人陪伴,还有吴宗坤和陈思宇,国子监开课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在外游历的两人,九月中旬回到南京,需要在府邸里面住上近十天的时间,才会到国子监去上课。

    信义帮帮主秦志锐早就给吴宗睿准备好了淮安的府邸,府邸位于城郊,距离南门不足五里地,占地近千亩,从外面看不出什么,但内部的装饰颇为奢华,不仅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还有人造的湖泊,其设计与清朝时候的颐和园颇为相似。

    当然,秦志锐为吴宗睿准备府邸的时候,绝没有想到吴宗睿会出任淮安府知府。

    思前想后,吴宗睿还是做出了决定,举家搬迁到淮安府去,南京的府邸,留下少数几个人看护府邸,时常打算就可以了。

    得知吴宗睿的决定,陈灵雁等人异常的高兴,连夜开始做搬家的准备。

    吴宗睿不可能随同家人一道赶赴淮安府城,他需要提前出发,到淮安府上任。

    淮安府城驻地为山阳县,府城内最为出名的就是漕运总督府了,相比较起来,淮安府衙门就要逊色很多了,还有一个方面,淮安府衙多半时候为漕运服务,协调漕运的相关事宜。

    淮安府可谓是南直隶所辖最为富裕的地方之一,因为漕运的存在,淮安府城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处于南直隶所辖府州的前列,可与扬州府和苏州府媲美。

    还有一点,那就是淮安府的官吏颇为富裕,谁都知道,只要牵涉到漕运,少有不发财的官吏,处于漕运中枢位置的淮安府衙,更是不可能例外了。

    淮安府辖六县,领两州,分别为山阳县、清河县、盐城县、安东县、桃源县和沭阳县,两州分别为海州和邳州,京杭大运河流经淮安府所辖的山阳县、清河县以及邳州所辖的宿迁县等地,而且在这些地方悉数设立有专门的漕运码头。

    山阳县所设立的漕运码头,由漕运总督府以及淮安府衙共同管理,以漕运总督府管辖为主,乃是京汉大运河漕运的总码头,不管是从大运河起点杭州来的漕运船队,还是从京城返回的漕船,都必须到山阳县的漕运总码头报备。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淮安府城以及清河县、宿迁县等地,商贸特别发达。

    史书曾经形容南直隶拥有四个全国的一线城市,分别为南京、苏州、扬州和淮安,南京不用多说,曾经是大明王朝的京城,苏州设立有应天巡抚衙门,历朝历代都属于富庶之地,扬州设立了两淮盐运使司,掌控了大明大部分的盐运,而淮安则是设立了漕运总督府,其富庶也是天下闻名的。

    历任的淮安府知府大都是得到提拔的,譬如应天府尹詹士龙,从淮安府知府直接出任正三品的应天府府尹,而吴宗睿的前任淮安府知府,调到了京城出任正三品的工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