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谋断九州-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命南城将士出击,你随后。”

    “北营大乱,为何南城出击?”

    “南营多是冀州兵,如果官兵真有内乱,那里必是乱源,如果官兵施计,南营坚守不动,你立刻撤兵。”

    “好吧。”薛金摇带人驰往南城,不管吴王怎样说,她要自己带兵出城,留梁王守门。

    斥候频频带回消息,官兵似乎真的陷入混乱,只是大将军的死讯一直无法证实。

    甘招突然跪在吴王脚步,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额头几乎碰到吴王的脚尖。

    徐础后退一步,“蜀王这是何意?”

    “恳请吴王赐兵百名,让我与官兵决战,死而无憾。”

    徐础没有搀扶甘招,看着他沉默不语。

    甘招又磕一个头,“诸王死的死、散的散,剩下的人越少,怕是疑心越重。”

    徐础冷笑一声,扭头看向郭时风,想听他的意见。

    郭时风低声道:“蜀王功高,不如让他当名尚书,留在吴王身边,统领文官。”

    徐础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背叛者毁掉的不只是本人的名声,主人也难免被认为识人不清,给予高官而夺其兵权,正是天成朝廷常用的招数。

    “百业待兴,蜀王愿领文官之职吗?”

    甘招心知自己刚刚逃过一死,三度叩首,“惟命是从,只怕我乃小吏出身,不懂规矩,反而坏了吴王大事。”

    徐础扶甘招起来,“万事总有开始,蜀王是我信任之人,由你掌管文吏,我可无后顾之忧。”

    甘招汗如雨下,尴尬笑道:“我绝不令吴王失望。”

    徐础向一名卫兵头目道:“送蜀王回营休息,别让他受打扰。”

    头目明白吴王的用意,深点下头,领甘招下城,与蜀将隔离,软禁起来。

    郭时风这才又向吴王道:“蜀王虽无大志,但是在降世军里根深蒂固,不可立杀,也不可久留。此战过后,吴王威震天下,凭此招兵买马,两三月间可得数万人……”

    “我已明白。”徐础没让郭时风再说下去。

    等到义军来源多样,降世军不再是唯一的主力,甘招也就没有用处了。

    郭时风笑着点下头,这是他愿意追随吴王的原因之一,两人常常能想到一块去,一点即透。

    又有斥候传来消息,徐础确信官兵真的大乱,于是离开城头,亲自带领北城之兵前去参战。

    事实证明,义军还是训练太少,处于劣势时还能团结一致,一旦追亡逐败,立刻变得兴奋过头,紧追不放,早忘了请示这回事。

    夜里军令不畅,徐础只能保证手下吴兵不散,命他们抓捕俘虏,讯问王颠等人的下落。

    关押吴兵俘虏的地方位于营地后方,远远地众人就看到火光熊熊,心中不由得大惊,不用吴王催促,全都加快速度。

    火势正盛,夹杂着撕心裂肺的惨叫。

    徐础急忙下令救火。

    周围没有水,积雪也已消融过半,所谓救火只能做个样子,根本没人能够靠近,只能等火势自己弱下去。

    直到一个时辰以后,火势才逐渐减弱,惨叫声也消失了。

    一名士兵找到吴王,“见到大将军尸体,就在不远处。”

    大将军的尸体很好辨认,虽然头颅已被利刃割去,肥硕的身躯还在,除他之外,再无第二人。

    徐础跳下马,没有走近尸体,远远地望了一眼,感到一阵恶心。

    “楼家其他人呢?”徐础问。

    “听说是被宁王带走了。”看守尸体的一名士兵回道。

    “宁王又在哪里?”

    “来得快,走得也快,不知去向。嘿,也就宁王有这个本事,不过还是吴王神机妙算,声东击西,安排这一场偷袭和刺杀,打官兵一个措手不及。”

    官兵的混乱来得太突然,义军将士不明所以,于是将功劳都归在吴王头上。

    徐础当然不会推辞,本应说点什么,却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喉咙里,必须强忍才能不吐出来,没有精力说话。

    郭时风看出吴王神色不对,替他问道:“刺客人呢?被官兵杀了?”

    “不知道啊,我们也想见见这位英雄……对了,抓到一人,自称是楼家人,胡言乱语,我们问不出什么。”

    “带来见我。”徐础转身走开,正好迎上身后一群吴兵的目光。

    那是他曾在孟僧伦眼中看到过的愤恨与悲痛,微微一怔,他明白过来,这些人对大将军恨之入骨,即使面对遗骸,也难掩怒意,若不是看在吴王面上,早就上去乱砍一通。

    郭时风向降世军士兵道:“将尸骨就地掩埋,明日再做处置。”

    郭时风引吴王走开几步,小声道:“这些人都是狼,当成部下最好不过,但是吴王时不时也得扔给他们一点肉尝尝。”

    “孟将军去杀兰夫人,还不够吗?”

    郭时风轻轻摇头,“被俘吴兵尽被烧死,尸骨未寒,只杀一个兰夫人可不够。”

    吴人对大将军原本就有怨恨,又亲眼见到亲友被烧成焦炭,心中更怒,都以为是大将军下的命令。

    就连徐础也这么以为,转身望一眼正在挖坑的士兵,“大将军既然派楼矶议和,为什么……”

    “大将军就是这样,随性所至,不讲道理。不过他也因此而亡,我猜他必然是太过大意,让冀州人有机可乘。”

    徐础远远看到一队士兵举着火把押来一人,隐约认得那是楼家七子楼硕,向郭时风道:“我去审问,你留下照看。”

    郭时风拱手领命,有些事情吴王不宜亲眼目睹。

    徐础命吴兵留在原地,只带唐为天等数名卫兵走出百余步,停在一棵大树下,背风,也看不到大将军的尸体。

    四周偶尔还能传来杀喊声,但战事已近尾声,剩下的事情就是追赶,兴奋至极的义军将士,大概要等到天亮才能尽数返回东都。

    唐为天翘足遥望,轻声叹息,他也想加入追击的行列,却不能离开吴王,喃喃道:“好不容易碰到这么顺利的一仗……”

    楼硕被押到吴王面前,兀自抖个不停,脸色苍白如纸,目光涣散,根本没认出眼前的人是谁。

    “在哪抓到他的?”徐础问。

    “那边,他像疯子一样乱跑,正好撞上我们。”

    “很好,将他留下,我认得此人。”

    士兵告退,徐础命卫兵去外围戒备,身边只留唐为天一人。

    “楼硕。”徐础连叫三遍,楼硕才打个激灵,终于认出眼前人,“你……你……”

    “是我。告诉我,大将军为谁所杀?是谁下令烧死吴人?”

    认出十七弟,楼硕抖得更加严重,双腿一软,坐倒在地上,带着哭腔道:“十七弟……不不,吴王饶命,吴王饶命啊,念我当初待你不薄,求你饶我一条命吧。”

    徐础从没觉得楼家人有谁待自己不薄,这也是他能狠下心来的原因之一。

    “我没想杀你,但你得说实话。”

    “实话?”

    “大将军为谁所杀?是谁下令烧死吴人俘虏?”徐础重复道。

    “大将军……”楼硕泣不成声,对大将军,他怀有的不是父子之情,而是从小养成习惯的依赖感,良久才稍稍止住哭声,“大将军是被太后杀死的。”

    徐础目瞪口呆,“你确认?”

    “我亲眼所见,就在那里,大将军去见太后,我们等在外面,然后……然后我进去查看,看到……看到……”楼硕像见到鬼一样,不敢说下去。

    “太后人呢?”徐础还是无法相信。

    “我不知道,我跑出帐篷,一群乱兵杀过来,我接着跑,不停地跑,不知怎么……就到了这里。”楼硕失去一大段记忆。

    “是大将军下令烧杀吴人俘虏吗?”

    “啊?烧伤俘虏?有这回事吗?我没听说……”

    “大将军没下过命令?”

    “大将军只下令明早发兵去往邺城,还派人去安抚冀州将士……都是孙剪,他滥杀冀将,惹怒兵卒,招来这一场祸事。”

    郭时风匆匆跑来,看一眼楼硕,向吴王道:“吴人还有幸存者。”

    “多少?快带我去看看。”

    幸存者只有不到十人,个个身受重伤,王颠就是其中之一,躺在地上,被烧得面目全非,唯有双目圆睁,盯着吴王,用古怪的声音道:“宁抱关放火,吴王为我们报仇……”

    徐础的心一沉,愤怒与悔恨一同如潮水般涌来。

第二百三十九章 护子() 
牛天女被软禁在四王府里,拥有一座独立的小院,照看一儿两女,吃喝有人供应,倒也不觉得受苦,比此前的奔波舒服多了。

    但她没有就此捂住耳朵,经常与卫兵聊家常,让孩子叫他们“哥哥”、“叔叔”,用不了、吃不完的东西全都送人,礼物虽小,却能显出亲近与和善。

    她从不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只是闲聊,外面的事情卫兵愿意说,她就听着,不愿意说,她从不追问。

    卫兵都是吴人,对牛天女的印象极佳,反正吴王也没有下达禁令,他们什么都愿意说,只是地位低微,知道得不多,无非是些公开的消息以及来源不清的传言。

    牛天女听得津津有味,还经常打听卫兵家里的情况,下一次再见面的时候,总能准确地说出对方家人的姓名。

    都说宁王夫人冷漠寡言,轮流看守小院的十几名卫兵对她的印象与此截然不同。

    平时的守门者最少也有四人,今晚却只有两人。

    “听说城外的官兵又发生混乱,吴王要带兵出城决战,大家都去北城,让我们两个留下……唉,送上门来的军功,我们连伸手的机会都没有。”

    “好像宁王也回来了,大家都说这是吴王布下的计策,假意派宁王去攻汝南,其实要偷袭官兵。要说吴王真是聪明,谁也猜不到他一步想做什么,但他总能赢,真是受到弥勒神化的庇护。”

    牛天女微笑着听这两人说话,心却猛地一跳,宁王去而复返肯定不是吴王的主意,他回东都干嘛?来救妻儿?就不怕因此与吴王撕破脸?

    再一寻思,牛天女心里升出一股怒意,她看重丈夫的本事,但是对丈夫的感情从不抱有幻想,能让宁王冒险杀回来的人,只能是官兵营中的太后。

    牛天女脸上依然带笑,亲自端来酒菜,还有几件珠宝,“一点小礼物,弥补你们两人的‘军功’。”

    卫兵极力推辞,牛天女道:“出门在外,自己吃饱喝足,也得时常想着家人,这些东西不是给你们的,是让你们回家时送给妻子、妹妹。你们好好收着,可不准拿去换酒,辜负我一番心意。”

    两名卫兵一人成亲,一人家中有幼妹,闻言咧嘴而笑,收下礼物,腼腆地连声感谢,他们收过不少礼物,每次都不多,加在一起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让他们有无功受禄之感。

    他们知道宁王夫人喜欢听外面的消息,于是轮流出去打听。

    听说官兵大败,两人既喜悦又遗憾。

    听说大将军死讯,他们以酒酹地敬天。

    听说被俘吴兵陷入火海,他们愤怒不已,痛骂大将军临死还要拉这么多垫背的人。

    子夜过后,出去打听消息的卫兵匆匆跑回来,神情与之前都不同,进屋之后死死盯着牛天女,脸上全无半点礼敬。

    牛天女起身,客气地问:“吴王可还安好?被俘吴兵可有幸存之人?”

    卫兵不语,另一人斥道:“老三,你有话就说,装什么神、弄什么鬼?宁王夫人问你话呢。”

    卫兵叹了口气,“宁王是宁王,夫人是夫人,虽是一家人,但不是一码事,对吧?”

    牛天女一愣,随即道:“我与宁王聚少离多,他对我们娘几个向来不放在心上,对部下将士比对我们更好。”

    “你这是什么意思?”另一名卫兵对同伴的话颇为惊讶。

    “放火烧死吴兵的人不是大将军,是宁王。”

    “怎么可能?你是不是听错了?宁王奉吴王之命行事,干嘛要烧自己人?”另一名卫兵根本不信。

    “我仔细打听过了,所有人的说法都一样,看来宁王是自己回来的,与吴王无关。宁王就不是来打官兵的,专为烧杀被俘的吴兵。”

    “为什么?”

    “为什么?这还不简单?宁王手下尽是江东河工,他们对七族心怀怨恨,这是要报仇。”

    “可那些吴兵……不都是七族子弟啊。”

    “宁王才不管这些,只想讨好部下。”卫兵与同伴交谈,目光依然停留在牛天女脸上,“夫人,我说得对吧?”

    “我不知道。”牛天女面如死灰,心里清楚得很,这正是丈夫能做出来的事情,她费心地讨好卫兵,只为了解宁王的动向,全没料到会得知这样的消息,“宁王根本没将我们娘几个放在心上。”

    这句话打动了两名卫兵,互相看了一眼,刚回来的卫兵道:“宁王对夫人无情无义,我们都看出来了。宁王所做之事,与夫人无关,可其他人未必这么想,城外的吴兵要找宁王报仇,追不上的话,可能要来夫人这里撒气。我们两人感激夫人,身为小兵,实在保护不了夫人,也不能放你走……”

    “不能吗?”另一名卫兵道,有点想放宁王夫人逃走。

    “你知道多少人的兄弟、亲友被火烧死?夫人若是不见,他们会将咱们连肉带骨一块吃了。”

    “那个……夫人真不能走。”

    牛天女也不想走,孩子尚小,最大的才十多岁,带着他们跑不了多远。

    “我求你们一件事。”

    两名卫兵同时摇头。

    牛天女微微一笑,“不是让你们放我逃走,是想请你们去见金圣女,就说……就说牛天女要将三个孩子托付给她,望她念往日之情,保全孩子的性命。至于宁王所作所为,我愿承担责任。”

    卫兵又互视一眼,同时叹了口气,一人道:“刚才是你出门,这回轮到我了。但我不敢保证能找到金圣女,也不能出去太久,所以……”

    “一切随命,我感激两位的出手相助,我这里还有些金银……”

    两名卫兵立刻摇头,这回是真拒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