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断九州-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梁王纵火自尽,少量兵卒商议之后,决定前去投奔冀州军,出城不久就遇见一支。

    接下来的事情一如徐础所料,冀州军只比鲍敦军抢先两三个时辰占据邺城,兵力不足五千,这已经是渔阳所能提供的极限,尹甫的冀州军还在行军路上。

    宁军晚到一天,统帅是罗汉奇,从东都赶来。

    面对两军攻城,邺城守军采取不同策略,对鲍敦军比较温和,击退而已,对宁军却是毫不留情,怎么狠怎么来。

    两军虽然兵多,但是来得仓促,器械准备不足,一时攻不下城池,彼此间的怀疑反而越来越深。

    攻城第七日,两军矛盾公开,鲍敦一怒之下退兵数十里,罗汉奇独自攻城不下,更加怀疑鲍敦,转而带兵进攻鲍敦。

    两军打打和和,邺城稍得喘息,尹甫也终于率大军赶到。

    尹甫与鲍敦曾经结盟,但是很快就翻脸,在并州交过手,未分胜负,又来争夺邺城。

    鲍敦迟迟无法与罗汉奇讲和,又见冀州大军将至,某夜里,直接带兵逃往并州,那里他仍占据诸多城池。

    罗汉奇多等一天,大概是想单独与冀州军决战,最后不知听谁的劝,也率兵返回东都。

    战事如此,老仆等人随尹甫之军赶来,在邺城多方打听,才得知徐础就在思过谷里。

    “还是公子聪明,安安稳稳躲在谷里,远离兵灾。”老仆笑道。

    马轼坐在麻金腿上,与大人一块吃饭,听到梁王之死,毫无反应,他压根不记得自己是梁王之子。

    野草需要铲除,房屋需要修葺……山谷里要干的活儿还有许多,此后数日,众人一直忙忙碌碌。

    老仆看出徐础若有期待,劝道:“邺城刚刚夺回来,郡主……都忙,公子不用放在心上,咱们过咱们的日子,在谷中开荒种粮,改天我再去多买些盐醋米面,支撑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

    徐础笑道:“一年半载怕是不够。”

    “那就再多备些,三年五载总够了吧?粮食咱们自己种。”老仆意气勃发,在他心里,囤粮比什么都重要。

    这天中午,邺城终于派人过来,长长的队伍一直排到官道上,气势十足。

    带队者是孙雅鹿,他一个人进谷,闲聊几句之后,直接问道:“徐先生打算久居谷中,再不出山?”

    “再不出山。”徐础答道。

    “谁请都不出山?”

    “只要我活着,绝不出山。”

    孙雅鹿笑了笑,对这个回答显然不太意外,拱手道:“乱世未止,徐先生却要避世谷中……别人可享受不起这分福气。”

    孙雅鹿告辞,命人往谷中搬进来诸多用物,最后送进来一个人。

    张释清又变一个模样,没有了降世军中的黎黑,也没有了往日的飞扬跳脱,老仆等人见到她都不敢认。

    进到屋中,徐础笑道:“我等得有些着急了。”

    张释清道:“我不是故意晚来,家里发生一些事情……”张释清眼中含泪,“皇帝在塞外为晋王所害,已经……驾崩。”

    。

第五百四十五章 止水() 
张释虞与皇后逃往塞外,此事一直没有外泄,只有极少数人知晓,欢颜郡主与济北王都派出亲信前去追赶,但是晚了一步,撵上的时候,皇帝已经与贺荣人汇合。

    两名使者苦口婆心相劝,皇帝有所心动,皇后却坚决不肯再次入塞,双方争执期间,晋王率军赶到,二话不说,将皇帝杀死,声称是为强臂单于复仇,随后立张庚为中原新帝。

    晋王扫除竞争对手,没有惹怒单于大妻,反而得到信赖,塞外传言纷纷,都说大妻要嫁给晋王,共同辅立新单于。

    晋王将使者遣回渔阳,让他们给欢颜郡主带话,要她带领群臣前往塞外拜见新皇帝,还送回一颗人头,使者以及众人都不知何意,欢颜郡主看过之后也未做解释。

    得知消息之后,济北王夫妻悲痛欲绝,张释清留下劝慰父母,最终还是不顾反对,坚持要走。

    “他们已经丧失理智,一心想为哥哥报仇,欢颜拒绝发兵,他们竟然……竟然又打我的主意,想将我嫁给宁王,换取一支军队。”张释清悲痛之余,也感到恼怒,“我说我已经嫁人了,他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当初是他们逼我与你拜堂成亲,如今想反悔也来不及。所以,我就来了。”

    张释清原地转了一圈,“这里比我记忆中的样子要狭小许多。”

    “因为你长大了。”

    “别说得好像我从前很幼稚似的。”张释清站在原地咬着嘴唇想了一会,问道:“咱们要一直住在这里?”

    “只要没人撵咱们。”

    “你不再出去游历了?”

    “天下九州,我已游历其八,只剩下一个吴州,不去也罢。该做、能做的事情我都已经做过,只想踏踏实实留在这座山谷里割草、读书。”

    “天下形势又有剧变呢?”

    “我已无能为力,只得随波逐流,能偷生则偷生,不能的话,也只好认命。”

    张释清微微皱眉,“我不喜欢你的颓丧劲儿。”

    “我不再管什么大势,但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谷中诸人的性命。”

    张释清微笑道:“这才像话。唉,你管不了的事情,我更管不了,欢颜还不肯放弃,但是……随她吧。你刚才说要留在谷中割草、读书?”

    “是。”

    “好,先从割草开始,咱们曾经打败它们一次,优势在咱们这边。”张释清转身出屋,很快又回来,疑惑地问:“那个小孩子……”

    “马维的儿子,托我照顾。”

    “哦。”

    张释清带来四名侍女,原先都是降世军中的女兵,从秦州追随公主,到哪都不离开,还有三名仆妇和七名王府仆隶,年纪都在四十以上,原是逃难百姓,不太适应王府里的生活,却被公主挑中,跟随而来。

    谷中人口一下子大增,男女二十几口,张释清再不想哥哥的死讯,次日一早就带领众人除草、修屋,除了年纪太小的马轼,所有人都要参加,连徐础也不能置身事外,换上短衣,与大家一同割草。

    上次除草只为玩乐,这一次张释清当成了战斗,四处踏访,查看草势,然后先攻主将,再除残兵,火烧以灭根,掘沟以阻敌,指挥若定,谷中诸人无不佩服,都说她有大将之风。

    忽忽一月有余,谷中焕然一新,种粮来不及,一畦畦的青菜却已露芽,长势喜人。

    初秋的一个下午,邺城又有人前来拜访。

    冯菊娘送来不少粮草,见到谷中场景,十分吃惊,“都说思过谷变得荒芜,怎么比从前还要齐整?”

    张释清笑道:“全是我的功劳……不不,是大家的功劳,但是由我分派调遣,冯姐姐觉得如何?”

    冯菊娘笑道:“不错,想不到小郡主做主妇也是一把好手。”

    张释清脸上一红,“一来就胡说八道。”说罢出屋,她每天都很忙,有许多事情要做。

    冯菊娘看向徐础,“小郡主也不体恤夫君,把公子累成这样。”

    徐础晒黑不少,十分书生气只剩下三四分,笑道:“但是吃得饱、睡得香,并不觉得太累。”

    “肯定能吃得饱,睡得真香吗?”

    徐础微微一愣,随即笑道:“你果然一来就胡说八道。”

    “济北王念念不忘,仍想将小郡主嫁给某位豪杰,借兵给皇帝报仇,公子就不着急?”

    “这种事情怎么能着急?再说……”

    “公子不必说了,这件事交给我。”

    “你想怎样?”徐础警惕地问。

    冯菊娘却不肯回答,转而道:“我是奉命而来,好让公子知道:宁王率军北上,号称三十万众。”

    徐础轻轻吐出一口气,喃喃道:“终于。”

    冯菊娘微笑道:“郡主说公子有意引宁王北上,我还不信,原来竟是真的。”

    “即便如此,欢颜郡主还要坚守邺城?”

    “何止邺城,冀州军已推进至孟津,要沿河与宁王决战。我此次前来拜访,乃是向公子问计。”

    徐础摇摇头,“我能想到的计策,欢颜郡主都能想到,击退宁军,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全在用人与大势。”

    “即便如此,我也想听公子的意见。”

    徐础沉默一会,“不如你先说欢颜郡主之计,我若有其它想法,必会告诉你。”

    “公子倒轻省,好吧。嗯……其实也简单,郡主早有准备,先是力排众议,将晋阳让给鲍敦,与他结盟,共同抵抗宁王。”

    “鲍敦最在意者是他的家乡汝南。”

    冯菊娘笑道:“罗汉奇鲁莽之人,帮了朝廷一个大忙,他从邺城退兵之后,愤怒异常,将所有罪过都算在鲍敦头上,也没请示宁王,直接派兵去往汝南屠城。消息传来,鲍敦立刻宣布叛宁,愿意归顺朝廷。”

    “请接着说。”

    “宁军势大,郡主说只有鲍敦还不够,又派人去往淮州劝说盛家。”

    “欢颜郡主欲与盛家结盟,已不是一次两次,连万物帝的女儿都嫁过去,却没有取得成效。”

    “确实,盛家极度不可靠,这回也是如此,但盛家十分害怕被宁王吞并,至少能派兵骚扰一下江东,令宁王不能全力北上。”

    徐础又想一会,“没有比之更好的计策了。”

    “公子以为能有几成胜算?”

    “要看。”

    “看什么?”

    “看欢颜郡主如何处置朝廷内患。”

    冯菊娘轻叹一声,“公子与郡主果然是心有灵犀,想到的事情都一样,就是内患令人头疼。朝廷缺个皇帝,济北王合适,但是大臣们不同意,说是没有子亡父继的道理,至少也要是同辈人才行。可是塞外的那一个不能承认,济北王再无子嗣,皇帝也没留下一男半儿。郡主倒有两个弟弟,但是辈份不对。如今只剩下一个人选,郡主曾有一个兄长,早年亡故,留下一个儿子,今年七岁,与大行皇帝同辈,大臣们同意,济北王也没有意见,但是郡主不肯点头。”

    “因为湘东王。”

    “嗯,湘东王还在宁王手中,郡主虽然不能因家事坏国事,但是她说一立新帝,湘东王便是皇帝的祖父,于朝廷更成掣肘,因此她决定暂缓选立新帝,仍以大行皇帝的名义治事。”

    徐础不语。

    冯菊娘道:“公子以为不妥?”

    “欢颜郡主没错,但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塞外有何动向?据说晋王送来一颗人头?”

    “这件事……我不好说。”

    “其实是单于大妻送来的吧?”

    “原来公子猜到了,那就没什么可隐瞒的,晋王还是聪明,到了塞外很快就找出郡主安插在贺荣部的心腹之人,一刀杀死,还将头颅送回来。但也仅此而已,晋王忙于平定塞外之乱,郡主说,除非中原再度大乱,他十有八九不会入塞。”

    “欢颜郡主安排周密,胜算虽无十分,也有六七分,只是这一战打得会比较久,鲍敦、盛家皆非可信之人。”

    “走一步算一步吧,公子可有补充?”

    徐础摇摇头。

    冯菊娘有些失望,“公子真的不管闲事了。”

    徐础笑道:“真是没有更好的主意。”

    冯菊娘告辞,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找到张释清,向她耳语多时。

    这天夜里,张释清派人将徐础请去自己房中——两人比屋而居,出门转个弯就是。

    屋中点着蜡烛,张释清换上一身新衣裳,道:“冯姐姐说,咱们得做真夫妻,才能绝了我父亲的念头……”

    徐础笑道:“田夫人此来也不全是胡说八道。”

    张释清轻哼一声,又道:“冯姐姐说她没劝动你出主意,我现在信你七成了。”

    “只是七成?”

    张释清笑着点头,“只是七成。”

    徐础吹熄蜡烛,再不计较此等小事。

    秋去冬来,接着又是春天,战事果然陷入胶着,宁军一度攻到邺城城下,很快退却,思过谷未受影响,除此之外,极少再有消息传来,天下群雄孰起孰落、孰强孰弱,谷中人全不知晓。

    初夏的一个黄昏,思过谷迎来一位意外的客人,指名要见麻金。

    麻金出谷见客,很快独自返回,将一封信送到徐础房中。

    徐础正教马轼认字,接过书信看了一遍,还给麻金,“原信退回。”

    “宋将军兴起在即,徐先生真不动心?”

    “我行过的阴谋诡计太多,害人无数,身带不祥,宋将军还是不要用我为好。”

    麻金等了一会,“我得回去。”

    徐础起身拱手,“麻兄保重。”

    麻金看一眼仍在努力描字的马轼,心生不舍,但是拱下手,转身离去,未说一字。

    徐础坐下,继续教马轼如何握笔,心如止水。

    (本卷结束,明日起发布最后一卷,不长。)

第五百四十六章 龙体() 
岁月荏苒,思过谷里多出十几户人家,成为一座不大不小的村子,鸡鸭鹅狗大摇大摆地走在路上,后面跟着几名走路歪歪扭扭的孩童。

    老仆已经老得无法挺腰,依然不肯闲着,拄拐守护庄稼,驱赶路过的家禽,看到孩童过来,他笑眯眯地掏出零食,挨个分发,然后大吼一声:“人呢?”

    “在呢!”几名妇人远远地答道,正站在树阴下东拉西扯,对看护孩子不甚上心。

    老仆放过前去觅食的家禽,送孩子们往回走,“草窠里有狼,专吃小孩儿的胳膊腿,一口一个……”

    孩子们被老仆的语气吓着,纷纷跑向各自的母亲,老仆跟不上,只能劝道:“慢点、慢点……”

    妇人们笑着抱起自己的孩子,继续闲聊,老仆松了口气,回头看去,庄稼长势正好,那一队家禽走得已经远了,只有两条狗在草丛中蹿来蹿去,他于是往村子里走,顺路查看每一家的庭院,若有脏乱就站在门外叫出主人数落几句。

    接近书斋时,老仆屏息宁气,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口,往里面窥视一眼,谷中唯一的学生马轼正在读书,他已经七八岁了,坐姿挺拔,双手扶书,念得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