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诡三国- 第6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墙之上脱漏的青砖斑斑点点,有些城垛已经垮塌了,还没有来得及修缮,露出原本属于墙体内部的黄土。

    上邽自从汉灵帝羌乱的时期开始,也没有了具体朝廷指派的县令,一直便是天水赵氏代为统管,假县长姓赵名昂,字伟章,见斐潜带着兵卒而至,便捧了册绶在城外恭迎。

    斐潜笑笑,也没有计较赵昂的小心思,便顺手取了册绶,然后反手又递还给了赵昂。

    赵昂自然不胜欢喜,连忙安排牛羊酒水等等物资酬军不提。

    斐潜要上邽这种飞地,根本毫无意义。驻军多了,上邽一个是穷一个是小,根本施展不开,不驻军,那么取了册绶又有什么意思?

    因此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在手上转过这么一圈,就等于是给赵昂做了个注脚,从此赵昂就可以拿掉头上的这个“假”字,堂而皇之的成为真正上邽的县令。

    只要征西斐潜不倒台,那么赵昂就多了个护身符,多少算是斐潜的门生故吏了,大概就差不多是这样的意思。

    有了新鲜的牛酒,斐潜自然不用再啃马肉了,便在大帐之内,让人取了炉子木炭,又用些铁丝,做成铁签,便可以烧烤了。

    烤制食物来吃,自从上古就有的,但是烧烤的方式却一直都在变化。

    “炙”字的出现,形象的画出了烧烤的美味,就是取肉在火上烤,而“脍炙人口”就是形容人的文章像烤肉一样,根本让人一口接着一口,停不下来!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们已经知道,光烤野兔已经落伍啦,必须要配上酒才够味。

    到了汉代,已经出现了类似于后世烤牛羊肉串的那种长方形的装炭火的烤炉,也称之为“上林炉”,铁质的就相对大一点,也有陶质的,则是比较小一些,还会在左右两边加上两个把手,以便携带。

    因此当下,斐潜只不过用铁丝代替竹木签子,然后多了些佐料来腌制羊肉而已,只不过吃肉这个事情,在汉代还是属于比较高层的事情,普通人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大口吃肉,多少也算是一种不错的享受了。

    斐潜拿起了一根铁签子,看着铁签子上面串着的羊肉。原本白色的羊肉脂肪被烤成了金黄色,边缘微微有些焦黑,散发着诱人的油脂香味,用牙齿扯下两块,喷香的油脂便在齿间和细嫩的羊肉纤维混在在一起,组成了让人垂涎的鲜美味道。

    斐潜狼吞虎咽的咀嚼着,然后几口便将一根铁签子上的羊肉块吃得干净,随手将铁签子扔到了木盘当中,又抓了一根,一边吃着,一边对着一旁的蒙恕说道:“宽之,随意,随意,莫要客气。”

    吃过了两三轮,伴随着大小羊肉下肚,又喝了几碗水酒,多少肚子里面就有些底数了,斐潜也就放缓了速度,端起了酒碗,对蒙恕说道:“宽之出山助某,不胜感激,且胜饮之!”

    蒙恕举碗,一饮而尽,然后将酒碗放下,沉吟片刻之后,开门见山的说道:“某闻将军有‘老秦令’,可否一观?”

    斐潜从怀里取出了那一块老秦令,让亲卫转给蒙恕观看。

    蒙恕将手在身上衣袍使劲擦了擦,才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老秦令,捧在手中仔细端详着。

    斐潜一边慢悠悠啃着羊肉串,一边看着蒙恕脸上难以掩饰的神情变幻,心中不免有些感慨。

    “昔晋献公立骊姬,生奚齐,后骊姬贼太子,太子缢于新城。姬遂谮重耳,重耳出奔,方得穆公之助,终成晋国百年霸业。”斐潜缓缓的说道,“如今可知,逃者生,缢者亡。然先秦之事,何其似也,若为其时,孰对孰错?”

    晋献公是骊姬暗中搞鬼,陷害了太子申生,而秦国则是赵高指鹿为马,赐死了太子扶苏,虽然年代不同,但是其实非常相似,只不过晋献公还有个能力强一些的儿子重耳,再加上春秋时期环境还不像秦末那么的恶劣,所以重耳成为了春秋五霸。

    太子申生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是骊姬阴谋诡计的牺牲品,同时也是他所信奉的观念的牺牲品,既已知道罪魁祸手是谁,却为所谓大义而不愿反抗,原本出逃本可以存活,却以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扶苏也是如此。

    这种悲剧性的人物多半只能在注重孝慈、仁义的社会环境当中才能找到,他们把自己所信奉的道德准则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宁可自己含冤而亡,也不让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损于应当忠孝的对象。站在他们的立场之上,绝对不可能想到以牙还牙、以恶报恶,剩下的就只有以牺牲自己来成全他人。

    这样的行为固然很可贵,但是其所付出的牺牲,却有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实际上,他们都还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完全可以既避过陷害,使搞阴谋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又以此来表明对父王的忠诚。

    蒙恕将老秦令奉还,长长的叹息一声,默然无言。严格讲起来,蒙氏当时也是如此,甚至当年的长城兵团也是在这样的思想下的牺牲品。

    “灭秦者,非汉也,乃赵胡之辈。若无陈吴揭竿,亦有楚赵反叛,非蒙氏之过也!蒙氏隐山林之间,偿恩四百余年,足甚矣!”斐潜看着蒙恕,继续说道,“更何况,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当今乱世渐起,邪逆当道,善而缢者不可取,愤而争者当有为,凡民有丧,扶服救之,挽天下之将倾,立万世之功业,吾辈自然当仁不让。不知宽之以为然否?”

    不同的人,自然要用不同的方法,像是钥匙开锁一样,用错了基本上就是无用功了,而对于蒙氏来说,和其他的人自然不同,就是需要斐潜讲这样的先贤道理,这样的高度理念来解开原本的心结,来打破蒙氏祖先留下的枷锁,给予他们的未来一个更强更好的理由和方向,才能让蒙氏一族,还有其代表的这些老秦遗人真正的加入进来。

    所以斐潜才会说,秦汉之间并没有什么生死关系,让秦朝灭亡不是别人,而是秦朝自己,是赵高胡亥等人。

    当然,蒙恕等人的出现,其实也代表了蒙氏族人思潮的一种苗头和转变,斐潜的话语不过是助推一把而已。因此当斐潜讲完之后,蒙恕低着头,思索了片刻之后,便离席而拜,说道:“将军此言,如黄钟大吕,振尘去埃,涤耳清心。恕受教,愿附将军麾下,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斐潜连忙上前扶起,然后一面再次勉励蒙恕,一面下令举办酒宴。这对于深蕴职场规则的斐潜来说,举办酒宴自然一则为了庆祝之前的战功,二则也是为了让蒙恕更好的融入团队,再者,斐潜同样也要借蒙恕展示一个态度,自然是要热热闹闹的办上一场才好。

    就在此时,忽然有兵卒上前禀报,说是有关中派遣信使前来,呈上了一个火漆封住的竹简,斐潜面上神色不变,心中却不由得一跳……

第1213章 谁也无法避免() 
不管是在何处,宁静的夜色总是很撩人,晚风吹拂在身上,多少会有些安谧之感。只不过,斐潜在结束了晚宴之后,虽然吹着夜风,心中却静不下来。

    因为西凉诸将就在天水左近,因此虽然举办欢宴,但并不是无限制的狂欢,心中多少有些节制,尽兴之后,也就散去了。

    斐潜站在大帐之前,看着营地在上邽城外萧杀绵延,营中火把的光芒,像是倒影着天上的星河,颇有几分梦幻的色彩。

    眼下的局面,越发的复杂起来。

    当然,这样的复杂的情况其实一开始就有些苗头,只不过现在爆发了出来而已,就像是炎症,或许一开始就有,但是并不明显,然后不小心吃喝进去的鸡汤则是引发了炎症的火山,汹涌发作出来。

    虽然心中多少有些预备,但是真正事情发生的时候,斐潜还是觉得有些头痛,也有些郁闷。

    “君侯,此事,某之过也……”贾诩将竹筒当中的情报抵还,拱拱手低声说道,“因关中推行田政新律,郑氏多有怨言,勾连大户,把持地方,故而某于元直,士元商议,借君侯于陇右之机,使人于关中谣传君侯兵败……”

    李儒在一侧哈了一声,半开玩笑的说道:“……原想套只细跪乳,却撞进来只舒胖子……”

    贾诩有些尴尬的说道:“……便是如此。”

    斐潜大体上也算是明白了,贾诩和庞统、徐庶三人,原本想着是给关中郑氏等跳着的家伙挖个坑,结果没想到坑挖小了,结果跳进来个大家伙。

    呼厨泉来了。

    前一段时间斐潜取了关中和汉中,原本算是比较重要的关隘雕阴,自然就被地理位置更加重要的潼关和武关所替代,马延守潼关,赵云守武关,而雕阴就等于是位于腹地的关隘,自然就没有留人值守,也没有留下多少兵卒,只有留着一百郡兵维持正常运作而已,结果被呼厨泉突袭得手,抢下了雕阴。

    “平阳之处可有消息?”斐潜下意识的问道,然后旋即摇了摇头,说道,“嗯,北屈虽小,然军寨依旧,呼厨泉急切之间未必攻得下……重中之重,依旧是左冯翊……”自己是还是有些挂心平阳,才会下意识的问出来。而实际上平阳的消息,在雕阴被攻陷的时候就已经被切断了,一时半会谁也不是全能的上帝,谁会知道有没有什么变化。

    贾诩点头说道:“友若镇平阳,攻略有不足,守应无大碍。更何况呼厨泉攻势虽猛,然后劲不足,唯有南下左冯翊,再克潼关,与弘农杨氏相接,里应外合之下,方可成其事。故而呼厨泉主力应于关中,至多出偏军少许,佯攻牵制北屈平阳。”

    “关中郑氏大户,必然阳守土自保,阴馈呼厨泉,以观后续,若吾等弹压无力,亦可左右逢源……”李儒笑了笑,说道,“潼关虽闭,然有蒲津渡也……虽说浮桥已毁,铁索尚存。哈,如此说来,河东王邑恐怕也走脱不了干系。”

    潼关马延把守着,自然不可能擅自打开关门,让闲杂人等自由出入,而关中的人想要和弘农的杨氏取得联系,最近的道路便是走蒲津渡。

    蒲津渡是黄河自从秦朝就留下来的古渡口,位于潼关北面,因为黄河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水位上下差别极大,因此蒲津渡一直以来都是用铁索浮桥的形势来进行渡河,当然,在枯水期间,也可以用船渡,有潼关北门锁钥之名。

    早在汉灵帝时期,蒲津渡的浮桥就为了防止羌人叛乱绵延到河东,便焚毁了,至今都没有修复,因此大军通行是不用想了,但是偷偷过几个人,问题并不大。

    过了蒲津渡,便是河东,然后从河东到陕津,再过陕津进入弘农,虽然陕津有张辽驻守,但是一般的商队和普通的商船还是放行的,所以通过这一条线路,关中和弘农联系上,也就自然有了很大的可能性。

    虽然李儒和贾诩都说平阳大体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毕竟牵扯到自己大本营的关系,因此斐潜多少心中还是有些忐忑,只不过现在这些忐忑的心情对于平阳的局势根本没有任何的作用,所以也不得不暂且按耐下来,说道:“为今之计,便当如何?”

    “左冯翊郑氏,虽说坞堡大小近十座,佣客家丁私兵六七千人,然不经战阵,不通兵法,败之甚易,”贾诩说道,“当下之危,乃呼厨泉南下左冯翊,与其联合,破潼关,与弘农杨氏联合进逼……故而先战呼厨泉,抽其柴薪,郑氏等人便如沸汤,便可无忧矣……”

    李儒也说道:“今已俘韩文约,陇右之战,可暂且告一段落……某与宽之领兵至番须道西口,于街亭立寨,勾连合众,售贾羌氐,观陇右形势,待可乘之机……将军可与文和领骑兵东进关中,迎战呼厨泉,便可平定。”

    斐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的吐了出来,说道:“善!便如此行事!”

    地盘大,有地盘大的好处,但是同样也带来一些麻烦的地方。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形势,有时候间隔中央远了,这个控制力就成为了问题。就像是斐潜离开了关中,就有人开始蠢蠢欲动,虽然这一次确实是贾诩等人作了一个局,挖了一个坑,结果意外的引来了呼厨泉,但是同样也说明,其实别看斐潜现在地盘扩大了,但是实际上还并不安稳。

    斐潜望着东面黑沉沉的天际,若有所思。

    这个问题,似乎是谁也避免不了的。

    叛乱。

    汉灵帝就是因为西羌的叛乱,熬干耗尽了汉王朝当中最后的一点骨髓。然后袁绍也遭遇到了邺城的叛变,曹操也是有同样遭遇叛乱的经历,刘备亦然,甚至将来的孙碧眼,同样也在这样的圈子里面跳……

    那么我呢?

    现在关中郑氏叛乱,将来又会是谁?

    ………………………………

    夏末秋初的夜晚,若是在屋内无风之处,还是颇为闷热的,但是在雒阳城中,修复不久的杨府当中,杨彪正顶着炎热,在火烛照耀之下,奋笔疾书:

    “贤弟见信如晤:

    弟之来信已悉。

    知弟身处荆棘之地,心向社稷之明,兄心甚慰。

    弟身处关中,人心蒙昧,局面艰辛,然得众贤相助,如今始得破局,冯翊之地,已皆知三色之恶,群情汹涌,伐之可期。公业于河东,晓文都以大义,颇有成效,即日便有援至蒲津。今南匈亦知天下大义、大是、大非,虽于蛮夷之地,亦有讨伐逆臣之愿,其勇可沽也。

    左右合力,上下齐心,加之三色新败,人心惶惶,便可焚其粮草于仓禀,断其交通于关隘,困其兵卒于并北,便成大事。如此,子悦贤弟战绩甚巨,于天下亦有大功大德,兄愧不如也,当言天子,表贤弟位三槐之列。

    今局势虽明,隐患仍存。征西军驻潼关,决断东西;并北阴山,亦有其卒;虽闻征西授首,然不见其尸;加之关中并北诸姓,往日里亦有来往,心思不定;匈奴兵力擅于奔袭,然不利攻城拔寨,如此种种,仍需贤弟斟酌帷幄。而今关中,人或油滑,或粗野,大事难足与谋,弟不妨与公业商议,不可坐之、待之,无论南匈欲为何,须劝其进,与三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