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浚绕着辎重车走了两圈,低头嗅了嗅,或许没有将火油的味道完全遮掩住?
也许吧。
毕竟整个车厢的底部暗格的上层是满满的一格火油,如果靠近了嗅的话,倒是隐隐有一点油味,不过并不是很强烈,主要是为了让火油能够渗透出来,和铁末碎麻木屑等物混合在一处,就必去在离去的时候打开隔层的孔,那么多少就会有一些味道传出来……
然而这个因为是在暗格当中,所以味道虽然有渗出来,但并不是很大,又是在草原夜风的吹拂之下,就算是传了出来,在外也会被风吹散,因此被嗅到的可能性并在不是很大。
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龚浚挠了挠头,有些困惑。
是自己的表演不到位,还是方才的行为当中有什么让鲜卑人提升警惕的动作?
应该不至于啊……
虽然自己这一方装成是遇到了匈奴兵的模样,如果鲜卑人拿走了木牍,也就知道是我们按照约定给匈奴人的补给。
不过龚浚倒是清楚,因为在离开的时候,荀东曹倒是说过,其实在这个时间点,遇到的肯定是鲜卑斥候,而匈奴人多半都被看管得严严实实,南下进行侦查的便只有鲜卑人……
或许是因为鲜卑斥候人数较少,所以也不方便将辎重车拖走,所以才选择性的拿了一些东西之后便回去了?
这个么……
又或许是因为鲜卑人现在警惕性更高了?
觉得这个事情比较蹊跷不可信,然后只是抱着能沾点便宜的想法,拿了些兵器就走?
但是具体是怎样的一种情况,龚浚也不得而知,只能是怏怏的先将辎重车拉回去了……
………………………………
“咦?鲜卑人学乖了?”斐潜啧啧几声,然后也没有太大的在意,便点点头让龚浚先下去休息。
话说不是应该每当自己施展计策的时候,对面的敌人就下降智商,然后乖乖做出配合的动作,摆出最正确的姿势来么?
但是现在看起来怎么都不太一样啊?
之前在平阳的时候,工房之内发生过一起火灾,差点将整个工棚都烧了。原来以为是有人纵火或者是不小心走水了,但是后来调查下去,经过许多当事人的表述才发现,最先起火的点是在废料堆。
夏季到来了,气温升高,然后前一段时间迟迟没有下雨,导致器物干燥。废料堆旁一些废弃的桐油碎布和铁末、木屑、煤渣、矿渣等等混合在一处,便渐渐的发热升温,导致了自燃。
斐潜对于这种自燃的现象,当然是能够理解,但是当时工房之内的很多人,虽然说起来也是掌握了汉代一般人所无法比拟的格物知识,然而对于这种现象依旧是心怀恐惧和不安,便渐渐都有什么火神不满啊,上天降灾啊等等的言语出来……
正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加上汉代又是整个朝代三四百年间都是一个腔调在鼓吹什么天人感应,斐潜要是严令禁止议论此事什么的,也不一定能够起到多少正面的效果,因此干脆就叫上了太史明和工房大匠黄斗,组织了一次试验。
试验证明,当桐油或是其他油料,在和煤渣铁渣混合之后,加入了木屑等等杂物之后,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部分的试验品有不同程度的阴燃现象。
而且如果油料较多,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会导致从阴燃转向明火,进而发生自燃。当然,也有一些是无从解释的超自然现象,但是在平阳工房这里,还是属于普通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见到了火灾的原因是可以人为重复做出来的,工房内的工匠的心才算是安定了下来,嘻嘻哈哈的开始调笑那些之前神神叨叨的家伙,也就再也没有人议论此事了。
不过对于斐潜来说,自然什么都会试着往军事上去用用,随后在黄斗大匠的持续试验之下,又发现如果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加上持续的局部的摩擦加热,就更容易引发这个自燃的现象。
就像是后世的许多汽车,行驶在道路上突然冒烟自燃,其实也多半是发动机机油泄露和平常停车的地方的各种杂物粘附混合在一起,比如去野外越野,就容易将干草卷入车腔内,又比如像停放在垃圾较多的地方,被老鼠或是其他动物带车腔内的碎布纸屑等等,再加上密温的空间和发动机皮带的摩擦,最终便导致了自燃。
于是便有了现在的自燃辎重车,利用车轴的改装,使之和藏在暗格之内的混合物不断的摩擦,最终会有一定几率的导致暗格内的火油混合物燃烧。
当然,这样也是有一定几率而已,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因此从最简单的概率学来说,如果是三辆同样改装的辎重车,大概就有七成左右的概率会有其中一辆发生自燃……
不过很遗憾,鲜卑人这一次并没有将辎重车带回大营,因此也就没有办法看到所谓天火降灾在胡人营地这样会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壮观场面了……
自燃这个事情,肯定不管是鲜卑还是匈奴,都是无法理解的一种事情。
要知道混合了原始石油,类似于沥青这样的东西,一旦燃烧起来,不是什么随随便便扑打两下就能熄灭的。
然后在加上自己这一方的宣传和鼓动,就算是不一定赶得上,趁乱洗一波,也很容易动摇胡人的整个军心。
“可惜了……”斐潜多少有些惋惜,这种感觉,就像是精心准备了烛光晚宴,结果没人来一样。
荀谌微微笑着,说道:“君侯何必介怀,原本此计就是锦上添花之举,成则更好,不成也是无碍,鲜卑此时已经是必败无疑……”
斐潜仰头哈哈笑了两声,也是点头。
计策可以改变一个局部地区的胜利和失败,但是却很难挽回整个大局的颓废状态,这就是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最为典型的模板。
呼风唤雨,多智近妖又能如何?
依旧被老乌龟给硬生生耗死了……
当然,如果计策成功的话,那么肯定会给鲜卑人以沉重的打击,加快整个来犯阴山的这些鲜卑的溃败,然而这个小计划没有能够成功,也不会影响整个的局面,因为自从贾诩布下这整个大局的时候,就已经是将这些鲜卑全数都囊括进内了。
就算是躲过了这个计策,识破了缓兵之计又能如何?
留给这些来犯的鲜卑部队逃脱的时间越来越少,当这个时间窗口关闭之后,就算是这些鲜卑人侥幸能逃走,都要被扒下一层皮!
第1022章 正奇之间()
常常喜欢用奇计者,往往都是死于奇计,倒不是说是被别人的奇计所杀,因为但凡是这些爱用计谋的人都是严防着这一手,想要从这种人眼皮底下耍聪明,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不过这样喜欢用奇计的人,在一两次或者多次的计谋成功之后,大多数人都在心理就会形成一种暗示,仿佛自己的计策无论何时都会顺利进行,下意识的会提高了自己计策的成功率,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对于斐潜而言,倒不是觉得计谋不好,只不过不希望将自己这一方全部的赌注都压在一个计策上。相比较来说,斐潜更喜欢引导着整个局面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才是真正让对手无法应对的计策。
在这样的大势当中,不管对手选择什么,都是一样吃亏,吃多吃少而已,如果有些小计加以辅助,成功了便加速对手的败亡,失败了,也并不会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这才是斐潜个人所欣赏的。
就像是来犯阴山的这一批鲜卑人,现在已经是落入了网中。
当然能够更早的收拾掉,自然是更佳,不过现在看来,恐怕还需要等上两天。
疑心就像是信任这一坛美酒封口上的小破洞,时间越长,这个破洞发挥的威力便是越大,然后一坛甜美的信任之酒,就会变成一坛醋,甚至是彻底的腐败变质。
因此荀谌的建议是最正确的,缓行两天,欲速而不达,外部压力太强,内部就自然团结起来了……
而且自己也要等一把尖刀,一把切开阴山来犯的鲜卑血肉的尖刀。
不过既然是尖刀,就必须要懂得如何使用,就像是如何使用计策一样,用其正,少用其奇。
幸运的是,斐潜并没有等多久,赵云便赶到了,甚至比斐潜原本意料的时间还要更早一些。
为了提升赶路的速度,赵云甚至都没有穿铁甲,只是穿了一身的皮甲,然后便带着三名亲卫全速赶来,一路之上,更是沿途换马,毫不停留,等到了斐潜大营的时候,方下马就是一个踉跄,差点没摔到地上。
另外三名赵云亲卫更是不堪,甚至有人骑术稍微差了一些,两股之间鲜血淋漓,全靠其他的兵卒搀扶才下去修整歇息去了。
而赵云却没有任何的停顿,稍微喘口气之后,便来到斐潜的大帐。
“……参见君侯……”
这一路的尘土,使得赵云的嗓音都是干涩无比。
斐潜看着赵云一头一身的泥灰,脸上脖子上一道道的都是汗水流淌之后又重新被黄尘覆盖上去的痕迹,心中也是颇有些感动,先让人给赵云胡凳就坐,又叫人取打些清水过来让赵云多少擦个脸,漱个口……
趁着赵云洗漱的时间,斐潜便将这两日发生的事情,还有阴山周边的情况,都大概向赵云说了一遍,然后说道:“三日之后便是荡平鲜卑之时!子龙,前军骑军大部,便全数交给你来统领了……”
说完,斐潜便从身旁取出了半片虎符,站了起来,笑吟吟的看着赵云:“子龙接了虎符,便可先去前营和手下将校先熟悉一下……也好好休息一下,明日卯时,再来议事也不迟……”
“这……”赵云一愣,然后看着斐潜的笑容,便微微一低头,“……谨遵君侯之令!”然后站起身,上前两步,半跪着从斐潜手中接过了虎符,然后又微微弯腰行了一礼,便向斐潜告退。
荀谌笑笑,说道:“某便替君侯送送子龙吧……”
斐潜看了荀谌一眼,然后点点头说道:“这样啊,也好……”
两人便一同告辞出了大帐。
荀谌示意让赵云先行,赵云却不肯,抱拳说道:“岂有长者居于后的道理,荀东曹先请……”
荀谌的年岁较长,且又是位任东曹,因此称之为长者也没有错。
走了一段距离之后,荀谌忽然说道:“子龙,是否有所疑惑?”
赵云捏着手中的虎符,拇指在虎符上的疤痕搓了搓,沉默而了一会儿之后,便说道:“正是,还请荀东曹赐教。”
荀谌点点头,一边朝前走着,一边说道:“子龙未到之时,某也曾……”
荀谌说了一半,然后转过头来朝着赵云微微笑了一下,然后拱拱手说道:“……子龙莫怪,某也是就事论事,并非对子龙有所不满……毕竟子龙原是……”
赵云的脚步停顿了一下,但是马上跟了上来,说道:“荀东曹客气……能得东曹直言,便是云的幸运了……”
荀谌看了看赵云,似乎是在评估这样一句话到底只是在客套,还是赵云的真实想法,不过片刻之后便继续说道:“子龙可知夹谷之会?”
赵云愣了一下,然后皱着眉头在脑海当中搜寻着。
荀谌也不着急,也不催促,只是慢慢走着,然后也在注意观察着赵云的表情。
赵云走着走着忽然停了下来,说道:“可是定公十年于夹谷,齐鲁之会?”
荀谌点点头,说道:“子龙知晓此事,便是极好了……其中犁弥有言,孔丘知礼而无勇,不知子龙以为然否?”
说孔子知礼而无勇,是犁弥和齐侯说的。不过呢,孔子并没有像犁弥所说的那样,反倒是在夹谷会盟当中展现出了他的勇气和礼节,折服了齐侯……
当然,这个是左传当中这样写的。
不过呢,看书最忌讳的就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而不能融会贯通,夹谷之会并非单独的一件事情,也不是隔离出来的一个片段,而是一个时代。
孔子真的是靠嘴皮子折服了齐侯么?
呵呵。
真要这样理解,也不是不可以……
然而真正要理解这个事情,却还需要知道当时的中原战局的变化,齐国和晋国的恩怨,以及前后齐国的几次对外战争和外交。
荀谌看着赵云,眼神当中除了有些期待,还有一些玩味。
赵云其实知道,荀谌所说的未必就是只有这一个事件,问的也未必是一个答案,至少赵云就想到了好多前后关联的事情……
比如孔子和齐侯、鲁侯之间的关系……
比如孔子当时新任了鲁国大司寇……
比如那个时候的投降了齐国的莱人……
比如方才征西将军所说的要和鲜卑所谓的“和谈”……
比如自己和黑山……
赵云低着头,手里捏着虎符,感受着虎符的重量,迟疑了片刻才说道:“……荀东曹之意……是知礼方勇?”
荀谌微微的笑了,然后既没有表达说赵云说的对,也没有表示他说的错,而是说道:“不愧是君侯夸奖‘礼勇’双全的子龙啊……呵呵……”
说完,荀谌便向前而行,并没有继续说这个事情了。
赵云脚步停顿了一下,然后扭头看向了斐潜的大帐,沉默了那么一个瞬间,才迈出步伐跟上了荀谌……
………………………………
拓跋郭落拿着木牍,上下打量,心中也很矛盾。
其实拓跋郭落他并不是没有想到这是汉人的计策,也不是没有推断出匈奴人也不太可能和汉人有什么特别的约定……
但是鲜卑斥候带回来的木牍上面“如约而行”四字又要做什么解释?
什么约定?
约定的什么内容?
当然,现在如果去询问匈奴人的话,肯定是问不出什么来的,也会矢口否认有和汉人作什么约定,但如果万一真的有什么约定呢?
这一次汉军大部队前来,对于侧后绕袭的鲜卑王庭的部队来说自然就是好事了,但是对于自己,就等于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