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过后又惊出一身冷汗,张震急切问道:“人在哪呢?可有怠慢了?还有啊,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呢,说什么要死要活的,下次再说,让二牛杖责你!”
见张震神色变幻,李四壮心中一紧,忐忑的说道:“小人来的急,来时他还在村外,看杨大人神色,应是不会怠慢,许是好好招待着吧?东家放心,小的要跟着东家过好日子,可不敢寻死了!”
张震稍稍放心,大步走到人群前,大声吩咐道:“老夏,南阳交给你了!若有外敌来犯,迎头痛击!敢借机作乱的,格杀勿论!”
说罢急匆匆的赶向望湖村,老夏大声应下,透过人群看去,却是主公一行人那从未见过的急切脚步。
张震走的很急,这短短的几里路,是如此的漫长,好歹赶回村里,村头早有人等着了,见了张震,短暂的惊愕过后,慌忙报知贵客被请进大院堂屋了,杨大人招待着呢。
张震点点头,脚步不停的进村,很快进了大院。
入内就眼神搜寻,说是望眼欲穿也不为过,终于看到一个陌生的面孔,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看来是简单梳洗过了,面庞干净,只有身上头上还是一身的风尘色。
张震欣喜,未语先笑的笑问道:“可是书写了天工开物这一神作的宋先生?小子张震见过先生!”
宋应星听后有片刻的愣神,汗颜道:“天工开物确是我手书,可惜,非但无那洛阳纸贵盛景,想要售出也难,可当不得神作二字,主人家廖赞了,长庚见过张小哥。”
李四壮跟随张震回来,听明长庚二字,这次牢牢记住,可不敢忘了。
而一边让出主位的杨翰林有些诧异,主公竟然知道天工开物这么冷门的杂书,想想也是,要是涉猎不够广博,怎会有田里那逆天的产量。
更多的却是庆幸,看来主公也很看重这宋应星,如此最好不过。
两人见过礼,张震不容分说,就安排宋应星沐浴更衣事宜,又张罗饭食,如此郑重,老杨和刘氏哪敢怠慢,老杨领了宋应星去偏房洗浴,刘氏也匆匆下厨。
不久,宋应星洗毕更衣出来,就算是换上张震的衣服穿在身上甚是宽大,原本满是疲惫的样子一下精神了不少。
刘氏也换了好茶,炒好了两个小菜连带张震存在她那的其中一壶酒先端上来,又去厨下忙活。
张震言明自己吃过了,只动筷一次表了礼数,也是宋应星真的饿了,再顾不上满腹的疑惑和礼数什么的,风卷残云般的吃起。
很快酒足饭饱,痛快的把茶水一饮而尽,笑道:“长庚不请自来,又这般无礼,实在是饿了,让小哥和翰林老弟两位见笑了。”
这句不请自来,说的张震有些脸红,眼前这位可是大明流传后世的两位著名科学家之一,徐光启过世了,张震也无可奈何,这位能不请自来,对自己来说不吝于喜从天降,张震庆幸还来不及呢,怎会见笑?
“宋先生说笑了。”张震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脱口问道:“恕小子无礼,以先生才学竟未入仕?”
第87章 科技的鸿沟()
张震这话,完全就是当面揭伤疤,就是李四壮这等粗人也觉诧异,冷汗当时就下来了,更不要说在座的两位了。
宋应星脸红一瞬,很快淡然,目视刘氏为其续茶的茶杯出神。
杨翰林也是一愣,随后两眼微眯,像是明白了什么,精神一振心中大定,转眼满面春风,老神在在的喝起了茶水,还摇头晃脑的,一副品鉴的神色。
“哎!”长叹一声,宋应星叹道:“长庚本以为已然将这仕途看淡,毕竟是十年寒窗,不得忠君报国,只一任小吏了此残生,终究还是有些心有不甘,让小哥见笑了。”
一旁的杨翰林含笑接口道:“翰林只一穷酸秀才,为小吏还觉不甘,更莫说长庚兄这才高八斗的人物了。”
说着向张震解释道:“主公不知,长庚在科场也是了不得的人物,想那江西道考生足足万余人,长庚兄力压群雄,高中第三名举人,其兄宋应升高中第六,两兄弟并称奉新二宋,一时传为美谈,可惜此后会试屡次不第,不得名显三甲入殿面君,哎!就是家师提及,也是百般惋惜,可惜了。”
“这样啊?!”张震听后心中庆幸,幸好是只中了举人,要是中了进士,在当世就是鱼跃龙门,以崇祯的窘境,这就是下一个徐光启张国维,唯独这举人,是很难进入崇祯的视线的。
宋应星点点头笑道:“翰林老弟所说也差不多,说来惭愧,自神宗至当今皇上登基恩科,屡试不中,也幸好如此,无官一身轻,长庚放弃之后,终有闲暇能探究自然之道,不然哪有幸著书立说?虽是不甘,有些遗憾,唯独无悔!”
“无悔好啊!”张震忍不住点头感叹。
直到此时,宋应星猛然一愣,疑惑道:“对了,翰林老弟,方才你称张小哥为主公?不是你家东家少爷?”
“哈哈哈哈!!”
宋应星的话说完,一屋子的人都笑了,杨翰林顺顺气,忍着笑意道:“长庚兄也太后知后觉了!不瞒你说,我家主公已然于昨日造反,现在是闯王一般的人物,所差的不说是势大而已,假以时日,闯王李自成也算不得什么,不信可拭目以待!”
“啊。。。。。”宋应星脸色骤变,神情万分紧张的看着张震。
他来时直至方才,都一心扑在麦子逆天的产量上了,更未多想,以至于村外数千人的异样也未仔细分辨,此时听说,自个竟然一头扎进反贼的老窝里,心头发憷,当下心如电转,本能的盘算起了如何平安脱身。
张震老神在在的抿一口茶,笑问道:“宋先生可是怕了?”
宋应星神色一窘,叹道:“宋应星只是一边方小吏,更是在年前就已辞官归田,也无甚好怕的,只是可惜了一身杂学,不得流传后世,甚是可惜。”
杨翰林笑着宽慰道:“这点长庚兄大可放心,张国维张大人你可晓得,那可是当朝二品,前日主公还放任他离去,断然也不会为难于你!长庚兄安心就是了!”
说着话锋一转,笑道:“倒是长庚兄你,想那张国维,脱身之后还有朝廷重用,你离去之后,再回奉新做个山野村夫?如此却不埋没了一身本事,何不弃暗投明,追随我家主公,将来必能流芳百世,长庚兄以为呢?”
一旁的老杨热心的敲着边鼓,张震很是满意,哪怕他有私心,对自己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宋应星这人,绝对不能错过!
不知道也就罢了,此时知道了这人的存在,这可是比张国维还要重要的,论重要程度,也再不会有能与他比肩的,绝对没有之一。
也不怪张震这么重视宋应星,本身自己带来的三百多年后的见识和技术,超越几个时代,这已经不是一句跨时代的高科技能形容的,完全就是黑科技,还是很多很多黑科技。
但这大明的现实呢?工业基础还限定在小作坊,基础材料,加工技术,太多太多太过原始的东西,当世第一强国,甚至许多方面连西方都不如。
自己手里的技术和大明当世技术之间,有着难以想象的科技的鸿沟,如果单凭自己,再去一样样了解,一样样推进,进展缓慢不说,自己也没有那个精力,张震对张国维这么上心,廉洁能干还在其次,他参与编纂农政全书才是主因。
直到宋应星出现在前,张震还盘算着招揽张国维之后,他就是自己在科技方面的第一助手呢,起码在外面这大明的世界是这样。
现在呢,宋应星送上门来,一切都不一样了,相比张国维这当朝二品的朝廷大员,一个举人,还是为小吏自个辞了不知是八品还是从八品小官的举人,招揽的难度就小多了。
而且有天工开物这么一本,在后世比农政全书更响亮的神作,在科学技术方面,张国维九成是远逊于眼前的宋应星的。
至于两者的目标,宋应星纯粹是仕途不成转而求知,张国维完全是为了大明的延续百姓的安康努力奔走,两人的目标天差地别。
张国维可以称作伟大,而宋应星的要纯粹太多太多。
从业精于专的方面来说,张国维身为二品大员,要兼顾天下民生和官场风云,很难做到专精,方方面面能懂个皮毛就不错了,还不知道被宋应星甩开多远呢。
而事实上,张震不知道的是,宋应星是第一位记载了锌这种金属的科学家,天工开物上不但指出了锌是一种新的金属,还详细记载了锌的冶炼方法,还有锌铜合金,也就是黄铜,也因此让古代华夏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能大规模冶炼锌这种金属的国家。
看着宋应星陷入沉思,张震有着发自内心的欣喜。
只要将他收归麾下,自己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必然能进一步加快,再有张国维辅助,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当世通讯靠腿走口传,传到西方更是要靠风帆人划,只要开启工业化模式,加上中央集权的全力开发,那就是日新月异,那所谓的西方列强就算是知道了,想追都追不上。
第88章 主公在上()
谁还没点傲气?
只是有的人被现实磨去了棱角,妥协,低头,顺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再没了傲气。
这傲气,宋应星不但有,还是傲气到骨子里,哪怕是科场多次失利,却不甘心做个乡间地主。
他有举人的名头,依着大明对秀才举人的偏爱,各种特权,免赋税徭役,安心种地的话,再接受点投献,就算不能富甲一方,做个寻常富家翁还是轻而易举的。
放弃了科场,本着兴趣探究那自然之道手工之道。
随着深入,渐渐的,从初始时的对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生产的了解总结概括,到深入的系统化,条理化。
而随着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又让他形成了独特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而这思想形成之后,反过来又促进他更深入广博的研究。
生物,物理,化学,虽然限于时代的生产力,不能否认,在徐光启逝去之后,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宋应星是当世最杰出的科学家,甚至两百多年后的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多处都是拿天工开物作为重要例证。
自身思想独特,是以宋应星所说的那句‘虽是不甘,有些遗憾,唯独无悔!’也是发自本心,并非只是空话。
当然了,他不知道的是,大明沦落成为南明之后,在用人之际,他被举荐做五品官,然而南明连崇祯时期都不如,用人虽不是那么多疑,大权却被无能之辈左右,把持着,以至于以江南之富庶,又有长江天堑,张国维都能含恨自尽,宋应星被两次举荐都是辞而不就。
此时的张震也不知道这一点的,但这并不妨碍张震招揽的决心。
听罢杨翰林的话,沉思良久,再抬头,入目是张震期待的眼神,宋应星歉意道:“长庚已然五十有四,再无心仕途,实在是有负列位厚望。”
“长庚兄!。。。。。”
杨翰林听后大急,想要再劝,宋应星摇头道:“应星无心仕途,算是此时才想明白,不管是朝廷亦或是张。。小哥,翰林老弟无须再劝,还有万物之道可供探究,还能著书立说,不至于做个山野村夫。”
说着向张震诚恳的乞道:“此行之前,万望张小哥不吝赐教,听闻此处麦子长势惊人,应星飞马赶来,连马都跑丢了,真个见了才知,倍加的惊世骇俗,亩产十一石,听都没听说过,张小哥可方便解释一二?”
张震笑道:“这个且不忙说!咱们先说说这个探究之事,在张震看来,宋先生留在南阳和探究之事并不矛盾,反是大有裨益,更能事半功倍。”
宋应星一愣,叹道:“就算是张小哥体谅宋某,授个闲职,应星怎能干那光拿俸禄不出力的事?但尽力,又耗费光阴,却是两难之事,哎!”
张震摇摇头,认真道:“宋先生且听我说么,大明的工部将作监河道总督衙门这几处你总听说过吧?”
宋应星点点头,苦笑道:“工部为六部之一,将作监虽低于六部,皇家御用之物大半出自将作监,论起朝廷的看重,未必低于工部,至于河道总督衙门,总督至不济也是正二品,挂了御史衔的,更是从一品的一方大吏,加之京师大半用度全赖运河补给,这河道总督衙门隐隐还在六部之上,这三个衙门自然知晓。”
“这三处衙门,说白了都是为皇室为朝廷服务,民生只在最次!”张震正色道:“若是我说,有意在官场之外另设一处,只研究一切可应用于民生和有利于强国强兵的事物,除我之外,不必听命于任何人!不用担心任何外行人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你可愿为主?”
“当真?!”古往今来,还从未有朝廷专为研究应用民生之物而设置衙门的,宋应星心中憧憬万分,脱口而出问道,想了想,又紧张的问道:“不知小哥能投入几何?”
他探究万物之道,得亏是有举人的名头,加上祖上出过高官,留下的家资雄厚,不然早亏空殆尽倾家荡产了,他是最知自己这探究太多太多方面入不敷出,就这还往往是事倍功半,难怪他紧张了。
张震坦然道:“不低于皇家的花销,紧要关头,可倾国之力!国库之门只为你一人敞开!衙门中人甚至皇室子弟,任你差遣!嗯,包括张震在内!”
前面的几句众人已经越听越惊讶,到了最后,众人脸上无不是一脸的惊骇。
老杨想帮着主公招揽宋应星,所为的还不是宋应星没有进士的名头?一个举人,只比自己的秀才高一级,有他为同僚,可坐实了升迁不必非进士不可的铁律。
他从自家主公对张国维的态度,揣测主公必然对这宋应星也是求贤若渴。
可这求贤若渴也就罢了,他又不知天工开物在后世的名声有多响亮,更不知张震身为穿越者,对工业化的强大的认知已经深入到骨子里。
自己拼命挽留帮主公招揽的人物,一下远远的凌驾自己之上,所差的只是这宋应星点头了,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