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个人留在这个世上,离她而去。
后来有传闻芈桓出现在楚山一带,这使关银屏的心中又升起了希望。
一定要去找他,一定要找到他。
第38章 财政难题()
“李大哥,我要去楚山找子轩。”
关银屏出神的望着窗外悠悠地说道,她面对的方向正好是楚山,目力所及,但见延绵起伏的山峰层峦叠嶂,好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这是充满着生机活力的新生希望,一如她此时此刻的心情。
“你既心意已决,我陪你去便是。”李遗正视着关银屏真切说道。
关银屏回过身来看了看李遗,眼神中充满着感激,以及其他一些更复杂的情绪。眼前这个人温文尔雅,善解人意,他的外表看来,从来都是那般的不骄不躁,宠辱不惊。但她心中明白,他的内心世界是激情而火热的,他对于自己的情真意切,关银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她的内心却被另一个人满满的占据着,再没有多出来的位置。
去岁夷陵那一场惨烈的大火,若非李遗舍命相救,关银屏甚至怀疑自己能否成功逃出生天。
关银屏还清晰的记得是晚的那一幕,滔天火光之中,熊熊燃烧的烈焰似乎激起了李遗蛰伏内心深处的巨大潜力,他爆发出了异常恐怖的战力,他就如同天神下凡一般,以碾压众生之势横扫千军。随之,他的整个人也变得狂躁暴怒了起来,与平日里的温文尔雅判若两人。
饶是李遗精通武道,但却绝难有如斯恐怖之战力,这一点,蜀营上下俱都深信不疑。
李遗的身体中好似封印着某种神秘的力量。
那一刻,在恍惚之间,关银屏竟有一种芈桓重生的错觉。
没错,这个人在某些气质上,跟芈桓实在是太像了。
但,他却不是。
眼前的这个人对自己实在是太好,然而,她却无以为报。对此,关银屏时时心怀愧疚。
而此时此刻的李遗,却心怀坦荡,尽管他对关银屏也是真心实意。然而他却清楚的知道她与芈桓的过往,君子成人之美,若芈桓还在世,他自然是不会与之争,他也明白自己是绝然争不过的。
但芈桓若是……李遗立即打住了自己那邪恶的念想,他深深的鄙夷自己刚才那一瞬间的自私想法。
李遗与芈桓相识于江陵打擂,自那时起,他们便早已惺惺相惜,胜似兄弟。他自然是不希望芈桓有事,但如此,他便会失去追求关银屏的唯一机会,李遗经常在这种矛盾重重中痛苦不堪。
……
且说芈桓自从上次见了慕容慧,便心中时时不安,他曾差人打探慕容慧的消息,但却一直无果。
而斌燕则一直与其冷战,板着一张脸不理会他,也不与其说话。
近几日,斌燕总是行踪神秘,经常是行色匆匆的出了门,很长时间才回到医馆。芈桓心中奇怪,但又不敢多问,更不敢尾随跟踪。
这一日,斌燕径自出了门,竟没有知会芈桓一声。
芈桓寻遍了堂前屋后,竟然找不到斌燕。他心急火燎,但却无的放矢,全然没了章法。
近日山寨的铸造所也已然完工,这眼见着便要量产兵器、甲胄。山上的镔铁等锻造原材料本就不多,而且财力不足,一时间却哪里去寻得那许多物资?
种种烦心事萦绕在芈桓的心头,搅得他心神不宁。
到如今,芈桓才意识到钱财的重要性,他以前是绝然没有这个概念的。怎样在短时间内赚到足够多的钱,成为他这几日以来冥思苦想的重大课题。
在芈桓前世的世界中,曾经一度风行了大量网络穿越小说,这其中就有不乏穿越到三国时代的。那些小说中介绍了很多种赚钱的方法:比如说制造玻璃、皮鞋等。
物总是以稀为贵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制造并贩卖一些当世所没有的东西,赚取大量钱财。
这是很有一番道理的,就比如现世留存于世的许多古董,其实在古代,它或许不过是一件不起眼的日常物件,但往往因为稀有,它的身价便提升了成百上千倍。
想到了这许多,芈桓又不禁一阵自嘲的苦笑,且不说制造那些东西的配方,自己一时并不明了。即便是短期内能制造出来那许多,在这个积贫积弱的战乱年代,真能大开销路吗?又有几个人能消费得起这样的奢侈品呢?
芈桓摇头叹息着,觉得这些想法是决然不切实际的。
通过这医馆赚钱吗?这也是决然不可能的。
芈桓开馆的初衷本就意不在赚钱,自设馆以来,能做到自负盈亏,便已经不错了,更遑论盈利了。
芈桓就这么冥思苦想着,不觉已然日落西山,已至傍晚。
芈桓晃了晃脑袋,甩掉了那些杂乱无序的思绪,站起身来,振作了一下精神。不行,再不能这么颓废下去了,想一万次,不如行动一次。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明天一定出门寻觅赚钱的方法。
恰在此时,门被吱呀一声推开了,斌燕袅袅婷婷走入堂来,见了芈桓,依然板着脸孔,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芈桓忙陪笑着走上前去,关切的问道:“燕儿,你去哪儿了啊?累了吗?进屋歇息一下。”
斌燕也不理会他,径自往里间走去,芈桓则恭敬的跟在后面。
斌燕进得内室,一屁股坐在床榻之上,斜眼瞥了一眼侍立一旁的芈桓,冷冷地说道:“真没眼力见,还不快些过来帮我揉揉肩膀。”
芈桓听得斌燕这话,心中乐开了花,尽管她的语气依然的冷若冰霜,但却有了一些缓和的余地。
“嗯!”
芈桓爽朗的答应一声,快步走了过去,双手在斌燕的肩膀上揉捏了起来。尽管他的手法笨重而拙劣,但他尽量使自己的双手轻柔起来,小心翼翼的侍候着。
斌燕闭了眼,仿佛像是在享受这并不专业的按摩服务。
“燕儿,舒服吗?”芈桓没有停止手里的动作,殷勤地问道。
“嗯。”
斌燕舒展了一下肩膀,深吸一口气,轻哼一声。
沉默片刻,斌燕开口道:“你不必为山寨的经费和物资烦恼了,都已经解决了。”
斌燕说得轻描淡写,芈桓停住了揉捏的双手,满怀狐疑的看着斌燕,努力的在验证着,对方是否是在戏耍自己。
在确认斌燕所说的一切都是认真的之际,芈桓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一把转过斌燕的肩膀,急切的想要知道答案:“燕儿,快跟为夫讲讲,你是如何做到的。”
斌燕转过身来,神情不像刚才那般的冷漠,语气缓和了几分说道:“还记得武陵城中的穆掌柜吗?他听闻夫君欲在辰阳起事,便欲无偿捐赠铢钱两千贯,镔铁一千斤,现一应物资俱已到得楚山之下。”
原来斌燕这几日以来一直忙前忙后,都是在背着自己张罗着这件事,她竟完成得如此出色,堪称完满。
这样的一个柔弱女子,竟为自己扛起了这种千钧重担。芈桓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一把将斌燕揽入怀里。
斌燕则将芈桓一把推开,神情又立时冷峻了起来。
“你的事还没完呢。”斌燕看着芈桓道。
芈桓心中有些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这个古灵精怪的小媳妇,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来。
“快说,你是如何认识慧姐姐的。”斌燕不依不饶的逼问道。
“便是那年盛夏,我告别了你和爷爷,就在荆山脚下……”芈桓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看着芈桓那可怜兮兮的痛苦表情,斌燕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芈桓感觉自己遭到了斌燕的戏耍,但一时之间竟没有反应过来,还是一副木讷不安的表情。
“快说,是我好还是慧姐姐好?”斌燕略带羞涩娇嗔的逼问道。
“自然是燕儿好了。”芈桓不加犹豫的回答道。
斌燕心里清楚,此时芈桓心中的答案应该是:都挺好。
但斌燕听着芈桓言不由衷的回答,却依然很开心,笑靥如花般的一头扑入了芈桓的怀中。
芈桓双手揽过斌燕的玉体,二人紧紧的拥抱了在一起。
第39章 掐龙舟()
斌燕为山寨解决了经费、物资的问题,免除了大伙儿的后顾之忧,因此楚山脚下的铸造所也就如火如荼的运作了起来,大伙儿尽皆卯足了一股子劲,正自夜以继日的忙碌着。
不觉数日,转眼已至端阳,整个辰阳县城内外俱都沸腾了起来,人们于大街小巷穿梭忙碌着,挂艾草、戴香包、沐兰汤、吃粽子,互道安康,此间质朴淳古的人们忙的不亦乐乎。
芈桓与斌燕早早起床,洗漱已毕,尚未及出门。
一位老叟带着一男童步履蹒跚的进得馆来,那男童手里还正自提着两串粽子。看那男童的样子,感觉有些吃力,这粽子的分量看来不轻。
芈桓忙上前迎住。
那老叟满面春风,显然是心情不错,低头对着男童吩咐道:“快,将粽子送于恩人。”
芈桓忙道:“老人家,来便来得,何须如此。”
“要的,要的,恩人义诊治病,如同再造,区区薄礼,何足道哉,请恩人务必笑纳。”老叟殷勤递过粽子笑道。
老人诚心实意,芈桓与斌燕也不好推辞,于是便勉强收下了。老人又向二人千恩万谢,道了安康,这才心满意足的携着男童走出了医馆。
这已经数不清是第多少拨了,看着满堂摆放的粽子,斌燕向芈桓皱了皱眉笑道:“如此这许多的粽子,你我二人怕是要吃到过年了。”
芈桓亦无奈的道:“这也是父老们的一片心意,怎好拒绝。”
“夫君,我们不妨将这些粽子运往山寨吧?”斌燕提议道。
“也只能如此了。”芈桓拉了斌燕的手道,“燕儿,各地龙舟纷纷下水了,龙舟竞渡的盛会即将开启,我们一起去江边观赏龙舟可好?”
“好啊,好啊!”斌燕欢喜的叫了起来。
芈桓拉着斌燕的手兴奋的一路小跑至沅江河畔。
大河两岸早已人山人海,龙舟集结号已然吹响,所有的龙舟均集结在看台前。
在长期的相互战争和民族融合过程中,瑶族和汉族之间慢慢和平相处,最终形成这一带原始淳朴而争强好斗的性格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年的端午龙舟盛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龙舟,不端午,辰阳的汉子们激情四射,对于龙舟的热爱,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的血液里。他们的身上无不流淌着一腔为龙舟而沸腾的热血。
“夫君,快看快看,那些龙舟都好大啊!”斌燕欢呼雀跃的大叫着。
芈桓顺着斌燕手指的方向望去,停泊在看台前的龙舟足有70余条之多。此处龙舟自与别处不同,但见那龙舟体型巨大,船身全长约30米,最宽处1。5米,最高部位为船体的尾部,尾部高高翘起,足有4米高。整个穿身皆用上好的木料、精确的拼接而成。
“场景如此之大,气势磅礴如斯,确系世所罕有,壮哉!”芈桓不由得感叹道。
“咱这龙舟可是大有来头的。”旁侧一老翁听了芈桓与斌燕的对话,忍不住插话道,“每艘龙舟皆俱为蛟龙首、蟒蛇身、飞燕尾。其外型结构自与他处不同。”
老翁的神情之中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和豪迈,芈桓大概可以联想到这期间的深刻寓意:蛟龙首乃是表达着水手们对河神的敬畏,飞燕尾源自人类远古时期对飞鸟的崇拜,搭配蟒蛇船身,看上去就犹如戏水游龙,威风赫赫而又不失观赏性。
“宁荒一年田,不输一年船。好戏即将上演了,瞧好了。”
那老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仅只是水手们正卯足了一股子劲,就连观看的人们,也俱都激情满满,足可见此间的人们对于龙舟那深入骨髓的爱。
芈桓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心中徒然升起万丈豪情,放眼望去,目力所及,但见龙舟之上的水手健儿们,一个个俱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实早在龙舟下水之前,他们便早已暗中比拼。与别处龙舟可以抬着走有所不同,因船体巨大,此处的龙舟需要众人合力推入水中,这种足可容纳五六十名青壮男子的巨型龙舟,下水自然要费上一番功夫。不仅需要人多,更重要的是需要心齐。如果哪个村的龙舟推不动,那隔壁村的水手就会在一旁起哄,用善意的哄笑激励着大家。于是便有了这沅江边水手推舟、众人围观的有趣景象。
突然,看台旁击鼓鸣唢,千夫呐喊,震撼了山河。俄顷,鼓声、吆喝声混杂一处。呐喊助威,击桡逐浪,百舟争流,那万顷碧波的涛涛沅水瞬时沸腾,成百上千的热血汉子尽皆赤膊上阵,为龙舟疯狂!
这独特的龙舟文化民俗,比的便是一股子劲儿,并无输赢的评判标准,70余条龙舟在大江之上穿梭游走。偶有两船相接,便彼此卯足了一股子劲,捉对厮杀,赛将起来,不多时,胜负已分。胜利者昂首挺胸,趾高气扬,那吆喝呐喊之声越发显得的恢弘而嘹亮了;而失败者也不气馁,振作精神,寻他船再战。
初看之时似觉杂乱无章,但细细品味,却暗藏玄机。看了多时,芈桓便已窥透了其中奥秘,此龙舟之上,数十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乱中有序。
船首战一人,面向众人,双手持两面小旗,名曰:头旗手。这便是整个龙舟的总指挥,头旗手舞动头旗表达不同的旗语,这叫做舞头旗,整条龙舟的人员全部依据头旗手的旗语统一行动,井然有序。
比如头旗手将手中小旗往正前方急指三下,表示两船相接,需要奋力竞渡了,则面对头旗手位于船体中央的鼓手瞬时会意,只将一面牛皮大鼓擂得迅疾而猛烈,这叫劲鼓。闻听劲鼓之声,则全船浆手精神也为之一振,尽皆奋力猛划。那巨大龙舟也伴着全员统一的节律,有规律的震颤着飞快的前进。
那统一的节律,排山倒海的气势,汇聚成一曲震撼心灵的交响乐。
鼓手附近各配一唢呐手,一腰旗手,一锣手,皆为增强声势而设。船尾高高翘起的燕尾上站立三人,皆持数米巨桨,名曰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